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彭秀慧

指数 彭秀慧

彭秀慧(Kearen Pang,)是香港集編、導、演、教於一身的跨媒體藝術工作者,從舞台劇演員,到監製一系列自編自導自演的劇場作品,彭秀慧為本地集創作、演出與製作觸覺兼備的舞台工作者,近年憑其獨立知性女生形象活躍於香港各媒體界別,2014年當選成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17年在法國尼斯國際影展獲最佳導演(外語劇情片)。.

26 关系: 劉雅麗天神嘉諾撒學校太古集團孟京辉中英劇團彭浩翔作家微電影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知性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編劇莫文蔚表演艺术香港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香港藝術節香港電台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香港演藝學院香港戲劇協會艺人艺术家PIP文化產業澳門文化中心29+1

劉雅麗

劉雅麗(Alice Lau Nga Lai,),香港舞台劇演員,畢業於玫瑰崗學校、香港演藝學院,因演出《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姚小蝶成名。.

新!!: 彭秀慧和劉雅麗 · 查看更多 »

天神嘉諾撒學校

天神嘉諾撒學校(英文:Holy Angels Canossian School)位於香港九龍紅磡鶴園街21號,為嘉諾撒仁愛修會所主辦的一間全日制資助女子小學。 學校創立於1890年名為聖德學校,1958年重建後名為天神嘉諾撒學校。校舍為一幢4層高的建築物,有18間標準課室、以及音樂室、特別室、會客室、教員室、輔導室、校務處、籃球場及有蓋操場。此外,新翼校舍設有活動室、中央圖書館及教員休息室。 學校的「一條龍」結龍中學為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15位。.

新!!: 彭秀慧和天神嘉諾撒學校 · 查看更多 »

太古集團

太古集團(Swire Group)是一家老牌子英資洋行,清朝時即從事與中國的貿易。今天的太古是一個高度多元化的環球集團,旗下核心業務多設於亞太區,其中香港和中國向為太古業務的主要營運地。太古的亞洲業務由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包括澳洲、巴布亞新畿內亞、東非、斯里蘭卡、美國及英國,許多業務均由母公司英國太古集團有限公司直接持有。 英國太古集團總部設於英國,負責制定及指引集團的整體業務策略,並為集團及其附屬公司提供招聘、僱用及培訓員工等多項服務。集團在世界各地僱用逾十三萬名員工。.

新!!: 彭秀慧和太古集團 · 查看更多 »

孟京辉

孟京辉(),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电影导演。.

新!!: 彭秀慧和孟京辉 · 查看更多 »

中英劇團

中英劇團(英文:Chung Ying Theatre Company)是香港歷史最長的職業劇團之一,曾經由香港藝術發展局撥款資助,2007年起改由民政事務局資助。 劇團於1979年成立,現任藝術總監古天農,自2008年起為葵青劇院的場地伙伴 中英劇團網頁。.

新!!: 彭秀慧和中英劇團 · 查看更多 »

彭浩翔

彭浩翔(),香港電影導演、編劇、作家和演員。他的電影風格屬於黑色幽默、荒誕劇及市井類型。.

新!!: 彭秀慧和彭浩翔 · 查看更多 »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新!!: 彭秀慧和作家 · 查看更多 »

微電影

微電影(英語:Microcinema、 Micro Movie 或 Micro Film)發展於2007年,主要是指时长较短但制作方式与电影相似的行銷作品。第一部微型电影(Micro movie)是2010年根據微小說《一觸即發》所拍攝的同名作品,該作品雖以類007故事為藍本,為凱迪拉克的廣告行銷變形。術語微電影(Microcinema)則是1994年由雷貝嘉·巴頓(Rebecca Barten) 及大衛·謝爾曼 (David Sherman)於舊金山的 Total Mobile Home microCINEMA創建推廣。兩者其意涵、世代、媒介略有不同。2007年巴黎市政府舉辦的法國影像論壇在第三屆口袋影展亦提出了微電影的概念。 微電影不是純創作的短片(SHORT FILM)。短片相較於長片為時間較短之電影,如劇情片較長者為劇情長片(俗稱的電影),較短者稱為劇情短片。而微電影是異於電影創作的行銷方法,為故事行銷的一種分支。 在臺灣,與微電影相關的民間組織有得利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in微創影像創作平台(in movie)、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Micro Movie Association)、台灣微電影創作協會(Taiwan Micro Film Association)及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微電影培育中心(Microfilm Center)等單位,尚無有政府官方所成立的正式機構。 在中國大陸,微电影通常在各種新媒體平台(如优酷、土豆等影音網站)上发布,適合在移動狀態或是短時間休憩狀態下所觀看,且有完整故事情節。微电影的時間長度沒有標準,可以單獨成篇,但也有成系列的小型電影。微电影主要以公益推廣、形象宣傳、商業訂製、個人創意等为目的,因其长度较短且有完整劇情呈現,對民眾來說是受歡迎且具有吸引力,因此近年來微電影以各種形式被社會各界廣泛地使用中。.

新!!: 彭秀慧和微電影 · 查看更多 »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St.,簡稱SMCC)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162號,由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於1900年創辦,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女子中學。學校屬於第一組別中學,以英語為官方教學語言,為香港傳統名校之一。學校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學校的直屬小學為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及天神嘉諾撒學校。 聖瑪利的學生稱為「聖瑪利人」(St.

新!!: 彭秀慧和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 查看更多 »

知性

知性﹝德語:Verstand﹞、理智或悟性是介於感性、理性之間的一種情感狀態,以腦中具有的知識作聯想對象,同時運用感性邏輯和理性邏輯的思維方式思考的精神狀態。知性一詞,原本是德國古典哲學常用的術語。康德認為知性是介於感性和理性之間的一種認知能力。.

新!!: 彭秀慧和知性 · 查看更多 »

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是為表彰表揚2017年度香港傑出電影所頒發的獎項,目的是在本地和世界各地推廣香港製作的電影、表揚本地電影從業員的成就,並促進專業發展和推動電影文化。頒獎典禮訂於2018年4月15日晚上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由張繼聰及蔡卓妍擔任主持人,紅地氈司儀則由卓韻芝及余迪偉擔任,而大會facebook直播主持是游學修和岑珈其。而今年金像奬頒奬典禮的指定香水、化妝及護膚品贊助商由Giorgio Armani Beauty擔任.

新!!: 彭秀慧和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查看更多 »

編劇

编劇又稱編劇家、腳本家,是通過文字創作出劇本的作者,其往往是電影、電視劇集的故事源頭。 以舞台演出之編劇可稱為劇作家,乃因舞台劇台詞字句必須精心雕琢,不能像電視電影台詞那般白話,最著名的是莎士比亞、唐滌生、曹禺等。.

新!!: 彭秀慧和編劇 · 查看更多 »

莫文蔚

莫文蔚(Karen Joy Morris,藝名Karen Mok,),香港女歌手、女演員,是歌藝、影視全方位女藝人。 入行至今發行超過30張專輯,參演50部電影以及舉行超過75場個人演唱會,她曾奪得中國大陆、香港、臺灣、韓國、新加坡等地所頒發的女歌手獎項,其中包括: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國語)。電影方面,她憑電影《墮落天使》奪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以及憑電影《食神》榮獲提名金像獎、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莫文蔚在大學期間為音樂人雷頌德擔任Demo主音而被星光唱片發掘,從而加入樂壇。可惜,唱片公司一年內換了四次老闆,唱片也草草推出,她也只好回英國完成大學學位。直至1997年,莫文蔚於臺灣推出首張國語唱片《做自己》一砲而紅,專輯大賣80多萬張,主打歌〈他不愛我〉更成為其代表作之一。其後,她一直以國語唱片為主,於全亞洲銷量更衝破1000萬張,被視為華語樂壇天后之一。 莫文蔚以香港女歌手身份在華語樂壇保持多項驕人紀錄,她是首位奪得「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獎」的香港女歌手,亦是唯一兩度奪得「金曲歌后」的香港女歌手。截止2015年,莫文蔚以9張專輯入圍35項;獲獎9項,兩者均為香港女歌手之冠。她也是首位香港女歌手贏得「(國語)」。專輯方面,她以13張國語大碟CD領先,為香港出道女歌手當中數量最多。演唱會方面,她是於大陆舉行最多場次的香港女歌手,一共超過50場。她也是首位三度於「臺北小巨蛋」舉行個唱的香港女歌手,首位於意大利及西班牙舉行演唱會的香港歌手。.

新!!: 彭秀慧和莫文蔚 · 查看更多 »

表演艺术

表演藝術,簡稱演藝,是一種艺术的表現形式,可以從話劇、音樂、舞蹈、歌劇、音樂劇、魔術、雜技、Cosplay等形式表現出來。通常使用兩種方式演繹,一是無語方式,僅用肢體動作表達所要表演的故事;另一種是語言和表演同時進行以達到標準。表演藝術也是中国傳統的藝術。 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不同,視覺藝術是指本質上是以作品來呈現藝術,而作品是以視覺目的為創作重點,例如繪畫、攝影、版畫和電影等,有關三維立體空間物件的作品,例如雕塑和建築則稱為造型藝術。而表演藝術是以表演者來呈現藝術。 表演者來呈現藝術是表演藝術的一大特點,表演者包括演員、舞者、音樂家、歌手、魔術師等。表演藝術也需要其他相關領域工作者的合作,例如詞曲創作者、劇場技術、編劇等。 表演藝術中有一種稱為行為藝術的項目,其中強調行為藝術者和觀眾的交流。 歐洲的表演藝術可回溯到西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古典時代,像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等創作的希臘悲劇。在希臘化時代時喜劇也開始廣為流傳。後來到了歐洲黑暗時代,表演藝術挶限在宗教劇,後來文藝復興時強調人文主義思想,在音樂、舞蹈、歌劇都有許多的作品。十八世紀時隨著莫扎特的《費加洛的婚禮》等喜歌剧,大眾開始接觸歌剧。十九世紀時美國的非裔藝術家開始發展爵士樂和藍調。現代舞在二十世紀初開始受到大家的注意。.

新!!: 彭秀慧和表演艺术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彭秀慧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十大傑出青年選舉(Ten Outstanding Young Persons Selection)由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Junior Chamber International Hong Kong)於1970年創辦。其主要目的是表揚在工作上有卓越表現,及對社會作出貢獻,年齡介乎21至40之間的香港青年,鼓勵青年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及激勵青年於個人事業及公眾服務方面銳意進取。.

新!!: 彭秀慧和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創辦於1973年,是每年一度薈萃世界各地藝術團體之盛事。藝術節於每年2、3月期間舉行,並成為了香港文化生活及表演藝術的焦點及推動者。每年8月會先預告來屆的精彩節目,並會於10月至12月公佈並進行所有節目的門票預售。 藝術節節目涵蓋包括古典音樂、中國音樂、世界音樂、歌劇、戲曲、戲劇及舞蹈。國際演藝名家,包括芭托莉、卡里拉斯、馬友友、格拉斯、馬素爾、沙爾、巴里殊尼哥夫、紀蓮、史柏西、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基洛夫樂團及合唱團、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紐約市芭蕾舞團、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翩娜·包殊烏珀塔爾舞蹈劇場、雲門舞集、星躍馬術奇藝坊、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莫斯科藝術劇院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等都曾經參與藝術節的演出。 香港藝術節積極推介本地演藝人才和新晉藝術家,並委約及製作多套全新戲劇、室內歌劇和當代舞蹈作品,甚或出版新作劇本,不少作品已在香港及海外多度重演。 香港藝術節大力投資下一代的藝術教育。「青少年之友」外展計劃成立23年來,已為約700,000位本地中學生及大專生提供藝術體驗活動。藝術節每年亦通過 「學生票捐助計劃」提供近9,000張半價學生票。 香港藝術節每年主辦逾百項深入社區的「加料節目」,例如示範講座、大師班、工作坊、座談會、後台參觀、展覽、藝人談、導賞團等,鼓勵觀眾與藝術家互動接觸。 藝術節是一所非牟利機構,約三成經費來自香港特區政府的撥款,約四成來自票房收入,而餘下約三成則來自各大企業、熱心人士和慈善基金會的贊助受捐款。.

新!!: 彭秀慧和香港藝術節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新!!: 彭秀慧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由2002年起頒發,前身為「傑出青年導演」(2002-2003),至2004年正式更名為「新晉導演」,並沿用至今,旨在表揚傑出的新晉導演。.

新!!: 彭秀慧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 · 查看更多 »

香港演藝學院

香港演藝學院(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於1984年按《香港演藝學院條例》成立,是香港唯一專門培養表演藝術人才的公立院校,亦是香港藝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機構。演藝學院提供學士課程與實踐為本的碩士課程,學習範疇包括中國戲曲、舞蹈、戲劇、電影與電視、音樂與舞台及製作藝術。 演藝學院的教育方針著重反映香港的多元文化,中西兼容,更提倡跨學科學習。演藝學院於1992年起獲頒授獲香港學術評審局批准頒授學士學位,於2006年起頒授碩士學位。亦在中國戲曲、舞蹈、音樂範疇開辦文憑與高級文憑課程。 校本部的教學大樓在1985年9月18日落成,座落香港島灣仔告士打道1號,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而此大樓亦為關善明的成名之作),鄰近香港藝術中心。薄扶林伯大尼古蹟校園於2007年起起立,作為電影電視學院的培訓設施的所在地。除正規課程外,香港演藝學院亦設有演藝進修學院,開設夜間兼讀課程。現任校長是華道賢(Professor Adrian Walter)教授。.

新!!: 彭秀慧和香港演藝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戲劇協會

香港戲劇協會(簡稱劇協)成立於1984年,工作包括每年頒發香港舞台劇獎,統籌每年一度之戲劇匯演,又經常舉辦研討會,出版戲劇書籍,以至主辦演出等。分別有團體會員及個人會員。秘書處位於九龍新蒲崗五芳街永濟工業大廈。 現任會長為鍾景輝先生。.

新!!: 彭秀慧和香港戲劇協會 · 查看更多 »

艺人

藝人是對從事演藝表演工作者的稱呼,是利用自己本身的技藝與才能來娛樂他人,以賺取報酬之職業的總稱,與幕後的演藝工作者(導演、編劇、音樂創作人、製作人等)相對。現代多用來指稱流行文化領域的演藝表演者,包括歌手、演員、模特兒、節目主持人、舞者、音樂人、播音員、配音員等。.

新!!: 彭秀慧和艺人 · 查看更多 »

艺术家

艺术家是指进行艺术作品的创造活动的人物,包括写作、绘画、摄影、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通常是有比较高的成就或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美學素養程度的人。.

新!!: 彭秀慧和艺术家 · 查看更多 »

PIP文化產業

PIP文化產業(簡稱PIP)是香港一個發展表演藝術的文化團體,藝術總監為詹瑞文及甄詠蓓。 PIP文化產業是香港首家以表演藝術為起點發展而成的文化產業機構,以PIP文化理念(Pleasure·Imagination·Play——喜悦.想像.遊戲)為核心,率先拓展香港開發未為完善的文化產業潛力,為未來發展出一種連結「藝術」與「生活」的文化產業模式,締結商業及藝術伙伴,創造藝術的新價值、就業機會及經濟生產力,並培育藝術行業專才。.

新!!: 彭秀慧和PIP文化產業 · 查看更多 »

澳門文化中心

澳門文化中心標誌 澳門文化中心(Centro Cultural de Macau,Macao Cultural Centre)位於澳門半島大堂區新口岸新填海區孫逸仙大馬路,是澳門特別行政區一個大型表演場地,為澳門唯一的國際級文化藝術表演場地。澳門文化中心的建築工程於1998年竣工,並由葡萄牙總統桑帕約於1999年3月19日揭幕並投入使用。它是每年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的主要節目表演場地。 澳門文化中心.

新!!: 彭秀慧和澳門文化中心 · 查看更多 »

29+1

《29+1》是一部由舞台劇改編的電影,由彭秀慧自編自導,周秀娜、鄭欣宜、蔡瀚億和楊尚斌主演。.

新!!: 彭秀慧和29+1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