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孟东

指数 孟东

孟东(မိုင်းတုံမြို့,Mong Ton),又称勐栋,是缅甸掸邦孟萨县的镇治,靠近与泰国的边界。镇上有一座孟东机场。该镇地处,位于掸邦的南边,薩爾溫江以东。该镇也位于45号国道线上,通过该镇东北部的49号国道线与孟萨相连。.

22 关系: 南掸邦军孟萨县佤邦联合軍併吞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窣堵坡第二次世界大战縣 (緬甸)纳黎萱缅甸缅甸国防军缅甸行政区划猛撒鎮區 (緬甸)麻醉药品薩爾溫江苯丙胺英屬緬甸掸邦掸族泰国源泰邦

南掸邦军

南掸邦军是掸邦军队(SSA)之一,英文简称SSA-S,是由掸邦的政治组织——掸邦复兴委员会(RCSS)领导的军队。总部位于泰缅边境的累泰亮。.

新!!: 孟东和南掸邦军 · 查看更多 »

孟萨县

孟萨县是缅甸掸邦的一个县,治所孟萨,其下辖3个镇区和1095个村。.

新!!: 孟东和孟萨县 · 查看更多 »

佤邦联合軍

佤邦联合军(United Wa State Army,缩写为UWSA),简称佤联军,是缅甸佤邦的民族武装部队,由佤邦聯合黨領導。成立于1989年4月17日,由原缅甸共产党鲍有祥领导的部队分离出来的地方民族武装组成,原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军,1989年11月4日改为现名。现有9个旅,其中北佤4个旅,南佤5个旅,有正规军约4万人,总部设于邦康。.

新!!: 孟东和佤邦联合軍 · 查看更多 »

併吞

併吞(annexation)在政治上是指一國將另一國的部分領土或全部領土完全置入自己主權統治下的狀況。與主權未完全移交的佔領、保護國及租界不同。通常情況下,併吞都是一方強制脅迫另一方達成的,有時甚至是以武力方式達到併吞的目的。.

新!!: 孟东和併吞 · 查看更多 »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緬甸語:)為缅甸軍政府時期的最高权力机构,成立於1988年9月18日,當時名為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由蘇貌擔任主席至1992年由副主席丹瑞繼任主席,1997年11月15日更名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新!!: 孟东和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窣堵坡

窣堵坡(窣,音「素」),又称卒塔婆,音译自梵文的स्तूप(stūpa),巴利文稱Thupa,譯為塔婆,因為通常是置放高僧舍利子所用,漢文譯為舍利塔。是源于印度的塔的一种形式,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及泰國、緬甸等东南亚国家比较普遍。.

新!!: 孟东和窣堵坡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孟东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縣 (緬甸)

緬甸的行政區劃共劃分成67個縣(ခရိုင်;)。.

新!!: 孟东和縣 (緬甸) · 查看更多 »

纳黎萱

宋德特·帕·纳黎萱·马哈拉吉(;),或译“纳莱颂恩”。又称Sanpet二世(),暹罗大城王国国王(1590年-1605年在位),中兴雄主,传说为泰拳的开创者。后世尊称为纳黎萱大帝。 帕那莱出生于彭世洛,为控制当地的权臣坦马罗闍之子。1563年,大城王国面臨缅甸东吁王朝国王勃印曩入侵,坦马罗闍选择向勃印曩投降,被扶植为傀儡国素可泰王国国王,但被迫交出包括帕那莱在内的两个儿子前往勃印曩的都城勃固为质。 在勃固,帕那莱同其他傀儡国的王子一同接受了缅甸和葡萄牙式的军事教育。1569年,勃印曩灭亡大城王国,扶植坦马罗闍成为大城傀儡国王。由于坦马罗闍同意献出自己的女儿Supankanlaya成为勃印曩的侍妾,帕那莱和弟弟“白王子”Ekathotsarot一道獲釋回国。 回国后,帕那莱經父亲任命为素可泰国王,改名纳黎萱。1574年,纳黎萱参加了其父发起的针对万象的战争,但感染了天花,被迫撤军。 1581年,勃印曩去世,其子南达勃因继位。1583年,阿瓦守将猛勺(勃印曩之弟)在中国明朝的支持下发动反叛,缅甸陷入内乱。南达勃因命令纳黎萱出兵进攻阿瓦,但纳黎萱故意延缓行军速度,希望能让猛勺和南达勃因两败俱伤。南达勃因立即觉察到纳黎萱的叛意,密令其子帕玛哈乌拔拉攻击纳黎萱,并要求孟族首领Kiet和Ram袭击纳黎萱的后路,将其一举消灭。 但是Kiet和Ram主动将这一计划告知纳黎萱,并加入了纳黎萱的队伍,一同进攻空虚的勃固。在出发之前,纳黎萱举行仪式,正式宣布脱离缅甸独立。南达勃因得知消息后一鼓作气击败猛勺,并立刻回师勃固。纳黎萱被迫主动撤退,但帕玛哈乌拔拉率军紧追不止。根据传说,在Sittoung河东岸,纳黎萱以一支火箭准确射死了河西岸的缅军将领,使得缅军被迫撤退。 回国后,纳黎萱命令暹罗北部诸城全部坚壁清野,并取消了素可泰王国,以准备迎击南达勃因的报复。1584年,南达勃因派遣勃生领主率军入侵暹罗,但纳黎萱將之擊败。1586年,南达勃因在柬埔寨的支援下亲自率军进攻暹罗,前后围攻其首都阿瑜陀耶13个月之久,但始终不能攻克,被迫回师。 1590年,坦马罗闍去世,纳黎萱正式继位成为暹罗国王,称“Sanpet二世”。同年,帕玛哈乌拔拉率领缅甸军队再次入侵暹罗,但遭到纳黎萱的突袭而败走。1592年,帕玛哈乌拔拉乘纳黎萱出兵柬埔寨之机,起倾国之兵再次来伐,纳黎萱被迫回师迎战,两军交战于廓沙拉。 据传说,在战斗的紧要关头,纳黎萱和其弟“白王子”的战象突然失去控制,直冲入缅军阵营,两人在帕玛哈乌拔拉的面前被围困。在此情况下,纳黎萱向帕玛哈乌拔拉发出个人挑战,一决生死,得到了帕玛哈乌拔拉的应允。最后,纳黎萱在象背上亲手刺死了帕玛哈乌拔拉,从而获得了整场战斗的胜利。当天是1593年1月18日,时至今日,该日仍然是。 从此,暹罗掌握了战场的主动。1593年,纳黎萱攻占土瓦和丹那沙林,次年又占领毛淡棉和马都八,在孟加拉湾建立了自己的海军,并获得当地孟人的效忠。接着,纳黎萱又回师灭亡了柬埔寨,将其降为附属国,解决了后顾之忧。 1595年,纳黎萱进军勃固,但由于阿拉干国王派遣菲利浦·德·布里托率葡萄牙雇佣军援助南达勃因,加上清迈也在北部骚扰暹罗,未能得胜。不久之后,阿拉干、清迈等地相继背离南达勃因,清迈更是为了抵御老挝的进攻而接受了暹罗的宗主权。1599年,阿拉干、暹罗、东吁三国联军再次攻打勃固。由于孟人在东吁的游说下叛乱,纳黎萱被迫回师镇压叛乱,致使未能赶上勃固的陷落,没有瓜分到战利品。愤怒的纳黎萱转而攻打东吁,但未能获胜。 1605年,掸邦领主由于遭到阿瓦国王阿那毕隆的进攻,向纳黎萱求援。纳黎萱出兵赴援,但在途中病逝。其弟“白王子”厄加陀沙律继位为王。.

新!!: 孟东和纳黎萱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孟东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缅甸国防军

缅甸国防军,官方名称音译塔玛都(,)是缅甸的军事组织。它由海陆空三部分组成,受国防部管理。其辅助部队包括缅甸警察部队,民兵部队和边防部队,当地人称作为娜萨黎(Na Sa Kha)。 理论上,緬甸所有军人都是志愿軍(尽管緬甸政府有权以國防需要為由进行征兵)。而实际上,军队遭疑定期绑架和招募儿童入軍、强迫平民做苦力、還用人力扫雷。 自该国在1948年從英国独立以來,國防军就一直与种族分离主义者,不同政见者和毒枭的武裝部隊进行小规模交火。.

新!!: 孟东和缅甸国防军 · 查看更多 »

缅甸行政区划

缅甸全国划分为七个省(တိုင်းဒေသကြီး,Region)、七个邦(ပြည်နယ်,State)和一個聯邦區(内比都联邦区;နေပြည်တော် ပြည်တောင်စုနယ်မြေ,Naypyidaw Union Territory)。7个省的主要人口为缅族,7个邦的主要人口由当地的少数民族构成。.

新!!: 孟东和缅甸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猛撒

猛撒,勐薩,緬甸撣邦東部城鎮,目前由佤邦控制。1950年代,原為中華民國國軍的泰緬孤軍曾控制猛撒,並將此地作為反攻大陸的基地,設立反共大學,建造了猛撒機場。.

新!!: 孟东和猛撒 · 查看更多 »

鎮區 (緬甸)

鎮區(မြို့နယ်;)為緬甸的三級行政區,乃緬甸縣份下分的行政區。2007年12月,根據緬甸資訊管理部(Myanma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nit,MIMU)的資料,緬甸現有325個鎮區 Myanma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nit (MIMU)。以下列出了緬甸全部的鎮區,包含其鎮區所屬的省邦及縣份:.

新!!: 孟东和鎮區 (緬甸) · 查看更多 »

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narcotic),又称麻醉品、麻藥,最早泛指能夠導致人類進入睡眠、昏迷或無知覺狀態的藥品。在美國,它被用來指稱鴉片類藥物,如鸦片、海洛英、吗啡、杜冷丁,或是鴉片類藥物的衍生物,如可待因酮(oxycodone)、氫可酮(hydrocodone)。因此,這個名詞在現代具有負面意思,通常被用來指法律上禁止使用的藥品,也就是毒品(poison drugs)。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构成毒品的两大来源,联合国制定有《麻醉品单一公约》以控制吸毒问题。.

新!!: 孟东和麻醉药品 · 查看更多 »

薩爾溫江

薩爾溫江(သံလွင်မြစ်,),全长3,562公里,流域面积266,037平方公里。薩爾溫江發源中国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流經中國雲南省後進入緬甸,當中一度成為緬甸與泰國的界河,最後於緬甸毛淡棉附近分流注入印度洋。薩爾溫江上游中國境內河段稱為怒江。.

新!!: 孟东和薩爾溫江 · 查看更多 »

苯丙胺

安非他命(英文名稱:Amphetamine为一种中樞神經刺激劑,用來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嗜睡症、和肥胖症。“Amphetamine”一名擷取自。 安非他命是在西元1887年發現的,以兩種對映異構體的形式存在 ,分別是左旋安非他命和右旋安非他命。 准确来说,安非他命指的是特定的化學物質-外消旋,這個物質等同於安非他命的的兩個對映異構體:左旋安非他命和右旋安非他命的等比化合物之純胺類型態。 然而,實際上安非他命一詞已被廣泛的用來表示任何由安非他命對映異構體構成的物質或安非他命對映異構體本身。 安非他命是一种中樞神經興奮劑,適度適量地使用能提升整體抑制控制能力。在醫療用的劑量範圍內,安非他命能帶來情緒以及執行功能的變化,例如:欣快感的增强、性欲的改變、清醒度的提升、大腦執行功能的進化。安非他命所改變的生理反應包含:減少反應時間、降低疲勞、以及肌耐力的增強。然而,若攝取劑量远超过醫療用的劑量範圍,將會導致大腦執行功能受損以及橫紋肌溶解症。 攝取過份超越醫療用劑量範圍的安非他命可引发嚴重的藥物成癮。然而長期攝取醫療劑量範圍的安非他命並不會產生上癮的風險。 此外,服用远超醫療用劑量範圍的安非他命會引起精神疾病(例如:妄想、偏執)。然而長期攝取醫療劑量範圍的安非他命並不會引起上述疾病。 那些为享乐而摄入的安非他命通常会遠超過醫療用劑量範圍,且伴隨著非常嚴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 历史上,安非他命也曾被用來治療鼻塞和抑鬱。 安非他命也被用來、促進大腦的認知功能及在助興時(非醫療用途情況下)被作為增強性慾和欣快感促進劑。 安非他命在許多國家為合法的處方藥。然而,私自散布和囤積安非他命被視為非法行為,因為安非他命被用於非醫療用途的助興可能性極高。 首個藥用安非他命的藥品名稱為Benzedrine。當今以下列幾種形式存在:外消旋安非他命、阿得拉尔 、右旋安非他命,或對人體無藥效的前驅藥物甲磺酸赖氨酸安非他命。 安非他命藉著自身作用於兒茶酚胺神經傳導元素: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的特點來活化 ,進而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神经递质在腦內的活動。 安非他命屬於類的物質。由安非他命衍伸出的物質被歸納在的分類中,比如說:安非他酮、 、 MDMA、 和 甲基苯丙胺。安非他命也與人體內可自然生成的兩個屬於痕量胺的神經傳導物質——特別是苯乙胺和 ——有關。 Phenethylamine 是安非他命的原始化合物,而則是安非他命的位置異構體(只有在甲基族中才會區分出此位置異構體)。.

新!!: 孟东和苯丙胺 · 查看更多 »

英屬緬甸

英屬緬甸,是大英帝國在中南半島上的一個殖民地,存在於1824年至1948年。原先是英屬印度的一部份,1937年成為獨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佔領,改為緬甸國;直至戰後才正式獨立。 英國為了英屬印度的東邊界,與緬甸貢榜王朝爆發第一次英緬戰爭。英國獲勝,並且在1824年成立英屬緬甸,管理攻占的土地。當時英屬緬甸是英屬印度之下的一省。1852年,英國贏得第二次英緬戰爭,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1886年,英國贏得第三次英緬戰爭,貢榜王朝滅亡,英國完全占領緬甸,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英國占領緬甸後發生許多反抗,英國勢力將鄉村領袖結合入殖民政府以統治鄉村,並且對各民族採「分而治之」政策:直接統治緬族,間接統治其他族。英屬緬甸以稻米為單一作物,出口至英國以及英國殖民地。英國並且開發緬甸的木材、石油與錫礦。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国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伊洛瓦底江。為彌補水路的不足以及鎮壓反抗,英國人也興建與改善鐵路和道路。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印度資本家也進入緬甸,威脅緬甸經濟。因此緬甸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英國發展英式教育,影響緬甸佛教,使僧侶開始反抗,所以緬甸佛教成緬甸民族主義與反殖民推力。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民族獨立浪潮也傳入緬甸。1920年,仰光大學爆發反對殖民教育的「國民教育運動」,導致「佛教青年會」結合其他團體成立「緬甸人民團體總會」,其開放與改革政治與教育要求被英國拒絕。1930年代,學生與農民暴動持續,英國改採懷柔政策。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當選為英国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本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名義上獨立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对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又譯翁山)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1944年,昂山轉而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1945年日本投降後,同盟國宣布緬甸獨立有效。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1948年1月4日,英國議會正式承認緬甸独立,英屬緬甸結束,緬甸聯邦成立。.

新!!: 孟东和英屬緬甸 · 查看更多 »

掸邦

掸邦(Shan States)(ရှမ်းပြည်နယ်,掸语:မိုင်းတႆး ),是缅甸联邦的一个邦,155,801平方公里,人口约800多万人(2005年),是缅甸联邦裡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个邦。主體居民掸族自称傣族。首府东枝。.

新!!: 孟东和掸邦 · 查看更多 »

掸族

掸族(တႆး;,ရှမ်းလူမျိုး;;ไทใหญ่ or ฉาน)一般是指緬甸掸邦的壮侗语族,自称“傣”。“掸”是緬族對他們的稱呼,可能是暹罗一词的讹传。“掸”指的是缅甸境内的泰老民族,英治缅甸时期,英国曾将Shan一词指称所有泰老民族(包括老挝、泰国和中国云南)。掸族缅甸曼德勒省、克钦邦与克倫邦也有,估計人數約600萬。狭义的掸族指的是大傣(傣亞〔Tai〕或傣隆〔Tai Long〕)。 按照自称的不同可以分为五个主要分支:.

新!!: 孟东和掸族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孟东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源泰邦

源泰邦(สหรัฐไทยเดิม)是泰国的前行政区,其范围包括后泰国政府吞并的英屬緬甸掸邦东部部分地区。泰国国旗于1941年6月5日在景栋被升起,标志着景栋正式成为泰国新领土的首府。 通过这种吞并,与轴心国合作的泰国向北扩展到北緯22度線与中国接壤。景棟是该行政区的首府。 战争结束时,泰国仍然与日本结盟,但美国提出了解决办法。1946年,泰国同意交还在日本帮助下掠夺的领土以换取联合国的承认,因此,所有针对暹罗的战时索赔都被取消,该国还获得了大量的美国援助。然后,掸邦东部的泰国占领区恢复了战前地位,成为缅甸的一部分。.

新!!: 孟东和源泰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孟東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