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安太妃 (石敬儒)

指数 安太妃 (石敬儒)

皇太妃安氏(),後晉宋王石敬儒妻子,代北人,出帝石重貴之生母。 安氏事跡不詳,只知她嫁石敬儒及生後晉出帝石重貴,封秦國夫人。天福八年(943年)九月,石重貴尊母親安氏為皇太妃。後晉滅亡後,她和石重貴於遼國天祿二年(948年)春二月被安置到建州,但是中途安太妃就已經去世了,死前遗言“焚骨为灰,南向扬之,庶几遗魂得反中国也”。.

10 关系: 后晋天祿 (遼)天福 (后晋)契丹國志建州 (辽朝)皇太妃石重貴石敬儒辽朝文献通考

后晋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總計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

新!!: 安太妃 (石敬儒)和后晋 · 查看更多 »

天祿 (遼)

#重定向 天禄 (辽朝).

新!!: 安太妃 (石敬儒)和天祿 (遼) · 查看更多 »

天福 (后晋)

天福(936年十一月己亥—944年六月)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开始使用的年号。天福七年六月(942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沿用到944年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141-142,147-149,156 ISBN 7101025129,前后共计9年。 后晋灭亡后,劉知遠建立后汉,947年二月-十二月沿用天福年号。吳越世宗錢元瓘和成宗钱弘佐,楚文昭王馬希範、荆南文獻王高從誨也用此年号。947年吳越忠遜王錢弘倧,荆南文獻王高從誨、楚废王馬希廣(四月)再用此年号。.

新!!: 安太妃 (石敬儒)和天福 (后晋) · 查看更多 »

契丹國志

《契丹國志》,由南宋葉隆禮撰寫,共27卷。 《契丹國志》一書共27卷,其中〈帝紀〉12卷,〈列傳〉7卷,后晉、遼国及北宋往來文書一卷,各國饋貢禮物數一卷,地理一卷,風俗及各種制度一卷,行程錄及使北記兩卷,諸番雜記一卷,歲時雜記一卷。 契丹國是指遼朝,本書自是研究遼朝歷史的重要歷史料,其中選錄了契丹世系及地圖等內容,可以與《遼史》相互參校。《契丹国志》中引用传说为白马青牛的仙人之后,始祖为奇首可汗。契丹早期历史都有神话传说为主。《契丹国志》明顯有抄錄諸書的痕跡,如卷一九《大实林牙传》載:“大实深入沙子,立天祚之子梁王为帝而相之。……辽御马数十万,牧於磧外,女真以绝远未之取,皆为大实所得。今梁王、大实皆亡,馀党犹居其地。”此文全抄自洪皓《松漠记闻》卷上,卻未重新修改“今梁王、大实皆亡,馀党犹居其地”一句,無法反映最後真實情況。 《契丹国志》卷首《进书表》,末署“淳熙七年三月日,秘书丞臣叶隆礼上表”,淳熙七年(1180年)下距葉隆禮進士及第之年(1271年)达六十七年之久,葉隆禮斷無可能在及第前六十七年完成此書。再加上編撰本書過程過於草率,這些問題使得《契丹国志》真偽與否,一直存在爭議。.

新!!: 安太妃 (石敬儒)和契丹國志 · 查看更多 »

建州 (辽朝)

建州,辽朝到明朝设置的州。 辽太祖设立建州保静军节度使,治所在永霸县(今辽宁省朝阳縣木头城子鎮)。后来迁移到今朝阳市大平房镇。下辖永霸县、永康县、永和县(981年—1014年,之后属于榆州)、阜俗县(986年—998年,之后属于利州)。金太宗天會二年(1124年)被金朝奪得。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降為刺史州,为兴中府节度下辖。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年)為下等刺史州。金宣宗貞祐三年(1215年)廢棄于蒙古。元朝建州属于大宁路。明朝洪武年间,废建州。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置营州右屯卫。.

新!!: 安太妃 (石敬儒)和建州 (辽朝) · 查看更多 »

皇太妃

皇太妃,是中國、越南和日本尊封先代皇帝或天皇妃嬪或身為妃位的現任皇帝或天皇生母的位號。歷史上第一位皇太妃是東晉晉哀帝、晉廢帝的生母周貴人,周貴人在哀帝即位後,本應以帝母的身分尊為太后,卻因東晉家法不容許妃嬪母以子貴登位太后,因此周貴人只尊皇太妃。.

新!!: 安太妃 (石敬儒)和皇太妃 · 查看更多 »

石重貴

#重定向 晋出帝.

新!!: 安太妃 (石敬儒)和石重貴 · 查看更多 »

石敬儒

石敬儒,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哥哥,为后唐莊宗李存勖的骑将,早亡,其子石重贵被石敬瑭收养为子,就是后来的出帝。出帝即位后,母亲秦国夫人安氏尊为太妃,追封父亲(诏书称皇伯)石敬儒为宋王。石敬儒究竟是石敬瑭的亲哥哥还是堂兄,史书没有记载。欧阳修认为如果石敬儒是石敬瑭的亲哥哥,不应该在其他弟弟之后再赠官,更不应该直到石重贵即位后,才追封为宋王。.

新!!: 安太妃 (石敬儒)和石敬儒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安太妃 (石敬儒)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文献通考

《文獻通考》,元朝馬端臨撰,以杜佑《通典》為藍本,將《通典》上之八門增擴為二十四門,記載上古至宋寧宗嘉定末年歷代典章制度的政書。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書。後與《通典》、鄭樵《通志》,合稱「三通」。.

新!!: 安太妃 (石敬儒)和文献通考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