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纽伦堡审判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又称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俗稱纽伦堡大审或紐倫堡審判(Nuremberg Trials,Nürnberger Prozesse),是盟军根据国际法和二战后的战争法举行的一系列军事法庭。 这些审判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纳粹德国政治、军事、司法和经济领导人员的起诉。他们策划、执行或以其他方式参与了大屠杀和其他战争罪行。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市举行,故被称为纽伦堡审判。这些判决标志着古典国际法与现代国际法之间的转折。 第一组也是最为人所知的一组审判是国际军事法庭前的主要战犯审判。 这组被英国参与审判的法官之一——诺曼·伯基特描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审判”。审判在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10月1日期间举行,法庭的任务是审判第三帝国中最重要的24名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尽管马丁·鲍曼是被缺席审判,而罗伯特·莱伊在审判开始一周内自杀。 阿道夫·希特勒、海因里希·希姆莱、威廉·布格多夫、汉斯·克雷布斯和約瑟夫·戈培尔都在1945年春天自杀,以免被捕,唯独海因里希·希姆莱在自杀前被捕。 克雷布斯和布格多夫在希特勒自杀两天后在同一地点自杀。 1942年,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被捷克游击队刺杀;1945年,在挪威用炸药自杀,所以他们并不包括在内 。阿道夫·艾希曼逃到阿根廷,以避免被盟军俘虏,但被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俘获,并于1962年绞死。赫尔曼·戈林被判处死刑,但在处决前一晚自杀,作为对他被俘虏的一种藐视。霍尔蒂·米克洛什在1948年纽伦堡举行的中出庭作证。 本文主要介绍国际军事法庭开展的第一组审判。主要战犯审判的被告共22名,均為納粹德國的軍政首領。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內的6个组织也被调查和判决,其中3個判決為犯罪組織,另外3个无罪。除了这22名被告和6个团体外,美国根据盟国管制理事会于1945年12月20日发布的管制委员会法第10条,对其余部分战犯进行第二组审判,即纽伦堡后续审判,其中包括和等共12场审判。 此次审判中,罪行的典型性和法庭的构成都代表着法律上的一种进步,联合国随后将其运用于发展有关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和侵略战争问题的具体国际法理和推动国际刑事法院的设立。.
罗伯特·H·杰克逊
罗伯特·霍沃特·杰克逊(Robert Houghwout Jackson,)是美国政治家、法学家。于1940年至1941年担任司法部长,1941年至1954年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他是纽伦堡审判中担任美国的总检察官。 Category:美国法学家 Category:美国司法部长 Category: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Category:纽约州律师 Category:美國聖公宗教徒 Category:罗斯福新政人物.
美國司法部長
美國司法部長(United States Attorney General),或稱美國總法務官,是美國司法部的首長,被認為是美國政府的首席法律顧問,職責是替美國政府處理法律事務及對美國法务部門進行監督。美國司法部長是美國內閣成員之一,且職務設立的時間比美國司法部還早,是內閣中唯一不使用「部長」頭銜(Secretary)的成員,在總統繼任順序中排名第七,是相當重要的內閣職位。其任命方式為美國總統上任後提名,由美國參議院批准產生,而總統有權隨時解除其職務。 美國司法部長職位設立於1789年,當時職責是代表联邦政府向聯邦最高法院提出訴訟、指控和處理有關聯邦政府的法律事務,第二是向總統或政府部門首長就法律問題提供意見或建議。1870年,美國司法部成立以支援其工作。現任司法部長是傑夫·塞申斯。.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麻薩諸塞州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又稱--、--或者--;正式名稱為--,位於美國東北部,為美國獨立時最初的13州的一州,也是新英格蘭地區六州裡人口最密集的一州。根據美国2014年人口估算顯示,該州共有人口674.5萬。波士頓為馬薩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另见
宾夕法尼亚州律师
- 亚历山大·J·达拉斯
- 亨利·D·吉尔平
- 喬治·M·達拉斯
- 埃德·倫德爾
- 奧林·哈奇
- 威廉·M·梅雷迪思
- 威廉·约翰·杜安
- 安德鲁·汉密尔顿 (律师)
- 布萊恩·菲茨派翠克
- 弗朗西斯·貝弗利·比德尔
- 彼得·C·香农
- 杰里迈亚·S·布莱克
- 柳约翰
- 湯姆·科貝特
- 湯姆·馬里諾
- 理查·特朗卡
- 理查德·拉什
- 约翰·迪金森
- 罗伯特·J·沃克
- 羅拔·麥高
- 詹姆斯·布坎南
- 賽瑞爾·韋契特
- 里克·桑托勒姆
- 鮑伯·凱西
- 麥克·菲茨派翠克
宾夕法尼亚州民主党人
- 乔治·米德
- 亞當·麥凱
- 喬治·M·達拉斯
- 大衛·麥考米克
- 布萊德利·惠特福德
- 弗朗西斯·貝弗利·比德尔
- 杰里迈亚·S·布莱克
- 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
- 特雷莎·海因茨·克里
- 理查·坎德
- 理查德·拉什
- 米高·基頓
- 约翰·J·麦克洛伊
- 莎朗·史東
- 詹姆斯·布坎南
- 賽瑞爾·韋契特
- 路易斯·利比
- 金·凱利
- 鮑伯·凱西
富兰克林·D·罗斯福内阁
- 乔治·德恩
- 亨利·刘易斯·史汀生
- 亨利·阿加德·华莱士
- 哈利·H·伍德林
- 哈里·霍普金斯
- 威廉·哈特曼·伍丁
- 小亨利·摩根索
- 小爱德华·斯特蒂纽斯
- 弗兰克·墨菲
- 弗朗西丝·珀金斯
- 弗朗西斯·貝弗利·比德尔
- 科德尔·赫尔
- 罗伯特·H·杰克逊
- 詹姆斯·福里斯特尔
- 霍默·S·卡明斯
比德尔家族
- 弗朗西斯·貝弗利·比德尔
美国司法部长
- 亨利·D·吉尔平
- 傑夫·塞申斯
- 凯莱布·顾盛
- 哈伦·菲斯克·斯通
- 埃德蒙·伦道夫
- 埃里克·霍尔德
- 威廉·M·埃瓦茨
- 威廉·P·罗杰斯
- 威廉·平克尼
- 威廉·沃特
- 尼古拉斯·卡岑巴赫
- 弗兰克·墨菲
- 弗朗西斯·貝弗利·比德尔
- 拉姆齊·克拉克
- 杰里迈亚·S·布莱克
- 查尔斯·李
- 梅域·加蘭
- 洛麗泰·林奇
- 珍妮特·雷諾
- 班傑明·希維勒提
- 理查德·奥尔尼
- 理查德·拉什
- 约翰·J·克里滕登
- 约翰·M·贝里恩
- 约翰·布雷肯里奇
- 约翰·阿什克罗夫特
- 罗伯特·H·杰克逊
- 罗杰·B·托尼
- 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
- 美國司法部長
- 老利瓦伊·林肯
- 菲兰德·C·诺克斯
- 薩利·耶茨
- 西泽·A·罗德尼
-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雷诺兹
- 费利克斯·格伦迪
- 迈克尔·穆凯西
- 阿尔韦托·冈萨雷斯
- 霍默·S·卡明斯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成員
美國最高法院律政書記
- 伊本·莫格林
- 凱斯·桑斯坦
- 劉弘威
- 勞倫斯·雷席格
- 勞拉·英格拉漢姆
- 史蒂芬·布雷耶
- 吳修銘
- 圭多·卡拉布雷西
- 大卫·理斯曼
- 威廉·伦奎斯特
- 孔傑榮
- 小贝诺·C·施密德特
- 尼尔·戈萨奇
- 布鲁斯·阿克曼
- 弗朗西斯·貝弗利·比德尔
- 拜倫·懷特
- 李·卡羅爾·布林格
- 柳约翰
- 梅域·加蘭
- 欧文·M·费斯
- 沃伦·克里斯托弗
- 泰德·克鲁兹
- 理查德·A·波斯纳
- 理查德·S·阿諾德
- 理查德·布魯門薩爾
- 田夏礼
- 約翰·保羅·史蒂文斯
- 約翰·羅伯茨
- 艾蕾娜·卡根
- 葛维宝
- 迈克尔·切尔托夫
- 迪亞娜·伍德
- 迪安·艾奇逊
- 道格拉斯·金斯伯格
- 马克·图施奈
- 高洪株
- 麥克·李 (美國政治家)
美國訟務次長
葬于宾夕法尼亚州
- 克里斯提·馬修森
- 吉雅·卡兰芝
- 威廉·比格勒
- 安迪·沃荷
- 尼克·贝尔格
- 希尔达·杜利特尔
- 弗朗西斯·貝弗利·比德尔
- 杰恩·曼斯菲尔德
- 查尔斯·泰兹·罗素
- 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
- 理查德·溫特斯
- 罗伯特·巴德·德怀尔
- 詹姆斯·布雷迪
- 贝西·史密斯
亦称为 弗朗西斯·B·比德尔,弗朗西斯·比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