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4 关系: 华阴公主,南北朝,吴提,大司马,大將軍 (東亞),太延,姑臧,乞列归,平城市,他吾无鹿胡,侍中,北史,北凉,北魏,嵇拔,六月十一,魏太武帝,魏书,魏道武帝,魏明元帝,柔然,泰常,拓跋崇,拓跋晃。
华阴公主
华阴公主,中国南北朝北魏公主,魏道武帝之女。 华阴公主的母亲是宣穆皇后刘贵人,同母弟魏明元帝拓跋嗣,嵇拔尚华阴公主,生子嵇敬。拓跋绍弑君杀父,公主拥立明元帝有功,授嵇敬大司马,封长乐王。神瑞二年(415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坦通过华阴公主劝明元帝迁都鄴城,可救今年之饥。明元帝问崔浩,崔浩反对。公主去世后,在太祖庙垣后别立公主庙。.
查看 嵇敬和华阴公主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查看 嵇敬和南北朝
吴提
吴提(),郁久闾氏,自号敕连可汗,為亞洲蒙古一帶古國柔然的第五任君主。 吴提為大檀之子,429年立。431年,和北魏通好。北魏延和三年(434年)二月,北魏太武帝以西海公主妻之,又纳吴提妹郁久闾氏为夫人。他派哥哥秃鹿傀率领数百人到北魏献马二千匹。436年,和北魏绝和,发兵南下,还在西域进行争夺。439年,率军攻至今山西省右玉县西南的七介山,北魏京城平城震动。后方被北魏将领嵇敬、建宁王拓跋崇击破,他的哥哥乞列归、伯父他吾无鹿胡等五百将领被魏军所俘,于是被迫撤退,同盟的北凉也被北魏消灭。443年,魏太武帝四路攻击柔然,柔然在鄂尔浑河大败。444年9月,吴提逝世。其子吐贺真即位。.
查看 嵇敬和吴提
大司马
大司馬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名。在《周禮》中,司馬為職掌軍事的官員。.
查看 嵇敬和大司马
大將軍 (東亞)
大将军,是漢字文化圈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历史上各时期多见以「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但是秦汉與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及职权有很大差异。 大将军官职最早见于中國战国時代。.
查看 嵇敬和大將軍 (東亞)
太延
太延(435年正月-440年六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年號,歷時5年餘。北凉政权曾以與太延諧音的太緣作爲年號。.
查看 嵇敬和太延
姑臧
姑臧也称“盖臧”,在今甘肃省武威市,是匈奴民族用语。在中國歷史上是凉州的治所,在曾五胡十六國中,曾经是前涼、後涼的首都,所以也号称“五凉古都”。 姑臧先后为前凉、后凉都城,南凉、北凉也曾一度都于此地。故址为匈奴所筑,后音讹为姑臧。城呈龙形,故又名“卧龙城”。西汉建姑臧县,隶武威郡。东汉时为武威郡治所。由于汉、羌、匈奴多种民族杂居,又地处中西交通要道,使它很快成为河西富邑。三国曹魏时置凉州,以姑臧为治所,这是姑臧为凉州州治之始。 西晋永宁元年(301年),张轨为凉州刺史,设州治于姑臧。西晋亡,即为前凉都城,于原城之外增筑四城,人文荟萃,经济繁盛。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攻灭前凉,置凉州刺史镇姑臧,豪右七千余户被徙往关中。十年,吕光据此地称凉州刺史,次年建后凉,立国都于姑臧。东晋义熙二年(406年),曾被后秦主姚兴任命为凉州刺史的南凉王秃发傉檀进驻姑臧,四年将南凉都城由乐都迁此。不久,北凉王沮渠蒙逊以步骑三万攻克姑臧,又于八年将北凉国都由张掖迁此,并在城南天梯山大造佛像。 刘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北凉降于北魏。北魏收姑臧城内户口二十余万,改姑臧县为林中县,仍为武威郡治。此后,姑臧城便以武威城名称世。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土人士避难西入凉州,姑臧成为保留汉族文化的重要据点,同时又是佛学东传的要地。后凉时,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此地讲经,大兴佛教。北凉时,沮渠蒙逊尊西域僧人昙无谶为国师,在此译出《大般涅槃经》等十几部经典。 姑臧县城(盖臧城)最早位于今武威锁阳城城址,西汉末、东汉初时,姑臧县治迁往今武威城区,旧址遂废。.
查看 嵇敬和姑臧
乞列归
乞列归,柔然人。郁久闾氏,第四任可汗大檀的儿子,敕连可汗吴提的哥哥。 439年九月,吴提听说拓跋焘西征北凉姑臧,大举入侵。留乞列归与北魏长乐王嵇敬、建宁王拓跋崇在北镇相持。自己亲率兵马深入北魏腹地。嵇敬和建宁王拓跋崇在阴山北面击败了乞列归的军队,并生擒乞列归及其伯父他吾无鹿胡,以及柔然的将领五百人,斩杀士卒一万多人。吴提听说后,率部逃走。441年三月廿九日,北魏封乞列归为朔方王,封沮渠万年为张掖王。.
查看 嵇敬和乞列归
平城市
平城市()是1960年代建立的新城市,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安南道的道政府所在地,亦是该国著名的理科教育中心,設有由國家科學院領導的研究所 共25間,還有一個擁有超過40,000名科學家的「科學研究聯合體」,並有工業及山羊牧場等產業。.
查看 嵇敬和平城市
他吾无鹿胡
#重定向 大檀#兄弟.
查看 嵇敬和他吾无鹿胡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查看 嵇敬和侍中
北史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100卷,含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下迄隋义宁二年(618),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的作品,《北史》主要在《魏》、《齊》、《周》、《隋》四書基礎上刪訂改編而成,並參考各種雜史,“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體例完整,文字優美。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570-628)未完成的事业。.
查看 嵇敬和北史
北凉
北凉(397年或401年-439年)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沮渠蒙逊所建立;另有一種看法認為建立者為段業,此說是以蒙遜堂兄沮渠男成擁立段業稱涼州牧,並改元神璽為立國之始(397年)。.
查看 嵇敬和北凉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查看 嵇敬和北魏
嵇拔
嵇拔,又作奚拔,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员,鲜卑族。本姓纥奚氏,累世为部帅。魏道武帝时尚书令。 皇始初年,其父嵇根率众归北魏,得到魏道武帝嘉许。嵇根娶拓跋什翼犍之女,生子嵇拔。嵇拔娶道武帝女华阴公主,官至尚书令,封任城公。生子嵇敬。魏明元帝以华阴公主有拥立功,超授嵇敬大司马、大将军,封长乐王。嵇敬子嵇护,袭爵。拜外部大官。太和年间,魏孝文帝以嵇护年迈,既未致仕,令依旧养老之例。嵇护卒,子嵇彦嗣。.
查看 嵇敬和嵇拔
六月十一
六月十一,农历六月第十一天。.
查看 嵇敬和六月十一
魏太武帝
魏太武帝拓跋焘(),鮮卑本名佛狸伐。佛狸是官號,突厥語狼büri或böri的音譯。伐或bäg是官稱,且是魏晉時期鮮卑諸部使用最為廣泛的政治名號。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月27日—452年3月11日在位),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北魏道武帝拓拔珪的長孫,在位28年,谥号太武皇帝。.
查看 嵇敬和魏太武帝
魏书
《魏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的历史。.
查看 嵇敬和魏书
魏道武帝
魏道武帝拓跋珪(),又名涉--、--翼圭、翼圭、開,北魏开国皇帝,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獻明帝拓跋寔和贺夫人的兒子(一說為--翼犍的兒子)。.
查看 嵇敬和魏道武帝
魏明元帝
魏明元帝拓跋嗣(),鮮卑名木末,北魏第二位皇帝,409年—423年在位。.
查看 嵇敬和魏明元帝
柔然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古代遊牧民族,先祖為東胡,中世紀原是附屬於鲜卑拓跋部的一個部落。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突厥汗國自蒙古高原崛起後,柔然分裂許多分支,其中一支融入室韋,因此柔然也是蒙古人祖先之一,一支西遷成為歐洲所說的阿瓦爾人,而柔然也是契丹人的祖先之一。 南北朝时柔然也自称“汉”,柔然君臣于481年致南齐皇帝萧道成的国书:“虽吴(指长江以南)、汉(指柔然)异域,义同唇齿……光复中华(北魏占领的中原)……岂不盛哉!”公元552年柔然因属下突厥部落起义而灭国。一些史学家认为有可能在最后民族相杀的悲剧中,柔然的一支部落在公元568年进入了东欧,在那里,柔然成了欧洲人所说的阿瓦尔人。.
查看 嵇敬和柔然
泰常
泰常(416年四月-423年十二月)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號,歷時7年餘。 泰常八年十一月太武帝拓跋焘即位沿用。.
查看 嵇敬和泰常
拓跋崇
拓跋崇可以指:.
查看 嵇敬和拓跋崇
拓跋晃
拓跋晃(),鮮卑名天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长子,母贺夫人。文成皇帝拓跋-濬-的父亲。.
查看 嵇敬和拓跋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