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规模监控
大规模监控(Mass surveillance,也称为大规模监视或大规模监听)是一种针对全体人口或大多数人口的复杂监控,其目的是掌握民众的行为。大规模监控通常是由政府或是政府所属的情报机构进行的,此时可强调为“大规模政府监控”;但除了政府,大型企业集团也可能自主进行,或是受到政府支持而进行这样的监控。因为各国的法律和司法系统不同,大规模监控的合法性与需要的法律授权也有很大的不同。 大规模监控常以打击恐怖主义、避免社会动乱、保护国家安全、打击儿童色情以及保护儿童等理由被提出;提出者认为这是达到上述目的必要手段,并使用“无所隐瞒论”对其进行辩护。相反的,大规模监视也经常因为侵犯隐私权、限制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违反法律或宪法而被批评。目前的担忧认为,大规模监控可能会带领国家走向“监控国家”和“电子警察国家”,不但公民自由受到侵犯,而且政治异见人士可能会被棱镜之类的计划暗算,这种国家也可称之为极权国家。 2013年,在全球政府的大规模监控行为被爱德华·斯诺登曝光后,这种做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质疑。各种媒体对斯诺登泄露文件的相关报道,引起了关于数字时代的公民自由与隐私权的辩论。.
审查制度
审查制度,通常指某些政府機構,新闻媒体和其他控制机构对被认为是有害的,敏感的,或是不合适的演讲或其他公共言论的抑制。 典型的情况是,审查制度是由政府,宗教团体,或者大众传媒施行的社會控制手段,虽然也存在着其他的审查制度施行方式。不过,如果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对于相关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以及享有特权的「律师-代理人」之间的交流方面信息的控制,不在审查制度定义范围内。 因此,「审查制度」常常暗示着有不利的、不适当的和压制性的秘密(被隐藏起来)。 审查制度与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概念紧密相关。如果检查制度被滥用,它也常常被与戒嚴、践踏人权、独裁统治和箝制自由并置起来。 「审查制度」带有贬义,它常常暗指,某一类人通过滥用他们对信息的控制权,获取个人利益,或者阻止他人接触到本来他们可以接触到的信息(通常这些信息可以用来验证人们的结论是否正确)。 西方的Censorship(审查制度)一詞自Censor而來。Censor為拉丁語,指古羅馬政府官員,其職責為登記公民戶口、評估其財產數額、考核公眾道德與管理公款,其後漸成為檢查之意。审查制度现在一般指掌控团体或机构控制信息向公众的传播,或者将这些信息消除。.
互联网审查
网络审查,是指国家对网络承载的内容以及网站进行审查,并对部分内容进行监视、过滤和删除,或对网站进行关闭、过滤的行为,甚至是全国实施网络实名制。而这里网络主要指因特网,但没有接入它的独立学术网、企业网等也在政府审查的范围之内。 因特网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和新兴信息媒介,无需经过传统的出版发行编审就可以直接进入受众之中。鉴于其内容中可能存在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部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管理机构制定和施行了相关法律,以控制相应内容通过因特网在民众中传播。由于这些被屏蔽的内容并没有在符合资格的审判法庭上被正式宣布为不合法,所以这一内容控制行为涉嫌侵犯了这些民众的法定知情权,对于拥有内容发表功能的网站的屏蔽行为更是侵犯了受屏蔽民众的依法表达的权利。 這樣的审查通常還伴随对相关人员与组织的行政、法律处理。 例如中國大陸官方視為「不良」的資訊除了遭到阻擋,在網上違法散播者一旦查獲可能需要入獄,但也有國家無力處理的情況。 例如美國在自己設計的網路中雖然開發出強大的監視技術,管理機構使用監聽機能也普遍存在,但因為信息自由的憲法保護在先,一般遭到查獲也沒有法源可對被告做追訴,甚至連前述的信息過濾都受限不能實施。 这一针对网络内容的审查,并不包括保护国家秘密、企业秘密、研究机构秘密的不受侵入、盗取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这些领域,主要是对內,對既有网络内容进行监控,但机密资料在网络上的私自流传则在网络审查的职责之内。.
信息空间
網絡空间(Cyberspace),又譯信息空间、賽博空間、電子世界、网络世界等,是哲学和電腦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電腦以及數位網路裡的虚拟现实。赛博空间一词是控制论(cybernetics)和空间(space)两个词的组合,是由居住在加拿大的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在1982年发表于omni杂志的短篇小说—《融化的铬合金》(Burning Chrome)中首次创造出来,并在后来的小说《神经漫游者》中被普及。.
Bitmessage
#重定向 比特信.
美国国家安全局无证监听争议
美国国家安全局无证监听争议(无证监听)涉及美国国家安全局作为反恐战争的一部分,在收集外国情报的过程中对该国境内的个人实施的监视活动。这一小布什当局所谓的“”是范围更广的的一部分。在该计划下,国家安全局通过获得行政命令的授权,可在未获得搜查令的情况下对电话,互联网活动(如Web和email等),短消息,以及其它涉及被国家安全局认为位于美国境外的一方的通信内容(即使另一方位于美国境内。然而批评者声称, 该计划的目的是打压对小布什当局及其对几个敏感问题的处理方式的批评。在公共压力下,小布什政府在2007年1月被迫停止了无证监听计划,重新将监听评估工作交由法庭进行。http://graphics8.nytimes.com/packages/pdf/politics/20060117gonzales_Letter.pdf美国国会后来通过了,放松了对FISA法庭的一些要求。 在巴拉克·欧巴马政府上任後,国家安全局继续在新FISA准则下运作。然而,在2009年4月,美国司法部官员承认,国家安全局曾经参与了超出FISA法庭权威的、针对国内通信内容的“过度收集”(“overcollection”),但声称这些行动不是有意进行的,并已得到纠正。.
自由网
自由网(Freenet)是对等网络的一个应用软件。用Java编写的跨平台软件,有5个以上节点的用户群,就可以用宽带分享种子文件,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主要应用在匿名互联网领域,如海盗湾、维基解密、丝绸之路等。.
查看 密码学无政府主义和自由网
I2P
I2P(Invisible Internet Project即“隐形网计划”),是一项混和授权的匿名網路项目。 I2P網路是由I2P路由器以大蒜路由方式组成的表层網路,建立于其上的应用程序可以安全匿名的相互通訊。它可以同时使用UDP及TCP协议,支援UPnP映射。其应用包括匿名上網、聊天、撰寫部落格和檔案傳輸。.
查看 密码学无政府主义和I2P
Tor
Tor是实现匿名通信的自由软件。其名源於「The Onion Router」(洋蔥路由器)的英語縮寫。用戶可透過Tor接達由全球志願者免費提供,包含7000+個中继的覆盖网络,從而達至隱藏用戶真實地址、避免網絡監控及流量分析的目的。Tor用戶的互聯網活動(包括瀏覽在線網站、帖子以及即時消息等通訊形式)相對較難追踪。Tor的設計原意在於保障用戶的個人私隱,以及不受監控地進行秘密通信的自由和能力。 Tor不會阻止在線網站判斷用戶是否通過Tor訪問該網站。儘管它保護用戶的私隱,但卻不會掩飾用戶正在使用Tor這一事實。有些網站會對使用Tor的用戶進行限制。MediaWiki的擴充功能Torblock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其能自動地限制透過Tor進行的編輯。而使用了Torblock的維基百科則容許用戶在某些情況下透過Tor编辑其內容。 Tor透過在5層協定棧中的應用層進行加密,從而實現洋葱路由這一種技術。Tor會對包括下一個中继的IP地址在內的數據,進行多次加密,並透過虛擬電路(包括隨機選擇的Tor中继)將其送出。每個中繼都會對一層加密的數據進行解密,以知道數據的下一個傳送目的地,然後將剩餘的加密數據傳送給它。最後的中繼會解密最內層的加密數據,並在不會洩露或得知源IP地址的情況下,將原始數據發送至目標地址。.
查看 密码学无政府主义和Tor
棱镜计划
#重定向 稜鏡計畫.
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又译作安那其主义,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其目的在於提升個人自由及廢除政府當局與所有的政府管理機構。英语中的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源于希腊语单词“αναρχία”,意思是没有统治者。所以被翻译成中文时,根据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译成“无政府主义”,也有文献音译为“安那其主义”。無政府主義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對大多數無政府主義者而言,「無政府」一詞並不代表混亂無政府狀態、虛無、或道德淪喪的狀態,而是一種由自由的個體自願結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獨裁主義的和諧社會。有人认为莊子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Murray Rothbard.
641A室
641A 室 是由 AT&T 为美国国家安全局运作的一处大规模通讯监听设施。 该设施于 2003 年开始运作, 并于 2006 年被媒体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