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德國網球公開賽

指数 德國網球公開賽

漢堡大師賽(Hamburg Masters)為每年5月在德國漢堡所舉行的ATP巡迴賽,場地為室外紅土。賽事開始於1892年,於90年代初期加入大師賽之列;該賽事另一個名稱為德國公開賽(Germany Open)。 在ATP發佈的新賽程中,2009年起,漢堡大師賽從大師賽之列被剔除,比賽時間由5月改到7月,被ATP歸類在世界巡迴賽500系列賽之一。.

目录

  1. 43 关系: 吉姆·考瑞尔吉列尔莫·科里亚吉列爾莫·維拉斯吉爾·西蒙安德烈·戈盧別夫尼古拉斯·阿爾瑪格羅丹尼尔·内斯特于爾根·梅爾策伊利耶·納斯塔塞德国保羅-亨利·馬蒂厄米卡埃尔·洛德拉約納斯·比約克曼約翰·亞歷山大約翰·紐康姆紅土熱雷米·夏爾迪韋恩·布萊克韋恩·亞瑟斯韋恩·費雷拉职业网球联合会西蒙·阿斯博林馬克·伍德福德馬克·洛佩斯马塞洛·里奥斯马克·诺尔斯马克斯·米尔内马拉特·萨芬鮑勃·布賴恩胡安·卡洛斯·费雷罗胡安·摩納哥邁克·布賴恩里夏爾·加斯凱雅尼克·诺阿耶夫格尼·卡費爾尼科夫揚·科德斯汉堡戈蘭·伊雲尼斯域斯特凡·埃德伯格托米·哈斯托米·羅布雷多拉德克·斯泰潘內克拉斐爾·拿度

吉姆·考瑞尔

--(Jim Courier,),美国前职业网球运动员,曾是ATP世界排名第一(1992年單打年終世界排名第一)。 在他的職業生涯高峰期中,他曾兩度連續3次進入大滿貫男單決賽。 (1991年美網至1992年法網、1993年澳網至1993年--) 他曾經蟬聯澳大利亚網球公開賽(1992年和1993年)及法國網球公開賽(1991年和1992年)男子單打冠軍。 1992年,他除了連奪澳網和法網的兩項大滿貫男單冠軍和ATP單打年終世界排名第一外,還協助美國勇奪當年戴维斯杯冠軍(參看戴维斯杯一文),儘管他在當年的戴维斯杯的男單比賽中敗於瑞士名將罗塞特。 無獨有偶,在較早前舉行的巴塞罗那奧運會網球男單比賽中,他以第一種子身份,敗於這位最後成為冠軍的選手。 2005年,他被引薦進入國際網球名人堂(International Tennis Hall of Fame)。 他是2005年美國TENNIS雜誌評出最偉大的40位球員中的第26位。 现在為网球评论员,在2005年和2006年澳网比赛时担任电视解说评论员,並进行现场采访。.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吉姆·考瑞尔

吉列尔莫·科里亚

基列莫·科里亚(Guillermo Coria,)是阿根廷职业网球运动员,2004年法網亚军。 他在青年組賽事中曾於1999年奪得法網冠軍,同年和同胞zh-hans:纳尔班迪安;zh-hk:納賓迪安(納班迪安);zh-tw:納爾班迪安;-合作,贏得-zh-hans:温布尔登; zh-hk:溫布頓;-网球錦標賽的青年組雙打冠軍。.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吉列尔莫·科里亚

吉列爾莫·維拉斯

吉列爾莫·維拉斯(Guillermo Vilas,),出生於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男子職業網球運動員,在1969年正式參加ATP職業巡迴賽,現已退役。 他是公開賽年代第一位奪得大滿貫單打(包括男女)的南美洲球員,在其職業生涯中最高單打排名為世界第二。 生涯獲得單打929勝-286負,奖金共492,3882美元。他的綽號是「潘帕斯公牛」。.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吉列爾莫·維拉斯

吉爾·西蒙

吉爾·西蒙(Gilles Simon,),是一位法國職業網球運動員。於2002年轉為職業選手。在2006年,西蒙的單打世界排名進入前100位。他目前已經獲得了9個ATP巡迴賽冠軍。在2008年的加拿大大师賽(罗杰斯杯)上,他在第二輪擊敗了當時的世界排名第一的費德勒。此外,西蒙還在2008年的馬德里大师賽上擊敗世界第一納達爾,打入最終決賽,但最後不敵英國選手安迪·穆雷,獲得亞軍。西蒙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2008年網球大師杯賽,這是他首次參加網球大師盃的賽事。在本屆大師盃中,西蒙被分入紅組。在小組賽中,西蒙再次擊敗了費達勒,打入準決賽的賽事,但在準決賽中不敵諾瓦克·喬科維奇,未能進入最終決賽。.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吉爾·西蒙

安德烈·戈盧別夫

安德烈·戈盧別夫(Ілля Марченко,Andrey Golubev,),是一位哈薩克職業網球運動員。於2005年轉為職業選手,2005-2007年主要參加未來賽與挑戰賽,2010年7月在德國公開賽奪得第1座ATP單打冠軍。.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安德烈·戈盧別夫

尼古拉斯·阿爾瑪格羅

尼古拉斯·阿爾瑪格羅·桑切斯·羅爾( Nicolás Almagro Sánchez Rolle,),是一位西班牙職業網球運動員。於2003年轉為職業選手。是一位紅土型的選手,截至目前為止,他獲得的單打錦標均是泥地賽事。曾打入2008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的八強。.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尼古拉斯·阿爾瑪格羅

丹尼尔·内斯特

丹尼尔·马克·内斯特(Daniel Mark Nestor,),原名达尼耶尔·内斯托罗维奇(塞尔维亚语:Даниел Несторовић),出生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加拿大职业网球运动员,最高ATP排名第58位,曾获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双打(2002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双打(2004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双打(2007年)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双打冠军等等。.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丹尼尔·内斯特

于爾根·梅爾策

于爾根·梅爾策(Jürgen Melzer,),奧地利職業網球運動員。於1999年轉為職業選手。他的單打最高世界排名是第9位。他已贏得過24個冠軍頭銜,其中2個是ATP巡迴賽冠軍,不過在轉職業以來,梅爾策的單打成績從未突破第四輪以上,不過梅爾策於2010年的法國網球公開賽取得重大的突破,八強賽事中擊敗當時世界第三諾瓦克·喬科維奇打入四強,同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則與德國球員菲利普·普茲斯內爾合作,擊敗眾多雙打名將,奪得大滿貫男雙冠軍。,是其職業生涯至今於大滿貫賽事中最佳的成績。然2014年因傷退出許多賽事,跌至單打111名,是他2003年4月睽違11年以來再度跌破百名,名次也是自2002年6月,12年以來的新低。.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于爾根·梅爾策

伊利耶·納斯塔塞

伊利·納斯塔塞(罗马尼亚语:Ilie Năstase,),生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已退役的羅馬尼亞男子網球運動員,罗马尼亚体育史上最佳网球运动员,罗马尼亚至今唯一一个网球大满贯男子单打桂冠得主,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2座大满贯单打桂冠得主及世界男子网球年终总决赛史上第一位3连冠,国际网球名人堂成员之一。.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伊利耶·納斯塔塞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德国

保羅-亨利·馬蒂厄

保羅-亨利·馬蒂厄(Paul-Henri Mathieu,),是一位法國職業網球運動員。於1999年轉為職業選手。他的單打最高世界排名是第12位。迄今為止,他已經獲得了4個ATP巡迴賽冠軍。.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保羅-亨利·馬蒂厄

米卡埃尔·洛德拉

米卡埃尔·洛德拉(法语:Michaël Llodra,),法国职业网球运动员,出生於巴黎。左手握拍的洛德拉,曾經於2003年及2004年兩次获得澳洲網球公開賽男子双打冠軍,以及2007年奪得温布頓網球錦標賽男子双打冠军。.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米卡埃尔·洛德拉

約納斯·比約克曼

約納斯·比約克曼(Jonas Björkman,),是一位瑞典職業網球運動員。比約克曼以發球上網為主,其既是一名單打好手,也在雙打賽場上有極為亮眼的成績。他在1997年的美網和2006年的溫網賽事上均打入四強。并且9次獲得大滿貫賽事的男子雙打冠軍。.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約納斯·比約克曼

約翰·亞歷山大

約翰·亞歷山大(John Alexander,)是一位澳洲政治人物,隸屬澳洲自由黨。自2010年開始,他是本尼朗選區選出的澳大利亞眾議院的議員。他曾經是一名網球運動員。 2017年11月11日,他因擁有英國國籍而辭去議員職務。他在放棄英國國籍後參加12月16日舉行的本尼朗選區補選並勝出,成功重返國會。.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約翰·亞歷山大

約翰·紐康姆

約翰·大衛·紐康姆(John David Newcombe,1944年5月23日-),又譯紐康比,出生於雪梨,澳大利亚網球名宿,曾世界排名第一,2005年美國美國TENNIS雜誌評出最偉大的40位球員中的第16位,在公開賽年代前(1968年之前)已奪過大滿貫。 公開賽年代以來取得單打436勝145負和雙打333勝115負,生涯取得奖金共106,2408美元。紐康姆雖然在法網未曾奪過男單冠軍,但在法網曾奪過3次男雙(1967年、1969年、1973年)和1次混雙冠軍(1965年)。 1975年,他在澳網男單決賽擊敗世界第一兼衛冕的干納斯,奪得冠軍,此後,紐康姆再沒有在任何ATP單打賽事中奪標。 一年後的1976年澳網男單決賽中,他卻敗於當時世界排名只有212位的同胞Mark Edmondson,衛冕失敗,也使後者成位ATP史上排名最低的大滿貫男單冠軍得主。另外,紐康姆在雙打方面亦有不俗成績,在公開賽年代前後,曾多次奪得大滿貫男子雙打錦標,有12次大滿貫男雙奪標是和同胞Tony Roche(即ATP四位世界第一:-zh-hans:伦德尔;zh-hk:蘭度;zh-tw:藍道;-、-zh-hans:拉夫特;zh-hk:拉夫達;zh-tw:拉夫特;-、-zh-hans:休伊特;zh-hk:曉域;zh-tw:休伊特;-和-zh-hans:费德勒;zh-hk:費達拿;zh-tw:費德勒;-的前教練)合作取得的。1986年,他被引薦進入國際網球名人堂(International Tennis Hall of Fame)。.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約翰·紐康姆

紅土

紅土,指富含氧化鐵,氧化鋁,水氧化鐵,水氧化鋁,二氧化鐵,二氧化鋁的土,因富含氧化鐵以致土壤發出棕色顏色,土質最好為黑土,最差為紅土。 因長年下雨,導致腐植質儲存不易,僅留下較重的氧化鐵而形成。.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紅土

熱雷米·夏爾迪

熱雷米·夏爾迪(Jérémy Chardy,),是一位法國職業網球運動員。他贏得了2005年溫布頓網球公開賽青少年組男子單打賽事的冠軍。在2005年的美國網球公開賽青少年組男子單打賽事上,輸給了Ryan Sweeting,獲得亞軍。.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熱雷米·夏爾迪

韋恩·布萊克

韋恩·布莱克(Wayne Black,)是辛巴威职业网球运动员,曾與同胞凱文·尤里耶特奪得2001年澳網、2005年澳網雙打冠軍,2005年宣布退役。.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韋恩·布萊克

韋恩·亞瑟斯

#重定向 韋恩·亞瑟斯 (網球運動員).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韋恩·亞瑟斯

韋恩·費雷拉

韋恩·費雷拉 (Wayne Ferreira,)是一位南非職業網球運動員,1989年轉職業,2005年宣布退役。 他的生涯單打最高排名為6位(1995年5月8日)。.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韋恩·費雷拉

职业网球联合会

職業網球聯合會(Association of Tennis Professionals,縮寫:ATP)由、、、等人于1972年9月成立,旨在保護男子職業網球選手的利益。克里夫·佐斯德爾成為首任主席。自1990年開始,該協會組織了以協會名為賽事名的全球網球巡迴賽事。1990年的時候,這項全球巡迴賽事被命名為“ATP巡迴賽”;但是在2001年這項賽事被改名為“ATP”。到了2009年,這項賽事又被改名為“ATP世界巡迴賽”。 這些改名被認為是與以及等賽事競爭的結果。 ATP全球總部設在英國倫敦;歐洲總部設立在摩納哥;美洲總部設立在美國;而涵蓋非洲、亞洲及大洋洲的ATP國際總部則設立在澳大利亞的悉尼。 負責管理女子職業網球選手的對應機構是女子網球聯合會。.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职业网球联合会

西蒙·阿斯博林

西蒙·阿斯博林(瑞典语:Simon Aspelin,),瑞典职业网球运动员,曾获得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双打(2007年)冠军。.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西蒙·阿斯博林

馬克·伍德福德

克·--(Mark Woodforde,),澳洲已退役職業網球運動員。於1984年成為職業球員。他與他的搭檔-zh-hans:伍德布里奇;zh-hk:胡比治;zh-tw:伍德布里奇;-是1990年代最為出色的世界男子網球雙打組合之一。於2000年退役。.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馬克·伍德福德

馬克·洛佩斯

克·洛佩斯(Marc López Tarrés,),西班牙職業網球運動員。他出生於巴塞隆納,現仍居住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於1999年轉為職業選手。 截止目前為止,他已獲得5個ATP雙打冠軍,其中卡塔與印第安維爾斯,都是和同胞拉斐爾·納達爾搭擋奪得,在2010年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意外擊敗多對雙打名將,決賽與世界第一丹尼爾·內斯特與內納德·齊莫尼奇組合交手,繼去年卡塔以來第二次的交手,結果直落二盤擊敗對手。.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馬克·洛佩斯

马塞洛·里奥斯

塞洛·里奧斯(Marcelo Ríos,),智利職業網球运动员,他曾在1993年奪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組冠軍,並且成為當年的男子青少年組世界第一。.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马塞洛·里奥斯

马克·诺尔斯

克·诺尔斯(Mark Knowles,拿骚),巴哈马职业网球运动员,最高ATP排名第93位,曾获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双打(2002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双打(2004年)和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双打(2007年)冠军。.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马克·诺尔斯

马克斯·米尔内

克斯·米尔尼(Максім Мірны,),生於明斯克,白俄罗斯职业网球运动员,曾获得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混合双打(1998年)、美国网球公开赛混合双打(1998年、2007年、2013年)/男子双打(2000年、2002年)和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子双打(2005年、2006年、2011年、2012年)冠军。.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马克斯·米尔内

马拉特·萨芬

拉特·米哈伊洛维奇·萨芬(俄語:Марат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афин,韃靼語:Marat Mixail ulı Safin,),生于苏联俄羅斯的韃靼人,俗称“网球场上的俄罗斯沙皇”、“河马”,是已退役的俄罗斯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1,两座大满贯得主,而且他在球場上以激情燃烧的个性风格和火爆脾氣聞名,曾创下一年內摔壞87支球拍的金酸梅紀錄。 他的亲生妹妹-zh-hans:萨芬娜;zh-hk:沙芬娜;zh-tw:沙芬娜;-是俄羅斯女子職業網球運動員,他們是網球史上首對都曾排名高居世界第一的兄妹組合。 萨芬于1997年轉為職業網球運動員,200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他擊敗皮特·桑普拉斯,獲得首座大滿貫男單錦標,而且很快登上世界第一宝座,但由於受傷與球場外過多的社交活動影響,世界排名曾下滑至86位。时至2005年澳洲網球公開賽重返巔峰,尤其半决赛中近乎奇迹般击败鼎盛时期的费德勒并由此二度封王大滿貫男單錦標。2009年宣布退役,后成为俄罗斯杜马议员。.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马拉特·萨芬

鮑勃·布賴恩

#重定向 鲍勃·布赖恩.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鮑勃·布賴恩

胡安·卡洛斯·费雷罗

胡安·卡洛斯·费雷罗(Juan Carlos Ferrero,),西班牙职业网球运动员,费雷罗在2003年奪得2003年法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冠軍,另外在2002年法國網球公開賽與2003年美國網球公開賽闖入決賽,分別奪得亞軍,费雷罗也是為第21位登上ATP單打排名第1的選手,绰号“蚊子”,來自於他的速度、韌性和強健的體格。2012年瓦倫西亞公開賽後,费雷罗宣布退役。.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胡安·卡洛斯·费雷罗

胡安·摩納哥

胡安·摩納哥(Juan Mónaco,),是一位阿根廷職業網球運動員。於2002年轉為職業選手。世界最高排名第14位,於2008年2月4日創出。他是一位紅土型的選手。獲得過3項ATP巡迴賽的冠軍。.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胡安·摩納哥

邁克·布賴恩

#重定向 迈克·布赖恩.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邁克·布賴恩

里夏爾·加斯凱

里夏爾·加斯凱(Richard Gasquet,),法國職業網球運動員(2002年-),截至目前最高單打排名為世界第7。 加斯凱於2007年的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打入半決賽,是其職業生涯至今於大滿貫賽事中最佳的成績。.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里夏爾·加斯凱

雅尼克·诺阿

雅尼克·西蒙·卡米耶·诺阿(法语:Yannick Simon Camille Noah,),生于法国色当,已退役的法国男子网球运动员和摇滚乐歌手,网球史上最佳法国男子选手,网球公开赛年代法国至今唯一一位大满贯男单冠军及法国网球公开赛史上唯一的本土男单冠军,最高世界排名单打第4、双打第1,198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冠军,国际网球名人堂成员。.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雅尼克·诺阿

耶夫格尼·卡費爾尼科夫

#重定向 叶夫盖尼·卡费尔尼科夫.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耶夫格尼·卡費爾尼科夫

揚·科德斯

揚·科德斯(捷克语:Jan Kodeš,),生於捷克斯洛伐克时期布拉格市(今捷克首都),已退役的捷克男子職業網球運動員,网球史上最佳捷克选手之一,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5,3座大满贯男子单打桂冠得主,国际网球名人堂成员。.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揚·科德斯

汉堡

漢堡(;, 当地发音:; 低地德语/低地撒克逊语:Hamborg)),全称为汉堡汉萨自由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汉堡宪法 ,位于德国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汉堡拥有近180万人口,是仅次于柏林的德国第二大城市,欧盟第八大城市。作为一個城邦,其行政级别有其联邦州议会和州立法委员会。汉堡及其周围城镇共有274万人口,而汉堡大城市群则有500万人口。 汉堡港位于易北河出海口,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上第20大港口。同时因为包括汉堡机场和众多轨道交通,汉堡是欧洲物流的最重要的枢纽之一。汉堡经济主要为高科技经济,包括航空航天工程企业(空中客车)、生命科学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制成品企业(拜尔斯道夫和联合利华),同时作为一个媒体中心其拥有发达的文化产业。.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汉堡

戈蘭·伊雲尼斯域

戈蘭·伊万尼塞维奇(Goran Ivanišević,)是克罗地亚網球运动員,左手持拍的發球上網型球員,擅長發出Ace球,在2001年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中共發出多達227個「Ace球」,並以外卡球員身份奪得該屆男單冠軍。 2004年宣布退役,但2005年曾一度復出,以--身份協助克罗地亚爭奪戴维斯杯錦標,結果克罗地亚如願首奪該項標。.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戈蘭·伊雲尼斯域

斯特凡·埃德伯格

斯蒂芬·埃德伯格(瑞典语:Stefan Edberg, ),生于瑞典韦斯特维克市,已退役的瑞典男子网球运动员,瑞典体育史上最佳男子体育传奇之一,个人单打及双打最高世界排名均为世界第一(含单双同时第一),6座大满贯男子单打冠军、1座世界男子网球年终总决赛冠军、2年年终总排名世界第一、1988年汉城奥运会网球男子单打及双打双铜牌得主,国际网球名人堂成员。 而且埃德伯格也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瑞典代表团旗手。 1983年,埃德伯格成为网球大满贯赛事史上至今完全唯一一位青少年组年度全满贯得主。 1988年,同一年内的网球四大满贯赛事的四座男子单打桂冠均由瑞典人一举年度全封王(维兰德3座+埃德伯格的1座),这是公開賽年代以來至今唯一非單人包攬四大满贯男子单打桂冠的“年度同一国”,也是瑞典体育史上最经典的世界之最之一。 2014年1月开始,埃德伯格成為费德勒的新教练。.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斯特凡·埃德伯格

托米·哈斯

托米·哈斯(Tommy Haas,),德國職業網球運動員(1996年—),截至目前最高單打排名為世界第2。他曾獲2004年度ATP最佳复出球員。.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托米·哈斯

托米·羅布雷多

-- --(Tommy Robredo Garcés,),西班牙職業網球運動員(1998年—),在2006年5月8日,首度進入男單前十,截至目前最高單打排名為世界第5,目前擁有的單打冠軍為10個,現在單打世界排名第31。 他在2006年奪得漢堡大師賽冠軍,是他目前ATP大師系列賽唯一的單打冠軍。也代表西班牙參加台維斯盃與霍普曼盃,幫助西班牙奪得2002年、2010年霍普曼盃冠軍。.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托米·羅布雷多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拉德克·--(Radek Štěpánek,),是一位捷克職業網球選手。於1996年轉為職業選手。史坦帕尼克出道最初時主攻雙打。2002年後,重心轉移到單打賽事上。他曾與瑞士女網球運動員-zh-hans:辛吉斯;zh-hk:軒芝絲;zh-tw:辛吉絲;-有戀愛關係,但在2007年8月分手。.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拉斐爾·拿度

拉斐尔·纳达尔·帕雷拉(Rafael Nadal Parera,,,),暱稱拉法(Rafa),生於西班牙馬略卡,西班牙職業男子網球運動員,史上第七位生涯單打全滿貫及第二位男子单打金满贯得主,現役唯一金滿貫得主,现今单打世界排名第一,网球公開賽時代首位西班牙年終球王。至今贏得17座大滿貫金盃,含创纪录的法网男单冠军十一度封王,以及大師賽史上最多冠的32個金盃,合計ATP巡迴賽單打冠軍总数79個。 纳达尔在红土球场的表现尤其出眾:他在法国网球公开赛首次參賽起连续十年內共奪九座冠军。2005年4月起紅土球场81連勝创下公开化年代男子網壇單種場地最长連勝紀錄。2010年,拿下四座紅土大型賽事,首創「紅土大滿貫」。2017年蒙地卡羅大師賽第10次奪冠,成為網球史上第一位在大師赛事中实现10冠的選手,並在隨後的巴塞隆納公開賽中再次第十度掄元,而接下來的法國網球公開賽也拿下破紀錄的十座冠軍,上演了一場網壇的浴火重生,也是暌違三年再奪大滿貫冠軍。 由於他職業初期造型酷似海盜,被球迷取以綽號「海盜」、「船长」;又因為名字华语译音近似,被華人球迷暱稱為「納豆或豆子」,也因為擁有充沛體能及速度加上將每一分當作賽末點的“异常令人敬佩的鬥志”,也被媒體與球迷暱稱為「蠻牛」。 纳达尔與同時代的另三位选手罗杰·费德勒、諾瓦克·喬科維奇與安迪·穆雷被大眾傳媒稱為「網壇四巨頭」,四位選手之間的較量被譽為是網球史上的黃金年代,創下了無數的經典戰役,由此也產生燦若繁星的網壇之最。 納達爾利用相當強勁的上旋抽球,球落地後產生高彈跳令對手難以進攻,並利用驚人移位速度製造出更多在防守反擊時的攻擊致勝球。納達爾在慢速紅土球場上的發揮更是驚人,強大的正手拍為其個人的招牌攻擊武器。.

查看 德國網球公開賽和拉斐爾·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