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富躬

指数 富躬

富躬(),富察氏,滿洲鑲紅旗富明安佐領人。清朝政治人物。.

目录

  1. 40 关系: 县令南安府南巡吏部太原府姚梁安庆市安徽巡撫山西省中央研究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主事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國立故宮博物院呼和浩特市員外郎知府筆帖式道員養廉銀西安府譚尚忠进士郎中 (官位)阜阳县鑲紅旗陕西省提刑按察司檀萃歸綏道江西省清朝满洲按察使户部浙江省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書麟

县令

縣令,尊稱縣太爺、縣大老爺,雅稱為百里侯、邑侯、邑宰。是中國古代縣級行政區劃的最高官員名稱,掌握所管轄區域的行政、司法、審判、稅務、兵役等大權。县令下设县丞、主簿、縣尉、典史等。.

查看 富躬和县令

南安府

南安府,明朝清朝的府,在今江西省赣州市境。 元朝成为南安路,属于江西行省,治所在大庾县(今江西省大余县),领大庾、南康(今江西省南康区)、上犹(今江西省上犹县)三县。龙凤十一年(1365年,乙巳年),朱元璋设立为南安府,下辖四个县:大庾、南康、上犹、崇义(自前3县析置)。清朝沿用,评价:冲,繁。民国,全国废府,故废。.

查看 富躬和南安府

南巡

南巡是指巡視江南,一般是指清朝康熙帝與乾隆帝的南巡一事。康熙與乾隆在位期間,各有六次南巡。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前往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時亦被稱為南巡。2012年12月,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前往廣東視察,路線大致按照鄧小平20年前的路線,被外界稱為「新南巡」。.

查看 富躬和南巡

吏部

吏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長官稱為吏部尚書。「吏」指文職官員,多是「官吏」齊稱,相等於現代的文職公務員。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也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称司列、天官、文部,旋复旧。后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职盛行,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吏部,其首長為吏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吏曹,首長改稱吏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吏部的機構。.

查看 富躬和吏部

太原府

太原府是唐朝时设置的府。在今山西省境,唐(河东道)、晋(李克用父子)、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北宋、金朝,以及明、清均有设置,辖区范围包括太原市、忻州市、吕梁市、晋中市等地级市。.

查看 富躬和太原府

姚梁

姚梁(),字佃芝,又字甸之。浙江省處州府慶元縣松源鎮姚家村(今屬麗水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查看 富躬和姚梁

安庆市

安庆市,又名宜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中国“黄梅戏乡”之称。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始,直至中共建政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安庆为安徽省区域中心城市,是安徽省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和航运中心,是皖赣鄂三省交界处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长江沿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西门户,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枢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地理位置重要,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洲”之喻。.

查看 富躬和安庆市

安徽巡撫

#重定向 安徽巡撫衙門.

查看 富躬和安徽巡撫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查看 富躬和山西省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查看 富躬和中央研究院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重定向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查看 富躬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主事

主事,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在清朝,此官職配置於六部各司、盛京五部、理藩院、太僕寺、宗人府。.

查看 富躬和主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查看 富躬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查看 富躬和云南省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博物院),俗稱臺灣故宮(博物院)或臺北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館舍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和臺灣省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隸屬於行政院的中央二級機關,故宮院長為特任官,視同部會首長。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京兆地方(今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內廷另外組織了故宮博物院,後來因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輾轉遷移至南京和四川等地,古物陳列所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撤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隨後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爆發再度導致時局動盪,1948年11月10日包括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在內的6個機構於是決定遷往臺灣,幾經改組易名,最終由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合併為國立故宮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在臺北現址復院開幕。此後,博物館歷經多次館舍擴建和修繕,並致力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加值應用的虛擬博物館,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也在2015年12月28日啟用。 國立故宮博物院物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展廳內是按照文物類別以編年方式系統性地陳設4,000餘件展品,器物類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輪換一次,書畫和圖書文獻類展件則每3個月定期更換。.

查看 富躬和國立故宮博物院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意为“青色的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旧称归绥,为中華民國绥远省省会。呼和浩特市下辖4区、4县、1旗,中心城区位于蒙古高原南部边缘的土默川平原东北,背山面水,北依阴山,南面黄河,东河、西河、大黑河三水环城流过。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旧称归绥,城区现分为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赛罕区四部分。 呼和浩特处于农牧文化交界地带,自古即处于中原王朝与渗透王朝、征服王朝的交替控制中,故文化交融性较强,除中华文化外,蒙古族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西藏藏傳佛教文化亦对其有较重影响。.

查看 富躬和呼和浩特市

員外郎

員外郎,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原指设于正員、定員以外的郎官。 三國曹魏末年,設員外散騎常侍。晉武帝时,始設員外散騎侍郎。隋唐以後,直至明清,各部均設有員外郎,位次郎中。員外郎簡稱「員外」。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 唐朝永徽六年(655年),以蔣孝璋為尚藥奉御,員外特置,仍同正員。自是員外官復有同正員者,其加同正員者,唯不給職田耳,其祿俸賜與正官同。單言員外者,則俸祿減正官之半。在貞觀時期之前,吏部考功员外郎是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在開元年間後,因唐玄宗覺得此官職過低,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科舉考試,並一直延續下來。 在清朝,此官職配置於朝廷或地方之輔助部門,品等為從五品。該官職一般為閒職,常有商賈、仕紳捐納八千兩獲得此官職,如權璫李蓮英過繼兒子李德福就捐過員外郎在兵部任職。至此,「員外」成為富有地主的另一種稱呼。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日本亦有員外官(權官),作為律令官制內定員以外的官,律令定員變得有名無實。比如「權大納言」、「權少納言」、「權中納言」、「權近衛大將」等為令外官,不作單純的員外官看待。.

查看 富躬和員外郎

知府

知府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是府级行政區的地方官。 原稱“知府事”,是指有其他官職者,臨時兼任此府的長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於好古,士人經常雅稱知府為太守、郡守、明府、府公、府君、使君、府尊、太尊等。.

查看 富躬和知府

筆帖式

帖式(z),滿語音譯,意為書記,是清朝滿人專屬官職之一,此官職配置於朝廷或地方的輔助部門,品等為正六品至正九品。該官職主要從事工作為負責翻譯漢、滿章奏與文書抄寫,清初還負責奏章滿漢文間的校注。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查看 富躬和筆帖式

道員

道員,簡稱道,中國明清時期的地方政府官職之一,雅稱道尹、道臺、觀察、廉車、廉使、觀察使等。該官職通常省與府之間-道官署的主官,另外,也有如鹽運道員的專任官職,布政使副手也是道員。 清乾隆時期以來,一般為正四品之官,但可另加頭銜提昇品秩,如臺灣兵備道,例加按察使銜,為三品。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將道員改稱「觀察使」,1914年北洋政府改稱道尹。1928年國民黨北伐成功,廢除「道」的編制,各省改設行政督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署)為行政督察區的行政管理機構。專署行政長官稱為「行政督察專員」,簡稱「行署專員」。.

查看 富躬和道員

養廉銀

養廉銀,又稱養廉錢,是中國清朝官員的俸祿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為清朝特有。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創立了這種薪給制度,本意是想藉由高薪,來培養鼓勵官員廉潔習性,並避免貪污情事發生,因此取名為「養廉」。但是,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後,清政府將所有稅收(包括酒醋稅等地方稅)改歸朝廷所有,致使地方財政困難,看似高薪養廉,實際上將地方行政費用歸於地方首長所有,導致清朝地方貪腐情況為史上之最。 越南阮朝初年,明命帝為了防止官員貪污,從中國引進了養廉銀制度。.

查看 富躬和養廉銀

西安府

西安府,明朝时设置的府。明清时为陕西省省会。明末李自成建为西京。 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置,治所在长安县和咸宁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領六州,三十一縣。辖境约相当今陕西省彬县、周至县以东,铜川、韩城二市以南,镇安、山阳、商南等县以北。清代缩小至今周至、铜川、渭南、宁陕等市县地。1913年废。 清代為陝西省的行政區。衝,繁,疲,難。巡撫,布政、提學、提法三司,鹽法、巡警、勸業三道,提督,將軍,副都統駐。雍正三年,升商州、同州、華州、耀州、乾州、邠州為直隸州,割縣十七他屬。十三年,耀縣及同官縣還舊屬,白水縣改隸同州直隸州。乾隆四十七年,置孝義廳。嘉慶五年,置寧陝廳。領廳二,州一,縣十五:.

查看 富躬和西安府

譚尚忠

譚尚忠(),字因夏,又字古愚、薈亭、會文、誨亭、蒼亭,室名紉芳齋。江西建昌府南豐縣(今屬撫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查看 富躬和譚尚忠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查看 富躬和进士

郎中 (官位)

#重定向 郎中 (官职).

查看 富躬和郎中 (官位)

阜阳县

阳县,中国旧县名。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朝政府升颍州为颍州府,增设阜阳县,为附郭县。评价:繁,疲,难。民国时仍属安徽省。 1947年6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和中原独立旅从太和县原墙集(今安徽省太和县原墙镇)出发,占领阜阳县城。6月27日,解放军撤出阜阳,国民政府继续占据阜阳。10月11日,华东野战军六纵十七师四十九团再度占领阜阳。第三天,解放军撤离。1948年3月2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与十一纵会师后,于25日奉命东进,围攻阜阳。4月7日,国军整编七十四师进入阜阳,后于7月29日夜(一说7月27日夜)奉命撤离。次日,国民政府在阜阳的守军全部逃窜,豫皖苏军区四分区独立三团进入阜阳,至此国民政府对阜阳县的管辖彻底结束。 1949年后,属阜阳专区(属皖北行署区)。1950年,将阜城市并入阜阳县。1964年,析阜阳县和涡阳、蒙城、凤台三县置利辛县。1971年为阜阳地区所辖,1992年11月20日撤销阜阳县,并入当时的县级阜阳市,以原县级阜阳市和阜阳县的行政区域为新县级阜阳市的行政区域。县级阜阳市于1996年1月1日撤销,其行政区域被划分为地级阜阳市三个市辖区即颍州区、颍东区和颍泉区,小部分劃入亳州市。.

查看 富躬和阜阳县

鑲紅旗

镶红旗(a),又作“厢红旗”,清代八旗之一,以镶白边的红色旗帜而得名。与正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并列为“下五旗”。.

查看 富躬和鑲紅旗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查看 富躬和陕西省

提刑按察司

提刑按察司是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后改肃政廉访司)、明朝(改稱提刑按察使司)、清朝(改稱按察使司)三代设立在省一级的司法部門,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同时也是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主管為提刑按察使或稱為按察使。简称臬台、臬司,官位為三品。 提刑按察使在明代与承宣--布政使並为一省最高长官,入清,则与布政使并为巡抚所制,虽名为同僚,实乃属官。.

查看 富躬和提刑按察司

檀萃

檀萃,字豈田,號默齋,安徽望江(安庆)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進士,選貴州清溪縣知縣。後任雲南禄劝县知县,在黔、粵當官期間,好旅行,凡足跡所至處,輒隨手劄錄,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見北京皮黃演出的盛況,曾詠下「絲弦竟發雜敲梆,西曲二黃紛亂忙。酒館旗亭都走遍,更無人肯聽崑腔」的詩句。乾隆四十七年奉命运解滇铜赴京,途中翻船,生銅六萬餘斤沉入水裡,又管理銅廠虧缺銅斤一萬餘斤。为巡抚谭尚忠所參劾,革職查辦,流放雲南,遂遍歷滇中。後受聘於昆明育材书院及黑井万春书院。著有《黔囊》、《蒙岳記》、《農部瑣錄》、《滇海虞衡志》十三卷、《楚庭稗珠錄》六卷、《穆天子传·注疏》六卷等。.

查看 富躬和檀萃

歸綏道

歸綏道全称“山西总理旗民蒙古事物分巡归绥道兼管归化城等处税”,其最高官员为道台。是清朝政府于乾隆六年(1741年)在今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设置的一个道。 驻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乾隆二十七年(1762)移驻绥远城(今呼和浩特新城)。光绪三十二(1905)年,归绥道领归化城厅、绥远城厅、萨拉齐厅、清水河厅、托克托厅、和林格尔厅、丰镇厅、宁远厅、兴和厅、陶林厅、武川厅、五原厅和东胜直隶厅。中华民国2年(1913年)废除。.

查看 富躬和歸綏道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查看 富躬和江西省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富躬和清朝

满洲

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的地区(即东四盟)及旧热河省全部范围。傳統意義下的滿洲的面積(不包括朝鮮半島),約為八十三萬平方英里,比現時法國、英國及愛爾蘭、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 满洲这一地名虽因满洲族而得名,但在满语中仅作部族名解释,并无地名之含义。“满洲”二字作为地名使用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的著作《日本边海略图》一书中。直到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势力延伸至此,满洲作为地名的意义才开始突显。此后更因为俄国和日本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但清政府在正式场合之中仍然使用“东三省”来称呼这片区域。例如1902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皆以“东三省”称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延用满洲国时期“北满”、“南满”、“东满”这样的词匯和“東北”混用,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和东北东部。中共机构和军区分别设置东、南、西、北满分局及东、南、西、北满军区。 现如今,在中国一般使用“东北”、“东北三省”、“东三省”或“关东”等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级行政区,但有时谈论东北也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目前东北地区满族不佔人口的多数,而且满洲已经很少被作為地名的称呼,尤其是官方;因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受日軍控制的满洲国,被中国人普遍视为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的傀儡,满洲一词会使一些人首先联想到“伪满”这个词语,而并非满族或满洲地区。在历史遗留的專有名词方面中国官方仍使用满洲一词,比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之类的文物古迹、满洲里市等專有地名、还有一些企业如“北满特钢”(位于齐齐哈尔市)等。在韩国、北韓、日本和俄国等接近满洲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各国,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很常见。.

查看 富躬和满洲

按察使

按察使,是中國、日本、朝鮮官职,明清時為正三品。“按察使”一名始見於唐朝。原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近於御史,後逐漸偏向司法官。.

查看 富躬和按察使

户部

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其長官為户部尚书。 起源於三国,时设有度支尚书,掌财政。隋代以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民部即户部前身,唐代以避太宗李世民名諱改称户部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ISBN 978-7-5326-0083-0。为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历代相沿。 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比如戶部江南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政务,职责多有交叉。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属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戶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户部改为度支部。户部遂废。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戶部,其首長為戶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戶曹,首長改稱戶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戶部的機構。.

查看 富躬和户部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查看 富躬和浙江省

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為中国明清两朝的省级地方行政機關。 明朝時,承宣布政使司為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的辖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俗稱「行省」、「省」,负责一级行政区的民事事务。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各一人,即一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而一省之刑名、军事则分别由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管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合称为「都布按三司」,皆為省级行政区最高機關,都布按三司職權相当于元朝的「某地等处行中书省」,但非行中书省此種中央軍事控制;三司品阶以都指挥使司最高,其首长都指挥使为正二品,布政司次之,左、右布政使均为从二品,提刑按察使司之长官提刑按察使为正三品。 清朝沿襲明制,保留各承宣布政使司,但只設一員布政使,並在布政使之上設置固定制的總督、巡撫掌管全省軍民事務。布政使成為巡撫屬官,專管一省或數個府的民政、財政、田土、戶籍、錢糧、官員考核、溝通督撫與各府縣。 越南後黎朝倣傚明制,設立“承宣”,其長官曰“承政”,故又稱“承政司”;阮朝後期倣傚清制,設立省,長官為巡撫、總督、布政使。 民國時廢除布政司制度,設省,中國首次出現以“省”為正式通名的行政區劃。.

查看 富躬和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簡稱布政使,俗稱方伯、藩台、藩司。是中国、越南古代官名。.

查看 富躬和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書麟

書麟(v,),字紱齋,高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高晉子。初授鑾儀衛整儀尉,累遷冠軍使,擢西安副都統。乾隆三十八年,為領隊大臣,隨參贊大臣豐昇額征金川。金川平,圖形紫光閣。授廣西提督。 四十九年,出為安徽巡撫。五十二年,擢兩江總督。不久,因徇私失察褫職,遣戍伊犂。尋起複為山西巡撫。五十六年,仍授兩江總督。嘉慶四年,授吏部尚書,兼正紅旗漢軍都統,加太子少保。尋協辦大學士,授閩浙總督。五年,調湖廣總督,督師剿襄陽青、藍、黃三號教匪。六年,進剿徐天德、苟文明等,卒於軍中。贈太子太傅,封一等男爵,以子吉郎阿嗣,諡文勤。.

查看 富躬和書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