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富士圓頂

指数 富士圓頂

冰穹F(Dome F),又稱富士圓頂或富士冰穹(Dome Fuji,ドーム富士)位於南極洲的毛德皇后地東部。該地位在海拔3810公尺,是南極冰原上的第二高冰穹。該處亦為日本在南極的研究基地之一。.

7 关系: 南极洲冰穹A冰穹C瑞穗基地毛德皇后地沃斯托克站昭和基地

南极洲

南极洲(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极的所在地。南极洲大部分区域都在南極圈内,四周被南冰洋环绕。南极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两倍。除了南极半岛最北端的部分区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的冰层覆盖着。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是唯一橫跨所有經線的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它沿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内陆地区更少。到了第三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时,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低至-63℃,最低温度可達-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种有各类藻類、细菌、真菌、植物(包括苔藓)、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蟎等。南极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研人员有一千至五千人。 儘管很久之前已經有關於「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神話故事與臆想,但直至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尔·拉扎列夫和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乘着沃斯托克號和战船来到芬布爾冰架时,人类才第一次目睹它的真容。由於南极洲氣候惡劣、資源缺乏以及地理孤立性,南極洲在十九世纪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目。 南极洲现在是法律意义上的共管领土,由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员国协商管辖。1959年,12个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随后有38个国家签署。該條約意在支持科學研究及保護南極生物地理分布区,并禁止在南极洲进行的一切军事活动、核爆炸试验以及处理放射物的行为。截至2016年,南极洲已建有135座常设科學考察站,陆续吸引了四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這裡進行科學實驗。.

新!!: 富士圓頂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冰穹A

冰穹A(Dome A)或称冰穹阿尔戈斯(Dome Argus)()是位于南极洲内陆的一处高地。它被认为是地球上自然温度最低的地点之一,据信最低温度达到-100 °C。该地是南极洲冰盖的最高点,包含一座海拔为的冰穹或称高地。冰穹A位于东南极洲中心附近,几乎位于兰伯特冰川和南极点中间。 冰穹阿尔戈斯是巨大的东南极洲冰盖的最高点,而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山(但是国际上在“山”的定义上并未达成一致)。不过,东南极洲冰盖本身被认为是东南极洲山脉的一部分,因此冰穹被认为是东南极洲山脉的最高点。 “冰穹阿尔戈斯”由史考特極地研究中心依据希腊神话命名;阿尔戈斯制造了伊阿宋和阿尔戈英雄寻找金羊毛时乘坐的船。.

新!!: 富士圓頂和冰穹A · 查看更多 »

冰穹C

冰穹C(Dome C),又名为冰穹瑟西(Dome Circe),冰穹查理(Dome Charlie),是南極洲的一个冰穹,位於南極高原,海拔3,233米。距离法国的迪蒙迪维尔站约1100千米(680英里),距南极点约1670千米(1037英里)。冰穹C是康宏站(法国与意大利联合建立)的所在地。.

新!!: 富士圓頂和冰穹C · 查看更多 »

瑞穗基地

穗基地日本设立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高原。海拔2230米,1970年建,为全年性。因为较少使用,该基地已于1987年关闭。.

新!!: 富士圓頂和瑞穗基地 · 查看更多 »

毛德皇后地

毛德皇后地(英語:Queen Maud Land),南极洲大陆东部一区域,位于西經20度至東經45度之间,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挪威于1938年1月14日对其提出主权要求,但根据南极条约被冻结。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以挪威王后毛德王后为其命名。 二战期间,德国对东经20度至西经10度的南极大陆提出领土要求,并曾入侵毛德皇后地,扣留了挪威在当地的研究人员。.

新!!: 富士圓頂和毛德皇后地 · 查看更多 »

沃斯托克站

沃斯托克站(Станция Восток),是俄羅斯(前身蘇聯)的一個科學考察站,位於澳洲南極洲領地東南極冰蓋(Antarctic Ice Sheet)中心,南磁極附近。.

新!!: 富士圓頂和沃斯托克站 · 查看更多 »

昭和基地

昭和基地(しょうわきち)位於南極圈內的東釣鉤島,屬於日本的觀測基地。實際坐標為於南緯69度00分22秒、東經39度35分24秒,海拔高度為29.18米。基地名稱來自建設時期的日本年號「昭和」。.

新!!: 富士圓頂和昭和基地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