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張方平

指数 張方平

張方平(),字安道,號樂全居士,應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17 关系: 坤寧宮事變太平兴国宋太宗宋綬亳州 (古代)五代十国張堯卿張嵩王安石王鞏睢阳区谥号蔡齊鄆州推官李元昊歸德軍節度使

坤寧宮事變

坤寧宮事變又稱宋仁宗遇刺案,發生於慶曆8年(1048年)閏正月18日夜間的坤寧宮附近一帶,有四名宮廷禁衛軍士兵叛變大舉殺人放火,一度危及皇帝安全,但被平定。然而此事疑似涉及宮廷幕後鬥爭,事後被輕放處理,宋仁宗本人也以息事寧人的態度將事件壓下,事件史料也不多,目前僅有史學家拼湊出的事件全貌。.

新!!: 張方平和坤寧宮事變 · 查看更多 »

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976年-984年)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趙光義的一個年號,共計近8年。吳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

新!!: 張方平和太平兴国 · 查看更多 »

宋太宗

宋太宗趙炅(),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後為避諱,改名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音炯)。 宋太宗文治有為,但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兼併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新!!: 張方平和宋太宗 · 查看更多 »

宋綬

宋綬,字公垂,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人。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賜同進士出身,好學不倦,連上廁所也要帶書進去。書法精妙,朝中大臣盡学之,号稱是“朝体”。宋仁宗時,官至兵部尚書,參知政事,卒諡宣獻。其子宋敏求,官至龍圖閣直學士。.

新!!: 張方平和宋綬 · 查看更多 »

亳州 (古代)

亳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末年改南兖州置,治所在小黄县(隋朝改名谯县,今安徽省毫州市)。隋朝大业初年,改为谯郡。唐朝武德、乾元初复为亳州。辖境相当今安徽省亳州、涡阳、蒙城及河南省鹿邑、永城等市县地。元朝末年,刘福通起义,立韩林儿为帝,曾建都于此。 明朝初年,以州治谯县省入,辖境缩小,寻降为县,弘治九年(1496年)复升为州。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亳州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降为属州,隶颍州府。1913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亳县。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亳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商丘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周口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張方平和亳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張方平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張堯卿

張堯卿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張方平和張堯卿 · 查看更多 »

張嵩

張嵩(),字中望,河南南陽縣人,四川成都前衛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張方平和張嵩 · 查看更多 »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由于被封为荆国公,后人常称他为“王荆公”。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实官至司空、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镇南军节度使。他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傅,谥曰文,享年66岁。 王安石文思敏捷,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在文学的造诣,王安石对传统的经学也有研究,创立了在当时具有卓越影响力的学派——荆公新学,他的思想对宋明之季的经学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当时也获得了很多关注。尽管王安石主要修习儒家学说,他秉持实务的主义,从周礼、荀子、韩非子和商鞅等其他经籍、论著中吸取经验,后世学界多因此结合王安石所主持的熙宁变法而认为王安石传承于法家。除此之外,王安石对道教、佛教也有了解,并留有多篇著述。欧阳修曾作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称赞王安石。 王安石现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文集存世,其内包含了他一生所作文章、诗词。王安石著名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及《洪范传》等著述都被载录于其中。 王安石既在文学方面获得了全世界的认知,也在政治一途有所建树,对宋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庆历二年考中进士,先后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为官,这二十年中他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生活,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直至熙宁年间担任宰相后发动改革,史称“熙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改革。王安石的基本思想根植于不盲从一定的权威、不信奉一成不变的教条,进行改革时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以及正确的技术与计算。希望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熙宁变法引起了朝廷内部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激烈冲突,史称“新旧党争”,最终在各种原因的阻隔下王安石所实施的变法基本失败。此次变法在历史上多被评价为立意良善但王安石本人能力不足而失敗,宋史学家漆侠提出变法无论其成功或失败的地方都值得垂鉴后世。.

新!!: 張方平和王安石 · 查看更多 »

王鞏

王鞏,字定國,號清虛居士,魏州(今河北大名)人。北宋詩人、畫家。 宰相王旦之孫,工部尚書王素之子。生卒年不詳,約宋神宗熙寧時人,娶張方平之女為妻。長於詩,與蘇軾私交甚好,蘇軾守徐州時,王鞏親往拜訪,同遊泗水。東坡自稱與王鞏“幼小相知”。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因烏臺詩案贬宾州(今廣西賓陽)去监盐酒税务。蘇軾说:“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歌妓宇文柔奴(別名寓娘)毅然隨行到嶺南。在瘴烟之地五年,面如红玉,尤為坡所敬服。著有《随手杂录》、《甲申杂记》、《闻见近录》、《王定国诗集》、《王定国文集》、《清虚杂著补阙》等书。.

新!!: 張方平和王鞏 · 查看更多 »

睢阳区

阳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商丘市的一个市辖区。面积913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72万。.

新!!: 張方平和睢阳区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張方平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蔡齊

蔡齊,字子思,北宋膠水(今平度市)人。 其先祖本是洛陽(今屬河南)人,徙居萊州膠水(今山東平度)。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狀元,宋真宗閱卷時,稱他是“宰相器”,命賜給七騶,“跨马游街”,自蔡齐始。通判兗州、潍州,知密州时,减免租税,歷官御史中丞、樞密副使等職。宝元二年(1039年)病逝颖州,赠兵部尚书,谥文忠。欧阳修为其立传。.

新!!: 張方平和蔡齊 · 查看更多 »

鄆州

郓州,隋朝、唐朝、宋朝设置的州。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设立郓州,治所在万安县(今山东省郓城县)。唐朝改治须昌县(今东平县西北)。宋朝改治须城县(今东平县)。宣和元年(1119年),郓州升格为东平府。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菏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泰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1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張方平和鄆州 · 查看更多 »

推官

推官,唐代設置,最早是節度使、觀察使等官的屬官,多掌理司法,不繫京職,後期成為對法官的雅稱。清末,改稱推官為「推事」,民國初年仍稱法官為「推事」。在英國司法體系,「推事」則是一種職權低于「法官」的司法官員。.

新!!: 張方平和推官 · 查看更多 »

李元昊

#重定向 夏景宗.

新!!: 張方平和李元昊 · 查看更多 »

歸德軍節度使

歸德軍節度使,五代時期設置的節度使。後梁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設立宣武軍節度使,後唐時更名為歸德軍節度使。.

新!!: 張方平和歸德軍節度使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