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赵括 (春秋)

指数 赵括 (春秋)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因被封在屏,以邑为氏,别为屏氏,又被称为屏括、屏季,是赵衰的儿子,赵盾、赵同的弟弟,赵婴齐的哥哥,母为晉文公愛女赵姬《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晋景公时,赵括为新中军佐。《春秋经传集解·成公三年》:韩厥为新中军,赵括佐之。.

38 关系: 士会士燮 (春秋)太宰嬴姓子重屠岸贾下宮之難令尹周平王公子申公子成先縠祁奚鞌之战荀首荀林父行人 (官职)趙同趙奢趙姓趙武郤氏赵婴齐赵婴齐 (春秋)赵庄姬赵盾赵衰邲之战鄭國栾氏楚庄王楚穆王楚成王欒書晋国晋成公晋文公晋景公

士会

士会(),'''祁'''姓、'''士'''氏,名会,因被封于随、范,以邑为氏,别为范氏,谥武,又被称为士季,随会,随季,范子,范会,武季,随武子,范武子。是士蔿之孙,成伯缺之子,春秋晋国中军将、太傅。.

新!!: 赵括 (春秋)和士会 · 查看更多 »

士燮 (春秋)

士燮(),中国春秋時代晋国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封地名为范,諱燮(范燮),谥号文。士会之子。又称--文子。 士燮受其父士会的薫陶很深,士燮在士会引退後担任晋景公的上軍佐。 前589年,鞍之战升任上軍将,大胜齐国。後来队伍进城走到末尾,士燮他出现,士会问他为什么在最后,他说:“这回作战是以郤子(郤克)为中心,我要先进城引人注目,那就是代替主将接受荣耀,所以必须待郤子先入城。”士会赞许道:“我知道你一生可以免除災祸了。”士燮被誉为晋国良識派大夫。 前583年,趙武在韓厥的支援下,趙家复興,士燮对赵武的祝辞为:“而今可以戒矣,夫賢者寵至而益戒,不足者為寵驕。故興王賞諫臣,逸王罰之。吾聞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聽于民,于是乎使工誦諫于朝,在列者獻詩使勿兜,風聽臚言于市,辨祅祥于謠,考百事于朝,問謗譽于路,有邪而正之,盡戒之術也。先王疾是驕也。” 士燮通过宋国華元引介,与楚国講和成功。即第一次弭兵之会。前575年,鄢陵之战爆发,和平结束。士燮对战争極力回避,认为终为徒劳,留下一个敌国可以使自己的国家不懈怠。 結局鄢陵之战,晋軍最终勝利,士燮看到晋厲公对战胜楚共王十分自满,不愿看见晋国局势进一步恶化,在家自己诅咒自己死去。家主之位,儿子士--继承。死後谥号文,世称--文子。士会之子、士燮之弟士魴任新軍将。.

新!!: 赵括 (春秋)和士燮 (春秋) · 查看更多 »

太宰

太宰是中国古代官职,在不同的朝代职责和地位不同。“宰”作为官名,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责任是总管王家事务。西周时开始设置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领。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用来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周礼·天官冢宰》其中六种典籍是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以致于被排除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外。周朝之后太宰一职被停止使用。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参见周朝官制。 在秦朝时,太宰是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官员。参见秦朝官制。在汉朝时,也有一名叫“太宰”的官职,但同周朝时的太宰职位大不相同,乃是辅佐主管宗庙礼仪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辅助官员。参见西汉官制。 一直到晉朝,因避諱司馬師的名字,將太師改稱太宰,才恢復成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宋朝宋徽宗政和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太宰兼门下侍郎、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充首相、次相。.

新!!: 赵括 (春秋)和太宰 · 查看更多 »

嬴姓

嬴姓,是中文姓氏之一,上古八大姓之一。.

新!!: 赵括 (春秋)和嬴姓 · 查看更多 »

子重

子重(),名婴齐,即公子婴齐,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他是楚穆王的儿子,楚庄王的弟弟。 前598年,他作为左尹攻打宋国。 前597年,子重率领左军参加邲之战,大败晋国。 前589年,担任令尹的子重率军与许国、蔡国攻打卫国、鲁国,以援助鞍之战被晋国攻打的齐国。冬天,鲁成公与子重、蔡景侯、许灵公、秦国右大夫说、宋国华元、陈国公孙宁、卫国孙良夫、郑国公子去疾及齐国大夫在蜀地会盟,以公衡到楚国为人质。子重因在伐宋之后想要申、吕以为赏田,被申公巫臣阻止。在巫臣逃至晋国後,子重与司马子反杀死了巫臣的族人和清尹弗忌、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子重得到了巫臣族人子阎的家产。 前585年、前584年,子重攻投靠晋国的郑国。前584年,巫臣为报灭门之仇,建议晋国联合吴国。使子反、子重一年七次疲于奔命。 前582年,子重攻打陈国和莒国。前580年,因为华元和子重、晋国栾书的私人关系好,所以达成了晋楚第一次弭兵之会。 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爆发,楚共王登巢车,子重让伯州犁站在楚共王的身后。战斗中,栾鍼看见子重,想起了他对晋军的评价“好以众整”、“好以暇”,就请求晋厉公准许他给子重献酒示意。战争失败后,子重暗示子反自杀谢罪,子反自杀。楚共王听说后,派人劝阻,没来得及。 前574年,子重救郑国,前573年,子重救彭城的鱼石,攻宋国。前571年,子重和子辛杀死了受小国之财物来逼迫他们的右司马公子申。前570年,子重攻打吴国,攻克鸠兹,至衡山。自己先凯旋,大宴。结果,部下邓廖率领的组甲车兵三百、被练步兵三千被吴军袭击,只剩组甲八十、被练三百。子重遂遇心病而亡。.

新!!: 赵括 (春秋)和子重 · 查看更多 »

屠岸贾

屠岸贾(),屠岸氏,名贾(gǔ),一作屠颜贾,是司馬遷《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左传》、《國語》等史書沒有記載此人。為一嫉妒者及失敗者的典型。晋灵公时,因为阿谀奉承得宠。晋灵公被赵穿杀死,他一度被贬。晋景公时,屠岸贾任司寇,在趙同、赵括得罪郤氏、欒氏时,屠岸贾追治晋灵公被杀之事。他称赵盾是弑杀晋灵公的首逆。下宮之難,尽灭赵氏。只有趙朔的儿子赵武被公孙杵臼、程婴救下,即趙氏孤兒。后来,韩厥建议晋景公恢复赵氏,赵武杀屠岸贾。.

新!!: 赵括 (春秋)和屠岸贾 · 查看更多 »

下宮之難

下宮之難,知名中国歷史事件,发生在春秋时代的晋国,是晋国世族趙氏被陷害滅亡,而趙武復興趙氏的故事。被改編成了著名小說、戲劇、电影《赵氏孤儿》。.

新!!: 赵括 (春秋)和下宮之難 · 查看更多 »

令尹

令尹,即楚國宰相。一說其名源於伊尹,但亦存爭議。 楚武王時設置令尹,入則領政、出則統軍。直到楚國被秦國所滅,令尹一直是楚國的最高官職,兼有中原諸侯國相、將的權力。令尹一般都由楚王的親族出任,非王族擔任令尹的,可考證的只有楚文王時的彭仲爽(申國平民),以及楚悼王時的吳起(魏國將軍)兩人而已。 楚国行政官制多以“尹”为名,令尹执一国之柄,为百官之长;军事官制以柱国为名,上柱国执一国之军,为各军之长。令尹、柱国居上卿之位,多由楚国的公族成员及其后裔充任。.

新!!: 赵括 (春秋)和令尹 · 查看更多 »

周平王

周平王()姓姬,名宜臼,東周第一位國王。周幽王的兒子,母親是申--,為申侯的女兒,後母褒姒。.

新!!: 赵括 (春秋)和周平王 · 查看更多 »

公子申

公子申,可以指:.

新!!: 赵括 (春秋)和公子申 · 查看更多 »

公子成

公子成可以指:.

新!!: 赵括 (春秋)和公子成 · 查看更多 »

先縠

先縠(),春秋时期晋国的中军佐。《史记》记载他是先轸之子。据《左传》,先縠应为先克的弟弟或儿子。 前597年,中军将荀林父、中军佐先縠、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克、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书率领晋军救援郑国,荀林父听说郑国已经和楚国求和,就要返军。先縠不同意,坚持要渡过黄河,与楚国决战,这样才能保持晋国的霸主地位。于是单独带着军队渡过黄河。荀林父无奈,只好带领全军渡河。荀林父接见楚国使臣,使臣返回的时候,先縠私自派人追上楚国使臣说把话说错了,让楚国马上撤离郑国。因为荀林父、先縠的矛盾,所以邲之战,晋国惨败,楚庄王饮马黄河。当年冬,先縠在清丘主持与宋国、卫国、曹国的会盟,想稳定同盟国家。但宋国奉晋国之命讨伐陈国时,卫国却出兵去救。前596年秋,先縠通翟人攻打晋国,冬天事发,晋国人追究翟人攻打晋国和邲地失败的责任,归罪于先穀,先縠及其族人全部被处死。《左传》指出:君子说“‘刑戮来到,那是自找’,先縠就是这样的吧?” 。.

新!!: 赵括 (春秋)和先縠 · 查看更多 »

祁奚

祁奚,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姬姓,祁氏,字黄羊。他是晋国的公族。采邑在祁(今山西省祁县东南)。 祁奚担任中军尉。前570年,他请求告老,他开始向晋悼公举荐和自己有私怨的解狐。解狐死后,祁奚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人称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晋平公即位,他被任命为公族大夫。前552年,祁奚劝晋平公没有加罪于牵连到栾盈一案的伯华、叔向兄弟。.

新!!: 赵括 (春秋)和祁奚 · 查看更多 »

鞌之战

#重定向 鞌之戰.

新!!: 赵括 (春秋)和鞌之战 · 查看更多 »

荀首

荀首(),'''子'''姓,'''荀'''氏,名首,因被封于知,以邑为氏,别为'''知'''氏(智氏),谥庄,又称知季、知庄子。逝敖幼子,荀林父之弟。.

新!!: 赵括 (春秋)和荀首 · 查看更多 »

荀林父

荀林父(),'''子'''姓,'''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桓子、中行林父,是逝敖的长子,知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

新!!: 赵括 (春秋)和荀林父 · 查看更多 »

行人 (官职)

古时朝廷设名为行人的官职,专司外交事务,大概是在秦统一六国前的官职。这里的行,指外交使节的行为举止。 行人之名始見於《周禮》。.

新!!: 赵括 (春秋)和行人 (官职) · 查看更多 »

趙同

赵同(),'''嬴'''姓,'''赵'''氏,名同,因被封在原,以邑为氏,别为原氏,又被称为原同、原叔,是赵衰与赵姬的儿子,赵盾的弟弟,赵括、赵婴齐的哥哥。《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晋景公时,赵同为下军佐。.

新!!: 赵括 (春秋)和趙同 · 查看更多 »

趙奢

趙奢,生歿年不明,中國戰國時代趙國將軍,因閼與之戰戰勝秦國,受封馬服君。《過秦論》譽為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

新!!: 赵括 (春秋)和趙奢 · 查看更多 »

趙姓

趙姓,是一個漢姓,嬴姓十四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1位,亦是江西第42大的姓氏。宋朝時間,江西的趙姓人口在宋朝其他地區中排行第6位,佔宋朝趙姓人口的6.8%;明朝時,江西的趙姓人口在明朝其他地區中亦是排行第6位,佔明朝趙姓人口的6.1%。一些姓趙的名人包括成立南越國的趙佗、成立宋朝的趙匡胤和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中国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赵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29%约2750万人,排名第七。.

新!!: 赵括 (春秋)和趙姓 · 查看更多 »

趙武

趙武(),'''嬴'''姓,'''赵'''氏,名武,谥文,又称赵文子、赵孟,赵盾之孫、趙朔之子,母為晉成公之女,晉景公之姊赵庄姬。.

新!!: 赵括 (春秋)和趙武 · 查看更多 »

郤氏

郤氏,姬姓,晋国世族,为晋国公室后裔,与栾氏共同诬陷赵氏造成了下宫之难,势力膨胀,一度拥有三卿五大夫,最终因得罪了栾书和晋厉公,被栾书借晋厉公、胥童之手铲除。.

新!!: 赵括 (春秋)和郤氏 · 查看更多 »

赵婴齐

赵婴齐可以指:.

新!!: 赵括 (春秋)和赵婴齐 · 查看更多 »

赵婴齐 (春秋)

赵婴齐(),'''嬴'''姓,'''赵'''氏,名婴齐,因被封在楼,以邑为氏,别为楼氏,又被称为赵婴、楼婴,是赵衰的儿子,赵盾、赵同、赵括的弟弟,母为赵姬。.

新!!: 赵括 (春秋)和赵婴齐 (春秋) · 查看更多 »

赵庄姬

趙莊姬,又称孟姬,是晋国赵朔的夫人。 《左傳》記載她是晋成公之女。前587年,莊姬与赵朔的叔叔赵婴私通,之后赵婴被赵同、赵括驱除到齐国。前583年,莊姬向晋景公告发赵同、赵括,说他们要叛乱,晋国族灭赵氏,为下宫之难。只有莊姬的儿子赵武在宫中抚养。 《史记·赵世家》的记载完全不同,莊姬是晋成公的姐姐,屠岸贾杀死赵朔一家,她因是国君的姐姐没有罹难,在宫中生下遗腹子赵武。通过赵氏门客公孙杵臼、程婴,将赵武救出宫外抚养,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

新!!: 赵括 (春秋)和赵庄姬 · 查看更多 »

赵盾

赵盾,又称赵宣子、赵孟。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子,赵同、赵括、赵婴齐之兄。.

新!!: 赵括 (春秋)和赵盾 · 查看更多 »

赵衰

趙衰,或称赵裒,即趙成子,字子馀,亦稱成季,孟子馀,春秋時期的晉國晉文公大夫。.

新!!: 赵括 (春秋)和赵衰 · 查看更多 »

邲之战

邲之战,指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於西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发生的一场大战。 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如《吕氏春秋·至忠》和贾谊《新书·先醒》都写作“战于两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有《两棠之役》多种。.

新!!: 赵括 (春秋)和邲之战 · 查看更多 »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新!!: 赵括 (春秋)和鄭國 · 查看更多 »

栾氏

栾氏可以指:.

新!!: 赵括 (春秋)和栾氏 · 查看更多 »

楚庄王

楚莊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楚穆王之子。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一作荆莊王,是東周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之一,名列春秋五霸。.

新!!: 赵括 (春秋)和楚庄王 · 查看更多 »

楚穆王

楚穆王(),芈姓熊氏,名商臣,楚成王的長子,聽潘崇計,攻打其父楚成王,成王自殺後,自立為王。在位十二年,國內形勢基本穩定。死後由其子侶即位,是為楚莊王。.

新!!: 赵括 (春秋)和楚穆王 · 查看更多 »

楚成王

楚成王(),芈姓,熊氏,名恽。楚文王之子,母亲是楚文夫人息妫。於前672年成王杀其兄杜敖而即位。.

新!!: 赵括 (春秋)和楚成王 · 查看更多 »

欒書

欒書(),姬姓,欒氏,谥曰武,人称欒武子,生年不詳,晉景公、晉厲公時期人物。 祖父欒枝,父親欒盾。晉景公三年(前597年)任下軍之佐,十一年(前589年),參與晉齊鞍之戰,大勝之。晉景公十三年(前587年),欒書官拜中軍將,十五年(前585年),欒書率師救鄭國,迫楚國退軍,伐楚國的盟友蔡國。又擊敗秦國,屢建功勳。晉厲公指使外嬖胥童數人殺死“三郤”(郤至、郤锜、郤犨),胥童乘勢將欒書、荀偃劫持,後被厲公赦還。欒書聯合荀偃趁厲公出遊,誅胥童,將厲公囚禁,六天後,將厲公殺死,立孙周為晉悼公。欒書去世后,韓厥任中軍元帥。遺物有《欒書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子:栾桓子黡 栾针 孙:栾怀子.

新!!: 赵括 (春秋)和欒書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赵括 (春秋)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晋成公

晉成公(—前600年),名“黑臀”,晉文公之子,晉襄公之弟,晉灵公的叔叔,母周女。.

新!!: 赵括 (春秋)和晋成公 · 查看更多 »

晋文公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晋獻公之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在位九年,在赵衰(赵国先祖)、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魏国先祖)、介之推等人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为后来的三晋(赵国、魏国、韩国)位列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

新!!: 赵括 (春秋)和晋文公 · 查看更多 »

晋景公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據,是中国春秋時代諸侯國晋国的一位君主。為晉文公之孫、晉成公之子。於前599年繼其父晉成公在位,至前581年去世,共計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晉厲公繼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晉景公在晚年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山西侯馬),並改稱新絳。之後又發兵消除專政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

新!!: 赵括 (春秋)和晋景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屏季屏括趙括 (春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