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岸裡社張家

指数 岸裡社張家

岸裡社張家崛起於台中岸裡社、葫蘆墩一帶,為「番仔駙馬」張達京(廣東省潮州客家人)的後裔。.

21 关系: 台中台灣台灣五大家族客家人岸裡社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平埔族广东省張啟仲張達京八堡圳皇帝立法委員豐原區霧峰林家葫蘆墩圳臺中市臺中市市長雍正清朝潮州市

台中

#重定向 臺中市.

新!!: 岸裡社張家和台中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岸裡社張家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五大家族

#重定向 臺灣五大家族.

新!!: 岸裡社張家和台灣五大家族 · 查看更多 »

客家人

#重定向 客家民系.

新!!: 岸裡社張家和客家人 · 查看更多 »

岸裡社

岸裡社(Lahodoboo,台羅:Huānn-lāi-siā),為18世紀台灣平埔族的巴則海族當中,人數與勢力最大的群落,社址在今台中市神岡區。 史獻記載,當時台灣十萬人口中,該社(歸化之巴則海族)就佔有428戶共3368口,而活動範圍最廣時,曾從台中豐原一帶擴展到今日台中市西屯、北屯、大雅、神岡、潭子、豐原、石岡、新社、東勢、后里以及苗栗縣三義、銅鑼與卓蘭等區。日後,仍有學者稱這範圍為岸裡地域。 會達到如此大勢力範圍,起因於1699年該社幫助清官府平定吞霄社動亂。而巴則海族更因岸裡社的漢化與推展,成為當時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知名人士有潘敦仔。 岸裡社雖坐擁大片的青埔林地,卻少參予土地的拓墾,其原因除了漢人移民大量進入該岸裡地域外,也因清官府賦予該社太多勞役與公差。加上漢人文化強勢入侵,讓岸裡社人數迅速萎縮。到了1893年時,自我認知為巴則海族人只剩下300戶,1611人,而其中只有不到4分之1為岸裡社。而到了20世紀中已經全部漢化,保有原本文化岸裡社的巴則海族或平埔族已幾近為零。但當時岸裡社頭目潘家在今臺中市神岡區岸裡里尚有岸裡潘家古厝。.

新!!: 岸裡社張家和岸裡社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簡稱國策顧問,根據《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由總統遴選及聘任,過去分為「有給職」及「無給職」兩種,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不再聘任「有給職」,並於2010年9月1日修正《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第十五條取消「有給職」國策顧問職務,所有國策顧問均為無給榮譽職。 國策顧問就不同範疇的公共政策向總統提供意見,國策顧問多來自不同專業領域或群體,為國建言。.

新!!: 岸裡社張家和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 查看更多 »

平埔族

#重定向 平埔族群.

新!!: 岸裡社張家和平埔族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岸裡社張家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張啟仲

張啟仲(),台灣醫師、政治人物,出生於台灣日治時期台中廳葫蘆墩支廳(今台中市豐原區),是「番仔駙馬」張達京的後裔,是台中市地方派系「張派」始祖。曾任台中市議會議長、台中市長,任內因掛圖案一度遭到停職、撤職又復職。卸任後曾任立法委員。 張啟仲創辦台中客運、第七商業銀行、全聯社(全聯福利中心前身)以及卡多里山上遊樂園,卡多里山上遊樂園一度成為大台中地區最早及最大的主題遊樂園。.

新!!: 岸裡社張家和張啟仲 · 查看更多 »

張達京

張達京()字振萬,號東齋,綽號番仔駙馬。廣東潮州府大埔縣清遠都源高甲赤山村下灣庄客家人,身材魁梧。是臺灣中部地區平埔族岸裡社的首任通事,其兄弟為張達朝、張達標,也是著名的農業墾荒者。.

新!!: 岸裡社張家和張達京 · 查看更多 »

八堡圳

八堡圳,或稱八保圳,位於臺灣的彰化縣,最早建於1709年,1719年完工,是臺灣最古老的埤圳之一。由於該圳是由施世榜籌款所建,故原名「施厝圳」,又因取濁水溪之水灌溉八堡農田,所以也叫做「濁水圳」,但常被稱為「八堡圳」。 一般將八堡圳與嘉義道將圳和新竹隆恩圳,一起並稱為「臺灣三大古老埤圳」。.

新!!: 岸裡社張家和八堡圳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岸裡社張家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岸裡社張家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豐原區

豐原區(臺灣客家語大埔腔:fung+ ngienˇ ki+),是臺中市北部的一個區,也是原臺中縣之縣治的所在地。為臺中山線地區的發展中心。早年因在臺鐵臺中線與東勢線交會點上,而成為周邊農林業的集散中心,加上臺灣經濟起飛時期,中小企業、銀行和診所林立,市況相當繁榮。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攝氏22度。重要農產品有椪柑、巨峰葡萄、高接梨、紅柿等。臺中縣市合併後,臺中市政府部分局處單位亦設在陽明大樓(原縣府大樓)辦公。.

新!!: 岸裡社張家和豐原區 · 查看更多 »

霧峰林家

霧峰林家,是日治時期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因其發跡於霧峰(古稱阿罩霧,今台灣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自19世紀中期以來,林家掌控了中台灣大量的田地,領有數千精良兵勇以及樟腦專賣權等特權,協助平定太平天國、戴潮春事件並參與中法戰爭,是清治時期台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 霧峰林家與板橋林家在清代便發跡,臺灣人稱「一天下,兩林家」。一如板橋林家花園,霧峰林家占地廣闊的萊園也相當聞名(位於林家創辦的明台高中校址內)。日治時期,霧峰林家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列為「台灣五大家族」。.

新!!: 岸裡社張家和霧峰林家 · 查看更多 »

葫蘆墩圳

葫蘆墩圳,又稱貓霧捒圳,是臺灣清領時期的重要水利工程,位於臺中市豐原區,包括上埤、下埤與下溪洲三個獨立水圳,是豐原地區重要的灌溉水源,台灣中部最老的灌溉水圳之一,為清代以來臺中地區農業生產命脈,也是台中盆地河川的主要源頭。.

新!!: 岸裡社張家和葫蘆墩圳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岸裡社張家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市長

臺中市市長為臺中市行政首長,綜理市政,由年滿20歲的臺中市市民普選產生,每4年選舉一次。以下列出歷任臺中市(直轄市)市長,並溯及日本殖民時代的臺中市(州轄市)役所之首長(臺中市尹、臺中市長)和戰後的臺中市(省轄市)市長。.

新!!: 岸裡社張家和臺中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岸裡社張家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岸裡社張家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潮州市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拉丁化:Chauchowfu/Teochew,廣東拼音:Chi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等称号。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1个县(饶平县)及1个县级管理区(枫溪区),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枫溪区由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以及由湘桥区凤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组成,辖5个社区、26个村。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蹟荟萃之地。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 潮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2014年末户籍人口为268.8万人。 潮州市是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文化橱窗”、”华侨之乡“、“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新!!: 岸裡社張家和潮州市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張達京家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