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張璪 (唐朝)

指数 張璪 (唐朝)

張璪,又作張藻,字文通。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唐代畫家,尤其擅於山水松石之畫,畫松更是「特出古今」,書中作「張藻」。,撰有《繪境》,今不傳王伯敏,1982,《中國繪畫史》,人民美術出版社。.

17 关系: 劉商吴道子安史之亂安祿山張彥遠忠州員外郎唐朝唐文粹畫家衡州苏州市李璥李昭道李思訓江苏省

劉商

劉商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張璪 (唐朝)和劉商 · 查看更多 »

吴道子

吴道子又称吳道元(王伯敏,1982,《中國繪畫史》,人民美術出版社),字道子,後改名為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中国唐代著名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

新!!: 張璪 (唐朝)和吴道子 · 查看更多 »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皇室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反唐戰爭的發起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稱天寶之亂。.

新!!: 張璪 (唐朝)和安史之亂 · 查看更多 »

安祿山

安祿山(),本姓康《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上,名軋犖山,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母阿史德氏《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父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为突厥巫師,信仰祆教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第三届中国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臺北,1997。安祿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主要發動人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聖武。.

新!!: 張璪 (唐朝)和安祿山 · 查看更多 »

張彥遠

張彥遠,字愛賓。唐朝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張彥遠被稱為國畫歷史家之祖。 高祖張嘉貞是玄宗朝宰相,曾祖張延賞是德宗朝宰相,祖父張弘靖是憲宗朝宰相,有“三相張家”之稱。父張文规也是少耽墨妙,官至殿中侍御史。彥遠博學能文,工書擅畫,精鑑賞,唐玄宗称其家“图书兼蓄,精博两全。”“家聚书画,侔(相當於)秘府。”李绰称其家“三相盛门,博物多闻。”歷官左僕射補闕,大中初年(847年),祠部員外郎,咸通三年(862年),遷舒州刺史,乾符二年(875年),官至大理卿。大中元年(847年)撰成《歷代名畫記》。又嘗從崔龜從、李荀寫《續唐歷》。博学有文辞,尤工书法,擅长隶书,书《三祖大师碑阴记》、《山行诗》等。著有《法書要錄》十卷,《歷代名畫記》十卷,《名画猎精》。.

新!!: 張璪 (唐朝)和張彥遠 · 查看更多 »

忠州

忠州,可以指:.

新!!: 張璪 (唐朝)和忠州 · 查看更多 »

員外郎

員外郎,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原指设于正員、定員以外的郎官。 三國曹魏末年,設員外散騎常侍。晉武帝时,始設員外散騎侍郎。隋唐以後,直至明清,各部均設有員外郎,位次郎中。員外郎簡稱「員外」。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 唐朝永徽六年(655年),以蔣孝璋為尚藥奉御,員外特置,仍同正員。自是員外官復有同正員者,其加同正員者,唯不給職田耳,其祿俸賜與正官同。單言員外者,則俸祿減正官之半。在貞觀時期之前,吏部考功员外郎是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在開元年間後,因唐玄宗覺得此官職過低,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科舉考試,並一直延續下來。 在清朝,此官職配置於朝廷或地方之輔助部門,品等為從五品。該官職一般為閒職,常有商賈、仕紳捐納八千兩獲得此官職,如權璫李蓮英過繼兒子李德福就捐過員外郎在兵部任職。至此,「員外」成為富有地主的另一種稱呼。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日本亦有員外官(權官),作為律令官制內定員以外的官,律令定員變得有名無實。比如「權大納言」、「權少納言」、「權中納言」、「權近衛大將」等為令外官,不作單純的員外官看待。.

新!!: 張璪 (唐朝)和員外郎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唐朝.

新!!: 張璪 (唐朝)和唐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張璪 (唐朝)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文粹

《唐文粹》又稱《文粹》、《唐賢文粹》,100卷。宋代姚鉉(967~1020)編。 《唐文粹》選錄《文苑英華》中唐詩以古體詩為主,但不收四六文、近體詩,序言稱“以古雅為命,不以彫篆為工,故侈言曼辭率皆不取。”。分〈古賦〉九、〈詩〉十三、〈頌〉五、〈贊〉二、〈表奏書疏〉七、〈文〉四、〈論〉五、〈議〉四、〈古文〉八、〈碑〉十七、〈銘〉五、〈記〉七、〈箴誡銘〉一、〈書〉十二、〈序〉八、〈傳錄紀事〉二。共收文、賦1104篇,詩961首。《唐文粹》收錄精簡,在宋真宗朝大為盛行。南宋周必大说《唐文粹》是“铨择”《文苑英华》的缩编本,但《文苑英华》一直到南宋嘉泰元年(1201)才付印,姚氏實無法看見《文苑英华》。 明代張溥有《唐文粹刪》,清代王士禎有《唐文粹詩選》,郭麐有《唐文粹補遺》二十六卷。民國初年黃侃在去世前一天,大量嘔血,堅持把《唐文粹補遺》末二卷圈點讀完。.

新!!: 張璪 (唐朝)和唐文粹 · 查看更多 »

畫家

畫家,通常指以繪畫為職業的人或者畫畫特別優秀的人。西方在文藝復興或之前的時代,畫家基本上是受人委託而作畫的職業。在中國古代,正如音樂家一樣,很多畫家都不是職業性的。事實上幾乎沒有優秀的畫家是“職業性”的。以畫畫為職業者,一般稱爲“畫匠”,在中國古代地位是比較低下的。不論那個人是畫在石頭、畫布、紙、皮上,都可稱為畫家。另外,可尊稱大畫家為「畫伯」。 畫家這個名稱在近代有所轉變,米羅經常反對畫家這個字,因其創造性不足,事實上畫家也往往是設計師、插畫家、雕塑家、作家、老師等。而且畫家也常與藝術家有重疊的意思 de:Artist.

新!!: 張璪 (唐朝)和畫家 · 查看更多 »

衡州

衡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置衡州,治所在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以衡山得名。辖境约当今湖南省衡山县和常宁市、耒阳市间的湘江流域。隋炀帝大业年间,更名衡山郡。唐朝武德年间,复为衡州。天宝、至德年间,曾改为衡阳郡。户三万三千六百八十八,口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八。下辖六县:衡阳县、衡山县、常宁县、攸县、茶陵县、耒阳县。 宋朝属荆湖南路。唐宋以来出产麸金、铁、锡。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衡州路。明清为衡州府。.

新!!: 張璪 (唐朝)和衡州 · 查看更多 »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新!!: 張璪 (唐朝)和苏州市 · 查看更多 »

李璥

李璥(),原名李滔。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十子(最幼子),母为武贤仪。 母亲武氏是武则天时高平王武重规之女,开元年间入宫中,号为“小武妃”。李滔生年不详,当在720年代末至730年代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七月,封为汴王,授右千牛卫大将军。李滔容貌秀澈,有成人风,唐玄宗喜爱他。二十四年(736年)二月,改名李璥。八月乙亥,汴王李璥薨逝,谥号哀王。.

新!!: 張璪 (唐朝)和李璥 · 查看更多 »

李昭道

李昭道(),字希俊,中国唐代画家。 李昭道出自唐朝宗室郇王房,是郇王李祎(太祖李虎第六子)的玄孙,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华阳郡公、原州长史李孝斌的孙子,隴西郡公李思訓之子,李林甫從父兄。李昭道曾官至太原府倉曹、直集賢院,官至太子中舍。擅繪青綠山水,世稱小李將軍。兼善鳥獸、樓台、人物,並創海景。畫風巧贍精緻,雖“豆人寸馬”,也畫得鬚眉畢現。 李昭道的作品现今罕见,据说是他画的《春山行旅图》、《明皇幸蜀图》等,很有可能是后人的摹本。 他的绘画技法:「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明皇幸蜀图》: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途中落魄的情形,在崇山峻岭中跋涉。「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

新!!: 張璪 (唐朝)和李昭道 · 查看更多 »

李思訓

李思訓(),字建見,初唐畫家。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出自唐朝皇室郇王房。.

新!!: 張璪 (唐朝)和李思訓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張璪 (唐朝)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