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山田宗昌

指数 山田宗昌

山田匡得(),本名宗昌,號匡得,戒名學翁匡德。日向國人眾首領山田宗繼之子,伊東氏家臣。是為協助豐臣政權打倒島津氏的重要武將。.

24 关系: 大友宗麟大江匡房宮崎縣家老島津家久島津義久島津義弘島津氏丰臣秀吉九州伊予伊東祐兵伊東義祐佐伯惟定國人眾四半的盔甲飫肥藩豐臣秀長豐臣政權關原之戰耳川之戰日南市日向

大友宗麟

大友宗麟,出生於享祿3年正月初三(1530年1月31日),卒於天正15年五月初六(1587年6月1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九州的戰國大名、並同時是位天主教大名。大友氏第二十一代領主。本名大友義鎮。因大友氏始祖出自上古名門藤原氏,故正式姓名又可記為藤原義鎮。最初他皈依禪宗、之後改信天主教接受洗禮。 父親是大友義鑑、母親是義鑑的續弦(出自大内氏)。同父異母的弟弟是大内義長。宗麟的正室是奈多八幡宮奈多鑑基的女兒、田原親賢的妹妹奈多夫人。其子有大友義統、大友親家及大友親盛。官位至正四位下左衛門督。幼名塩法師丸。佛教法名宗麟、天主教洗禮名Don Francisco(普蘭師司怙)。 透過海外貿易蓄積經濟實力以及優秀的家臣團、巧妙的外交策略等,將版圖擴大,並在大内氏及毛利氏等土豪・守護大名勢力錯綜複雜的戰國時代,將北九州東部完全平定。版圖最盛期包括支配北九州六國。但是建立「天主教王國」的美夢,於遭遇島津義久受挫,晩年為豐臣秀吉傘下的一位大名,僅領有豐後一國,勢力大幅衰退。.

新!!: 山田宗昌和大友宗麟 · 查看更多 »

大江匡房

大江匡房(おおえ の まさふさ、1041年—1111年)生於長久二年,卒於天永二年十一月五日(西元1111年12月7日),家世一向以文聞名,赤染衛門以及大江匡衡都是他的曾祖父,而他自己也被讚譽為神童,11歲就懂得詩賦,在完成學業的第三年,十八歲時試第上榜,曾任東宮學士、藏人、中務大輔、右少弁、美作守、左大弁、勘解由使長官、式部大輔等職位。寬治二年(1088年)任參議,54歲當上權中納言、57歲當上大宰權師,71歲上任大藏卿任期中逝世。.

新!!: 山田宗昌和大江匡房 · 查看更多 »

宮崎縣

宮崎縣()位於九州東南部,東瀕太平洋、南接鹿兒島縣、西接熊本縣、北接大分縣。首府位於宮崎市。前任宮崎縣知事為日本藝人東國原英夫,無黨籍,任期為2007年1月23日至2011年1月20日。現任宮崎縣知事為,無黨籍,任期自2011年1月21日至今。.

新!!: 山田宗昌和宮崎縣 · 查看更多 »

家老

家老是日本江户时代幕府或藩中的职位。家老一般有数人,采取合议制管理幕府和领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在幕府或藩中地位很高仅次于幕府将军和藩主。.

新!!: 山田宗昌和家老 · 查看更多 »

島津家久

島津家久()是日本戰國時代及安土桃山時代的島津氏武將。島津貴久的四子、母親是本田丹波守親康的女兒。島津義久、島津義弘及島津歲久是他的異母兄長。幼名又七郎。受領官位為中務大輔,為永吉島津家的始創人。.

新!!: 山田宗昌和島津家久 · 查看更多 »

島津義久

島津義久是日本戰國時代的薩摩國的大名。父親是島津貴久,幼名虎壽丸。.

新!!: 山田宗昌和島津義久 · 查看更多 »

島津義弘

島津義弘()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岛津家大名,島津氏第十七代當主。島津貴久的次子,《裂帛 島津戰記》。母親是雪窗夫人。幼名又四郎,官位為兵庫頭、侍從、參議。死後更被追贈正三位。育有兒子久保、忠恒、萬千代丸以及忠清。.

新!!: 山田宗昌和島津義弘 · 查看更多 »

島津氏

島津氏是日本的氏族之一。在鎌倉時代到江戶時代期間是大名,另外其家族亦有不少分支。.

新!!: 山田宗昌和島津氏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新!!: 山田宗昌和丰臣秀吉 · 查看更多 »

九州

九州可以指:.

新!!: 山田宗昌和九州 · 查看更多 »

伊予

#重定向 伊予國.

新!!: 山田宗昌和伊予 · 查看更多 »

伊東祐兵

伊東祐兵()為伊東氏第12代當主,日向國飫肥藩的初代藩主。在「南家伊東氏藤原姓系圖(通稱「伊東氏大系圖」)」、「伊東氏系圖」中被稱作伊東氏中興之祖。.

新!!: 山田宗昌和伊東祐兵 · 查看更多 »

伊東義祐

伊東義祐為日本戰國時代的九州大名,伊東氏第十代當主。通稱六郎五郎,晚年自號三位入道,義祐時代為伊東氏最強盛之時期,官至從三位,但領土日向國之後被島津氏所併吞。.

新!!: 山田宗昌和伊東義祐 · 查看更多 »

佐伯惟定

佐伯惟定()大友宗麟、藤堂高虎的家臣,幼名太郎,豐後國海部郡栂牟礼城城主。佐伯惟教的嫡孫。佐伯惟真之子。.

新!!: 山田宗昌和佐伯惟定 · 查看更多 »

國人眾

國人(日語漢字:国人,假名:こくじん,羅馬字:Kokujin)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室町時代的地方豪族。國人領主。總稱國眾(くにしゅう)、國人眾(こくじんしゅう)。.

新!!: 山田宗昌和國人眾 · 查看更多 »

四半的

四半的(しはんまと),是為日本宮崎縣日南市飫肥地區所獨傳的弓術。日南市無形民俗文化財指定。 大約於四間半(約8.2m)的場地、使用四尺半(約1.36m)的弓矢(箭)所進行的射箭活動。由日本戰國時代流傳至今依舊在平民之間非常盛行。.

新!!: 山田宗昌和四半的 · 查看更多 »

盔甲

,是人類在武力衝突中保護身體的器具,也叫甲冑、鎧甲。其中盔與冑都是指保護頭部的防具;鎧與甲是保護身體的防具,而主要是保護胸腹的重要臟器之用。.

新!!: 山田宗昌和盔甲 · 查看更多 »

飫肥藩

飫肥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位於日向國那珂郡南部,藩廳在飫肥城(今宮崎縣日南市),藩主是伊東氏,家格屬於外樣大名,於江戶城詰席時份在柳之間。.

新!!: 山田宗昌和飫肥藩 · 查看更多 »

豐臣秀長

豐臣秀長(,即天文九年三月初二-天正十九年正月廿二),戰國時代和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兼大名。 豐臣秀吉的異父弟,父親是--,另外一種說法是其父和秀吉同是木下彌右衛門,母親是大政所阿仲,通稱小一郎,幼名小竹。初名長秀。深受秀吉的信賴,在豐臣政權下的內、外政務以及軍事等方面手腕都有所發揮,對於秀吉的統一大業卓有貢獻。之後由於秀長領有大和國、紀伊、和泉3國以及河内國的一部份,合計110餘萬石領地,並且敘任從二位權大納言,因而有大和大納言的尊稱。除了輔助秀吉之外,也負責協調豐臣政權與外樣大名的溝通。.

新!!: 山田宗昌和豐臣秀長 · 查看更多 »

豐臣政權

豐臣政權(),或稱豐臣氏政權,是指日本自天正18年(1590年;一說天正13年/1585年)到慶長8年(1603年)為止,由豐臣秀吉建立的武家政權。.

新!!: 山田宗昌和豐臣政權 · 查看更多 »

關原之戰

原之戰(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部出版書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廣義的戰國時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時代發生於美濃國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等組成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此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天下分け目の戦い),是戰國時代影響最重大的戰役。.

新!!: 山田宗昌和關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耳川之戰

耳川之戰是在天正6年(1578年),豐後國的大友宗麟與薩摩國的島津義久以日向高城川原(宮崎縣木城町)為主戰場發生激烈衝突的合戰。別稱「高城川之戰」、「高城川原之戰」。與今山之戰、沖田畷之戰同屬九州三強爭霸間的著名戰役。.

新!!: 山田宗昌和耳川之戰 · 查看更多 »

日南市

日南市()是位于日本宮崎縣南部的城市。有九州的小京都之稱。 轄區位於鰐塚山脈的周邊,轄區約有百分之七十七為森林地,特產是飫肥杉,是過去治理此地的飫肥藩進行造林而成。.

新!!: 山田宗昌和日南市 · 查看更多 »

日向

日向可以指:.

新!!: 山田宗昌和日向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