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尹源

指数 尹源

尹源(1005年-1054年),字子渐,河南人。世称河内先生。 生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與弟尹洙皆有文名,以祖蔭補三班借職。遷殿直。累官通判泾州。滄州劉渙因殺部卒而被降為密州知州,尹源上書:“渙為主將,部卒有罪不伏,笞輒呼萬歲,渙斬之不為過。以此謫渙,臣恐邊兵愈驕,轻视主将,所系非轻。”,劉渙遂免罪。范仲淹、韩琦極為賞識。後知怀州。卒于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著有文集六卷。.

13 关系: 劉渙宋真宗密州尹洙仁宗知州韩琦范仲淹至和通判沧州市河朔三镇景德

劉渙

劉渙,字濟之,湖廣荊州府江陵縣人,馬站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尹源和劉渙 · 查看更多 »

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原名趙德昌,又曾名趙休、趙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開封府尹(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檢校太傅行開封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後離任)。997年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新!!: 尹源和宋真宗 · 查看更多 »

密州

密州可以指:.

新!!: 尹源和密州 · 查看更多 »

尹洙

尹洙(),字師魯,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世稱河南先生,北宋文人。.

新!!: 尹源和尹洙 · 查看更多 »

仁宗

仁宗作为庙号,可以指下列君主(按时间顺序):.

新!!: 尹源和仁宗 · 查看更多 »

知州

知州指的是中国宋朝以及之后、越南后黎朝和阮朝州的行政长官,雅稱為太守或刺史。.

新!!: 尹源和知州 · 查看更多 »

韩琦

韓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南宋北伐統帥韓侂冑曾祖。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一甲第二名。在馆阁,同馆王拱辰、葉定基时有喧争,韩琦坐在幕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见。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迁开封府推官。二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三年八月,拜右司谏。 康定元年(1040年)官陕西帅臣,主张集中兵力进攻西夏,然而败于六盘山(宁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損失一萬餘人。隔年(1042年)与范仲淹一起抗御西夏,时称“韩范”。韩琦范仲淹两人守边疆时间长,又名重一时,時边区民有歌唱:「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庆曆三年(1043年),官枢密副使。贊成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進士及第,不久就給樞密使韓琦寫信,希望得到他的提攜,這封信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 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英宗即位后,封为魏国公。神宗赵顼即位以后,出判相州。作为元老重臣,他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宋神宗一度有所感悟:“琦真忠臣,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使者亦强与之。”。 熙宁八年(1075年),病死,终年67岁。贈尚書令,諡忠獻,配享英宗廟庭。后遗作编为《安阳集》。 《河朔訪古記》中记载:「按:公薨於相之府治,神宗震悼,命陪葬山陵,其家懇辭,乃命入內都知張茂則,敕葬公於安陽縣西北三十裏豐安鄉。天子禦製碑文,題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命龍圖閣學士宋敏求,即墳所書。冊賜守墳寺曰“傅孝報先之寺”雲。」——其中,“安阳县西北三十里丰安乡”即今之丰安村北的皇甫屯村,原墓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占地,于2010年整体就近搬迁。.

新!!: 尹源和韩琦 · 查看更多 »

范仲淹

范仲淹(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好彈琴,尤其《履霜》一曲,人称范履霜。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先世邠州(今陕西省邠县/彬縣),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

新!!: 尹源和范仲淹 · 查看更多 »

至和

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3年,指最和谐安定。.

新!!: 尹源和至和 · 查看更多 »

通判

通判,中國古代官職之一,五代十國顺义元年(921年)始置。 學界認為通判一職始創立於北宋,朝廷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以通判负责监督知州,两者相互牵制,全称通判某州军州事,俗称通判、通州、州判、监郡、郡佐、州佐、治中、别驾、郡丞。事實上,五代十国时期,吳王楊溥於顺义元年(921年)已设立此职,表張延翰為江州觀察巡官,通判軍府事。南唐保大元年(943年)繼設有通判一職,張易“以水部員外郎,通判歙州刺史。”明朝期間為各府的副職,位於知府、同知之下。在清朝通判也稱為“分府”,管轄地為廳,此官職配置於地方建制的京府或府,功能為輔助知府政務,分掌糧鹽鐵都捕,品等為正六品。通判多半設立在邊陲地帶,以彌補知府管轄不足之處。1911年,清亡,該官職廢除。 通判也被用作古代廳長的別名,如:噶瑪蘭厅通判。.

新!!: 尹源和通判 · 查看更多 »

沧州市

沧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偏南。北界天津市、廊坊市,西北接保定市,西南连衡水市,东南邻山东省德州市、滨州市,东临渤海。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南运河、子牙新河流经境内。全市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人口744.3万。沧州盛产海盐,并拥有丰富石油资源,亦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新!!: 尹源和沧州市 · 查看更多 »

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即燕薊節度使、成德節度使、魏博節度使等三個節度使的合稱。其中燕薊又作范陽、幽州或盧龍,位于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是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東省北部。.

新!!: 尹源和河朔三镇 · 查看更多 »

景德

景德(1004年-1007年)是宋真宗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4年, 中国以瓷器闻名的景德镇就是以这个年号命名的。.

新!!: 尹源和景德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