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科举
科举是一種通過考试來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亚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岛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个科举共持续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務員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查看 崔暹 (高麗)和科举
高丽王朝
#重定向 高麗_(918年-1392年).
查看 崔暹 (高麗)和高丽王朝
高丽成宗
麗成宗(;),諱王治(),字溫古,高麗國的第六代君主,981年—997年在位。 生於高麗光宗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戴宗王旭的次子,也是高麗太祖王建之孫。成宗的母親是宣義王后柳氏。死後廟號成宗,諡號康威章宪光孝献明襄定文懿大王,葬於康陵。 其任内爆發了遼國與高麗的戰争,遼國第六代皇帝遼聖宗耶律隆緒跟高麗成宗展開了有關與南方的宋朝斷交的談判。 談判的结果是遼國将“鴨綠江東數百里地”劃歸高麗,换取高麗與宋朝斷交,向遼稱臣。而實際上高麗一直沒有斷絕與宋朝的外交来往。 成宗六年(987年),高麗中央開始管理地方教育,並向地方十二州派經學博士和義學博士。鄉校作為高麗官學的地方教育機構也在成宗時期得到普及。.
查看 崔暹 (高麗)和高丽成宗
高麗史
《高麗史》是一本記載有關朝鮮半島上高麗王朝歷史的紀傳體官史,於朝鲜王朝初期成書,從1392年起至1451年,經歷太祖、太宗、世宗、文宗四朝,歷時59年才完成。期間史書經過多次修訂,編纂者有郑麟趾等多人。全書於文宗元年八月(1451年)完成。 高麗王朝傳32代君主,歷時475年。在此期間,存在著與《朝鮮王朝實錄》相類似的歷代國王實錄——《高麗王朝實錄》。《高麗史》是參照多種官方和私人文獻、書籍而編纂而成的,這些書籍大部份在朝鮮王朝期間因為政治需要被焚毀而失傳。此外,在《高麗史》編纂期間,朝鮮王朝還組織編纂了《高麗史節要》。.
查看 崔暹 (高麗)和高麗史
高麗光宗
麗光宗(;),諱王昭(),字日華,高麗的第四代君主,949年至975年在位。 光宗是太祖王建第四子,為神明太后劉氏所生,也是第三代王定宗王堯同母弟。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豪族權力,殘酷鎮壓反對者,並對內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高麗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很大發展。外交上,確定了「外王內帝」的方針,即對中原王朝自稱國王,在國內自稱皇帝。死後,由景宗繼位。.
查看 崔暹 (高麗)和高麗光宗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查看 崔暹 (高麗)和进士
雙冀
雙冀(쌍기,?—約975年)是高麗王朝初期的一位儒學學者,他將科舉考試制度引入高麗。 雙冀是來自後周,曾擔任過後周的武勝軍節度巡官將仕郎試大理評事。955年(光宗七年),跟隨冊封使薛文遇來到高麗。在此期間雙冀得病,留在了高麗治病。病愈後,引對稱旨。高麗光宗愛其才,請求後周將雙冀留在高麗,為自己所用,得到後周朝廷的允許。於是光宗將他突然提拔為元甫翰林學士,不超過一年,又授以文柄,時人議論認為光宗太過於重用他了。957年(光宗九年),雙冀建議光宗模仿中原開科取士。光宗允許,命他主持科舉考試,以詩賦頌策取進士甲科崔暹等二人、明經三人、卜業二人。自後多次主持科舉考試,並倡導了高麗的文學。十年,父侍御哲時爲淸州守,聞冀有寵,隨回使王兢來拜佐丞。此後史逸。.
查看 崔暹 (高麗)和雙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