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የኢትዮጵያ ፈደራላዊ ዲሞክራሲያዊ ሪፐብሊክ,),通称埃塞俄比亚(ኢትዮጵያ,,),是位於非洲之角的主權國家。北部與東北部與厄立特里亚接壤,東部與吉布提及索马里接壤,西部與苏丹及南苏丹接壤,南部與肯尼亚接壤。埃塞俄比亚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以及繼尼日利亚以后,人口最多的非洲國家,有接近1億居民。埃塞俄比亚土地面積為110萬平方公里,首都及最大城市是亚的斯亚贝巴。 19世紀末列强瓜分非洲,埃塞俄比亚是唯一成功擊敗歐洲殖民勢力,保护並維持其君主制國统的非洲國家。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將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衣索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推翻以後,衣索比亚廢除君主制,建立由门格斯图掌握实权的军政府,并成為名义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直至1990年才宣布放棄社会主義制度。1991年,亲阿尔巴尼亚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通过武装斗争上台,执政至今。非洲联盟总部位于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在1980年代以前,埃塞俄比亚居住着大量的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稱為贝塔以色列,在以色列立國後,他们便逐渐離開埃塞俄比亚移居以色列。.
查看 希賴斯和埃塞俄比亚
威爾士
威尔士(Cymru〔發音:〕;Wales〔〕),--,而在港澳的舊譯名則是威路士,位于大不列顛島西南部,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構成國之一,东界英格蘭,西临圣乔治海峡,南面布里斯托尔湾,北靠爱尔兰海,卡迪夫是其首都與最大城市。.
查看 希賴斯和威爾士
威爾斯大學
英國威爾斯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Wales,威爾斯語:Prifysgol Cymru)於1893年創立,是英國大學學位頒發機構之一;該校為聯邦制大學,于1893年根据英国皇家宪章成立,由六所分校和两所学院组成,这6所大学和两所学院承担了威尔士大学主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威尔士大学负责其分校和英国国内外数十所成员学院的学位证书颁发,认证和监管。 威尔士大学是仅次于英国伦敦大学的第二大公立联盟大学,拥有12所相对独立的分校,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排名亦处于英国领先地位。在英国所有联盟制大学都不作为整体排名,而是由其分校单独进行排名,因为每所分校的特色专业和实力侧重不同,单独排名更具公平客观性。 英国威尔士大学声誉显著,多年来,university of wales培养了无数全球化的一流商业,经济人才。威尔士大学旗下的学院承担了威尔士大学主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威尔士大学则是其分校和英国内外数十所成员学院的学位证书颁发,认证和管理机构。现在,每年全球有超过上万名学生申请加入威尔士大学,该校在英国教育体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现在威尔士大学由六家成員大學組成,分別是斯旺西大学、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格林多大學、威爾斯大學卡地夫學院、威爾斯大學,蘭姆彼得以及威爾斯大學,紐波特。见威尔士大学列表 威尔士大学的重组过程将会是长达8年以上之久,目前学校为了重整其在威尔士地区的领先地位,进行了持续的改革与重组,部分下属院校将被分离,而更多院校将强强联合,形成教学实力更为雄厚的威尔士大学联邦体。详细的进程可到威尔士大学的官网上查询官方重组进程报告。所有成功申请并完成注册的威尔士学员,将继续由威尔士大学进行录取和学位授予,认证和监管,且威尔士大学所授之学位将永久有效。 該校的現任校監是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
查看 希賴斯和威爾斯大學
羅馬尼亞
罗马尼亞(România),位於東歐洲。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东北則是乌克兰與摩尔多瓦共和國。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东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羅馬尼亞的首都為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經的平原地帶上,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與工商業城市。值得提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女子組體操曾经相當強,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並駕齊驅,到目前為止獲得過70個世界冠軍。.
查看 希賴斯和羅馬尼亞
牛津英語詞典
《牛津英語詞典》(英語: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ED)是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0卷詞典,被視為最全面和權威的英語詞典。不少對英語詞彙的學術研究都以牛津詞典作為切入點。而詞典對詞彙拼法的要求,影響了不同地區的書面英語。 截至2005年11月30日,該詞典收錄了301,100主詞彙,字母數目達3億5千萬個。詞典亦收錄了157,000個以粗體印刷的組合和變形,以及169,000個以粗斜體印刷的短語和組合,令詞典收錄的詞彙達到616,500個。另外,詞典共列出137,000條讀音、249,300個詞源、577,000個互相參照和2,412,400句例子。牛津詞典旨在收錄所有已知詞彙的用法,以及詞彙在不同地區之英語的變化(請參看1933版詞典的前言)。第一版前後花了71年編寫,其中22年是準備工作(1857年至1879年)。在實際編輯的49年間(1879年至1928年),共用了4個主編,每名主編約有6個助手,還有在英美登報招募的約1,300個義工提供引句。.
查看 希賴斯和牛津英語詞典
萨乌达德
Saudade(单数形式)或者saudades(复数形式)(在加里西亞語中,,在欧陆葡萄牙语中,或者在巴西葡萄牙语中读作)。它是一个加里西亞語和葡萄牙语中共有的一个,描述一个人的怀旧、乡愁情绪并且表达对已经失去并喜爱的的某事或某人的渴望的词语。它经常带有一种宿命论者的口吻和被压抑了的感情,事实则可能是渴望的事物可能永远不会真正归来。.
查看 希賴斯和萨乌达德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查看 希賴斯和葡萄牙
另见
威尔士文化
- 希賴斯
- 牛津大学耶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