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巴尼圆环

指数 巴尼圆环

巴尼圆环(Barney Circle)是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南区的一个小型居住社区,位于安那考斯迪亚河西岸。涵盖宾夕法尼亚大道、波托马克大道、15街和17街围合的区域。社区的名称是指约翰·菲利普·苏萨大桥附近宾夕法尼亚大道的交通环岛。巴尼圆环得名于1812年战争中的切萨皮克湾舰队司令海军准将约书亚·巴尼。.

目录

  1. 7 关系: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安那考斯迪亚河国会山环形交叉约翰·菲利普·苏萨大桥1812年战争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是美国的首都,原稱哥伦比亚特区(District of Columbia,缩写为 D.C.),以及簡稱華盛頓(Washington)、特區(the District)等。中文通常簡稱華府。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大多數美国聯邦政府機關、與的所在地,也是世界银行、國際貨幣基金、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並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與文化史蹟。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最富裕、財富高度集中的地区;該地區2015年的人均生产总值爲181,185美元,冠绝全美。 1776年美國獨立時的首都是費城,之後因獨立戰爭和國家新立而屢有變遷,到1785年開始紐約被定為美國的首都。1790年7月1日,国会通过《》,决定将首都从纽约迁至波多马克河和安那考斯迪亚河汇合处附近;但完成正式遷都前先由費城暫代首都。1800年,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從權充十年首都的費城遷往建設完成的華盛頓,華盛頓開始作為美國首都正式運作至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实际上是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聯邦地區,因此不屬於美国的任何州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位於美國東岸的中大西洋地區,屬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交界处,兩州界河波多马克河由西北向東南流貫特區,形成特区西面的天然界限。成立之初,哥伦比亚特区是一个边长10英里(16公里)的長方形区域,不仅包括了特区现在的全部范围,还包括波多马克河西岸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县,即今日的阿灵顿县以及亚历山德里亚市。特区成立后不久,西岸的居民就因为国会过度重视东岸以及蓄奴等问题,发起了回归弗吉尼亚的运动,經他们多次请愿,美国国会于1846年7月9日通过法案,并经弗吉尼亚人民大会批准,将波多马克河南岸的土地交还弗吉尼亚。特區設立早期,波多马克河北岸有喬治城鎮、华盛顿市及华盛顿县三個分開的行政區劃;其中建立於1791年的华盛顿市乃為彰顯喬治·華盛頓對美國建國的貢獻而命名,後來發展為特區中的核心城市。依據一項1871年的立法,前述三區於1878年合并为华盛顿市,而聯邦管轄的特區及華盛頓市地方政府從此轄區重疊,因此產生今日使用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合稱。.

查看 巴尼圆环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宾夕法尼亚大道

宾夕法尼亚大道(Pennsylvania Avenue)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一条街道,联结白宫和美国国会大厦,是所谓的“美国大街”(America's Main Street),宾夕法尼亚大道是官方游行和民间抗议的地点,也是重要的通勤路线,是美國國道系统的一部分。.

查看 巴尼圆环和宾夕法尼亚大道

安那考斯迪亚河

安那考斯迪亚河(Anacostia River,)是美国中大西洋地区的一条河流,源出马里兰州乔治王子县,再进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并于此处汇入波托马克河,长约14公里U.S. Geological Survey.

查看 巴尼圆环和安那考斯迪亚河

国会山

国会山(Capitol Hill),是美國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一個街區(neighborhood),也是华盛顿特區內最大的聯邦歷史特定區(Federal historic districts),美國政府最高的權力象徵——美國國會大廈即座落於此。尽管地理上并不在华盛顿特区的中心,但是还是由于它的特殊地位而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查看 巴尼圆环和国会山

环形交叉

环岛也称环形交通 (中國大陸稱环--岛,台灣稱圓--環,香港稱迴--旋處,澳門官方稱圓--形地及俗稱迴--旋處) ,是交通节点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平面道路交叉。环形交叉的地段也俗称环岛、转盘等。环形交叉由环形车道和一个中心岛组成,这种设置使得任何一個方向而來的交通流量進入迴旋處後,均需以迴旋處的中心圈以單一方向旋轉行駛,直至轉向所需的行駛方向而離開。因为它不需要信号灯、减少了交通冲突点、提高了交通安全系数、造价比高架桥便宜等原因,通常认为环形交通优于十字交叉。但是随着交通的发展,交通量日益庞大,以至于在环形交通处的交通流出现了自锁现象,在中国大陆及台灣某些繁忙的环形交通口不得不安装交通信号灯来控制交通,至此,环形交通已经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而且环形交通增加了行人过街的危险系数。 File:Zeichen_215_-_Kreisverkehr,_StVO_2000.svg|德國的环形交叉前的标志 File:Gefahrenzeichen 3a.svg|奥地利的环形交叉指示牌 File:Japan road sign 201-2.svg|日本的环形交叉指.

查看 巴尼圆环和环形交叉

约翰·菲利普·苏萨大桥

约翰·菲利普·苏萨大桥(John Philip Sousa Bridge,常简称为苏萨大桥 Sousa Bridge,亦稱宾夕法尼亚大道桥 Pennsylvania Avenue Bridge)是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跨过安那考斯迪亚河的连续钢板梁桥,以著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团指挥家、作曲家約翰·菲利普·蘇沙命名,其故居位于此桥北侧。.

查看 巴尼圆环和约翰·菲利普·苏萨大桥

1812年战争

1812年战争,又稱第二次獨立戰爭,是美國与英國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 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地安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 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1812至1813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焚燒了當時還是木造建築的白宮前身。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蘭湖戰役、、新奧爾良戰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并且海军也遭受败局。1815年双方停战,边界恢復原状。.

查看 巴尼圆环和1812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