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延平鄉

指数 延平鄉

延平鄉(郡群布農語:Inpiing)是位於台灣臺東縣西部中段的一個鄉,也是該縣的5個山地原住民鄉之一。該鄉位處臺東縣西部中段,北臨海端鄉,北及東連鹿野鄉,東鄰東河鄉,西鄰高雄市茂林區、屏東縣霧台鄉,南接卑南鄉。該鄉的前身是日治時代台東廳關山郡直轄本郡各部落的蕃地之南半部(至於北半部,戰後另成立海端鄉)。該鄉地處中央山脈之上,山地佔全鄉面積的96%,且平均海拔達400公尺以上,氣候則屬熱帶季風氣候。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布農族為主,產業以農業為主。地方通行語為布農語。1968年,來自該鄉紅葉村的紅葉少棒隊,一舉擊敗日本少棒明星隊,成為台灣從艱困環境中站上國際體壇舞台的代表,聲名大噪,開啟了台灣三級棒球的黃金時代。.

52 关系: 南投縣卑南鄉台9線台灣台灣日治時期台東紅葉溫泉屏東縣山地山地鄉中央山脈布農語布農族三級棒球延平郡王嘉庆农业內本鹿越嶺古道內政部王宏恩獵場米 (单位)紅葉少棒隊縣道197號热带季风气候甘蔗高雄市魯凱族鹿野庄鹿野鄉鼎東客運霧台鄉茂林區關山郡鄭成功鄉 (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族臺灣總督府警察臺灣戰後時期臺東廳臺東縣臺東縣延平鄉紅葉國民小學蕃地 (關山郡)李子東河鄉 (台灣)清朝海端鄉海拔...日本打耳祭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南投縣

南投縣(閩南語:Lâm-tâu Kuān,國姓鄉四縣客語:Namˇ Teuˇ I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份,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臺灣唯一的內陸縣。縣治南投市內的中興新村是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縣境內原住民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臺灣最高峰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而鄰近彰化與台中一帶因人口聚集,形成中部衛星都市的分佈型態。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新!!: 延平鄉和南投縣 · 查看更多 »

卑南鄉

卑南鄉(卑南語:Puyuma;阿美語:Puyuma;魯凱語:Pinang)位於臺灣臺東縣中部,北臨鹿野鄉、延平鄉,東北連東河鄉,東濱太平洋,西鄰屏東縣霧台鄉,南接臺東市、太麻里鄉。 本鄉地處花東縱谷平原的南方,為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所夾,約60%的面積為山坡地,有卑南溪、知本溪、利嘉溪等流經鄉境,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 鄉內居民以漢人為主,另有約35%的臺灣原住民族(卑南族、阿美族、魯凱族),產業以農業為主。近年來因知本溫泉及天后張惠妹而聲名大噪,成為新興的觀光勝地,觀光業大為蓬勃發展。 地方通行語為卑南語、阿美語與魯凱語。.

新!!: 延平鄉和卑南鄉 · 查看更多 »

台9線

台9線,又稱東部幹線,是台灣東部一條南北向的省道。北起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忠孝東路口(行政院大門前,台灣公路原點,臺1線(與臺3線共線)、台1甲線、臺5線交界處,該路口原有「復興陸橋」,已拆除),南迄屏東縣枋山鄉楓港(臺1線交界處),全長454.566公里,是目前臺灣公路系統里程第二長的公路,由北到南縱貫所有東部縣市,著名的“羅斯福路”、“北宜公路”、“蘇花公路”、“花東縱谷公路”及“南迴公路”皆是臺9線的部分路段,為臺灣東部重要的公路之一。 沿途穿梭台灣東部縣市,為台灣第二重要的省道,與西部的台1線大致構成環島路網。.

新!!: 延平鄉和台9線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延平鄉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延平鄉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台東紅葉溫泉

台東紅葉溫泉位於台灣臺東縣延平鄉的紅葉村,溫泉在鹿野溪谷中,距布農族部落約7公里。依地質分類,台東紅葉溫泉屬於中央山脈大南澳片岩區的變質岩溫泉。.

新!!: 延平鄉和台東紅葉溫泉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新!!: 延平鄉和屏東縣 · 查看更多 »

山地

#重定向 山.

新!!: 延平鄉和山地 · 查看更多 »

山地鄉

山地鄉是依據中華民國的《地方制度法》所設置之地方行政區,此一設置源於日治時期臺灣各地之蕃地,在戰後初期所改制。 根據《地方制度法》第五七條第二項規定,山地鄉境內以臺灣原住民族為主要居民,其鄉長須經過民選,且必須為原住民族籍者才可以擔任。.

新!!: 延平鄉和山地鄉 · 查看更多 »

中央山脈

中央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北起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與東澳之間的烏岩角,南到台灣本島最南端的鵝鑾鼻,呈北北東至南南西走向縱貫全島,為全島最長的山脈,它將台灣全島分成了西大、東小不對稱的兩半,東部地勢較險峻,而西部則較寬緩。同時中央山脈也成為全島各水系的主要分水嶺。.

新!!: 延平鄉和中央山脈 · 查看更多 »

布農語

漢人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東台灣"蘭嶼島(深紅色)表示為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巴丹語群達悟語的區域. 布農語(布農文:Bunun)是南島語系的一種,與噶瑪蘭語並列,用拉丁文字書寫,為台灣布農族的民族語言。 目前台灣原住民布農語認證考試分為卓群布農語、卡群布農語、丹群布農語、巒群布農語、郡群布農語等五群。.

新!!: 延平鄉和布農語 · 查看更多 »

布農族

布農族(布農語:Bunun),清代文獻稱為武崙族,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上,現在的人口約五萬餘人。.

新!!: 延平鄉和布農族 · 查看更多 »

三級棒球

三級棒球是台灣特有的棒球層級區分,指的是少年棒球(少棒)、青少年棒球(青少棒)和青年棒球(青棒)的統稱。一般是以年齡來作為區分,但是依照各項賽事規定的不同,所規範的年齡範圍也大不相同。但由於台灣學制的關係,少棒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主體組成、青少棒以國中學生為主體組成、青棒以高中學生為主體組成。 又可分為鋁棒組和木棒組。.

新!!: 延平鄉和三級棒球 · 查看更多 »

延平郡王

#重定向 延平王.

新!!: 延平鄉和延平郡王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延平鄉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新!!: 延平鄉和农业 · 查看更多 »

內本鹿越嶺古道

內本鹿越嶺古道為一條位在臺灣的山區古道,該條古道橫跨於高雄市六龜區經中央山脈至臺東縣延平鄉紅葉,總長124.7公里。目前古道西段六龜至藤枝現已闢為藤枝林道,東段鹿鳴至清水段改為東36鄉道,其餘路段皆處於荒廢狀態。.

新!!: 延平鄉和內本鹿越嶺古道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

內政部是部分國家政府管理國內重要政務的政府機關所使用的名稱,一般包括警察和內部保安、災害管理、管理地方自治事務、選舉、公共行政、入境及移民歸化事務等。但部分國家並沒有內政部的設置,包括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即是將國家的內部政務,分別由不同的機關負責。警察通常歸内政部指挥。.

新!!: 延平鄉和內政部 · 查看更多 »

王宏恩

王宏恩(布農語:Biung Sauhluman Tankisia Takisvislainan Tak-Banuaz,),台灣布農族音樂人。台東縣延平鄉武陵村人,畢業於彰化縣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當完兵之後即在台北發展。.

新!!: 延平鄉和王宏恩 · 查看更多 »

獵場

#重定向 猎场.

新!!: 延平鄉和獵場 · 查看更多 »

米 (单位)

-- --( → metre,),中國大陸和香港音譯為「--」(亦稱「公--尺」),台灣作「--」(口語偶稱「--」),舊譯「邁當」、「--達」。它是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經線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其后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从1983年至今,米的长度已经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新!!: 延平鄉和米 (单位) · 查看更多 »

紅葉少棒隊

紅葉少棒隊,是位於台灣台東縣延平鄉的紅葉國小所成立的一支少年棒球隊。1968年8月25日以7:0的懸殊比數擊敗由關西地方選拔出來的日本少棒明星隊,促成台灣於次年組成金龍少棒隊進軍美國賓州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大賽,從而開啟了台灣棒球史上的三級棒球時代。 但該隊於當年6月17日,即遭人檢舉自1967年4月起,多次以超齡學童冒名頂替報名參加少年棒球比賽。1969年,紅葉少棒隊副領隊胡學禮、教練邱慶成、管理曾鎮東因偽造公文書及行使偽造公文書罪,被台東地方法院各判刑一年,緩刑二年,為紅葉少棒隊的歷史留下不名譽的記錄。 由於紅葉國小位於偏遠山區,學生人數未滿百人,棒球隊實難以成軍。校方為了讓小球員能夠參加比賽,只好找未升學而留在村內協助農務的畢業生繼續打球王惠民,《紅葉的故事》,民生報,1992年,第7頁。 紅葉隊的表現,使台灣掀起少年棒球的熱潮王惠民,《紅葉的故事》,民生報,1992年,第10頁。 為紀念紅葉少棒隊的事蹟,其母校紅葉國小設有紅葉少棒紀念館。.

新!!: 延平鄉和紅葉少棒隊 · 查看更多 »

縣道197號

縣道197號 池上-台東,北起臺東縣池上鄉,南至臺東縣臺東市石川,全長共計59.670公里(公路總局資料),為目前唯一全線均位於臺東縣境內的南北向縣道。.

新!!: 延平鄉和縣道197號 · 查看更多 »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热带纬度10°至20°的大陆东岸地区。具体分布在海南岛中部以南、南中国海、臺灣島嘉義以南、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中部以北)、菲律宾群岛北部、南亚等地区,即南亚季风区。 一年中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新!!: 延平鄉和热带季风气候 · 查看更多 »

甘蔗

蔗是禾本科的单子叶植物,为甘蔗属(学名:Saccharum)的总称。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為生質能源。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中国最常见的食用甘蔗为中国竹蔗。.

新!!: 延平鄉和甘蔗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延平鄉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魯凱族

魯凱族(魯凱語:Drekay,書寫系統制定前慣以 Rukai 表示。)為台灣原住民,分布於台東縣、屏東縣、高雄市等縣市境內,人口約一萬三千餘人。.

新!!: 延平鄉和魯凱族 · 查看更多 »

鹿野庄

鹿野--,為1937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東廳關山郡。今台東縣鹿野鄉和延平鄉鸞山村。.

新!!: 延平鄉和鹿野庄 · 查看更多 »

鹿野鄉

鹿野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luk iaˇ hiongˊ)位於臺灣臺東縣中部,北臨關山鎮,西北鄰海端鄉,東鄰東河鄉,西及南接延平鄉。.

新!!: 延平鄉和鹿野鄉 · 查看更多 »

鼎東客運

鼎東客運海線的站牌 鼎東客運山線的池上火車站站牌 鼎東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鼎東客運,是台灣的一家客運業者,主要經營台灣東部地區的公路客運。 鼎東客運分為「海線」及「山線」兩營運區,分屬不同的經營團隊管理;因此在尚未整合到由臺東舊站改建成的轉運站之前,兩者的總站位置不同,車身的塗裝也不同。目前海線營運區,由前興東客運蔡炳輝家族掌理;山線營運區,由前安榮客運施水波家族掌理。.

新!!: 延平鄉和鼎東客運 · 查看更多 »

霧台鄉

霧臺鄉(魯凱語:Vedai),屏東縣的山地鄉,位於台灣屏東縣東北部,地處中央山脈,地勢高聳險峻,平均海拔在1000公尺以上,是全縣地理位置最高的。可耕地極少,鄉內居民則以魯凱族為主,目前為台灣本島人口最少的鄉(不包含市轄區)。.

新!!: 延平鄉和霧台鄉 · 查看更多 »

茂林區

茂林區是中華民國高雄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該市東南方,北臨桃源區,西鄰六龜區、臺灣省屏東縣高樹鄉,東鄰臺灣省臺東縣延平鄉,南接臺灣省屏東縣三地門鄉、霧台鄉,是全國人口最少的市轄區,亦是台灣本島人口最少的三級行政區。下有萬山里、多納里、茂林里三里。 依照《地方制度法》,茂林區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為具有公法人地位的地方自治團體,與高雄市其他市轄區性質並不相同,享有相當於鄉鎮市的地方自治權,茂林區公所為其自治事項之行政機關,非高雄市政府的派出機關,並設置茂林區民代表會作為其自治事項之立法機關。 本區位處中央山脈南麓,海拔從230公尺到2700公尺不等,氣候屬典型的亞熱帶及溫帶雨林型氣候,濁口溪蜿蜒流貫區境,區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魯凱族為主,但所轄三里族語互異(多納語Thakongadavane,萬山語'Oponoho,茂林語Teldreka)。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觀光資源及獨特的文化特色,政府遂於2001年12月正式成立茂林國家風景區,涵蓋以茂林區為主的六個行政區,成為台灣著名的觀光勝地。.

新!!: 延平鄉和茂林區 · 查看更多 »

關山郡

山郡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之一。該郡隸屬台東廳。 關山郡役所設於關山-庄-,所址為今關山分局。關山郡管轄關山庄、池上-庄-、鹿野-庄-及不設街--的蕃地。轄域即今台東縣關山鎮、池上鄉、鹿野鄉、海端鄉、延平鄉等地。.

新!!: 延平鄉和關山郡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新!!: 延平鄉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村里#鄰.

新!!: 延平鄉和鄰 · 查看更多 »

鄉 (中華民國)

鄉是中華民國地方制度中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之一,設於縣之下,地位與鎮及縣轄市相同。鄉設鄉公所及鄉民代表會,作為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鄉下轄村,與縣轄市、鎮、區下所轄之里同級。 目前之《地方制度法》並無詳細規範鄉的設置標準,現時的鄉、鎮是由臺灣日治時期的1920年施行「街--制度」下的--、街直接改制而來。不過若有鄉、鎮、縣轄市之合併設置事宜,均需依法重新區劃,但做為配套法律的《行政區劃法》並未立法完成。另外一般來說,沿襲舊制也是鄉劃分之地界與準則參酌因素之一。.

新!!: 延平鄉和鄉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臺灣原住民族

臺灣原住民族是指原居於臺灣的民族,由17世紀漢裔移民大規模移入前,即已定居在此的數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之部族所構成,屬於南島民族;其中臺灣本島的所有部族為臺灣南島語群,蘭嶼上的達悟族則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巴丹語群。由於西方早期以「福爾摩沙」一詞稱呼臺灣,在部份文獻中又被稱為「福爾摩沙人」,意即「福爾摩沙島上的居民」。目前僅16個部族為官方所承認,根據《原住民族身分法》登記之戶口統計至少約56萬多人口(2018年2月),佔臺灣人口的2.38%。 臺灣原住民族曾是臺灣的主體民族,但受外來移民數量的擴張以致居住範圍受到排擠,治權領域逐漸縮小;這些區域現今主要位於臺灣本島東部、西部山區以及蘭嶼,並由官方劃定為原住民族地區,簡稱原鄉,原住民族則享有自治權。此外,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因都市化而流入各大都會區,現今已有四成六人口設籍於都會區,部分區域之族人甚至認同其現居地為原鄉而形成部落。.

新!!: 延平鄉和臺灣原住民族 · 查看更多 »

臺灣總督府警察

臺灣總督府警察是臺灣日治時期統治臺灣的臺灣總督府所設置的警察。而由於日治時期臺灣的行政區劃頻繁變更,所以連帶的警察制度也經常頻繁地更動。.

新!!: 延平鄉和臺灣總督府警察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新!!: 延平鄉和臺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東廳

臺東廳 台東廳是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之一,明治30年(1897)5月,將原有「三縣一廳」調整為「三縣三廳」,自台南縣分化出台東廳,台東廳所轄區域,等於清治末期台東直隸州轄境,東至紅頭嶼(蘭嶼)、西至卑南主山、南至阿朗壹溪、北至大濁水溪(和平溪)。明治42年(1909)10月,劃出花蓮港支廳和璞石閣支廳兩支廳轄區,設立花蓮港廳,行政區域大為縮小,相當等於今日台東縣轄境,台東廳之建制直到1945年改為台東縣為止。.

新!!: 延平鄉和臺東廳 · 查看更多 »

臺東縣

臺東縣(排灣語:Valangaw;英語:Taitung County;tl),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南方,面積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臺灣第三大縣。地理位置上,臺東縣縣境絕大部分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通過其極北端),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市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與花蓮縣為鄰。 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臺東縣自然資源相當豐富;不但境內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臺東縣各式特產:無論是海裡的柴魚或是平原上的釋迦,甚至是山上的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名聞全臺。另因為開發較晚,所以臺東保留有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縣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為全臺灣最高。除此之外,史前遺址的數量也是臺灣之最。另外人口密度為全臺最低,每平方公里僅62.50人。 在族群結構上,除原本定居於此的原住民外,其他居民皆為近150年陸續移居而來的移民後代。最早的漢人開拓者多是直接來自於福建省的閩南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部分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與其眷屬(外省人)安排在此興建眷村與定居,八七水災後西部災民部分亦遷居於此,以及部分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因為如此眾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今天的臺東成為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社會。.

新!!: 延平鄉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臺東縣延平鄉紅葉國民小學

台東縣立紅葉國民小學,簡稱台東紅葉國小,是位於台灣台東縣延平鄉紅葉村的一所小學,臨近台東紅葉溫泉,其棒球代表隊曾經於1968年擊敗日本關西少棒明星隊,因而開啟台灣棒球史上的三級棒球時代。.

新!!: 延平鄉和臺東縣延平鄉紅葉國民小學 · 查看更多 »

蕃地 (關山郡)

蕃地,為1920年~1945年間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中一種特殊制度,在原住民部落未設街--,而由郡役所直接管轄,郡役所警察課於各社設立警察分室管理。 臺東廳關山郡於1937年施行所管轄之蕃地範圍,包括今臺東縣延平鄉、海端鄉。 轄域內分.

新!!: 延平鄉和蕃地 (關山郡) · 查看更多 »

李子

李子是李--(学名:Prunus sect.)植物的通称,别名苹果仔,是樱桃属李亚屬中的几种核果果樹及其果实的名称,通常指中国李,但也包括欧洲李等其他物种,不包括同属李亚属的杏。味酸甜,可生吃或製成果醬。李子汁可以酿成李子酒;蒸馏过后可制成闻名东欧的梅子白兰地-Slivovitz。脱水后的李子甘甜且多汁,具有很高食用纤维含量,所以李子汁经常用于帮助调解消化系统功能。李子还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能够延缓衰老。近年来美国的李子制造商开始将他们的产品标注为“dried plums”,因为“prunes”這個詞語經常出現在改善便秘的文章內,被認為有负面含义而令人倒胃口,而且只适用于老年人。 李子核油由李子肉质内核部分榨出。 李子有多种颜色和大小。有些肉质非常坚硬,有些具有黄色、白色、绿色或者红色果肉,并相应有不同的果皮颜色。.

新!!: 延平鄉和李子 · 查看更多 »

東河鄉 (台灣)

東河鄉(阿美語:Fafukod)位於臺灣臺東縣東北方,北臨花蓮縣富里鄉,東北連成功鎮,東濱太平洋,西鄰池上鄉、關山鎮、鹿野鄉,南接卑南鄉。 本鄉地處海岸山脈東側,境內有60%為山坡地,可分為沿海區及盆地區:沿海區屬緩降山坡及海階平原,地勢較平坦,為主要發展地區;盆地區則有溪流南北縱貫,地勢崎嶇難行。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 鄉內居民以臺灣原住民族阿美族為主,產業上則以農業為主,地方通行語為阿美語。.

新!!: 延平鄉和東河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村是指人類群居之地,通常以一個地理區或社區為範圍;在英文的定義中,規模通常略大於村鎮,而小於市鎮,與集鎮類似。現代多作為行政區劃單位。.

新!!: 延平鄉和村 · 查看更多 »

梅(学名:Prunus mume),是蔷薇科杏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实或花。原产于中国,后来發展到韩国与日本等地。.

新!!: 延平鄉和梅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延平鄉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海端鄉

海端鄉(郡群布農語:Haitutuan)位於台灣臺東縣西北端,北臨花蓮縣卓溪鄉,東鄰池上鄉、關山鎮,東南鄰鹿野鄉,西鄰高雄市桃源區,南接延平鄉,是全縣面積最大的鄉鎮。在全國所有鄉、鎮、縣轄市、區之中,人口密度倒數第二。 海端鄉地處中央山脈之上,鄉內幾為高山深谷,地勢起伏甚大,有新武呂溪、龍泉溪、加拿溪、崁頂溪等流經鄉境,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族布農族為主,產業則以農業為主。.

新!!: 延平鄉和海端鄉 · 查看更多 »

海拔

海拔(Altitude、height、depth)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

新!!: 延平鄉和海拔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延平鄉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打耳祭

打耳祭,又名射耳祭、鹿耳祭,是台灣高山原住民布農族的傳統祭儀之一,在布農語中稱為malahodaigian,為「射鹿耳」之意,是該族每年最盛大的狩獵與尚武祭典。約在每年的四、五月間由頭目召集部落裡所有男性族人到祭場舉行祭儀,女性則不能參加。祭儀的過程會經過獵前槍祭、射耳儀式、分肉與祭骨儀式,以及頌功酒宴等幾個流程,從祭典當中,亦可展現布農族的傳統服飾與音樂特色。.

新!!: 延平鄉和打耳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