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7 关系: 厄鲁特蒙古,十四世达赖,吉普·阿旺白姆,夏扎家族,不丹,帕里镇,帕拉·多吉旺久,帕拉·丹增朗杰,帕拉·平措朗杰,帕拉·土登为登,帕拉·索南杰波,帕拉·绛巴曲坚,帕拉·白玛结布,帕拉·白玛顿丹,帕拉·沃噶,帕拉·扎西达吉,帕拉·扎西旺久,帕拉庄园,帕拉鼐,康區,五世达赖,和硕特,固始汗,噶倫,噶舉派,索南群培,瑞士,道光帝,西藏,西藏流亡政府,藏巴汗,锡金,重孜乡,格鲁派,江孜县,日喀则地区,1959年藏区骚乱。
厄鲁特蒙古
#重定向 瓦剌.
查看 帕拉家族和厄鲁特蒙古
十四世达赖
#重定向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查看 帕拉家族和十四世达赖
吉普·阿旺白姆
吉普·阿旺白姆()女,西藏拉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李国柱,纪念好朋友吉普·阿旺白姆,载《一个女兵的西藏人生》,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
查看 帕拉家族和吉普·阿旺白姆
夏扎家族
夏扎家族(),全称夏扎俄巴(),为西藏贵族之一。该家族历史上与甘丹寺关系密切,在八世达赖喇嘛时期家族称谓改为“夏扎俄巴谿卡”,后逐渐简为“夏扎”并沿用至今。.
查看 帕拉家族和夏扎家族
不丹
不丹王国(;),通称不丹,清朝史籍稱布魯克巴 ,是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南亚内陆国。不丹西接印度的锡金邦,与尼泊尔相隔,南部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接壤。不丹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为廷布。在宗卡语中,不丹被称为“主域”,意为雷、龍之地。「不丹」一名来自梵语「भोट-अन्त」(IAST转写:Bhoṭa-anta)一词的转写,意思是「吐蕃的终结」,暗示不丹是位于西藏文化能够传递的最南端Taylor, Isaac.
查看 帕拉家族和不丹
帕里镇
帕里镇(,藏语意为“群山旋转的地方”)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东部,海拔4370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城镇。地处边境地区,东距不丹边境线只有60公里。帕里曾是西藏的商贸重镇,20世纪初,帕里成为西藏的一个“宗”。 1964年初亚东口岸关闭后,商贸活动开始衰落。.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里镇
帕拉·多吉旺久
帕拉·多吉旺久(,)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贵族,噶厦官员。.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多吉旺久
帕拉·丹增朗杰
帕拉·丹增朗杰(,)藏族,西藏江孜人,西藏贵族,噶厦噶伦。.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丹增朗杰
帕拉·平措朗杰
帕拉·平措朗杰(,)藏族,西藏定日人,西藏贵族,噶厦官员。.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平措朗杰
帕拉·土登为登
帕拉·土登为登(,)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贵族,噶厦官员。.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土登为登
帕拉·索南杰波
帕拉·索南杰波(,)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贵族,噶厦噶伦。.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索南杰波
帕拉·绛巴曲坚
帕拉·绛巴曲坚(,)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贵族,噶厦官员。.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绛巴曲坚
帕拉·白玛结布
帕拉·白玛结布(,)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贵族,噶厦噶伦。.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白玛结布
帕拉·白玛顿丹
帕拉·白玛顿丹()藏族,西藏江孜人,西藏贵族,噶厦官员。.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白玛顿丹
帕拉·沃噶
帕拉·沃噶()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贵族,噶厦官员。.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沃噶
帕拉·扎西达吉
帕拉·扎西达吉(,)藏族,西藏拉萨人,噶厦噶伦。.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扎西达吉
帕拉·扎西旺久
帕拉·扎西旺久(,)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贵族,噶厦官员。.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扎西旺久
帕拉庄园
帕拉庄园,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是原西藏贵族帕拉家族的庄园。.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庄园
帕拉鼐
帕拉鼐()名字不详,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贵族,噶厦官员。.
查看 帕拉家族和帕拉鼐
康區
康(),又譯康区或喀木,是源自藏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地區,常與衛藏和安多並列。範圍大致相當於現今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市、那曲地区东部(聂荣、巴青、索县、比如、嘉黎五县)、林芝市东部(察隅、波密、墨脱三县),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西部除外),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雲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安多与康区形成更大的地区,在吐蕃王朝时期称爲多康(),又譯朵甘斯、朵甘,意思是匯合的区域;在元朝称为朵甘思。 康區的居民叫康巴(),主要通用藏語康方言。.
查看 帕拉家族和康區
五世达赖
#重定向 第五世达赖喇嘛.
查看 帕拉家族和五世达赖
和硕特
和碩特()是清代衛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原居乌鲁木齐一带,明朝末年迁徙游牧于安多,主要分佈在安多地區,是成吉思汗的兄弟合撒兒之後。曾建立统治青藏高原的和硕特汗国。 合撒兒的七世孫阿克薩噶勒代有兩子,阿魯克特穆爾為內蒙古科爾沁部始祖。次子烏魯克特穆爾居兀良哈地區,與韃靼的呼倫貝爾毗連。瓦剌脫歡太師打敗韃靼後,烏魯克特穆爾前往衛拉特,脫歡稱他们為和碩特,因此得名。他們最遠侵襲至希瓦汗國。 此部有兩人十分著名,咱雅班第達與固始汗。他們是西藏格魯派保護者與西藏實際管理者,直到有駐藏大臣為止。拉藏汗死前,有分管理西藏,罗卜藏丹津作乱后,不再占重要地位(被分为二十一旗外加八旗成为青海蒙古)。蒙古国布尔干省与阿拉善也有他们。他们也是现代青海蒙古一个来源。向清太宗皇太极贡丹书那位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也是此部。到了1949年人口只有二千人。.
查看 帕拉家族和和硕特
固始汗
固始汗(;),一译顾实汗,本名圖魯拜呼(;一译图鲁拜琥),17世纪中期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首领,西藏军事领袖。 固始汗原游牧于天山北麓,后受到准噶尔的排挤,转移至天山南麓发展,一度与安多北部的喀尔喀蒙古部落发生冲突,后和平解决,被著名藏傳佛教格鲁派活佛东科尔呼图克图赠予“大国师”的称号,音转为“固始”,遂自称“固始汗”。 1634年,西藏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和罗桑却吉坚赞因受到噶举派政权藏巴汗、苯教土司顿月多吉、喀尔喀蒙古却图汗等势力的威胁,共同致信固始汗,请求其出兵救援。1636年,固始汗亲自赴拉萨与达赖和四世班禅商议出兵事宜,被赠予“丹增却杰”(执教法王)的称号。之后,他又遣使表示归顺后金皇太极政权,以稳固后方。 1637年,固始汗进入安多,灭却图汗,控制安多全境,1640年又发兵西康,灭顿月多吉。此后,他佯称接到达赖旨意返回青海,实则在1641年突袭西藏,并于1642年攻占日喀则,灭藏巴汗政权,建立和硕特汗国。固始汗尊奉罗桑却吉坚赞为师,1645年(清顺治二年),固始汗赠予罗桑却吉坚赞以“班禅博克多”的尊号。顺治帝于顺治十年(1653年)稱讚其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 固始汗沒有對西藏直接军事统治,也没有控制统治区域内卫藏地区的经济赋税,而将其交给了五世达赖,使得五世达赖确立了在卫藏内的领袖地位。.
查看 帕拉家族和固始汗
噶倫
噶倫(),一作噶布倫、噶卜倫、噶隆,是清代西藏官府噶廈的長官,“綜理藏務”。首席噶倫稱為噶倫赤巴。 吐蕃時即有“大貢論”(論茝)等諸“論”之官。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軍將準噶爾蒙古兵逐出西藏,並護送達賴喇嘛轉世靈童格桑嘉措進入拉薩。同時廢除第巴官職,置噶倫三員,共同輔佐達賴喇嘛掌政。雍正元年(1723年),噶倫員額改為五人。雍正三年(1725年),封噶倫康濟鼐為貝子,命其總理藏內事務,由噶倫阿爾布巴等協理。然而各噶倫之間明爭暗闘,各自為政。雍正五年(1727年),康濟鼐為阿爾布巴、隆布鼐一黨所殺。另一噶倫頗羅鼐平定了阿爾布巴之亂,被乾隆皇帝封為札薩克郡王,主持藏政。但頗羅鼐死後,其子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心懷異志,被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斬殺,其黨羽遂後發動叛亂。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軍入藏平定珠爾默特那木札勒之亂,並颁布《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条,正式設立噶廈衙門,定噶倫員額為四人,三俗一僧,正三品。噶廈始置時的四噶倫為輔國公班第達、札薩克台吉策棱旺札勒、色裕特塞布騰、喇嘛尼瑪嘉木燦。此後,西藏大部分地方的日常行政事務,由噶倫擬定後呈送駐藏大臣及達賴喇嘛批准施行。噶倫的任命是由噶廈提名四五人,達賴喇嘛通常從中選擇。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大將軍福康安領兵擊退廓爾喀入侵。為整治西藏吏制,乾隆皇帝下諭頒行福康安所奏《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定噶倫年俸為白銀一百兩、大緞四匹,並撥給公田。如遇出缺,由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於噶廈四品官(即戴琫、仔琫、商卓特巴)中揀選,並奏請朝廷補放。。噶倫權位頗重,號稱“四相”。 民國以後,昌都總管由噶倫中的一位兼任。192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與九世班禪矛盾激化,班禪出走內地,日喀則附近原屬班禪額爾德尼的幾個宗也歸噶廈管理。1951年,噶倫阿沛·阿旺晉美代表噶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簽訂《十七條協議》,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1959年達賴喇嘛流亡印度後,噶廈官制被廢除。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在印度達蘭薩拉的流亡噶廈中仍設噶倫一職。.
查看 帕拉家族和噶倫
噶舉派
噶举派()藏传佛教的一个派别,藏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口,而“举”字则意为传。故“噶举派”一词可理解为口传宗派。另外,由于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又俗称“白教”。噶举派是后弘期西藏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由马尔巴创立,承传至今。是西藏历史上最早实行活佛(朱沽或祖古)转世制度的派别,最早的再來人(活佛)即噶玛噶举派的噶玛巴。 其在西藏以不重著述而重视实际的修行最具特色,强调刻苦的修行,造就了如密勒日巴等众多实践苦行修炼的高僧。 噶举派所最核心的修法是《那洛六法》与显、密两种大手印的教授,其中尤以大手印教授最为著名。.
查看 帕拉家族和噶舉派
索南群培
索南群培(;),又作索南饶丹,西藏官员。 本为第四世达赖喇嘛侍从官,1618年,任哲蚌寺强佐,藏巴汗丹迥旺波袭击色拉寺、哲蚌寺,他到青海向蒙古土默特部求援。1619年,和四世班禅额尔德尼找到四世达赖转世灵童。1621年,击败藏巴汗,次年,要灵童迎入哲蚌寺。1635年,藏巴汗和喀尔喀部却图汗联合准备灭黄教。索南群培向固始汗求援。1642年,联合固始汗推翻藏巴汗,索南群培被固始汗委任为首任第巴。1645年,主持修建布达拉宫白宫。 祖古扎巴坚赞的学生和支持者认为他是多杰雄登的原型。.
查看 帕拉家族和索南群培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查看 帕拉家族和瑞士
道光帝
清宣宗旻寧(a)(),又稱道光帝,爱新觉罗氏;未即位時名綿寧,即位後改作旻寧;汗號「托尔格勒特汗」(Төр Гэрэ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道光」,廟號宣宗(v),諡號成皇帝(v)。 道光帝乃嘉慶帝次子,生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位於1820年至1850年,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自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六位皇帝,以及清朝历史上僅有一位以嫡長子身分繼承皇位的皇帝。.
查看 帕拉家族和道光帝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查看 帕拉家族和西藏
西藏流亡政府
#重定向 藏人行政中央.
查看 帕拉家族和西藏流亡政府
藏巴汗
藏巴汗(),又作第悉藏巴,藏語稱號為“後藏上部之王”,是17世纪上半叶(时值中国明朝後期)西藏地區繼帕木竹巴、仁蚌巴之後興起的世俗貴族政權。因藏巴汗政权以噶玛噶举派为后盾,故藏巴汗王朝又称噶玛王朝。 藏巴汗政权正式建立于1618年,亡于1642年,历两位君主,共24年。但亦有学者将藏巴王朝从1565年仁蚌巴被推翻开始算起。.
查看 帕拉家族和藏巴汗
锡金
#重定向 锡金邦.
查看 帕拉家族和锡金
重孜乡
重孜乡(),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帕拉家族和重孜乡
格鲁派
格鲁派(),為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由西藏班智達-宗喀巴羅桑札巴大师於十四世紀所创立,为阿底峽尊者噶當派的后裔之一,故又称作噶丹派(Ganden)。格魯,意為“善規”,亦稱黃教,在藏区有很大的影响。格鲁派主張中觀應成。.
查看 帕拉家族和格鲁派
江孜县
江孜(),位于西藏日喀则市的喜马拉雅山脚下,原称“杰卡尔孜”,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三大城市。199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江孜是西藏历史上地位仅次于拉萨、日喀则的第三重镇,是连接前藏和后藏的枢纽。城市的核心是位于古城中央的宗山。九世纪时,吐蕃王朝的后裔认为这里地形殊异,具有祥兆,便在山上建立了城堡。十四世纪萨迦王朝时,当地首领重修了宫殿和城堡,并起名为“杰卡尔孜”,藏语意为“至高无上的王宫”。江孜即为其简称“杰孜”的藏语变音,后来成为地名。清朝时,设置江孜宗政府于宫堡内,于是这座山便被叫作“宗山”。1904年,为抵抗英国军队进犯而在半山上修建了炮台等防御工事,但面对实力远强于己的英军,据守此地的军民最终只能弹尽粮绝、跳崖而死。江孜县于1960年设立,目前隶属于日喀则市,并与名城桑珠孜区相毗邻。 除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外,江孜境内还有白居寺、帕拉庄园等名胜古迹。其中白居寺始建于十四世纪末,规模宏大。寺内有多个僧学院,分属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和格鲁派三大教派,极为罕见。 江孜坐落于西藏中南部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山谷内,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年楚河流经县境。全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物产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是西藏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有“后藏粮仓”之称。当地织造的藏毯,极富盛名,已风行1200年之久,至今不衰。.
查看 帕拉家族和江孜县
日喀则地区
日喀则地区,西藏自治区已撤消的地区。 1970年,撤消日喀则专区,设置日喀则地区。2014年6月26日,中国国务院批复撤消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
查看 帕拉家族和日喀则地区
1959年藏区骚乱
1959年藏区骚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之为1959年西藏叛乱,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支持者称之为1959年西藏起义,中華民國政府称之为1959年西藏抗暴运动,是195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與藏族軍民在藏區發生的严重武装冲突,以拉萨最为激烈。中国人民解放军鎮壓暴乱后,將土地改革擴展到原噶廈控制區。原西藏政府首腦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與高官流亡到印度,成立西藏流亡政府,主張西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