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公子壮

指数 公子壮

公子壮(),嬴姓,是秦惠文王的庶子,秦昭襄王的兄长。秦国宗室,担任庶长。 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其弟公子稷繼位为秦昭襄王。公子壮不服,前305年,联合大臣、诸公子作乱,被宣太后和魏冉平定,惠文后、公子雍、公子壯等人都被處死。.

15 关系: 嬴姓宣太后宗室庶出子女庶长公子公子雍秦国秦武王秦惠文王秦昭襄王魏冉部長死刑惠文后

嬴姓

嬴姓,是中文姓氏之一,上古八大姓之一。.

新!!: 公子壮和嬴姓 · 查看更多 »

宣太后

宣太--(),芈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中國第一位號為「太后」者。.

新!!: 公子壮和宣太后 · 查看更多 »

宗室

宗室,是中國、、朝鮮、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對君主父系男性血親及后代的稱呼。一般情況,是以与君主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中國歷史上就此规定不一。 中国历代均专设官府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 宗室的女性后代称为宗女或宗室女。不同的朝代,按相关的制度,宗女会享有册封、俸禄。但因為東亞為父系社會,奉行长子继承制,女性无继承权,宗女后代并不能继承宗室待遇,.

新!!: 公子壮和宗室 · 查看更多 »

庶出子女

庶出指一夫一妻多妾制家庭中妾所生的子女。在今日,也常指一夫一妻制家庭中非婚生的子女(私生子),是一種雅稱。.

新!!: 公子壮和庶出子女 · 查看更多 »

庶长

庶长是中国古代官爵名。見於春秋時代至漢代。.

新!!: 公子壮和庶长 · 查看更多 »

公子

公子,原意指諸侯之子,也可以指诸侯之女。 後人遂将世家門閥子弟稱作公子。如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婁公子捐金贖朋友,劉守備冒姓打船家。 公子一稱,今日常用於尊稱他人的子女。如:.

新!!: 公子壮和公子 · 查看更多 »

公子雍

公子雍可以指:.

新!!: 公子壮和公子雍 · 查看更多 »

秦国

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趙氏。认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据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鉴于秦人和奄国同姓,同主少皞,李学勤先生认为秦人始祖可能起源东方,在西周初年被谪戍西方。据,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於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獲封为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國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战国时期,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为秦滅六國奠定基础。嬴政在前221年,統一諸夏,秦始皇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國,秦帝国较西方的罗马帝国还要早兩百年。.

新!!: 公子壮和秦国 · 查看更多 »

秦武王

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作秦悼武王,《世本》作秦武烈王,《越绝书》作秦元武王;《史记索隐·秦本纪》记载名蕩,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惠文王之子,在位4年。.

新!!: 公子壮和秦武王 · 查看更多 »

秦惠文王

惠文王(),又稱秦惠王或秦惠文君,嬴姓,考古名駰,传世名駟,秦孝公之子,稱王前稱秦伯駰(駟),伯爵。 前325年,惠文王称王,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史稱五國相王;同年秦昭襄王生。前311年,惠文王死,太子秦武王即位。.

新!!: 公子壮和秦惠文王 · 查看更多 »

秦昭襄王

昭襄王(),嬴姓,名稷,一名則,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悼武王(簡稱秦武王)之弟。在位時間长達五十六年,期間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軍備戰,富國強兵,为其曾孫秦始皇奠定將來一統天下的基礎。 前306年,秦武王意外死亡,諸兄弟爭位;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合謀,於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秦昭襄王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之西元前260年打敗趙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其在位晚期發生的。前256年,昭襄王灭東周。前251年,昭襄王死,享年七十五。.

新!!: 公子壮和秦昭襄王 · 查看更多 »

魏冉

魏冉,亦作魏焻或魏厓,中国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宣太后异父弟,封於穰邑(今日河南鄧州市),故為穰侯。 秦武王23歲因舉鼎負傷而死,沒有兒子,各兄弟爭位。魏冉實力較大,擁立秦昭王,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之後推薦白起,加上自己的戰功,多次戰勝魏國與趙國等,得到很多賞賜,比王室更富有。穰侯魏冉、宛侯公子市、鄧侯公子悝和華侯羋戎等四大列侯掌控秦政,並稱「四貴」。 范雎入秦後,向秦昭王遊說,稱宣太后與穰、宛、鄧、華四貴是國政的障礙,於是昭王罷免魏冉,改立范雎為宰相,並將魏冉遷徙到函谷關以外,魏冉忧郁而亡。.

新!!: 公子壮和魏冉 · 查看更多 »

部長

部長是指政府(特指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部門的首長,在政府首腦之下負責特定範疇工作,如環境、財政、教育等,負擔起政府運作的重責大任。由於在實行內閣制的國家地區,部長是內閣的構成成員,故又稱為閣員或閣臣。如國家體制為君主制,則通常稱為大臣。 其副手通稱「副部長」或「次長」,通常可分為兩種:政治任命的「政務次長」和公務員性質的「常務次長」。.

新!!: 公子壮和部長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公子壮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惠文后

惠文--(),戰國時期秦国王后,秦惠文王之妻,秦武王之母。.

新!!: 公子壮和惠文后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庶長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