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帝瓦伊·撒耘

指数 帝瓦伊·撒耘

帝瓦伊·撒耘(撒奇萊雅語:Tiway Sayion,),日本名木原武一,漢名李來旺,臺灣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村撒奇萊雅族人,小學校長,晚年時努力復興撒奇萊雅族。.

38 关系: 加禮宛事件偕萬來台灣原住民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壽豐鄉天下雜誌太巴塱部落宋楚瑜山地鄉心肌梗死國立東華大學國民政府噶瑪蘭族火力發電廠紀錄片罗马化花蓮花蓮縣花蓮縣縣長花蓮港廳荒野保護協會行政院親民黨謝深山阿美語阿美族闽南语臺灣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臺灣清治時期臺灣日治時期英国广播公司母系制度水璉村撒奇萊雅語撒奇萊雅族慈濟大學慈濟醫院

加禮宛事件

加禮宛事件(噶瑪蘭語:Lanas na Kabalaen)或稱達固湖灣事件(Takubuwa a kawaw),是臺灣原住民噶瑪蘭族(Kebalan)和撒奇萊雅族(Sakizaya)在1878年聯合反抗清朝的事件。該事件對於花蓮地區的族群分布影響極大,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在聯合抵抗清軍入侵的事件中幾乎滅絕,倖存的族人藏身在阿美族之中。同時,協助清軍的七腳川社一舉成為奇萊平原最大部落,直至後來七腳川事件後才式微。.

新!!: 帝瓦伊·撒耘和加禮宛事件 · 查看更多 »

偕萬來

偕萬來,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噶瑪蘭族人,鄉公所人員,中晚年時致力於復興噶瑪蘭族,被尊為「噶瑪蘭族之父」。.

新!!: 帝瓦伊·撒耘和偕萬來 · 查看更多 »

台灣原住民

#重定向 臺灣原住民族.

新!!: 帝瓦伊·撒耘和台灣原住民 · 查看更多 »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ion,TEPU),全名為社團法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一般簡稱為台灣環保聯盟或環盟,是台灣一個資深且最重要的環保非營利組織,於1987年11月成立於甫解嚴後的台灣,長期從事反公害運動、環境保護運動、反核運動與環境教育。該組織至2008年底共有13個分會,1987年剛創立時即有學術委員會擔任諮詢與研究工作。透過結合地方從事環保運動之草根組織、學有專精之大學教授,展開保護環境的各種活動,從地方抗爭走向專業環境政策法案立法推動及監督。.

新!!: 帝瓦伊·撒耘和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 查看更多 »

壽豐鄉

壽豐鄉(阿美語:Ciamengan;台灣客家語海陸腔:shiu+ fungˋ hiongˋ;撒奇萊雅語:Alupalan)位於臺灣花蓮縣東部中段,北臨吉安鄉,東濱太平洋,西鄰秀林鄉,西南連萬榮鄉,南接鳳林鎮、豐濱鄉。 本鄉地形複雜西有中央山脈,東有海岸山脈,中為縱谷平原,鄉境內有木瓜溪、--、荖溪等花蓮溪支流匯集,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 沿海海岸地形秀麗奇特,被納入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的一部分,近年來的新興觀光景點-國立東華大學校本部、遠雄海洋公園、鯉魚潭、立川漁場及雲山水就位於本鄉。 轄區內有兩間大學,分別為:國立東華大學與臺灣觀光學院。 地方通行語為阿美語與台灣客家語。.

新!!: 帝瓦伊·撒耘和壽豐鄉 · 查看更多 »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是台灣第一份以財經為導向的綜合雜誌。創立於1981年6月1日,正逢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之時,當時擔任《華爾街日報》駐台灣記者的殷允芃,認為台灣需以經濟發展走出困境,因而與高希均、王力行共同創辦該雜誌,專營報導財經相關新聞;發展至今,其報導範圍已擴及一般民生、歷史與教育領域,並延伸出3份協助讀者在生活不同面向上需求的雜誌:、與。.

新!!: 帝瓦伊·撒耘和天下雜誌 · 查看更多 »

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Afalong、Tafalong),台灣阿美族的一個部落,位於花蓮縣光復鄉東境,與西邊的馬太鞍相鄰,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4年9月6日查閱。。「Afalong」出自於阿美語,漢譯為阿巴塱,其意譯則指當地有許多白螃蟹,族人因此直接以「白螃蟹」取名;後來被改稱「Tafalong」,即漢譯為「太巴塱」,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14年9月6日查閱。,花蓮縣觀光資訊網,花蓮縣政府,2014年9月6日查閱。。 日本政府在1937年實行地方改名政策,太巴塱因土地富饒,因此便改稱「富田」,並沿用至國民政府遷臺之後;此時全臺的行政區域進行全面的調整,富田被劃分成東富、西富、南富、北富等四村 ,花蓮縣文化局,2014年9月6日查閱。。雖是如此,在現今仍有人使用「太巴塱」或「富田」稱之。 在阿美族的遠古傳說之中,祖先來自現今豐濱鄉貓公山一帶,一路來到太巴塱才定居下來,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2014年9月6日查閱。。太巴塱發祥地原本被族人認為是在河床地,後來在2000年一場考古挖掘之下,在部落後方的小山坡被挖出2000餘年前陶片,屬於卑南文化遺址之巨石文化一部分,因此被當地族人視為這裡是太巴塱發祥地。現今,在部落內立有紀念碑與瞭望台。.

新!!: 帝瓦伊·撒耘和太巴塱部落 · 查看更多 »

宋楚瑜

宋楚瑜(),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湘潭縣,現任親民黨主席,獲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臺北市政府首席顧問,2016年起擔任。1979至1984年擔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英語秘書,後陞任行政院新聞局長一職。蔣經國總統逝世,宋協調支持及反對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的派系,扮演安定國家的重要角色。此外,臺灣省政府精簡前,宋於1994至1998年曾任臺灣唯一的民選省長。 2000年選舉,首度參選總統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04年選舉,以副總統候選人的身分與連戰搭配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12年選舉,再度參選總統取得2.77%的選票未能勝選。2016年選舉,三度參選總統並與民國黨主席徐欣瑩搭配取得12.84%的選票未能勝選。.

新!!: 帝瓦伊·撒耘和宋楚瑜 · 查看更多 »

山地鄉

山地鄉是依據中華民國的《地方制度法》所設置之地方行政區,此一設置源於日治時期臺灣各地之蕃地,在戰後初期所改制。 根據《地方制度法》第五七條第二項規定,山地鄉境內以臺灣原住民族為主要居民,其鄉長須經過民選,且必須為原住民族籍者才可以擔任。.

新!!: 帝瓦伊·撒耘和山地鄉 · 查看更多 »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AMI),--,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其成因是部分心肌的血液循环突然中断,心肌因無法得到足夠氧氣而导致的损伤 -->。其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胸痛不适,也可能會轉變為肩膀、手臂、背部、頸部或是下巴的不適 --> ,胸痛一般會在胸腔的中央或是左側,會持續幾分鐘 -->,不適的感覺會類似胃灼熱 -->。其他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难、噁心、、冒冷汗或是疲倦。有30%的病患在心肌梗塞時會出現非典型的症狀。女性較容易出現無症狀的心肌梗塞。在超過75歲的人當中,約有5%會有無病史的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可能會造成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及心搏停止。 大部分的心肌梗塞是因為冠狀動脈疾病所造成。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抽烟、糖尿病、、肥胖症、高胆固醇血症、營養不良、攝取過量酒精等。心肌梗死的潛在原因常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引起的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心肌梗死比較不會因為而造成。有些檢查有助於心肌梗塞的診斷,包括心电图(ECG)、验血、等。心电图可以記錄心臟的電位變化,若有,即可確認心肌梗塞是(STEMI),需要更积极的治疗。验血是檢驗血液中是否有和心肌損傷有關的物質,常用的血液檢驗包括肌鈣蛋白及較少使用的(檢驗肌酸激酶中的MB亚组) 心肌梗塞的醫療非常講求時效。若懷疑心肌梗塞,可以立刻用阿斯匹靈進行治療。或鴉片類藥物可能可以改善胸痛,但於整體的病況幫助不大。若是氧氣含量不足或是呼吸急促,需給予。若是STEMI的治療,需設法讓血液重新流到心臟,其中也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會將動脈打開,有可能要植入支架,另一種方式是,也就是利用藥物去除血栓。若是NSTEMI(非ST時段上升心肌梗塞)的病患,會利用血液稀釋劑肝素進行治療,若是高度危險性的病患,也會併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若是在多發冠狀動脈阻塞和糖尿病的患者中,會建議進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的治療,而不進行血管成形術。在心肌梗塞後需要有生活方式的調整,一般也建議用阿斯匹靈、β受體阻斷藥以及羥甲基戊二酸單醯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statin)。 2015年全世界有1590萬人罹患心肌梗塞。其中超過三百萬人是STEMI(ST時段上升心肌梗塞),超過四百萬人是非ST時段上升心肌梗塞。男性出現ST時段上升心肌梗塞的頻率是女性的兩倍。美國每年約有一百萬人罹患心肌梗塞。在已開發國家中,STEMI的死亡率約是10%。2010年時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已比1990年降低了不少。2011年時,急性心肌梗死是美國住院病患的前五名之一,有61.2萬的住院人次,總計115億美元。.

新!!: 帝瓦伊·撒耘和心肌梗死 · 查看更多 »

國立東華大學

國立東華大學,簡稱東大、東華,1994年創立於花蓮縣壽豐鄉。2008年,花教大併入該校,並成立「藝術學院」、「花師教育學院」及「環境學院」。2017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東華大學首次進榜世界排名801-999。 2018年泰晤士全球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中,更大幅躍升至184名。 該校現設置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理工學院、管理學院、海洋科學學院、原住民民族學院、藝術學院、花師教育學院及環境學院等八個學院,下轄38個學士班、56個碩士班、17個博士班,以及多個校級研究中心。.

新!!: 帝瓦伊·撒耘和國立東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帝瓦伊·撒耘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噶瑪蘭族

噶瑪蘭族(噶瑪蘭語:Kebalan、Kbalan。書寫系統制定前慣以 Kavalan 拼音),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主要分布於壯圍鄉、宜蘭、羅東、蘇澳一帶,以及花蓮市附近、東海岸之豐濱鄉、與台東縣長濱鄉等地,人口約1,470人。原居於蘭陽平原,後因漢人爭地壓力而逐漸南遷。.

新!!: 帝瓦伊·撒耘和噶瑪蘭族 · 查看更多 »

火力發電廠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可以持续地大量发电,在许多国家,大部分电能均由火力发电厂提供。 火力发电厂(除了磁流体发电机)通过各种旋转机械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驱动发电机。原动机通常是蒸汽机或燃气轮机,在一些较小的电站,也有可能会使用内燃机。他们都是通过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或燃气通过涡轮变为低压空气或冷凝水这一过程中的压降来发电的。 火电站发电带来许多其他副产物,并产生诸多的环境影响。根据卡诺循环的原理,总有一部分廢棄熱要通过冷却塔排放到大气,或被自然江河等水体冷却。化石燃料燃烧后的烟道气会被排放到大气,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的一些成分比如氮气、氮氧化物、氧化硫等,如果是煤发电厂,还会有粉煤灰、汞等。煤燃烧后的残渣也必须从锅炉中排除,有些可以用来回收制作建筑材料。 火力发电厂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来源。近一百年来这种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每产生一度电,褐煤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天然气的3倍,黑煤则是天然气的2倍。尝试将排放中碳收集储存起来在2025年之前是不现实的。虽在过去的十年,全球变暖进入了一个“暂停期”,但近来的研究顯示,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火力发电厂(主要以煤为燃料)大量的硫排放造成的,另外其他研究提及近年深层海洋吸收了浅层海水的温度,因此温度上升似乎较为趋缓,但无法保证此情形将会持续多久。.

新!!: 帝瓦伊·撒耘和火力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紀錄片

纪录片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現實世界題材的电影。与纪录片相对的為劇情片。在大多数情况下,纪录片不需要演员參與。在纪录片中表现的人、地点、情况与現實、实际情况一致。纪录片的題材范围廣泛,既包括完全纪实的电影,亦包括了真人秀等节目。.

新!!: 帝瓦伊·撒耘和紀錄片 · 查看更多 »

罗马化

羅馬化(Romanization或Romanisation),又稱拉丁化(Latinization,Latinisation),是語言學中將不是拉丁字母(又稱羅馬字母)形式的文字系统,轉換成拉丁字母的过程。主要是将被转换系统裡的非拉丁文字,按照转写系统的规则和转写表,忠实地将字符(也包括字符的附加符号及单音素双字符)对号入座地转写成转换系统裡的拉丁字符。被转换系统与转换系统的字符也可以逆向转写。 羅馬化的方案有很多,包括用以表達書面語的音譯、和用以表達口語的轉錄。後者可以再被分為兩類:音位轉錄,用以記錄音素或者一段說話裡的語義數量。和更嚴格的標音轉錄來記錄說話聲音。而每一個羅馬化方案均有一套獨立的規則,規定了每一個已羅馬化字元的發音。除了拼音文字之外,現今唯一採用語素文字系統的漢字也從近代起出現羅馬化方案,但並未完全取代漢字原有的功能。 類似羅馬化的文字轉寫型式還有「」(又稱「斯拉夫化」),即將一個語言音譯或轉錄成西里爾字母的過程。.

新!!: 帝瓦伊·撒耘和罗马化 · 查看更多 »

花蓮

花蓮是一個台灣地名,可以指:.

新!!: 帝瓦伊·撒耘和花蓮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新!!: 帝瓦伊·撒耘和花蓮縣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縣長

本條目列出歷任的花蓮縣縣長。.

新!!: 帝瓦伊·撒耘和花蓮縣縣長 · 查看更多 »

花蓮港廳

花蓮港廳是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之一設立於明治42年(1909年),台灣原有之二十廳,廢止合為十二廳之際,將東部之台東廳分為台東、花蓮港兩廳,直到1945年改制為今花蓮縣。.

新!!: 帝瓦伊·撒耘和花蓮港廳 · 查看更多 »

荒野保護協會

荒野保護協會,是台灣的一個環境保護團體,為依法設立之公益社會團體,於1995年成立,透過自然教育、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推動台灣及全球荒野保護的工作,以維護自然環境。.

新!!: 帝瓦伊·撒耘和荒野保護協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帝瓦伊·撒耘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親民黨

親民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成立於2000年3月31日,前身是宋楚瑜及張昭雄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所成立的新台灣人服務團隊。目前為第四大黨,由於國民黨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一,且泛綠聯盟之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二,使親民黨黨團成為了某些決策或重要法案(例如倒閣或大法官釋憲)的關鍵少數。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舉行前,宋楚瑜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在選舉結束後,宋楚瑜創辦親民黨,黨員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國民黨及新黨,黨內的領導幹部則主要以宋楚瑜為首,被外界泛稱為泛橘陣營(橘營)。親民黨曾參與泛藍陣營,以國親聯盟的形式合作,2011年以後卻與國民黨漸行漸遠,近期在許多議題上與國民黨持迥異立場,甚至數次與泛綠陣營合作,因此不再被視為泛藍政黨。 依據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立法院席次以及全國得票率,親民黨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及台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選舉中,親民黨拿下9席縣市議員,再加上用無黨籍參選的陳清龍;合計拿下10席。全國得票率亦居第四。 2015年8月14日,無黨籍台南市議員林炳利、謝財旺及林-阳-乙、台南市議會機要秘書周五六等人在台南市議會召開記者會宣佈,正式加入親民黨,並在8月31日成立親民黨台南市議會黨團,同年,親民黨公布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全國不分區名單,周五六妻周陳秀霞名列第三,並在隔年順利當選立法委員。.

新!!: 帝瓦伊·撒耘和親民黨 · 查看更多 »

謝深山

謝深山(),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曾任花蓮縣長、立法委員。.

新!!: 帝瓦伊·撒耘和謝深山 · 查看更多 »

阿美語

'AmisPangcah |familycolor.

新!!: 帝瓦伊·撒耘和阿美語 · 查看更多 »

阿美族

阿美族(阿美語:Amis/Pangcah)是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原鄉主要分布於花東縱谷平原與海岸平原地區,少數分布於屏東縣牡丹、滿州鄉一帶。總人口數約二十萬餘人,是台灣原住民中人數最多的族群。李文成(阿美族),"對於阿美族名的商議",原教界-原住民族教育情報誌(Aboriginal Education World),第12期/2006年12月號,pp.91-93.

新!!: 帝瓦伊·撒耘和阿美族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新!!: 帝瓦伊·撒耘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帝瓦伊·撒耘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

原住民正名運動是指臺灣原住民族向中華民國政府所提出的「正名」要求,其運動最早是由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自1984年開始發起的「原住民族正名運動」。其中運動訴求除了要求修改過去基於中華民族的定義而稱之為「山地同胞」的用法外,還包括有恢復傳統人名使用以及恢復部落地方命名等。最後運動在1994年8月1日,經過國民大會修憲後再憲法增修條文終將「山胞」修正為「原住民」。.

新!!: 帝瓦伊·撒耘和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新!!: 帝瓦伊·撒耘和臺灣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日治時期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新!!: 帝瓦伊·撒耘和臺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帝瓦伊·撒耘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母系制度

母系制度,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继承的親屬制度。因為早期人類社會中,不知其父者多,因而養育孩子的母系社會自然形成,但文明形成後逐漸被父系系統取代,今日特別是在簡單群落中比較常見。但有些雄性大量死亡的情況,例如經歷戰爭的父系社會,母系制度會回歸一部分。.

新!!: 帝瓦伊·撒耘和母系制度 · 查看更多 »

水璉村

水璉村位於台灣花蓮縣壽豐鄉,佔地47.0732平方公里,人口約1023人。水璉名稱咸信來自荷蘭語「sibilian」譯名,意為「美麗的村落」。另外,也有人認為水璉名稱源於台灣原住民族群阿美族語的「知維地岸」意思,該詞白話即「此地多水蛭」之(阿美族稱水蛭為「維地」),《番俗六考》中將此地名譯成「水輦」,台灣日治時期稱「水璉尾」,台灣戰後時期改稱「水璉」。 於地質學上,該村位於蕃薯寮斷層,也因此斷層,此村被河流侵蝕成矮小丘陵及盆地。該地形類似知名景點太魯閣,且因竹林蒼翠,遂有「遺勇成林」之景點成名。 水璉村居民為阿美族居多,據考證,距今3500年前,就出現使用紋繩陶之先民文化,距今1000年前,則出現新石器晚期居民靜淵文化人,據信該人種即為現今阿美族人祖先。.

新!!: 帝瓦伊·撒耘和水璉村 · 查看更多 »

撒奇萊雅語

漢人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東台灣"蘭嶼島(深紅色)表示為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巴丹語群達悟語的區域. 撒奇萊雅語(撒奇萊雅文:Sakizaya)亦稱奇萊語,為台灣撒奇萊雅族人所使用的語言,為台灣南島語言之一種,屬於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第6群,與阿美語、以及噶瑪蘭語並列。 目前台灣原住民撒奇萊雅語認證考試只有一類語群「撒奇萊雅語」。.

新!!: 帝瓦伊·撒耘和撒奇萊雅語 · 查看更多 »

撒奇萊雅族

撒奇萊雅族 (撒奇萊雅語:Sakizaya)是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世居於花蓮奇萊平原。台灣清治時期,因巡撫沈葆禎開山撫蕃政策,與清朝軍隊發生衝突,在加禮宛事件(達固湖灣事件)中,撒奇萊雅族遭大舉屠殺,倖存者擔心遭致追殺便隱姓埋名躲藏於阿美族部落。當時因故身藏阿美族部落,日治時代日本政府因此無從辨識其族群,將其列為阿美族的一支。1990年起經過17年正名運動,終於在2007年1月17日由中華民國政府官方合法承認其為台灣原住民族。.

新!!: 帝瓦伊·撒耘和撒奇萊雅族 · 查看更多 »

慈濟大學

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簡稱慈大,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花蓮縣花蓮市的佛教大學,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捐助設立。慈濟大學是中華民國少數幾所仍訂有制服的大學。慈濟大學是台灣少數低師生比(不計算兼任、專任教授人數:學生人數=1:5)的大學。其學門發展主軸明確,即醫學、生命科學、社會人文、教育傳播四大領域。並擁有臺灣唯一的:傳播學系具有大愛電視輔助的教學見實習系所。.

新!!: 帝瓦伊·撒耘和慈濟大學 · 查看更多 »

慈濟醫院

#重定向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

新!!: 帝瓦伊·撒耘和慈濟醫院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李來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