目录
吳美筠
吳美筠,八十年代崛起的香港著名女詩人,在大專院校教授中國文學及創作,曾任職香港大學附屬學院高級講師,嶺南大學中文系訪問學者。播道神學院客座講師,也曾兼教於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及信義宗神學院,以及曾於香港大學中文系及香港浸會大學教授中文傳意,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2005年在澳洲悉尼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其論文研究範圍為清代女詩人。研究專長為古典詩、中國女性書寫、現代文學與基督教、現代詩等。 2013年10月以文學界別與盧偉力(藝術評論)、梅卓燕(舞蹈)、鍾小梅(藝術行政)組成「藝術3+1」,參與香港藝術發展局推選活動,四人皆高票當選,吳美筠為歷來文學界別最高票數的當選者,成為香港藝文界佳話。2014年開始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並任文學委員會主席、藝術支援組主席、策略委員會及管理委員會委員,倡議文學閱讀者的建立及發展,及倡議成立香港文學館。在任期間,推動檢討資助機制及藝發局界別代表選舉機制,打破過往把藝術消費調查撇除文學藝術的慣例,促成文學閱讀消費調查,並建議推行文學閱讀人口調查。策展首次由藝發局主辦的大型文學節「文學串流」,鼓勵文學多元展演,破天荒串連不同文藝團體及作家,成功以香港文學作為主體,帶入大眾視野,所出版的《文學串流講座及研討會紀錄集輯》反映多項重要的香港文學議題。 吳美筠是少兼擅創作、學術研究及文學行政及活動策展的本土作家。早年以女性視覺書寫女性內在暴力的詩人,羈魂認為其作品情貌多變,作品語言成熟。葉維廉指出她第一部詩集已有語言的自覺。除了新詩,也擅寫小說、藝術評論。1987年與林夕、洛楓、飲江及李焯雄(筆名朔方)創辦《九分壹詩刊》、擔任《詩雙月刊》、《詩網絡》編委及香港書獎、青年文學獎、湯清文藝獎、基督教金書獎等評判。曾為多家報章雜誌撰寫專欄。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IATC香港分會創會董事,2014年11月創辦香港文學評論學會,該會正式在2015年成立始她一直擔任該會主席。在九十年代開始活躍撰寫演藝評論,曾於1998年3月與許樹寧合作,負責現代式單位混媒體演出「前前後後左左右右」”的文本創作。 早年任職編輯,所撰寫社會專題、人物專訪、專題採訪、文化觀察散見於突破雜誌,社會專題編採見於Recruit、明報,藝術現象觀察及採訪見於越界演藝文化周報及藝術訊息。曾為快報、星島日報、時代論壇、Elegance撰寫專欄。用筆名已涼、吳國基等。 其著作收入香港、大陸、台灣、澳洲等地出版之文學書籍,出版詩集《我們是那麼接近》獲第一屆香港中文文學書獎新詩組推薦獎。詩作被翻成英語,選入由牛津出版社出版之英語詩集“From the Bluest Part of the Harbour”及澳洲出版詩集“Footprints on Paper”等。.
查看 恩典時刻和吳美筠
以諾
以諾(Enoch;天主教譯爲:哈諾克;חֲנוֹךְ;Tiberian:Ḥănōḵ、標準拼法:Ḥanokh; إدريس ʼIdrīs)是個聖經人物。爲亞當第三個兒子塞特的子孫。雅列之子,瑪土撒拉的父親,諾亞的曾祖父,見創世紀第五章。在基督教與猶太教學者認為偽典(或次經)的《以諾書》中,記載許多其與上帝同行三百年中所見異象與啓示。 以諾常與該隱的兒子有所混淆。在《聖經》及《塔納赫》裡,另有一位同名以諾為該隱的兒子,亞當的孫子,該隱將其所建立的第一個城市,命名為以諾。.
查看 恩典時刻和以諾
立體聲
立體聲()是使用兩個或多個獨立的音效通道,在一對以對稱方式配置的揚聲器(即俗稱的喇叭)上出現。以此方法所發出的聲音,在不同方向仍可保持自然與悅耳。與之相對的是單聲道。 美國Audio Fidelity Records公司,於1957年第一次将立體聲引入商業唱片領域,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里程碑。1957年可視為唱片錄音史上Mono與Stereo的重要分水嶺,許多在1957年前便過世的音樂家,都因而很遺憾未能留下Stereo的錄音資料。此後在1960年代,大多数唱片公司都陸續放棄單聲道,全面性地轉向雙聲道立體聲錄音。雙聲道立體聲,至今仍是聆聽音樂的主流規格。 蝙蝠使用了耳朵和下巴来形成声全息,蛇通过下巴,大象通过脚来获取低频声音,可见,要获得更全面的声音应该具备至少三个通道来感知声音,才能形成真正的立体声音,这和立体视觉有些不同。.
查看 恩典時刻和立體聲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查看 恩典時刻和粤语
網路電台
網路電台是經由網路來廣播的廣播電台模式。和傳統的廣播電台不同,網路電台不需申請無線電頻率及架設發射設備,只需架設伺服器依靠網路來廣播。有不少傳統的廣播電台為增加收聽率,也會架設網路電台同步播出。通常在網路上廣播是使用串流媒體技術來實行的。 因為廣播訊息是透過網路來傳遞的,人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處聽到世界上的任一網路電台的廣播,不論是澳洲、美國、日本或台灣。這項功能使得它受到了旅居國外人士和不被主流媒體关注其興趣的人們喜爱。(網路電台有新聞、運動、清谈和音樂等不同的類型。).
查看 恩典時刻和網路電台
盧敏儀
盧敏儀(Money Lo,),前香港影視藝人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後來轉職成為 律師,丈夫為前導演孫敬安。.
查看 恩典時刻和盧敏儀
D100
D100是由林旭華、鄭經翰和何國輝等人牽頭成立的香港網絡媒體,營運以網絡電台為主的業務,D代表Redefining Radio,100代表一呼百應,現擁有4條頻道,包括收費的「香港台」、「第三台」、「第四台」,及免費廣播的「PBS台」,另有逾十個自負盈虧「網台」節目,以及數個免費節目,是香港少有以一星期七天24小時播放的網台之一。 D100於2012年12月17日租用壹傳媒大樓啟播。電台於2013年7月2日遷往數碼港,目標聽眾為以香港人為主的全球華人,並擬設多個香港以外的在地廣播電台。 有別於其他本地網台及網絡媒體,鄭經翰視D100為DBC數碼電台(第一次停播前)的延續,將電台定位為「在互聯網上播放的電台」,因此會自發遵守廣播條例。鄭經翰亦將D100定性為「以民為本的社會企業」,以訂閱集資方式維持電台運作,並參照美國公營廣播模式營運。 D100在2016年12月取得社企創進級認證。.
查看 恩典時刻和D100
視博恩
視博恩,又名基督教廣播網(Christian Broadcasting Network,简称CBN)是一個以電視為媒--的基督教福音組織,於1959年由Pat與Dede Robertson夫婦於美國創立。.
查看 恩典時刻和視博恩
香港台
香港台可以指:.
查看 恩典時刻和香港台
香港數碼廣播停播風波
香港數碼廣播停播風波是指自2012年8月3日,由於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DBC)4名股東(黃楚標、李國寶、李國章、黃子欣)以公司帳目不清為由,不願按股東會原訂計畫注資,也不願出售股份或招股。黃楚標在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指出已經投資過億仍然未見成效,又指鄭經翰高薪挖角,大花資金,故決定拒絕注資。 創辦人及台長鄭經翰稱是受到中聯辦打壓,及後鄭經翰表示,他收到消息打壓者乃梁振英而不是中聯辦,並認為是藉此圖令DBC被迫清盤,讓政府收回其廣播牌照。 事件最終以鄭經翰一方向黃楚標賣出股份告終,鄭經翰另設D100網上電台。.
數碼大家台
#重定向 數碼二台 (2011-2015).
查看 恩典時刻和數碼大家台
數碼大聲台
#重定向 數碼一台.
查看 恩典時刻和數碼大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