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

指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达尔马提亚公爵(Nicolas Jean de Dieu Soult, duc de Dalmatie,),法國軍事首領和政治人物,绰号铁手(the Hand of Iron),以作戰英勇和政治投機而聞名。在法国历史上他是26名第一帝國元帥和6名大元帅(Marshal General of France)之一。他还担任过三次法国首相。 苏尔特生于圣-阿尔南-拉-贝斯蒂德(Saint-Arnans-la-Bastide),一位法律公证人的儿子。他受过相当良好教育,并打算成为律师,但父亲去世后,迫于生计而于1785年加入法国步兵。1791年7月任下莱茵掷弹兵中尉,1794年任(adjutant-general)(上尉),弗勒吕战役(Battle of Fleurus)后(1794),他被晋升为准将。其后5年中,他先后在儒尔丹、莫罗、克莱贝尔和勒费弗尔手下任职,1799年升任少将,参加1799年6月4-7日的第一次苏黎世之战和9月26日的第三次苏黎世之战,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奠定了他的军事名利,而他特别尊敬自己上司安德烈·马塞纳的瑞士大战役,尤其是在第二次苏黎世战役。他陪同马塞纳到热那亚的意大利军团任职,并担任他的首席中将,在旷日持久的包围战中,1800年4月13日他率部突击敌军,在Monte Cretto他被打伤和俘虏。马伦哥战役后他被释放,指挥那不勒斯王国南部的皮埃蒙特军队,1802年他被任命为执政卫队四上将之一,1803年拿破仑任命他为圣奥默尔驻军总司令,1804年5月被授于法国元帅衔。 著名的Grande Armée战役(除了弗里德蘭戰役),他发挥了很大一部分作用。季爾錫特條約(Peace of Tilsit)缔结后他返回法国,被授于达尔马提亚公爵(1808)(duke of Dalmatia)爵位。他对授予这个称号很不满,认为正确名称应为奥斯特利茨公爵(duke of Austerlitz),这个爵位被拿破仑留给自己。在接下来的一年,他被任命为第二军团指挥官,受命征服西班牙。四年裡苏尔特留在西班牙,参加半岛战争。 1848年,当路易·菲利普被推翻,苏尔特再次宣布自己是共和党人。他死在靠近他的出生地的自己的城堡苏尔特堡(Soultberg)。 Category:法國總理 Category:法国元帅 Category:法國公爵 Category:法國貴族.

22 关系: 埃蒂安·莫里斯 (热拉尔伯爵)半岛战争卡西米尔·皮埃尔·佩里埃季爾錫特條約安德烈·马塞纳布尔诺附近斯拉夫科夫弗里德蘭戰役弗朗索瓦·基佐弗朗索瓦·约瑟夫·勒费弗尔热那亚莫莱伯爵西班牙马伦哥战役让-巴普蒂斯·儒尔当让·维克多·莫罗路易·菲利普阿道夫·梯也爾那不勒斯王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国法国元帅拿破仑一世

埃蒂安·莫里斯 (热拉尔伯爵)

艾蒂安·莫里斯·热拉尔,热拉尔伯爵(Étienne Maurice Gérard, comte Gérard,)法國軍事首領和政治人物。法国元帅。 1791年10月,他參加了在法國的默茲第二營參加在炎熱的馬月阿戈訥晉升為少尉,1793年參加競選後,他獲得了溫度奧爾登在794升夏天中尉杰拉德加盟第七一半的行程,並開始與旅長年半的合作夥伴關係貝納多特。隨著北方軍隊,誰在六月份曾桑布爾,並參加沙勒羅瓦的弗勒呂斯戰役戰鬥的一部分。然後,半第七旅被分為桑布爾 - 默茲軍團。 1795杰拉德·貝納多特作為參謀參加了伊茨愛森納赫的戰鬥,第二年,他在堡維爾澤戰鬥中捕獲參加。完成任務後Teining杰拉德·貝納多特前往意大利跟隨前面。在1797年的春天,因為杰拉德格拉迪斯卡性能,贏得了波拿巴將軍,這讓他上尉軍銜在戰場上贏得的青睞。 1798杰拉德·貝納多特陪同去巴黎,維也納等地。 1799年2月杰拉德·貝納多特成為一名中尉。今年他在菲利普的圍攻參加。因為在保衛戰蘇黎世性能杰拉德資格少校升第九驃騎兵,但同時保留貝爾納多特的副官的身份。年一段時間的沉寂杰拉德資格後,再和平在1803年,如人事任免,他的副手的第二年跟著身份貝爾納多特捕捉漢諾威。之後恢復敵對行動於1805年杰拉德成為貝爾納多特的首席助手,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他受傷的大腿葡萄,今年12月2日。在第四聯盟的戰爭在1806年,作為杰拉德因為貝爾納多特第一軍的一部分,錯過多前的戰鬥,但立即引起了施萊茨(施萊茨),哈雷(哈雷),斯特雷利茨,克里維茨(克里維茨)後呂貝克(呂貝克)等地的戰鬥。今年十一月,杰拉德升任準將,在12月,他一直負責的第七軍德斯賈丁斯將軍指揮一個旅師。 1807年1月杰拉德參加了與俄羅斯軍隊在莫拉格戰鬥。在艾勞戰役二月,那裡的第七軍,因為杰拉德迷失方向在暴風雪中,幾乎摧毀了俄羅斯。三月杰拉德被賦予了第一軍事業部維拉特二大隊的指揮,在6月,他帶領大隊參加了在Spanden的戰鬥。經過蒂爾西特和約上簽字,杰拉德·貝納多特作為背面參謀長,並按照在次年的名帥來到哥本哈根,在那裡杰拉德被授予令丹麥的大十字,然後他去漢堡。 1809年奧地利戰火重燃參謀長杰拉德·貝納多特第九薩克森軍後參加Durfort和Enzersdorff等戰鬥。瓦格拉姆杰拉德之戰負責指導撒克遜軍隊的騎兵,第九軍解散後,他轉移到第二軍的辦公室。與杰拉德·貝納多特合作在1810年,因為後者被選為王儲瑞典原因結束了,這一次他沒有跟隨名帥來到斯德哥爾摩,但半島。其中,杰拉德第一次全體成員戴二龍山第九軍,後來被調到轉移到一般魯孔處。 1811年8月參加了,因為健康問題的豐富特奧諾杰拉德之戰,回到法國。在1812年的競選,杰拉德負責軍銜第一師指揮官丹將軍的一個旅。當聯合國秘書長丹不幸死亡八月Valutina杰拉德成為第三師師長,並正式後波羅底諾戰役贏得了少將軍銜。在撤退期間出席杰拉德馬洛雅羅斯瓦夫·拉維茨活動,在12月,他與伊元帥Kowno的防禦在一起。在1813年杰拉德艾蒂安春天 - 雅克 - 約瑟夫 - 亞歷山大·麥克唐納元帥第十一軍司令部第三十一師,不久他被授予了聯邦萊茵河的大十字。首先,在今年五月,杰拉德參加呂岑將戰,後來指揮第三十五師參加了包岑戰役。杰拉德在8月開始第十一軍命令,他的部隊在上月在Goldberg的戰役中參加了會議。卡茨巴赫戰役(Katzbach)的杰拉德大腿受傷,但帶傷堅持參加萊比錫十月戰役,但新的頭部,此戰傷讓他不得不返回巴黎療養。今年12月開工計劃法爾斯杰拉德堡防守,之後他還擔任了巴黎短暫的預備部隊的指揮官。 1814年1月杰拉德負責拿破崙麾下指揮第二陸軍師,他參加了一個月的布魯克林埃納戰役。在諸如拉羅蒂埃和Valjouan地戰鬥後再次杰拉德。蒙特羅解除戰鬥拿破崙元帥克勞德·維克多職務後,讓杰拉德相反,在這個崗位杰拉德繼續遵循在多個戰鬥皇帝遠征和出色的性能。經過波旁拿破崙退位恢復杰拉德並沒有給予太多的空閒時間,他被送到漢堡立即通知他的老同學達武元帥拿破崙退位的君主的消息,讓他放棄了新的阻力的命令。完成任務後,杰拉德被授予騎士大十字級水平以及榮譽聖路易斯軍團勳章,如今已成為瑞典王子貝納多特是頒發給他的指揮官大十字勳章和智級重劍天使勳章。 1815年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杰拉德被任命為新四軍軍軍長北部,並成為法國貴族。杰拉德點拿破崙推薦布爾蒙計數,和杰拉德在自己的成功而言,當涉及到皇帝保護他的支持者在過去,一般問題不大。雖然布爾蒙因此獲得了拿破崙的信任,但不幸的是,戰爭開始,他很快就落後的聯盟。本次活動的背叛使得掌握法國軍隊的動作,這激怒了拿破崙皇帝擊敗杰拉德的脖子,說:? “現在是我的,是不是,但你比它更我的角色!”6月16日出席杰拉德普林尼的新四軍軍部的命令戰鬥。他跟著格魯希元帥追逐撤退的普魯士軍隊,以防止他們加入與英國。 6月18日遊行杰拉德聽到遙遠的方向滑鐵盧後傳來炮聲,他和老鄉將軍敦促格魯希旺壩接近法軍的主攻方向,但它是右翼指揮官拒絕。杰拉德·瓦韋爾天戰鬥被擊中胸部。而在滑鐵盧之戰,達武元帥杰拉德和阿克索的命令結束,克勒共同駐軍投降盧瓦爾河的問題,在諮詢國王路易十八。滑铁卢战役后,他被路易十八驱逐出法国,1817年回国,后参加奥尔良党,七月王朝时期,两次出任陆军部长,1834年接替尼古拉·苏尔特当过4个月的首相,并受封伯爵,1852年被拿破仑三世任命为参议员 G G.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埃蒂安·莫里斯 (热拉尔伯爵) · 查看更多 »

半岛战争

半島戰爭(1808年-1814年)(西班牙称其为“独立战争”(Guerra de la Independencia),葡萄牙称其为“法國入侵”,而在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人则称之为“法國战争”(Guerra del Francès))是拿破仑战争的主要部分之一,地点发生在伊比利亚半岛,交战方分别是西班牙帝國、葡萄牙王國、大英帝國和拿破仑统治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这场战役被称作“铁锤与铁砧”战役,“铁锤”代表的是数量为四万到八万的英-葡联军,指挥官是威靈頓公爵;同另一支“铁砧”力量—即西班牙军队、游击队及葡萄牙民兵相配合,痛击法國军队。 戰爭從1808年由法國軍隊佔領西班牙開始,至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打敗拿破仑軍隊終告結束。.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半岛战争 · 查看更多 »

卡西米尔·皮埃尔·佩里埃

卡西米尔·皮埃尔·佩里埃(法语:Casimir Pierre Périer)(1777年– 1832年) ,法国政治人物,七月王朝时期曾担任部长会议主席(首相),任职时间为1831年3月13日至1832年5月16日。.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卡西米尔·皮埃尔·佩里埃 · 查看更多 »

季爾錫特條約

#重定向 提爾西特條約.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季爾錫特條約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马塞纳

安德烈·馬塞納,里沃利公爵,埃斯林親王(André Masséna, Duc de Rivoli, Prince d'Essling,),是法國革命戰爭和拿破崙戰爭中重要的法军指挥官Donald D. Horward, ed., trans, annotated, The French Campaign in Portugal, An Account by Jean Jacques Pelet, 1810-1811 (Minneapolis, MN, 1973), 501.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安德烈·马塞纳 · 查看更多 »

布尔诺附近斯拉夫科夫

布尔诺附近斯拉夫科夫(捷克语:Slavkov u Brna)也称奧斯特里茨(德语:Austerlitz)是位于捷克布尔诺以东的一个乡村小镇,人口5,900,因发生过奥斯特里茨战役而闻名。 S.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布尔诺附近斯拉夫科夫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蘭戰役

弗里德蘭戰役(1807年6月14日)是拿破崙戰爭中一場重要戰役,交戰雙方為由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帶領的法軍以及由俄羅斯帝國的本尼格森伯爵所帶領的俄軍。戰役發生地點位於今日加里寧格勒的普拉夫金斯克附近。拿破崙和法軍取得決定性勝利,而俄軍戰敗後則沿著維納河與尼曼河混亂地潰逃。 由於先前的埃勞戰役中雙方並未分出勝負,所以在弗里德蘭的決戰是出於戰略的必要性。戰役開始前,位於弗里德蘭由拉納元帥所指揮的軍團,被本尼格森伯爵發現看似孤立於主力軍,他進而認為這是殲滅這些法軍的機會。於是本尼格森伯爵指揮全軍渡過維納河前去進攻,但拉納軍團仍成功在拿破崙率領援軍抵達戰場前守住陣地。到了下午的晚些時刻,法軍數量已經增加至八萬人,這時拿破崙認為是反擊的好機會,從而對俄軍左翼發動猛烈的襲擊,以期能壓制俄軍並迫使對方退向河邊。由於俄軍抵擋不住法軍的攻勢,他們的防線出現漏洞並開始渡維納河北逃。俄軍在弗里德蘭遭到了重創,並損失兩萬餘人以上,而法軍則損失一萬多人左右。 拿破崙這場在弗里德蘭的壓倒性勝利,成功迫使俄羅斯在政治上與他求和,瓦解了第四次反法同盟。而沙皇亞歷山大也只能無奈地同意與拿破崙協商和約,最終討論結果促成了提爾西特條約,內容包含俄羅斯同意加入大陸系統來一同對抗英國,還有普魯士割讓將近一半的領土。普魯士損失的領土被割讓給新成立的威斯伐倫王國,並由拿破崙的弟弟熱羅姆·波拿巴來統治。提爾西特條約也讓法國控制了愛奧尼亞群島,這在戰略地位上極為重要,因為它掌握進入地中海地區的入口。有些歷史學家認為提爾西特條約的安排與簽訂,是拿破崙帝國的高點,因為在歐洲大陸上已無列強可與法國匹敵。.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弗里德蘭戰役 · 查看更多 »

弗朗索瓦·基佐

弗朗索瓦·皮埃尔·吉尧姆·基佐(François Pierre Guillaume Guizot,),是一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在1847年—1848年間任法國首相,是法國第二十二位的首相。.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弗朗索瓦·基佐 · 查看更多 »

弗朗索瓦·约瑟夫·勒费弗尔

弗朗索瓦·约瑟夫·勒费弗尔,第一代但泽公爵(François Joseph Lefebvre, First Duc de Dantzig;)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法国军事指挥官,拿破仑皇帝的十八个帝国元帅之一。.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弗朗索瓦·约瑟夫·勒费弗尔 · 查看更多 »

热那亚

热那亚(Genova,旧译柔鲁、热诺瓦)是意大利北部的港口城市,屬於利古里亞大區,是該大區首府,並且是意大利第六大城市。.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热那亚 · 查看更多 »

莫莱伯爵

#重定向 路易-马修·莫莱.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莫莱伯爵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马伦哥战役

倫哥會戰(Bataille de Marengo,1800年6月14日),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與神圣罗马帝国於第二次反法同盟時期的一場戰役。法軍由當時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的拿破崙領軍,拿破崙於此役的勝利,不僅保住了法國的革命政權,也是拿破崙畢生最引以為傲的一次勝利。.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马伦哥战役 · 查看更多 »

让-巴普蒂斯·儒尔当

让-巴普蒂斯,儒尔当伯爵(Jean-Baptiste, comte Jourdan;法国指挥官,拿破仑的帝国元帅之一。他曾做过路易十六的士兵,在西印度群岛服役(1778~1784)。.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让-巴普蒂斯·儒尔当 · 查看更多 »

让·维克多·莫罗

让·维克多·马里·莫罗(Jean Victor Marie Moreau;)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曾帮助拿破仑·波拿巴上台,后为拿破仑政权的坚决反对者,被放逐到美国。 莫罗出生于布列塔尼的Morlaix,是一个律师的儿子。他曾在雷恩大学学习法律,倾向自由。1788年,領導該地的學生運動,反對國王路易十六限制巴黎高等法院權限的企圖。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莫羅立即在雷恩組織一支國民自衛軍。1791年當選為伊勒-维莱讷自衛軍中校營長,由夏尔·弗朗索瓦·迪穆里埃指挥。1793年晋升为准将。翌年法國與奧地利和普魯士開戰,卡诺将军晋升他为少将,并让他在佛兰德的让-夏尔·皮什格鲁右翼军队麾下作战。图尔宽战役中,莫罗一战成名。1795年他被授予指挥莱茵和摩泽尔军团,而他跨越莱茵河先进入德国。最初他赢得了一些胜利,但在奥地利大公查理的反击下,最后不得不撤退。.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让·维克多·莫罗 · 查看更多 »

路易·菲利普

#重定向 路易-菲利普一世.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路易·菲利普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梯也爾

里·约瑟夫·路易·阿道夫·梯也尔(Marie Joseph Louis Adolphe Thiers,),法国政治家、历史学家。路易·菲利普时期的首相,在第二帝国灭亡后,再度掌权,因镇压巴黎公社而知名。在1871年至1873年间,他首先担任国家首脑,然后担任临时总统。在国民议会发起一次不信任动议后,他提出请辞,被接受,被迫下台。他被帕特里斯·麥克馬洪代替,后者担任前者觊觎的职位,共和国总统。1875年,在一系列立法后,第三共和正式成立。.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阿道夫·梯也爾 · 查看更多 »

那不勒斯王国

那不勒斯王国(Regnum Neapolitanum,Regno di Napoli),是一个包括意大利半島部分和教皇国南部。时间从1282年至1816年。那不勒斯王国的创立是西西里晚祷战争的结果。当西西里岛发生起义以及被阿拉贡联合王国镇压之后,西西里分离成为西西里王國。那不勒斯仍然官方称为西西里王国,这个是先前王国的名称。1816年,那不勒斯与西西里王国重新联合成为兩西西里王國。.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那不勒斯王国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蘭西第一帝國(Empire français)是法國拿破崙一世建立的君主制國家,又稱為拿破崙帝國,並對19世紀初的歐洲大陸影響甚大。 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1804年12月加冕,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çais),結束法国执政府的統治。第一帝国在对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胜利,击败奥地利、普魯士、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其中包括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及弗里德兰戰役(1807年)等。欧洲战争于1807年7月,《蒂尔西特条约》的签订下結束。 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称为拿破仑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甚至整個歐洲。 1814年4月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一度复位;1815年6月再次退位,第一帝国告終。.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元帅

法国元帅(法語:maréchal de France)是法国的一种军事头衔,由腓力二世(Philippe Auguste)为艾伯里克·克列芒(Albéric Clément)所设。它不同于“”,这个法语词来源于法兰克日耳曼语“马”和“仆人”。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maréchal”是军队中的一般官职,他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工作。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法国元帅成为了国王的重要军事长官,由(connétable)领导。1624年红衣主教黎胥留撤销了陆军统帅的称号,法国元帅就成为了陆军的最高统帅。六位法国元帅被授于(Marshal General of France,maréchal général des camps et armées du roi,国王陛下麾下大元帅)这一高贵的军阶:比隆公爵、莱迪吉耶尔公爵、蒂雷纳、维拉尔、萨克斯和苏尔特。 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期间,元帅被称为“”(maréchal d'Empire)。 在波旁王朝复辟时,这称号恢复为法国元帅,到拿破仑三世保持了下来。 在当代法国,元帅是一种军人的荣誉,不是军队的军阶,是为将军们卓越的成就而赠与他们的。它的标志为7颗星,元帅权杖是一个蓝色圆柱与星(以前是法国王室的标记百合花图案)。 菲利普·贝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他的将才被授予法国元帅;在他因二戰時叛國被审判和监禁以后,以及在他被剥夺其它职务和头衔之后,只保留元帅头衔。 目前法国最後一位被授予元帥的是馬里-皮埃爾·柯尼希,1970年去世,1984年追授;最後一位在世被授予元帥的是阿爾方斯·朱安,1952年晉陞,1967年去世。.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法国元帅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