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0 关系: 大特权,奥地利,巴伐利亚,巴本堡王朝,亨利二世 (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狮子亨利,韦尔夫家族,霍亨斯陶芬王朝,腓特烈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大特权
《大特权》 (,即)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鲁道夫四世于1358或1359年的一份文件,将奥地利从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公国提升为大公国。1156年,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颁布了《小特权》,将原属巴伐利亚的提升为一个独立的公国,称奥地利公国。同样,1358或1359年的《大特权》将奥地利公国提升为奥地利大公国。 这份文件极大影响了奥地利随后的政治发展,并在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地利之间建立了一道神圣罗马帝国内独一无二的联结。.
查看 小特权和大特权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查看 小特权和奥地利
巴伐利亚
巴伐利亞自由邦(Freistaat Bayern),簡稱巴伐利亞(Bavari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联邦州,其面積位居德国第一(占全国面积1/5)、人口第二(次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首府位於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诸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区纽伦堡为该州第二大城市,北拜仁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 巴伐利亚的文化与德国其他州,尤其与北方不同,主要为宗教信仰(天主教为主)和语言(三大方言)差异。巴伐利亚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强劲经济体,许多德国企业总部均位于巴伐利亚境内,诸如宝马、奥迪、西门子、英飞凌、彪马、阿迪达斯等。.
查看 小特权和巴伐利亚
巴本堡王朝
巴本堡王朝(巴奔堡王朝)是奥地利的公王朝。顾名思义,该王朝起家于法兰克尼亚(约当今日之德国巴伐利亚州北部)的巴本堡(巴奔堡)。在哈布斯堡王朝崛起之前,这个家族的成员在976年—1248年间先后以藩侯和公爵的身份统治奥地利。.
查看 小特权和巴本堡王朝
亨利二世 (奥地利)
#重定向 亨利二世 (奧地利).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查看 小特权和神圣罗马帝国
狮子亨利
子亨利(Heinrich der Löwe,)德意志诸侯和统帅。他的封号包括萨克森公爵(称亨利三世,1142年-1180年在位)和巴伐利亚公爵(称亨利十二世,1156年-1180年在位)。狮子亨利是霍亨斯陶芬王朝时期最有名的政治人物之一,以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戏剧性冲突著称于世。.
查看 小特权和狮子亨利
韦尔夫家族
韦尔夫家族或韦尔夫王朝(英文名:Welfen),德国的传统贵族世家,在意大利被称为圭尔夫家族(guelfo)。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该家族的成员曾先后是士瓦本、勃艮第、意大利、巴伐利亚(拜恩)、萨克森、布倫瑞克-吕讷堡公国(汉诺威)的统治王朝;家族成员布倫瑞克的奥托曾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09年加冕)。来自此家族的乔治一世在1714年加冕成为英国国王,开创汉诺威王朝在英国的统治,今英国王室仍是乔治一世的后裔。.
查看 小特权和韦尔夫家族
霍亨斯陶芬王朝
霍亨斯陶芬家族(Hohenstaufen,Staufer)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王室,又稱為士瓦本王朝或斯陶芬家族。最初霍亨斯陶芬家族為現時德国南部士瓦本(又译為斯韋比亞)的世袭伯爵與統治家族。由腓特烈一世在1079年迎娶了皇帝亨利四世的女儿阿格尼丝公主并繼任士瓦本公爵起,是為霍亨斯陶芬王朝之始。 和皇室联姻使霍亨斯陶芬家族挤身于最高的统治阶层,而且由于阿格尼丝公主的弟弟亨利五世没有子嗣,法兰克尼亚王朝告终。霍亨斯陶芬家族即成为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其後霍亨斯陶芬家族又成為法蘭克尼亞和萊因的統治家族。在12世紀,此家族在德意志政治上扮演重要角色,成為德意志「皇帝黨」勢力的首領。1138年此家族更取得德意志王位。在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和腓特烈二世統治時期,霍亨斯陶芬家族權勢最盛,與羅馬教廷展開權力鬥爭,並入侵意大利,取得意大利南方西西里王国的統治權。但在腓特烈二世死後,此家族日漸衰落。1254年德意志之霍亨斯陶芬王朝終結,1268年霍亨斯陶芬家族最后的男性后裔康拉丁在那不勒斯被斩首示众,该家族便滅絕了。.
查看 小特权和霍亨斯陶芬王朝
腓特烈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腓特烈一世(德语:Friedrich I,1122年-1190年6月10日),也被称为红胡子腓特烈(),或者巴巴罗萨(,音译自意大利语的“红胡子”),霍亨斯陶芬王朝,罗马人民的国王(1152年-1190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士瓦本公爵(称腓特烈三世,1147年起)和意大利的国王(1154年-1186年)。他的父亲是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母亲是巴伐利亚的朱迪丝(属韦尔夫家族)。按亲属关系,他是國王康拉德三世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