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尹國

指数 尹國

尹國,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公爵爵位,國君為姞姓,建国者是尹佚,属于畿内國。.

16 关系: 姞姓尹吉甫尹佚尹言多尹武公尹文公中国历史东周周武王公爵诸侯诗经鲁隐公河南省春秋新安县

姞姓

姞姓是一個中文姓氏,是中国最早的上古八大姓之一。姞姓是中国传说时代黄帝后裔的姓氏。。商朝的密須,周朝的偪国、南燕国都是姞姓。郑穆公的母亲燕姞,就是姞姓。.

新!!: 尹國和姞姓 · 查看更多 »

尹吉甫

尹吉甫,西周尹国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又官名尹,称尹吉甫。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遗物有“兮甲盘”,曾采集《诗经》。有子伯奇、伯封。 2009年4月23日,“中华诗祖”尹吉甫(兮甲)的墓碑纪事碑(刻有墓志铭),在湖北十堰市房县青峰镇松林垭宋家沟水库坝底部出土。 王国维《兮甲盘跋》认为:“甲”是天干的开始,而“吉”也有开始的意思,兮甲為對周王謙虛自稱,與兮吉通用。《毛詩》开始于字前加“尹”,尹是官职之名。.

新!!: 尹國和尹吉甫 · 查看更多 »

尹佚

尹佚,姞姓,周朝初年太史,尹國建國者。辅佐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漢书·艺文誌》墨家有《尹逸》二篇。 周武王灭商朝,即位策由宣读“殷未孫受德,迷先成湯之明,侮滅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彰顯聞於昊天上帝”,周成王少年时对他的弟弟叔虞有过封国的承诺,日后太史尹佚和周公都要求成王履行承诺,遂封唐叔于唐国,为“桐叶封弟”的典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也是出自尹佚之口。.

新!!: 尹國和尹佚 · 查看更多 »

尹言多

尹言多,春秋时期尹国国君,名言多。王儋季的儿子儋括想立王子佞夫为王,而不是王子贵(周景王,当时太子晋【王子乔】已死)。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年)五月癸巳,周灵王驾崩後,尹言多、刘定公毅、单献公蔑、甘悼公过、巩简公成杀死儋括支持的王子佞夫。书曰“天王杀其弟佞夫。”.

新!!: 尹國和尹言多 · 查看更多 »

尹武公

尹武公,春秋时期尹国国君。鲁成公十六年(前575年)七月,晋厉公乘鄢陵之战大胜之时,会合诸侯讨伐依附楚国的郑国,尹武公有参与其中。鲁成公十七年(前574年)夏五月,郑国太子髡顽、侯孺到楚国为人质,楚国公子成、公子寅戍守郑国。鲁成公、尹武公、单襄公随诸侯伐郑。.

新!!: 尹國和尹武公 · 查看更多 »

尹文公

尹文公春秋时期尹国国君,姞姓,名圉,一名幸,又作固。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夏四月乙丑,周景王驾崩,单穆公、刘文公杀宾起。立景王子猛为周悼王。毛伯得、尹文公、召莊公支持王子朝,驱逐周悼王、刘文公、单穆公,立王子朝为王。周悼王在十一月乙酉去世,已丑,其弟周敬王即位。 之后,刘文公、单穆公支持的周敬王和毛伯得、尹文公、召莊公、召简公支持的王子朝,在王畿附近,作战了三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十月壬申,尹文公在巩渡洛水,火烧东訾,没能攻克。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冬,在晋国智文子跞、赵简子鞅的率领下,晋国军队攻克巩,周敬王一方胜利,十一月,王子朝、毛伯得、尹文公逃到楚国。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三月,京师人杀召简公伯盈、尹文公及原伯鲁之子(王子朝余党)。.

新!!: 尹國和尹文公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尹國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东周

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历史上对国都东迁以后的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時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時代」的开始。 東周京都於前770年自镐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传26王,前后515年。 周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火破壞,又受到犬戎侵扰,便遷都雒邑,史稱「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的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地位漸失,亦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周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時代已称王),周王权威進一步受損。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踐土會盟。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 周赧王时,東周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六十年(前255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新!!: 尹國和东周 · 查看更多 »

周武王

周武王,'''姬'''姓,名发,諡武,曰名为珷帝日丁,西周第一代天子,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夏商周斷代工程斷代其在位時間為前1046年至前1043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约為前1049或前1045年至前1043年。傳統上,周武王,周文王,堯舜禹和商湯一向為後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先秦明君。.

新!!: 尹國和周武王 · 查看更多 »

公爵

公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在中文裏用“公爵”來翻译歐洲中世纪貴族等级系统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英語Duke、德語Herzog、法語Duc等)。.

新!!: 尹國和公爵 · 查看更多 »

诸侯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時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世爵。 少数时期,与中原朝廷对抗的軍閥割据势力,也被稱為諸侯。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張魯、張繡、劉表、劉焉、馬騰、韓遂等地方將領,晚唐以武力自居,不理會朝廷的軍事藩鎮河北三鎮,五代十国南方的吳越、南吳、閩國、南唐、荊南、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和北漢等政權,或者元朝末年的陳友諒、張士誠羣雄等。.

新!!: 尹國和诸侯 · 查看更多 »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溯自西元前11到前6世纪,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遂也称之谓《诗经》,而正式使用《诗经》一名,应该起于南宋初年。早期诗经版本众多,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流传至今的,是汉朝毛亨、毛苌注释的《诗经》,因此该版本又称为《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向南也远及江汉流域。.

新!!: 尹國和诗经 · 查看更多 »

鲁隐公

魯隱公(,前722年-前712年在位),姬姓,名息姑,魯国第十四代国君。魯惠公之子,生母是声子。傳世的魯國史書《春秋》及其三傳的記事都是從魯隱公開始的。.

新!!: 尹國和鲁隐公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尹國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春秋

春秋可以指:.

新!!: 尹國和春秋 · 查看更多 »

新安县

新安县在中国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南岸,是洛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黄河南岸,处河南、山西二省交界处,坐标为北纬34°36′-35°05′,东经111°53′-112°19′之间;境南与宜阳县接壤,西与渑池县、义马市毗邻,北与济源市、山西省垣曲县交界,东与洛阳市区、孟津县相连。 新安县为极具实力的县(市)之一,2009年GDP总量为2,204,567万元(折合322,730万美元),位居河南各县(市)第十六位;人均GDP为44,665元(合6,539美元),居第五位。.

新!!: 尹國和新安县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