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威廉一世 (英格兰)

指数 威廉一世 (英格兰)

威廉一世(古诺曼语: Williame I;英语:William I;法語:Guillaume Ier;),通常被称为征服者威廉(英语:William the Conqueror),有时被称为杂种威廉(英语:William the Bastard),是第一位诺曼英格兰国王,他从1066年开始统治英格兰,直到1087年去世为止。他是维京掠夺者的后裔,从1087年起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二世(英语:William II)。威廉经过长期的努力而确立自己的权力,到了11世纪60年代,他稳固在诺曼底的统治,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他的余生则是巩固在英格兰的统治,以及解决其长子罗贝尔二世给他带来的麻烦。 威廉是终身未婚的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和情妇之子。1066年,威廉要求成为英格兰国王。他率领一支由诺曼人、布列塔尼人、佛兰芒人和法国人(来自巴黎和法兰西岛)组成的军队入侵英格兰,在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胜哈罗德二世的英国军队,随后镇压英国人的反抗,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征服,他也得名“征服者威廉”。 他将诺曼-法兰西文化带到英格兰,对后来的英格兰中世纪时期产生影响。影响包括统治者的改变,对英语的改变,社会和教会的上层等级的变化,并且采用一些大陆上教会改革的观点。影响的详细情况和程度多年来被学者争论。.

目录

  1. 99 关系: 加冕城堡半岛卡昂卡斯蒂利亚塞西莉娅 (诺曼底)威廉二世 (英格蘭)安茹伯爵封建射箭巴约的厄德巴特尔 (英国城镇)布列塔尼布列塔尼人布列塔尼公爵亨利一世 (英格兰)亨利一世 (法兰西)康斯坦丝 (诺曼底)伦敦伦敦塔佩文西佛兰德佛兰德的玛蒂尔达佛蘭芒人哈德克努特哈罗德·戈德温森哈羅德·葛溫森决策无方者埃塞尔雷德八字胡斯韦恩克努特大帝玛蒂尔达玛蒂尔达 (佛兰德斯)理查二世 (諾曼第)理查德 (贝尔奈公爵)約克維京人罗贝尔 (莫尔坦伯爵)罗贝尔一世 (诺曼底)罗贝尔二世 (诺曼底)罗贝尔二世 (法兰西)羅洛 (諾曼第)瓦尔斯沙丘战役男子修道院男爵韋塞克斯萨塞克斯郡非婚生子女飞毛腿哈罗德西敏寺騎士... 扩展索引 (49 更多) »

  2. 1020年代出生
  3. 1087年逝世
  4. 伦敦塔
  5. 盎格鲁诺曼人
  6. 诺曼征服英格兰
  7. 诺曼武士

加冕

加冕,是指將代表權力之冠冕戴上的一種儀式,大多是歐洲君主制的國家才有此俗,一般在君主即位或親政時加冕,相當於東亞傳統的登基儀式。例如英國伊莉沙白二世女王的加冕之登基大典。.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加冕

城堡

城堡是中世纪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一种武装建筑,一般特指作为领主和贵族私人住所的武装建筑,而非作为一个城镇公共防御设施的要塞。由于建筑时期和地点的不同,城堡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及特征,但一般来说都建有城墙和垛口等防御性工事。 城堡最初起源于公元9世纪至10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卡洛林王朝倒台导致其领土分属于不同的领主和亲王。城堡被贵族们用来控制周围邻近的土地,作为发动袭击和对敌防御的基地,因此同时是攻击性和防御性的建筑。除了其军事用途外,城堡还作为行政管理的中心和权利的象征而存在。城镇中的城堡常常用于控制当地百姓及重要的通行路线。而乡下的城堡则常常位于对周边群落的生活十分关键的自然或建筑设施附近,例如磨坊和肥沃的土地。 许多城堡最初使用泥土和木材建造,中央的高塔為領主居住的地方,四周僅有些矮牆。因其防禦不足,後來往往用石材重修了防御工事。早期的城堡多数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防御并只有中央城楼,缺乏塔楼和垛墙这样的防御工事。在12世纪晚期至13世纪早期,人们开始了对城堡防御的科学研究。这一研究强调了侧面的火力,在其影响下人们开始在城堡中设置大量的塔楼。因此,新的城堡常常呈多边形,且拥有一套可以同时集中火力的防御工事。这些防御工事的改进也受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影响,例如十字军的城堡建设方式和古罗马要塞的启发等。城堡建筑的元素并非全部用于军事,像护城河这样的设计也逐渐从最初的防御目的成为了权力的象征,而一些大型城堡则特意设计了漫长蜿蜒的入口结构以在景观上显得雄伟而重要。 虽然火药在14世纪已经传入欧洲,但在15世纪的大炮威力强大到足以击碎城堡的石製城墙之前并没有对城堡建筑产生显著的影响。虽然进入16世纪以后人们仍然兴建城堡,但是为了对抗强大的大炮火力所采用的技术使得城堡不再适宜居住。因此,真正的城堡开始逐渐消亡,并被没有行政管理功能的火炮要塞和不具备防御功能的乡间别墅所代替。18世纪以后,作为浪漫主义的哥特式建筑复兴的一部分,人们开始重新对于城堡感兴趣,并开始建造仿城堡的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已经不再具有军事用途。.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城堡

半岛

半岛,是一種三面环海,一面连陆地的地形,相當小的半岛稱為海岬(海角),至於像歐洲、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那樣極為巨大的半島稱為大陸延伸。阿拉伯半島被國際普遍認為是世界最大的半島,雖然印度半島面積較之更大,但由於印度半島的地形封閉性,印度半島往往被歸類為「次大陸」而非半島。.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半岛

卡昂

卡昂(Caen)是法國西北部城市,位于诺曼底大区,是卡尔瓦多斯省的省会,城中有奥恩河流过。人们有时把它戏称为“百塔之城”。 卡昂位于诺曼底大区中西部,卡尔瓦多斯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卡昂火车站乘坐城际列车两小时可抵达巴黎,或者在卡昂北部14公里处的乌伊斯特雷昂乘船,可抵达英国朴次茅斯。 卡昂以威廉一世时期修建的历史建筑而闻名,並有可鳥瞰全市的古蹟-康城城堡。其中居民人數約為115,000人,若包括其周圍衛星市鎮,人數約略有200000人。.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卡昂

卡斯蒂利亚

卡斯蒂利亚(Castilla),或譯作卡斯提爾,是西班牙历史地名,由西班牙西北部的老卡斯蒂利亚和中部的新卡斯蒂利亚组成。历史上的卡斯蒂利亚王国,逐渐和周边王国融合,形成了西班牙王国。现在西班牙的君主就是从卡斯蒂利亚王国一脉相传。 卡斯蒂利亚在很早的时候只是莱昂王国东部的一个郡,到了11世纪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地区。当时卡斯蒂利亚把首都定在布尔戈斯(Burgos),后来又迁至巴利阿多利德。在之后的四百年中,卡斯蒂利亚带领北部的其它基督教国家从自8世纪起就开始控制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的手中重新夺回了西班牙的中部和南部。 在1085年,卡斯蒂利亚攻下托莱多后把它改名为新卡斯蒂利亚。1212年的纳瓦斯德托洛萨战役(Las Navas de Tolosa)宣告了摩尔人失去了在南部大部分地区的统治。1230年,卡斯蒂利亚统一了莱昂。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卡斯蒂利亚又相继攻下科尔多瓦(1236年)、穆尔西亚(1243年)和塞维利亚(1248年)。在同葡萄牙签订之后,从1460年3月6日开始,加那利群岛也归卡斯蒂利亚所有。 1469年,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聯姻,使这两个王国合并。它们的合并使西班牙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实体。1516年,斐迪南与伊莎贝拉的孙子查理五世成为了这两个王国的君主。参看西班牙君主列表和西班牙王室家族树。 一般认为卡斯蒂利亚的领土大致是由现在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莱昂、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和马德里这几个自治区组成。 卡斯蒂利亚文化是西班牙的主体文化。由于它对西班牙各地文化的兼容并蓄,反而显得自己的特点不明显。卡斯蒂利亚的语言逐渐成为西班牙的首要语言,它被称为 Castellano(卡斯蒂利亚语),也就是現今所稱的西班牙语。.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卡斯蒂利亚

塞西莉娅 (诺曼底)

塞西莉娅(英语Cecilia约1056年 - 1126年)。塞西莉娅被认为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和佛兰德斯的玛蒂尔达的长女,年轻时被父母送往卡昂修道院。她于1112年成为圣三一修道院的院长。塞西莉娅逝世于1126年6月30日并且被埋葬在修道院内。她的陵墓没有留下任何被发现的出口。.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塞西莉娅 (诺曼底)

威廉二世 (英格蘭)

威廉二世(William II,),綽號「紅臉威廉」或「威廉·鲁夫斯」。他是征服者威廉的三子,自1087年成為英格蘭國王直到1100年。其勢力也覆蓋诺曼底,在蘇格蘭也具有影響力。但他在擴大威爾士的控制上并不成功。 威廉是個具有戰鬥力的軍人,但也是一個冷酷無情的統治者;在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的記載中,他是"被所有的人民所痛恨"的君主。但这并不出人意料。在那个年代,编年史的写作一般是由教会人士编写的,长久以来他们坚持反对威廉。在诺曼史料中,威廉显然地看不起盎格鲁萨克森民族及其文化。(Cantor 1993, p 280) 威廉本人的性格似乎很暴躁。他以凶悍和暴烈的性格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终身未娶也没有私生子。他最宠幸的是兰道夫·福莱蒙巴德于1099年被任命为达勒姆主教。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需要,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重要的封建封邑。.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威廉二世 (英格蘭)

安茹伯爵

安茹伯爵(法语:comte d'Anjou)是法国古老的贵族称号,以其封地安茹得名。安茹伯国起源于墨洛温王朝时代旧法兰克国家的安茹领地。898年昂热子爵安热尔热的儿子富尔克一世获得安茹伯国,他的直系后代经过联姻发展为安茹家族,从这个家族中产生了欧洲一些国家的安茹王朝。.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安茹伯爵

封建

封建是源自於中國古代天子依爵位高低將領土分封與宗室或功臣做為食邑的制度。在此制度下,大地主或領主能強行索取土地收入,並且能在其領地上行使政府職權。.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封建

射箭

射箭或箭術、弓術,是借助弓或弩的弹力将箭射出的一種活動,最初是用作狩獵之用,後來應用到軍事上。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的傳統射箭方式,有些地區更發展成一種儀式化的技藝。例如儒家文化圈六藝中的「射」,在各地又分別發展為射藝(中國)、日本弓道、朝鮮弓道等。 现代国际射箭比赛有射准射箭比赛、射远射箭比赛、室内射箭比赛、野外射箭比赛、环靶射箭比赛等多种。比赛方法和规则均不相同,多数为在不同距离内射中箭靶的环数计算成绩。.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射箭

巴约的厄德

巴约的厄德(Odon de Bayeux,),亦作孔特维尔的厄德(Odon de Conteville),擔任诺曼底巴約主教和英格蘭肯特伯爵,也是征服者威廉同母异父的兄弟,在英格兰一度是权力仅次于国王的人。 厄德是征服者威廉的母亲埃尔勒瓦(Herleva)和孔特维尔的埃卢温(Herluin de Conteville)的儿子。莫尔坦伯爵罗贝尔是他的弟弟。关于他的出生日期有些不太确定。一些历史学家提出他的出生年份早至1030年,所以当威廉于1049年封他为巴约主教时应是19岁而不是14岁。.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巴约的厄德

巴特尔 (英国城镇)

巴特尔(Battle)是英国东萨塞克斯郡的一个小城镇,人口仅6,171(2007年),在黑斯廷斯东北约六英里,是黑斯廷斯战役战场遗址所在地。 此处著名遗迹有,1095年为纪念黑斯廷斯战役而建,这里也是哈罗德二世战死的地点。.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巴特尔 (英国城镇)

布列塔尼

#重定向 布列塔尼大區.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布列塔尼

布列塔尼人

布列塔尼人(英文:Bretons,布列塔尼語:Breizh)是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島上的民族。使用布列塔尼語,屬於印歐語系凱爾特語族不列顛語支。.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布列塔尼人

布列塔尼公爵

#重定向 布列塔尼统治者列表.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布列塔尼公爵

亨利一世 (英格兰)

亨利一世(英语:Henry I;约1068年–1135年12月1日),亦被称为儒雅者亨利(英语:Henry Beauclerc),是1100年至1135年在位的英格兰国王。亨利是征服者威廉第四子,曾学习拉丁语并接受博雅教育。1087年,征服者威廉死亡,亨利的长兄短袜罗贝尔和三兄红毛威廉分别继承了诺曼底和英格兰,但亨利却没有分到土地。亨利从罗贝尔那里购买了位于诺曼底西部的科唐坦郡,但在1091年,红毛威廉和罗贝尔废黜了他对科唐坦郡的所有权。在与红毛威廉结盟对抗罗贝尔的基础上,亨利逐渐恢复了自己的权势。在1100年,红毛威廉死于一场狩猎事故,亨利夺取了英格兰王位,并在加冕礼上承诺要更改红毛威廉的许多不合民意的政策。亨利迎娶了苏格兰的玛蒂尔达,但还是和数以百计的情妇生有大量非婚生子女。 对亨利统治英格兰存有异议的罗贝尔于1101年进犯。亨利一世在国内励精图治。他于1106年渡海至法国,在坦什布赖战役中击败竞争对手、兄长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柯索斯,将其监禁至死。 1120年,其继承人威廉·艾德林溺死。亨利一世遂指定女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海因里希五世的遗孀玛蒂尔达及其后夫安茹的若弗鲁瓦为继承者。但其死后王位实际落入他的外甥布卢瓦伯爵艾蒂安手中。.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亨利一世 (英格兰)

亨利一世 (法兰西)

亨利一世(Henri I,),卡佩王朝第3位国王(1031年—1060年在位)。(虔诚者)罗贝尔二世与王后阿爾勒的康斯坦絲之子,生于兰斯。 1027年父王羅貝爾二世还健在时即已加冕。他的母亲康斯坦絲卻希望自己的小儿子罗贝尔继承王位,导致发生内战,亨利一世不得不逃亡诺曼底。在那里,他得到了诺曼底公爵(宽宏的)罗贝尔一世的武力支持。亨利的余生都在与叛臣们作战。1047年,亨利帮助诺曼底公爵威廉在瓦尔斯沙丘战役中战胜其反对者,但随后威廉实力增强,引起亨利一世的担心。1054年和1058年,亨利一世曾兩度嘗試征服诺曼底,皆被擊敗。 H H.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亨利一世 (法兰西)

康斯坦丝 (诺曼底)

康斯坦丝(英语Constance,),布列塔尼公爵夫人。征服者威廉和佛兰德斯的玛蒂尔达的一个女儿。 在威廉一世的所有女儿之中,她被认为是上帝的的礼物。因为得到她母亲的喜爱,所以她和布列塔尼的艾伦四世的婚姻被推迟到1086年。康斯坦丝没有孩子。她逝世于1090年8月13日,原因可能是中毒,最终被埋葬于雷敦(Redon)的圣梅兰(St Melans),1672年,她的陵墓被发现并被发掘,尸体被一些羊毛纺织品碎片包裹者,以及一个铅制的十字架和她的碑文雕刻。碑文上有她的父亲、丈夫的名字和逝世日期。她的丈夫后来娶了安茹的艾萌佳德。.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康斯坦丝 (诺曼底)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伦敦

伦敦塔

伦敦塔(英文:Tower of London)是位於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北岸的一座城堡,其官方名称是“女王陛下的宫殿与城堡,伦敦塔”(英文: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因此虽然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已是几世纪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但在名義上它至今仍是英國王室宮殿。它座落于伦敦的陶尔哈姆莱茨区,与伦敦城的东边相隔着被称为“塔丘”的开放区域。伦敦塔完工于1066年底,是诺曼征服英格兰的一部分。白塔(不以建築風格及材料為名,而是建成當時,整體漆成白色而得名)实际上是在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几座塔樓的组合体中间;倫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刑场、公共档案办公室、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最后的这一用途产生一条短语“sent to the Tower”,意思是“入狱”。伊丽莎白一世在她姐姐玛丽一世统治时曾在此入狱一段时间;伦敦塔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押鲁道夫·赫斯。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伦敦塔

佩文西

佩文西(Pevensey),英國英格兰东南區域東薩塞克斯郡伊斯特本市附近的一个村和民政教区,人口2275人(1991年统计)。该地以罗马帝国时期所筑的佩文西城堡而著名。1066年,征服者威廉率军在此登陆,开始诺曼征服。.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佩文西

佛兰德

#重定向 法兰德斯.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佛兰德

佛兰德的玛蒂尔达

弗兰德的玛蒂尔达(Matilda of Flanders,约1031年-1083年),征服者威廉一世的妻子,英格兰王后。.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佛兰德的玛蒂尔达

佛蘭芒人

#重定向 佛拉芒人.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佛蘭芒人

哈德克努特

哈德克努特(Hardeknud,意为强壮的克努特;),也被后世称为丹麦的克努特三世(Knud 3.)和英格兰的克努特二世(Canute II),是丹麥國王和英格蘭國王,丹麥統治英格兰時代的末代君主。1035年,哈德克努特繼承了其父,当上了丹麥國王,是為克努特三世。後來他於1040年亦當上了英格蘭國王,稱作克努特二世。1042年,哈德克努特于宴席上饮酒时暴毙,懺悔者愛德華打敗丹麥軍隊威塞克斯王朝復辟。 |- H H.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哈德克努特

哈罗德·戈德温森

哈罗德·戈德温森(Harold Godƿinson,意为“戈德温之子哈罗德”;),又称哈羅德二世。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之子,懺悔者愛德華王后伊迪丝之兄,英國盎格魯-薩克遜时代最后一位无争议的国王(1066年在位)。.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哈罗德·戈德温森

哈羅德·葛溫森

#重定向 哈罗德·戈德温森.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哈羅德·葛溫森

决策无方者埃塞尔雷德

决策无方者埃塞尔雷德(Æþelræd Unræd或Æðelred Unrǣd),现代英语中称之为无准备者埃塞尔雷德(Æthelred the Unready;也译作仓促王埃塞尔雷德)或埃塞尔雷德二世(Æthelred II)(),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英格兰王国国王(978年 - 1013年,1014年 - 1016年)。他是和平者埃德加和王后的儿子。Different spellings of this king’s name most commonly found in modern texts are "Ethelred" and "Æthelred" (or "Aethelred"), the latter being closer to the original Old English form Æþelræd.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决策无方者埃塞尔雷德

八字胡斯韦恩

#重定向 八字胡斯文.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八字胡斯韦恩

克努特大帝

克努特大帝(古挪威語: Knútr inn ríki ,Canute the Great,),丹麦称克努特二世,英格兰称克努特一世。他继承父亲丹麦國王斯温的王位,对英格蘭、丹麥、挪威及部份瑞典进行统治,其辖境享有北海帝國之称。 公元1012年,八字胡斯温率軍擊敗英格兰国王愛塞烈德二世,自称英格兰国王,死后由克努特继承英格兰王位。1016年,他和愛塞烈德二世之子埃德蒙二世订约共治英格兰,结果后者当年11月便告不治,使他完全统治了英格兰。1017年,他跟前英格蘭王愛塞烈德的遺孀諾曼第的愛瑪結婚。1019年,他的哥哥丹麦國王哈拉爾二世突然死亡,他因此繼承了丹麦王位。.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克努特大帝

玛蒂尔达

玛蒂尔达或玛蒂达可以是指:.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玛蒂尔达

玛蒂尔达 (佛兰德斯)

#重定向 佛兰德的玛蒂尔达.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玛蒂尔达 (佛兰德斯)

理查二世 (諾曼第)

理查二世(又名:善良者理查,)是無懼王理查一世的兒子。理查二世在996年繼承諾曼第公爵爵位。理查曾經平定鄉村暴動,並且協助法王羅伯特二世對抗勃艮第公國。他也曾經在科唐坦半島擊退英格蘭的攻擊。理查也持續的進行諾曼人宗教的改革。 理查也試圖透過聯姻的方式改善與英格蘭的關係,然而這個關係也讓他的孫子,征服者威廉可以奪取英格兰的王位。 Category:诺曼底公爵.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理查二世 (諾曼第)

理查德 (贝尔奈公爵)

查德(英语Richard约1054年 - 1081年),贝尔奈公爵。征服者威廉一世的第二个儿子,英国王位的一个可能的继承人。然而,理查德先于其父去世,王位最终被传给了他的兄弟威廉(即威廉二世 )。 理查德1054年出生于法国的诺曼底,威廉(那时还是诺曼底公爵)和佛兰德斯的玛蒂尔达的儿子。他常常被作为贝尔奈公爵被人谈起,贝尔奈是他父亲大陆领地的一部分。但这是一个由于他的碑文解释而产生的错误。因为该段碑文解释也被用于了贝奥因伯爵。他的哥哥罗伯特·柯索斯在发动叛乱之前被成功放逐,使理查德成为可以得到英国王冠的人。 然而,理查德没有成为国王。1081年,在一次穿越海峡去他父亲王国的途中,年轻的公爵前往新森林打猎,虽然事情的确切情况不得而知,但理查德被一只牡鹿击伤并杀死,留下他的弟弟威廉·鲁夫斯成为了王位继承者。他被从森林带回并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有着类似命运的是,威廉在将近二十年后也在新森林被杀。 理查德的兄弟亨利被怀疑与这场意外有关,以为自己夺取皇冠。然而亨利当时只有十二三岁,也被认为有可能是清白的。.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理查德 (贝尔奈公爵)

約克

约克(York,),位於英國英格蘭約克郡-亨伯區域北約克郡,英格蘭的城市、單一管理區,位于乌斯河畔、利兹东北偏东,起初为盖尔人的居点,后为罗马人、盎格鲁人、丹麦人和诺曼人占领。中世纪该城是繁荣的羊毛市场和教育中心,其大主教地位仅次于坎特伯雷大主教。市區人口約为137,505人(2001年)。 至於在行政區劃方面,1996年4月1日時設置的約克市(City of York)則包含了傳統上的約克市區與一些鄰近的教區,是英格蘭的郡級行政單位──單一管理區──之一,隸屬於約克郡-亨伯,並具有自治市地位。根據2006年的統計,整個約克市行政區內的人口約有186,800人。.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約克

維京人

维京人(víkingr)是诺尔斯人的一支(斯堪的納维亚人),他们是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侵扰并殖民欧洲沿海和不列顛群島的探险家,武士,商人和海盗Roesdahl, p. 9-22.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維京人

罗贝尔 (莫尔坦伯爵)

罗贝尔,莫尔坦伯爵(Robert, Count of Mortain),英格兰的威廉一世的同母异父弟。罗贝尔是赫文·德·孔特维尔(Herluin de Conteville)和法莱斯的莱乌(Herleva of Falaise)(她也是威廉的母亲)的儿子。贝叶的厄德的亲生兄弟。罗贝尔的准确出生年份尚不清楚(可能是1038年),尽管通常认为厄德要年长罗贝尔两岁,但罗贝尔很可能至多比他的兄弟小一岁,因为在厄德的出生年份上有很多的疑问。.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罗贝尔 (莫尔坦伯爵)

罗贝尔一世 (诺曼底)

(宽宏的)罗贝尔一世 Robert I le Magnifique(约1000年至1005年之间—1035年7月3日)是法国的第六代诺曼底公爵(1028年—1035年在位)。 罗贝尔一世是第四代诺曼底公爵理查二世之子。在兄长理查三世公爵死后,罗贝尔继承了爵位。他的名字总是与一个神话人物恶魔罗贝尔弄混。罗贝尔一世在法国王室内讧中坚决支持国王亨利一世,並为后者提供庇护。.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罗贝尔一世 (诺曼底)

罗贝尔二世 (诺曼底)

羅伯特二世(Robert II,约1051年—1134年2月10日),绰号短袜羅伯特 (Robert Curthose)。1087年—1106年間為诺曼底公爵,曾试图获得英格兰王位,但失败。他的绰号來自馬姆斯伯里的威廉和奥尔德里克·维塔利斯 (Orderic Vitalis)记载罗贝尔的父亲威廉曾嘲笑他为「短靴子」(brevis-ocrea)。.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罗贝尔二世 (诺曼底)

罗贝尔二世 (法兰西)

罗贝尔二世(虔诚者)(Robert II le Pieux,)是卡佩王朝的第二位国王(996年—1031年在位)。 他是法蘭克人的國王雨果·卡佩的儿子,母为阿基坦的阿德莱德。出生于奥尔良。由于卡佩王朝早期极為脆弱,為了罗贝尔在其父王尚在位时即已被加冕为國王。當雨果·卡佩於987年7月當選成為法蘭克人的國王並加冕後,於同年12月羅貝爾被加冕成為共治國王。 996年,由于与自己的表妹伯莎结婚,罗贝尔二世被教宗格里高利五世处以绝罚,經過與格里高利五世的繼承人教皇思維二世進行漫長的談判,這段婚姻最終被廢除。 1003年,羅貝爾二世入侵勃艮第公國。但是直至1016年,罗贝尔二世才得到教會支持承認合并勃艮第公國。他在1017年即已为長子于格二世加冕称王。 羅貝爾二世晚年與眾兒子因爭奪權力及財產而爆發內戰,于格二世於1025年或1026年,在準備發動推翻他父王的叛亂時,在貢比涅摔下馬來而駕崩。次子亨利一世於1027年5月被羅貝爾二世安排加冕成為共治國王。羅貝爾二世在與兒子亨利一世及羅貝爾的內戰中被擊敗被迫退至博讓西,他於1031年7月20日在此內戰中死於默倫,由亨利一世繼承法國及勃艮第公國。.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罗贝尔二世 (法兰西)

羅洛 (諾曼第)

羅洛(拉丁語:Rollo或Gaange Rolf;諾曼語:Rou;古諾爾斯語: Hrólfr;法語: Rollon,約生存於西元846年– 932年)是第一位統治諾曼第(法國地區)的維京人,人們時常稱呼他為「諾曼第第一公爵」。他的斯堪的納維亞原名叫「羅夫(Rolf)」,後來他又被人們稱作「步行者羅夫(Gaange Rolf)」,因為他太過高壯,沒有馬匹能承受住他的體重,所以他只能步行(gaa是古丹麥-挪威語中「走路」的意思)。在維京人於的戰役中,擔當指揮的羅洛因異常善戰而受到法蘭克人的注目。大部分維京人返回北歐後,羅洛又帶領一部分留駐的維京人,攻佔了塞納河下游流域一個法蘭克人的據點。西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三世為了求和,於是向羅洛簽訂了《》,將塞納河河口一直到今日被稱作盧昂這中間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了羅洛,並封以公爵頭銜,還把他的女兒許配給羅洛,以交換羅洛同意結束他的侵略行動,並保護法蘭克人的地區,協助防禦維京人的再度襲擊。 此後,羅洛正式成為這些在法國地區定居的維京人領袖,他持續統治著這片地區,這片被割讓的土地就被稱作諾曼第。羅洛在911年建立了諾曼第公國後,一直在位到至少928年。他的兒子後來繼承了諾曼第公國的爵位。羅洛和他追隨者的後代被稱為諾曼人。隨後的兩個世紀,羅洛的子嗣們對歐洲其他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擴張和掠奪戰爭(包括今日的英國、義大利和西西里島等地區),在十世紀到十二世紀期間統治著諾曼英格蘭、西西里王國和安條克公國。時至今日,羅洛已被證實是英國王室、以及當前所有歐洲君主的遠祖,在歐洲和近東的歷史發展中留下了永恆的影響。.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羅洛 (諾曼第)

瓦尔斯沙丘战役

尔斯沙丘战役(英文:Battle of Val-ès-Dunes)发生于1047年,由诺曼底公爵威廉和法王亨利一世的联军对抗由勃艮第伯爵雷金纳德一世之子勃艮第的桂(布里奥讷的桂)领导的一些诺曼叛乱贵族军队。 作为取得战役胜利的结果,威廉(后来的征服者威廉)可以保留其头衔并维持了对其公国西半部的控制。.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瓦尔斯沙丘战役

男子修道院

男子修道院(Abbaye aux Hommes)是法國諾曼第區卡昂市的修道院教堂,現已廢用。建以獻予聖斯德望,男子修道院與相鄰的女子修道院被視為諾曼第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羅曼式建築。男子修道院與諾曼第一帶的其他大型修道院相同,皆隸屬於本篤會。蘭弗朗克在擔任坎特伯里大主教前,曾是男子修道院院長。.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男子修道院

男爵

男爵,依據《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之一,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漢字文化圈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男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英格蘭、西班牙等國的Baron(女爵和男爵夫人皆稱為Baroness)、意大利的Barone、蘇格蘭的Lord of Parliament、德國的Freiherr等)。.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男爵

韋塞克斯

#重定向 威塞克斯王國.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韋塞克斯

萨塞克斯郡

萨塞克斯(Sussex,)又译作苏塞克斯,當地華人以廣東話譯作「修--適士」,英格兰东南部的历史郡,其面积大致与古代萨塞克斯王国面积相等。北邻萨里郡,东有肯特郡,西与汉普郡接壤,南临英吉利海峡。1974年在地方政府重组后划分为西萨塞克斯郡和东萨塞克斯郡。.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萨塞克斯郡

非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俗稱私生子,此稱呼有輕度侮辱意味)指在受胎期間或出生時(各地法律定義有別),其生父母無婚姻關係的子女。由於法律上對婚生和非婚生子女的保護程度有別,故有區分的實益。.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非婚生子女

飞毛腿哈罗德

飞毛腿哈罗德或哈罗德一世(英文:Harold Harefoot或Harold I ,)是英格兰自1035年11月12日至1040年3月17日间的国王,外号“飞毛腿”(Harefoot)来自于他打猎时的速度和技巧。他是英格兰、丹麦和挪威国王克努特大帝次子。 H.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飞毛腿哈罗德

西敏寺

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Westminster Abbey,--),是一座位于伦敦市中心西敏市區的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聯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曾在1546–1556年短暂成为主教座堂,现为王家胜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西敏寺

騎士

#重定向 骑士.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騎士

马塞堡

#重定向 马塞小城堡.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马塞堡

马姆斯伯里的威廉

姆斯伯里的威廉(英文:William of Malmesbury)(约1080年/1095年——约1143年),12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大约1080年或1095年出生于威尔特郡。他的父亲是诺曼人,母亲是英国人。威廉一生都在英格兰度过,他成年后在英格兰威尔特郡的马姆斯伯里修道院作一名僧侣。.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马姆斯伯里的威廉

骑士

骑士或稱武士,原為欧洲中世纪受过正規军事训练的骑兵,後來成為一種貴族階層。骑士的頭銜來自另一位騎士或是領主的冊封,騎士除了能獲得自己的封地之外,也必須為所效忠的领主作戰,戰時須自备武器與马匹。現代部分歐洲國家仍保留騎士頭銜為有特殊貢獻的人作榮譽表揚,通稱為"爵士"(Sir)。欧洲的骑士制度與中國傳統的士、日本的武士制度非常相似。 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並以騎士精神作為行事守則,是英雄的化身。 在英國,能受冊封為騎士是莫大的榮耀。而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在1560年以來,英國開放給各個領域的傑出人士有機會獲此榮勳。.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骑士

諾曼人

诺曼人 (诺曼语: Normaunds;法语:Normands;拉丁语:Normanni)为古代欧洲民族,起源于丹麦、冰岛、挪威等地,原属诺斯人中的("Norman"一词由"Norseman"演变而来.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諾曼人

諾曼第的愛瑪

愛瑪(Emma,),又稱艾尔佛基弗(Ælfgifu),是諾曼第公爵無畏者理查與他的第二任妻子剛諾拉所生的女兒。透過前後兩次婚姻,愛瑪曾兩度成為英格蘭王國的王后,先成為英格蘭愛塞烈德二世的第二任妻子(1002年-1016年),然後與丹麥克努特大帝(1017年-1035年)結婚。她兒子中的兩個,每個丈夫一個,和繼子中的兩個,同樣是每個丈夫一個,成為了英格蘭王,如同她的姪孫,諾曼第公爵征服者威廉。.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諾曼第的愛瑪

諾曼語

诺曼语(normand)是羅曼語族的一种语言,分布于法国诺曼底地区及英属海峡群岛,是奥依語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但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濒危语言名单,使用人數不明,有滅絕的可能。.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諾曼語

诺曼底

#重定向 诺曼底大区.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诺曼底

诺曼底公国

#重定向 諾曼第公國.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诺曼底公国

诺曼底公爵

诺曼底公爵(法语:ducs de Normandie)是一个法国爵位称号。在历史上,大多数强大的诺曼底公爵都只是名义上效忠于法国国王。 诺曼底公国本身是法国国王查理三世(昏庸者)于911年为与入侵及占据加来海峡一带的诺曼人妥协而建立的,第一任公爵是诺曼人领袖羅洛。但是在理查二世公爵第一个正式自称为公爵之前,历任统治者实际上仍然是使用着北欧传统的贵族称号雅尔(Jarl)作为自己的头衔。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即征服者威廉)征服英格兰,从此诺曼底公爵之位一直由英格兰王室成员担任。 1204年,强大的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兼併了诺曼底公国的全部领土,但是各英格兰国王仍然自称为诺曼底公爵,直到1259年在巴黎条约中永远放弃了对诺曼底公国的领土要求。此后这个公国就成为法兰西王国的一部分。 法国王子路易—夏尔(路易十六之子)在其兄长去世前也曾拥有诺曼底公爵的称号。但在他的兄长去世后,保王党人即宣布他为国王路易十七(1789年)。.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诺曼底公爵

诺曼底的阿德莱德

诺曼底的阿德莱德(或阿德莉萨,)是征服者威廉的姐姐,以及欧玛勒的女伯爵。.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诺曼底的阿德莱德

诺曼底王朝

诺曼底王朝(1066年-1135年;House of Normandy)是英格兰的一个王朝,共有四位诺曼底家族的国王先后统治英格兰,统治时间由征服王威廉之后的1066年开始,直至1154年。當史蒂芬的外甥亨利二世繼位,英格兰步入了金雀花王朝時期。 西元1066年黑斯廷斯战役后,有一定数量的诺曼人迁居并控制了英格兰,以及威尔士及爱尔兰的部分地区。诺曼人的渗入,影响了英格兰社会面貌,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大陆古诺曼语与盎格鲁-撒克逊语言的相互影响左右了英语的发展。.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诺曼底王朝

诺曼征服英格兰

诺曼人征服(Norman conquest)或诺曼人征服英格兰(Conquête normande de l'Angleterre)指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对英格兰的入侵及征服。这次征服改变了英格兰的走向,从此英格兰受到欧洲大陆的影响加深,而受到斯堪的纳维亚的影响逐渐衰退。诺曼人的征服整个改变了英格兰的文化,甚至是其语言。.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诺曼征服英格兰

诺曼王朝

#重定向 诺曼底王朝.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诺曼王朝

鲁昂

鲁昂(法语:Rouen, IPA: /ʁuɑ̃/)位于法国北部,是上诺曼底大区的首府。历史上,鲁昂是中世纪欧洲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圣女贞德於1431年在鲁昂就义。 鲁昂的主要名胜有鲁昂主教座堂、大时钟等。.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鲁昂

贝叶挂毯

贝叶挂毯(Bayeux Tapestry),也译作巴约挂毯,又称作玛蒂尔德女王(la reine Mathilde),創作於11世纪。貝葉掛毯長70公尺,寬0.5公尺,而现今只存62公尺。掛毯上共出現623个人物,55只狗,202只战马,49棵树,41艘船,超過500只鸟和龙等生物,约2000个拉丁文字,描述了整个黑斯廷斯战役的前后过程,其中包括1066年4月出现在天空中的哈雷彗星。史载是征服者威廉的异父弟巴约大主教巴约的厄德(Odon de Bayeux)为纪念巴约圣母大教堂建成所织。现保存于法国下诺曼底的巴约(Bayeux)。.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贝叶挂毯

黑斯廷斯战役

於1066年發生的黑斯廷斯战役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諾曼征服中最具決定性的战役。.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黑斯廷斯战役

農夫

#重定向 農民.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農夫

農奴制

農奴制是一種在封建制度下、特別是莊園制度下的與農民地位相關的奴役制度。農奴制度主要發展在歐洲10世紀中世紀中期,持續到19世紀中葉,以財務束縛或變異的奴隸制為條件對農民實行奴役。農奴以自己的勞力,在國有或莊園主的土地工作,以換取保護和公正,以及在該土地上額外開墾耕作以保證自己的生計。 農奴制不僅涉及農作,也包括礦業、森業和築路。農奴制下,莊園形成了社會的基本單位,農奴形成了封建社會最低的社會階層。農奴受到法律、經濟和社會關係上的多重束縛。農奴不同於奴隸,農奴的領主只有不完全的人身佔有權。領主不能處死農奴,但能隨意處罰(黥面)或連同土地買賣、抵押和轉讓。農奴有義務為領主無償勞作,農奴的產出也被定義為領主的產權(所以農奴逃走等於盜取領主財產)。 1861年俄羅斯廢除的農奴制規定,領主的產業往往以農奴的數量來衡量。但農奴要困在莊園土地上,不得領主批准,不得離開。如果農奴逃亡,要受來自國家制度的懲罰,領主也會捕捉他們。.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農奴制

阿加莎 (诺曼底)

阿加莎(英语Agatha,)。据诺曼底编年史家奥尔德利库斯·维塔利斯(Ordericus Vitalis)记载,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和佛兰德斯的玛蒂尔达的女儿之一。 她曾经与英国国王哈罗德二世(或者是他的同名私生子)订婚,后来被要求同卡斯提尔的阿方索六世结婚。她被送给他的委托人并被护送前往阿方索六世那里。但是失去了自己所爱的配偶的阿加莎,极度不愿与他人成婚。她爱英国人,但对于西班牙人却没有好感,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因此她虔诚的向上帝祈祷,希望決不要被带到西班牙,除非上帝接受她。她的祈祷被听到了,在前往西班牙的路上纯洁的死去了。她的尸体被带回,并于1079年被安葬在诺曼底的贝叶。.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阿加莎 (诺曼底)

阿德莉萨 (诺曼底)

阿德莉萨(英文:Adeliza,死于1113年以前)是英格兰的威廉一世的女儿(推测为长女)。关于她的一生有很多无法确定之处,包括出生和逝世的日期。.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阿德莉萨 (诺曼底)

阿德拉 (诺曼底)

阿德拉(英语:Adela,约1062年或1067年-1137年3月8日),也被称为布卢瓦的阿德拉、英格兰的阿德拉或英格兰的阿德拉·艾利斯公主等。布卢瓦、沙特尔(Chartres)和摩城(Meaux)伯爵夫人。她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和佛兰德斯的玛蒂尔达的女儿。她还是英格兰国王斯蒂芬、温彻斯特主教布卢瓦的亨利的母亲。.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阿德拉 (诺曼底)

阿朗松

阿朗松(Alençon)是法国西北部城市,诺曼底大区奥恩省的省会。著名的针织花边阿朗松花边(Dentelle d'Alençon)就起源于16世纪的阿朗松。阿朗松在公元911年成为诺曼底公爵领地,1549年被并入法国王室。.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阿朗松

阿方索六世 (莱昂)

(勇敢的)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 el Bravo,),莱昂国王(1065年─1109年,在位时间有间断),卡斯蒂利亚国王(1072年起)。从1077年开始,他自称为“全西班牙皇帝”,然而他并非西班牙历史上唯一采用过皇帝头衔的基督教君主。 阿方索六世是莱昂和卡斯蒂利亚国王斐迪南一世的次子。在斐迪南一世于1065年去世时,他将王国分成3个部分,分别交给3个儿子统治。阿方索六世仅仅继承了莱昂领地,但他通过巧妙的手腕,几乎夺取了他的兄弟们的所有领土,从而把其父分裂的王国又合为一体(1071年與兄長桑喬二世一同攻打弟弟加西亚二世的領地加利西亚並废黜加西亞二世及兼并其领地,1072年在桑乔二世被刺殺後继承卡斯蒂利亚)。 阿方索六世积极参加收复失地运动。他两次率军侵入塞维利亚,攻占了一些城市。1085年5月25日,阿方索六世把西班牙伊斯兰教地区最重要的城池之一托莱多也并入自己的领土。阿方索六世在西班牙中南部的胜利进军,使他得以征服巴伦西亚和阿尔梅里亚的广大地区,并且围困了萨拉戈萨。塞维利亚各穆斯林小邦的埃米尔为抵挡阿方索六世的攻势,不惜引狼入室,向摩洛哥的阿尔摩拉维王朝求援。1084年,阿尔摩拉维王朝的大军在阿尔迪王朝的埃米尔穆塔米德请求下侵入西班牙。阿方索六世开始遭到一系列惨败,尤其以1086年在萨拉卡战役中损失最为惨重。他被迫放弃巴伦西亚,但仍得以保存其它征服的地区。可是在1108年,阿尔摩拉维王朝的军队再次打败了阿方索六世,并且在战斗中杀死了他唯一的儿子和继承人桑乔。 在阿方索六世统治时期,他让著名的西班牙统帅罗德里戈·迪亚斯·德·比亚尔(即熙德)领导卡斯蒂利亚军队,但在1080年将其流放。阿方索六世因此在史诗《熙德之歌》中占有一个重要位置。 Category:莱昂君主 Category:卡斯蒂利亚君主.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阿方索六世 (莱昂)

自耕农

自耕农,是一个经济学和历史学概念,指自己(家庭)拥有小块的土地,并在上面亲自耕种为生的人。自耕农也称小农,其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称为小农经济。自耕农是中世纪农业社会的基础。 在中世纪农业社会,一些自耕农因各种原因破产,变成无地之人,要么当佃农替地主耕种,要么当工人替雇主做工。如果无工可做,就成为流民。.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自耕农

良九世

#重定向 利奥九世.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良九世

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English Channel;la Manche;Mor Breizh;Môr Udd、Mor Bretannek),是分隔英国与歐洲大陸的法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峡。海峡長560公里(350英里),寬240公里(150英里),最狭窄處又稱多佛海峡,僅寬34公里(21英里)。英国的多佛与法国的加莱隔海峡相望。.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英吉利海峡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英语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英格兰

英格蘭君主列表

本表列出1707年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組成大不列颠王国前的英格兰君主,此后的英格兰君主列表参看英国君主列表。.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英格蘭君主列表

暗杀

暗杀或称行刺,密裁指因為一些原因而进行的谋杀,常常是政治因素。执行暗杀的人被称为刺客。一些恐怖组织(最早为中世纪的阿萨辛派,其后则有近代的爱尔兰新芬党、意大利烧炭党、俄罗斯民意党和中国斧头帮等)常派出刺客謀刺各国元首、重要領袖。同樣地,许多国家的情报機構或秘密警察也都秘密地訓練刺客,例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俄國的國安會(KGB)、英國的軍情六處(MI6)、以色列的情報特勤局(Mossad)和中國的國安部(MSS)等,用以刺殺敵國或恐怖组织的高階领导人及持不同政見者。 在政治與軍事謀略上,暗殺的目的是藉由結束敵對勢力首腦的生命,以期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恫嚇或瓦解敵方士氣、混亂或癱瘓敵方指揮系統。在執行方法上,常見的有刺殺、射殺、毒殺、斬殺、自殺式炸彈攻擊等,但情报單位執行時,重要目標常以製造車禍、空難、疾病、火災、失足、溺水、電擊、食物中毒、親友互殘等方式,將景況安排為意外,且為安排該等景況,常造成目標親屬及其他不相干的人員傷亡,隱藏目標則以綁架至秘密處所執行,屍體銷毀後往往無法尋獲。查緝偵察人員最終多僅能以失蹤結案。另外有時為摧殺目標,常以誘餌誘引目標,誘餌往往藉由犧牲,使目標暴露蹤跡或共同毀滅,以達暗殺之目的。.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暗杀

查理三世 (西法兰克)

(糊涂王)查理三世(Charles III le Simple,)西法蘭克國王(898年-929年在位)。他属于已衰落的加洛林王朝,是国王路易二世的遗腹子。.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查理三世 (西法兰克)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欧洲

歷山二世

教宗亞歷山大二世(Alexander PP.,本名Anselmo da Baggio,其名字的希臘語意思是衛士),於1061年9月30日—1073年4月21日岀任教宗,1073年4月21日卒于羅馬。他作為托斯卡那的卢卡(Lucca)主教于西元1061年9月30日被選举為教宗並于翌日登基。在大教副希尔德布兰(Hildebrand,後為教宗额我略七世)的協助下為了抑制贩卖圣事及實施神職者的獨身生活作出努力,他和這位繼任一道被公認為改革派的兩位教宗。 最初,亞歷山大二世的當選(由Hildebrand根據西元1059年教宗尼古拉二世在位時的年齡法令安排了教宗選舉)不被神聖羅馬帝國的法庭認可。這個法庭提名了另一個候選人Cadalus(帕爾馬的主教)。因此,在巴塞爾理事會宣告,他以何诺二世(Honorius II)名義到羅馬。然而,最後日爾曼法庭放棄了他,根據曼图阿宗教会议(Synod of Mantua)何諾二世終於被放逐了;因此,並且亞歷山大的位置穩固了。 他是一位權力心重的教宗,在他手中教會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歷山二世

法兰德斯

法蘭德斯(Vlaanderen;Flandre),又譯為弗兰德或弗朗德倫,是比利時西部的一個地區,人口主要是弗拉芒人,说荷兰語(又称“弗拉芒语”)。传统意义的“法蘭德斯”亦包括法國北部和荷蘭南部的一部分。.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法兰德斯

法兰西岛省

#重定向 法兰西岛 (行省).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法兰西岛省

法萊斯 (卡爾瓦多斯省)

法萊斯(Falaise)是法國位於下諾曼底卡爾瓦多斯省的一座城市,二次大戰時,該地為知名的法萊茲包圍戰發生地。 Category:卡尔瓦多斯省市镇.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法萊斯 (卡爾瓦多斯省)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法语

滨海塞纳省

滨海塞纳省(Seine-Maritime)是法國上诺曼底大區所轄的省份,西鄰大西洋。該省編號為76。 Category:法国省份 S.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滨海塞纳省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挪威

末日审判书

《末日審判書》(英語:Domesday Book,或簡寫為Domesday;Liber de Wintonia,意為“溫徹斯特之書”),是諾曼征服英格蘭期間,在征服者威廉的命令下,於1086年完成的一次大規模調查的記錄。全書由中世紀拉丁文寫成,文字高度簡化,而且使用了一些本地特有的詞彙。書名Domesday(Doomsday的中古英語拼法,意為「世界末日」)從12世紀開始使用,強調了這本書的最終性和權威性。 此次調查類似於後來的人口普查,主要目的是清查英格蘭各地人口和財產情況,以便征稅。調查時估價員的審核是決定性的—書上說的『誰擁有財富,或者財富值多少』,就是法律。根據調查結果,英格蘭約有150萬人口,其中90%以上是農民。.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末日审判书

戈德温 (威塞克斯伯爵)

戈德温(英语:Godwin或Godwine,约1001年出生,1053年4月15日逝世于温彻斯特)是第一位威塞克斯伯爵,他是丹麦国王克努特一世大帝及其继承人统治英格兰时英国最强大的贵族。克努特封他为第一位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是后来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的父亲。他的一个女儿成为英格兰国王愛德華三世的妻子。.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戈德温 (威塞克斯伯爵)

显贵者埃德加

显贵者埃德加(又称Æþeling、Aetheling、Atheling或Etheling,),威塞克斯王朝最后的男性成员。1066年,他被立为英格兰国王,但从未加冕。.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显贵者埃德加

海斯廷斯

海斯廷斯(英文:Hastings;又译作:哈斯丁、黑斯廷斯等)是英国東薩塞克斯郡东南沿海的一个非都市區、自治镇,其因历史上曾是诺曼征服英格兰的发生地和五港同盟一员而聞名。海斯廷斯还曾经是英国重要的捕鱼港口和海滨疗养地。.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海斯廷斯

斯堪的纳维亚

--(丹麥語、瑞典語:Skandinavien,挪威語:Skandinavia,薩米語:Skadesi-suolu、Skandinavía),又譯--,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則包含丹麦。這些國家互相視對方屬於斯堪的纳维亚,雖然政治上彼此獨立,但共同的稱謂顯示了其文化和歷史有深厚的淵源。 芬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等北歐國家因其與丹麥、挪威和瑞典相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有時也被視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有時這些對斯堪的納維亞的不同理解可能會引起不滿,「北歐國家」(Nordics)才是對北歐五個國家的合宜統稱。.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

斯蒂芬 (英格兰国王)

斯蒂芬(英语:Stephen;约1092/1096年 –1154年10月25日),有时被称为布卢瓦的艾蒂安(英语:Stephen of Blois),是征服者威廉的外孙。他从1135年直到死亡为英格兰国王,因妻之权亦为布洛涅伯爵。斯蒂芬统治时面对着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和表妹玛蒂尔达的内战。玛蒂尔达之子亨利二世在斯蒂芬身后继承了王位,成为英格兰首位安茹国王。 艾蒂安生于位于法国中部的布卢瓦伯国;他的父亲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亨利死时,艾蒂安还很年轻,于是由阿黛拉抚养长大。艾蒂安在被送往舅舅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的宫廷后声威上升,并被授予许多土地。艾蒂安娶了布洛涅女伯爵马蒂尔德一世,额外继承了肯特和布洛涅的财产,两人成为英格兰最富有的一对夫妇。在1120年白船事故中,艾蒂安险些与亨利一世之子显贵者威廉一同被溺死;威廉死后,英格兰王位继承受到了冲击。亨利一世死后,艾蒂安在强势的教会和弟弟亨利的帮助下,飞快穿过了英吉利海峡,夺得了英格兰王位,但因亨利一世早先曾让封臣们对自己的女儿玛蒂尔达宣誓效忠,使得玛蒂尔达认为自己的继承权优先于艾蒂安。.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斯蒂芬 (英格兰国王)

斯蒂芬二世 (布卢瓦伯爵)

#重定向 艾蒂安二世 (布卢瓦伯爵).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斯蒂芬二世 (布卢瓦伯爵)

收割

收割是指莊稼成熟後割下來,準備下一步處理的過程,在古代汉语叫做“穑”。《诗经·魏风·伐檀》有“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书·洪范》王肃注:“种之曰稼,敛之曰穑。”这里的“穑”单纯是指收割庄稼的含义。收割出的農作物稱為收穫。 每種農作物收割的時間都有差異,時間太早或太遲都會影響農作物的品質。 後又常用作表示努力後得到成果,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 中國位處北半球,收割多在秋天進行,故有「秋收冬藏」之說。.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收割

懺悔者愛德華

懺悔者愛德華(),愛塞烈德二世與諾曼第的愛瑪之子。是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朝君主(1042年6月8日至1066年1月5日在位),因為對基督教信仰有無比的虔誠,被稱作「懺悔者」,或稱「聖愛德華」。1161年封聖。.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懺悔者愛德華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查看 威廉一世 (英格兰)和教宗

另见

1020年代出生

1087年逝世

伦敦塔

盎格鲁诺曼人

诺曼征服英格兰

诺曼武士

亦称为 吉约姆二世 (诺曼底),威廉一世 (英格兰国王),征服者威廉。

马塞堡马姆斯伯里的威廉骑士諾曼人諾曼第的愛瑪諾曼語诺曼底诺曼底公国诺曼底公爵诺曼底的阿德莱德诺曼底王朝诺曼征服英格兰诺曼王朝鲁昂贝叶挂毯黑斯廷斯战役農夫農奴制阿加莎 (诺曼底)阿德莉萨 (诺曼底)阿德拉 (诺曼底)阿朗松阿方索六世 (莱昂)自耕农良九世英吉利海峡英语英格兰英格蘭君主列表暗杀查理三世 (西法兰克)欧洲歷山二世法兰德斯法兰西岛省法萊斯 (卡爾瓦多斯省)法语滨海塞纳省挪威末日审判书戈德温 (威塞克斯伯爵)显贵者埃德加海斯廷斯斯堪的纳维亚斯蒂芬 (英格兰国王)斯蒂芬二世 (布卢瓦伯爵)收割懺悔者愛德華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