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2 关系: 加德滿都,加格拉河,印度,南亚,夏達河,尼泊尔,中國,亚洲,喜马拉雅山脉,內陸國家,八千米以上山峰列表,珠穆朗瑪峰,甘達基河,西藏,馬沙陽蒂河,默哈嫩達河,都得科西河,阿龙河,恒河,波特科西河,戈西河,拉萨市。
- 尼泊爾地理
加德滿都
加德滿都(尼泊尔语:काठमाडौं, काठमान्डु,)是尼泊爾的首都也是尼泊尔最大的城市。加德滿都的海拔約1350米,三面環山,市區即於山間的加德滿都谷地之中,氣候宜人,有“山中天堂”之美誉。.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加德滿都
加格拉河
加格拉河(英語:Ghaghara;印地語:घाघरा,Ghāghrā ),又名格爾納利河(英語:Karnali,कर्णाली,Karṇālī ),是南亞的河流,屬於恆河的左支流,發源自西藏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流經尼泊爾和印度,河道全長1,080公里,流域面積127,950平方公里,河畔城鎮有法扎巴德。 格爾納利河幹流上--河段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稱為馬甲藏布,又名孔雀河。.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加格拉河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印度
南亚
南亚(South Asia)是創造的術語,以替換百年老詞「印度次大陸」,這老詞用來代表亞洲大陸的南部地區,主要是位於印度板塊和向南投射到印度洋的地方。是亚洲的一个亚区(subregion),泛指喜瑪拉雅山脈以南的地域,有時亦包括東西部鄰近的周邊國家,總面積達495万平方公里(含阿富汗)。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印度次大陆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 南亚次大陆包含了世界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达17亿左右,使其成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但同时也是继非洲撒哈拉地区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由於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別,當地的政局都不太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亦因為這些理由而曾多次開戰,阿富汗、孟加拉国、尼泊爾、不丹、马尔代夫和斯里蘭卡境內也因宗教衝突和政治鬥爭而不平靜。現時區內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主理區內經濟合作。.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南亚
夏達河
夏達河(英語:Sharda River;印地語:शारदा नदी, ),又名馬哈卡里河(英語:Mahakali River;尼泊爾語:महाकाली नदी, ),是恆河支流加格拉河的支流,其中、上游河段為印度、尼泊爾兩國界河。該段邊界是1816年蘇高利所制定。 該河離開北阿坎德邦與尼泊爾邊界後,流入北方邦,最終注入加格拉河。幹流全長350公里,流域面積18,140平方公里。 Category: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邊界河流 Category:尼泊尔河流 Category:北阿坎德邦河流 Category:北方邦河流 Category:印度-尼泊爾邊界 Category:加格拉河.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夏達河
尼泊尔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संघीय लोकतान्त्रिक गणतन्त्रात्मक नेपाल),通称尼泊尔(नेपाल),是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北与中国相接,其余三面与印度为鄰。尼泊爾的土地面積為14万7181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93位,2640万人口则排名世界上第41位。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世界上最高的十座山峰中有八座位于尼泊尔境内,包括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因此也是登山好手的觀光勝地。 尼泊尔拥有古老的文化遗产,佛教创始人佛陀释迦牟尼即出生在尼泊尔。国家主体宗教信仰为印度教,另有少数群体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尼泊尔还以骁勇善战的廓尔喀人士兵闻名于世。 18世纪中期建立了尼泊尔王国,并曾入侵西藏,后成为清朝藩属国。在19世纪初英尼战争后尼泊尔割地予英属印度并与其结盟。尼泊尔原為印度教君主制国家。2006年,国会凍結了國王賈南德拉的權力,2008年,尼泊尔制宪会议正式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君主制改国号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尼泊尔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中國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हिमालय IAST:hīmalaya,“雪域”之意;;हिमाल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位于亚洲的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边境上。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北纬35°14'21",东经74°35'24",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北纬29°37'51",东经95°03'31",海拔7756米),总面积约594,400平方公里。 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中還有一百多座高度超過7200米的山峰,而喜马拉雅山脉以外的最高峰是世界第二高峰、位於喀喇昆仑山脉的喬戈里峰,高度8611米。喜马拉雅山脉對南亞文化有許多的影響,許多山脈中的高山是佛教及印度教的聖地。 喜马拉雅山脉也有一些較低而走勢平行的山麓,第一山麓在最南邊,高約一千米,稱為西瓦利克山脈,再往北即是高二千到三千米的。 喜马拉雅山脉橫跨了五個國家:印度、尼泊尔、不丹、中国及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在前三個國家的國境內。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北方是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仑山脉,北邊是西藏高原,南邊則是印度河-恆河平原。 世界上的主要河川中,印度河、恆河及雅魯藏布江(下游是布拉馬普特拉河)-都是發源自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和雅魯藏布江發源自岡仁波齊峰附近,而恆河發源自印度的北阿坎德邦。這些河的流域中居住了約六億人。.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喜马拉雅山脉
內陸國家
內陸國家,或稱陸封國家、陸鎖國家(Landlocked Countries),指四面均與陸地接壤而完全沒有海岸線的國家。2013年,全球共有48個內陸國家,其中包括2個雙重內陸國,即本國是內陸國家而且周圍鄰國也均為內陸國家的國家。 島國是內陸國家的相對概念,意指一個國家的四周皆鄰靠海洋而完全不與其他陸地接壤。.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內陸國家
八千米以上山峰列表
八千米高山是指地球上十四座高度超過海拔8,000米(26,427英尺)的独立山峰在制作任何“最高山峰”的列表时,需要使用某个标准来排除卫峰和列入独立山峰。如何定义独立山峰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标准,但该列表中的山峰的相对高度通常在200-500米。一些八千米级的卫峰也被时常作为主要的攀登目标,如洛子中峰,但较为少见。,它們全部位於亞洲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 由和組成的探險隊在1895年第一次嘗試攀上其中一座八千米高山─南迦峰,最後失敗,馬默里和兩名廓爾喀人,拉格比尔和格曼.辛格在雪崩中遇難。 而第一次成功攀上八千米高山的紀錄,是莫里斯·埃爾佐和在1950年6月3日登上安納布爾納。 第一个登上全部14座八千米高山的人是意大利人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他在1986年10月16日完成這項創舉。一年後即1987年捷西·库库奇卡成為第二個登上全部14座八千米高山的人。值得一提的是,梅斯纳尔也是第一位不使用人工氧气完成登顶全部8000米级山峰的人,这项成就直到9年后才被瑞士人埃哈德·罗瑞坦复制。尼泊尔人普巴·塔西则拥有登顶八千米高山次数最多的纪录,他在1998至2011年期间完成了30次登顶。 位居第二,在1985到2011年间完成了25次。完成冬季登顶次数最多的登山家则是捷西·库库奇卡和,各完成四次(乔戈里峰还未有冬季登顶记录)。 第一位无争议的登顶全部八千米高山的女性是埃杜尔纳·帕萨班,于2010年完成这一壮举。2011年8月,奥地利登山家格琳德·卡尔滕布鲁纳则成为第一名不使用人工氧气登顶全部八千米高山的女性。 拥有最多完成登顶全部八千米高山的登山家的国家为意大利和韩国,各有五名。随后是西班牙,有四名。哈萨克斯坦和波兰各有三名。直至2014年,已有33人登上全部14座八千米高山。這是一項充滿危險性的挑戰,至少四人在差不多完成時遇難,包括中国登山家饶剑峰、杨春风。.
珠穆朗瑪峰
,中文简称珠峰,尼泊尔名萨加玛塔峰(सगरमाथा),為地球第一高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區与尼泊尔萨加玛塔专区边界上。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岩面高為,尼泊爾則使用傳統的雪蓋高,BBC报道称2010年起兩國官方互相承認對方的測量數據,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则在2018年2月声明否认此说法,仍采用8,844.43米数据至今。它除了是海拔最高的山峰之外,也是距離地心第五遠的高峰。它附近的高峰包括的洛子峰、的努子峰和的章子峰。 清朝經過於1719年出版的全國地圖上稱此峰為「朱姆朗馬阿林」,但沒有標出高度或用經緯度標出其位置。1856年英屬首次公布此峰的經緯度及海拔高度,主張此峰是世界第一高峰。1865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接受的建議,將此峰命名為「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以紀念前任局長喬治·埃佛勒斯。1952年,中國採用「珠--穆--朗--瑪峰」為官方名稱。 珠穆朗瑪峰吸引了許多登山者。主要的攀登路線有兩條,一條從尼泊爾東南部出發,經過與洛子峰之間的南坳登頂,稱為“標準路線”;另一條則從西藏的北部出發,經過與章子峰之間的北坳登頂。從標準路線登頂對登山技術的挑戰不算高,但這條路線的風險包括雪崩、摔落山谷、高山症、凍傷和通過昆布冰瀑的危險。到2016年為止,山上有超過200具屍體,其中一些成為地標。 据气象记载,珠穆朗玛峰山顶最低温度为-60°C,最低月平均温度为-35°C,全年平均温度为-29°C,参照北极、南极,因此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珠穆朗瑪峰
甘達基河
達基河(英語:Gandaki River;कालीगण्डकी नदी,गंडक नदी),又譯根德格河,是南亞的河流,流經尼泊爾和印度,最終在巴特那附近注入恆河,河道全長630公里,流域面積46,300平方公里,河畔城鎮有婆羅多布爾。 甘達基河在尼泊爾境內稱為「那拉雅尼河」,也稱為「沙普塔甘達基河」(Sapta Gandaki,意指七條甘達基河),因為它在尼泊爾中部的喜馬拉雅山區有七條主要支流:卡里甘達基河、,以及特里蘇里河的五條支流,包括、馬蒂河、馬沙陽蒂河、達勞蒂河及布利河。.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甘達基河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西藏
馬沙陽蒂河
馬沙陽蒂河(Marshyangdi)是尼泊爾的一條河流。約長150公里,是特耳蘇里河(Trishuli River)的一條支流。 馬沙陽蒂河始於馬南村附近、海拔3600公尺的安納布爾納峰流下的Khangsar Khola與Jharsang Khola匯流,並往東流經馬南縣,往南流經拉姆瓊縣(Lamjung)。 Category:尼泊尔河流 Category:甘達基河.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馬沙陽蒂河
默哈嫩達河
哈嫩達河(英語:Mahananda River;尼泊爾語:महानदी;印地語:महानन्दा नदी;孟加拉語:মহানন্দা নদী),又譯馬哈南達河,是南亞的一條跨國河流。幹流發源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縣庫爾塞奧恩格東側山區,流經比哈爾邦和孟加拉,最終注入恆河;另有部分支流源自尼泊爾東南端。幹流河道全長360公里,流域面積20,600平方公里。.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默哈嫩達河
都得科西河
都得科西河 (दुधकोशी नदी, Dudh Koshi River)是一條位於尼泊爾東部的河流。發源自薩加瑪塔專區的墎其爾湖。在市鎮湯坡崎的附近與伊姆扎河匯流,往南在南崎巴札與波特科西河匯流。最後匯入科西河流域。 Category:尼泊爾地理小作品 Category:尼泊爾河流 Category:戈西河.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都得科西河
阿龙河
阿龙河也作阿润河(अरुण नदी),上游西藏境内称朋曲(,也作澎曲),是南亚恒河支流戈西河的主源,发源于中国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西南希夏邦马峰北麓,向东流经定日、定结两县,在定结县西南陈塘镇南进入尼泊尔境内。其中朋曲与甘马藏布汇合处至朋曲与错岗青波河汇合处之间一段为中尼两国界河。进入尼泊尔境内始称阿龙河。在尼泊尔境内,向南纵贯戈西专区北部后汇孙科西河、德穆尔河后称戈西河。.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阿龙河
恒河
恒河(गङ्गा,गंगा,گنگا(Ganga);கங்கை,গঙ্গা Gônga,玄奘譯為殑伽河)是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流經印度北部及孟加拉。恒河源头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达河发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等冰川,它横越北印度平原(即恒河平原),流经北方邦,会合其最大支流亚穆纳河,再流经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最后它分为多条分流注入孟加拉湾,其中一条是加尔各答附近的胡格利河,另外一条是进入孟加拉国的博多河,博多河进入孟加拉国后,会合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下游贾木纳河,注入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格纳河。支流布拉马普特拉河及其以上部分不算在内,恒河长为2,510公里,流域面积91万平方公里,达印度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恆河也為世界河水流量前20大的河流之一。恆河流域為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河流流域,共有4億以上人口居住於恆河流域,人口密度達每平方英里1000人以上。 恆河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也是河流周邊居民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命脈。印度教中也有稱為「恒河女神」的神祇。許多過去的省會及帝國首都曾設於恆河沿岸,如巴连弗邑、曲女城、瓦拉納西、安拉阿巴德、穆尔斯希达巴德、蒙格埃尔、巴哈拉姆普尔、加爾各答等。 恆河在2007年被評為世界五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在瓦拉納西所測得的水中糞生大腸桿菌群超過印度政府所訂標準值100倍以上, The Economist, 27 July 2008.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恒河
波特科西河
波特科西河(भोटे कोशी;Bhote Koshi或Rongshar Tsangpo)是科西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波特科西((भोटे कोशी,Bhote Koshi)意為「源自西藏的河」。.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波特科西河
戈西河
戈西河是南亞的河流,是恆河最大的支流之一,流經尼泊爾和印度接壤的邊境,河道全長729公里,流域面積69,300平方公里,平均流量每秒2,166立方米。 戈西河在尼泊爾境內又稱為「沙普塔戈西河」(Sapta Koshi,意指七條戈西河),導因於它在尼泊爾東部的喜馬拉雅山區有七條主要支流:、、塔馬科西河、里庫河、都得科西河、阿龍河及。阿龍河發源於西藏境內,離尼泊爾北部邊界約。遜科西河的一條支流波特科西河也發源於西藏境內,延著連結加德滿都與拉薩的南流。.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戈西河
拉萨市
拉萨(;國際音標: 或 ),唐代譯作逻些、邏逤、邏娑,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處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尼泊尔地理和拉萨市
另见
尼泊爾地理
- 尼泊尔地理
- 尼泊尔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