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孔多塞号战列舰

指数 孔多塞号战列舰

孔多塞号战列舰(Condorcet)是6艘丹东级战列舰中第2艘建造的軍艦。本艦以法國啟蒙運動時期政治與數學家馬奎斯·德·孔多塞侯爵命名,於1907年8月23日在聖納澤爾放置龍骨,並在1911年7月25日於法國海軍服役。艦上的主要武器為4門,這些主砲配置於2座雙聯裝砲塔內。儘管孔多塞号在1907年8月開始建造,然而以全裝重型火炮(All-Big-Gun)設計概念建造的无畏号战列舰在1906年12月時即服役於英國皇家海軍,這使得本艦及其同型艦在建造時即淪為二流戰艦。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8月爆發時,孔多塞号曾於西第中海海域嘗試搜尋德艦與布雷斯勞號,但最後無功而返。幾個月後,孔多塞号隨英法聯軍艦隊航往亞得里亞海,並在中,協助聯軍擊沉奧匈帝國海軍的。隨後孔多塞号巡航在奧特朗托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阻止同盟國艦隊突破地中海防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孔多塞号曾於1923年至1925年間經歷改裝工程,隨後轉為訓練艦,1931年時又轉為兵營艦。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6艘丹东级战列舰中僅剩孔多塞号仍倖存著。1942年11月,德軍在中成功繳獲孔多塞号,並當作兵營艦來安置德國水兵。1944年,孔多塞号被盟軍空襲重創,隨後被德軍鑿沉,直至戰後才被打撈上岸,並在1949年拆解完畢。.

48 关系: 司令塔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吃水深度奧匈帝國海軍奧特朗托海峽孤拔號戰艦宿舍船巴尔巴利阿里群島丹东级战列舰希臘王國亚得里亚海伊奧尼亞群島伏尔泰号战列舰啟蒙時代克基拉島砲塔穆兹罗斯突尼西亞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狄德罗号战列舰韦尼奥号战列舰達喀爾戰役達達尼爾海峽馬奎斯·德·孔多塞馬其頓戰役魚雷艇黑山王国龙骨蒸汽渦輪發動機里耶卡雷蒙·普恩加萊雅典雅克-伊夫·库斯托排水量比斯開灣水肺法國艦隊土倫自沉事件法國海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国总统潜水海上閱兵无畏号战列舰旱塢打撈

司令塔

指挥搭是舰只或潜舰上的高耸起的平台,在那里军官可以对舰进行conn(下达航海指令给舵手),它也给航海提供了良好视野因此在军舰上越造越高。conn这个词可能来自conduct而不是control。 Category:潜艇设计 category:航海 category:军事术语.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司令塔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

同盟国(Mittelmächte;Központi hatalmak;İttifak Devletleri;Централни сили,意思是中央国)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及保加利亚王国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部分國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為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同盟國組成及加入盟軍的國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了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會控制整個世界的原因。 最初於戰爭爆發的時候(1939年9月1日),反德同盟包括了法國、波蘭及英國,旋即英國的自治領(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紐芬蘭自治領及南非聯邦)亦加入了同盟。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和中華民國加入同盟國。同時1941年後,英聯邦、美國及蘇聯的領袖被稱為「三巨頭」,擔任著同盟國的領導角色。自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中華民國與日本開戰(抗日戰爭),牽制了日本陸軍的行動,在當時亦是一位重要的盟友,並加入了緬甸戰場協助英軍。中華民國和三巨頭(英國、美國、蘇聯)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称为「世界權力的托管人」,後來被称为同盟國的「四警察」或者「四大国」。中美英蘇作为四大国率先在《聯合國共同宣言》上签字,之后在1943年的莫斯科会议所颁布的《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中「四大国」地位获得进一步确认。其他盟國包括比利時、巴西、捷克斯洛伐克、埃塞俄比亞、希臘王國、英屬印度、墨西哥、荷蘭、挪威及南斯拉夫等。 於1941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為同盟國設計了一個名字,稱為「聯合國」。後來在1942年1月1日簽署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成為了現代聯合國的基礎。於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羅斯福的繼任人哈里·S·杜魯門總統向中、法、蘇、英、美的外長提出各國應該「商定一份和平條約及歐洲國家邊界的解決方法」,從而導致了外長理事會的建立。.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吃水深度

吃水深度,簡稱吃水,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最深長度,不同船舶有不同的吃水深度。而同一船舶亦根据不同的载重量及所处水域的盐度,而吃水深度有所不同。大型船艦會因為吃水太深而不能夠進入水淺之海灣、港口或者運河。船身外刻吃水线刻度,以顯示吃水深度。.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吃水深度 · 查看更多 »

奧匈帝國海軍

奧匈帝國海軍(Kaiserlich und Koniglich Kriegsmarine,Császári és Királyi Haditengerészet,常縮寫為「k.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奧匈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奧特朗托海峽

奧特朗托海峽(阿爾巴尼亞語:Kanali i Otrantos;義大利語:Canale d--Otranto)或稱愛奧尼亞海,是地處義大利布林迪西省與阿爾巴尼亞西岸地區之間的一個海峽。最窄處寬約85公里。奧特朗托海峽是地中海的伊奧尼亞海與亞德里亞海兩海的分隔界限,並且是連接兩海的唯一航道。海峽的名稱來自於海峽沿岸的義大利城市奧特朗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成員英國、法國和義大利曾經封鎖該海峽,以阻止奧匈帝國船艦進入。 Category:義大利海峽 Category:阿爾巴尼亞海峽 Category:跨國海峽 Category:地中海海峽 Category:阿爾巴尼亞-義大利邊界.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奧特朗托海峽 · 查看更多 »

孤拔號戰艦

#重定向 孤拔号战列舰.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孤拔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宿舍船

宿舍船,用作军用时也成为兵营船,顾名思义,是用作人员住宿的船只。宿舍船以提供住宿和日常生活服务为主,因此大多已经不具备航海能力或航海能力不佳。宿舍船的来源一般是不再出海的旧船只。也有少量专门建造的型号。某些情况下可能采用征召的正常船只,一般情况下这是临时措施。 宿舍船的出现是因为港口往往缺少必要的港务及航海人员住宿区域。这在大航海时代早期非常常见。因此一些报废的船只就被用来当做宿舍船。此外,长时间不出海的水手住在宿舍船上,也有维持航海状态的好处。 二战时,一些严重受损,不太可能出航的船只会被用作宿舍船,以接收遇难船只的幸存者及战俘。有时也会被用作陆军的军营,或者办公设施。由于在英国和太平洋战区的需求很大,美国甚至专门设置了无动力宿舍船的级别。马岛战争时,英军曾经征召两艘汽车渡轮部署在斯坦利港用作军队宿舍,直到1983年9月。今日,美军使用APL-61型宿舍船,用于大型军舰维修时,船员的安置地。 用作民用时,宿舍船可以作为海上施工队的临时住宿地,或者在自然灾害后接收难民。有些在内河和内海航行的船队中,也可能配备有航行能力极佳的专用宿舍船。一些大型驳船建造的宿舍船也可能被用作监狱,比如美国纽约的。 在沿海地区,宿舍船也可能被用做长期的住房,比如福建的福州疍民。但这样的船只可能状态不佳,环境恶劣,因此不是理想的生活场所。.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宿舍船 · 查看更多 »

巴尔

巴尔(塞尔维亚语:Бар)是位于黑山西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人口13,719(2003年)。.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巴尔 · 查看更多 »

巴利阿里群島

巴利阿里群島(Illes Balears;Islas Baleares),西地中海群島,西班牙自治區之一。該群島是由馬略卡島(Mallorca)、梅诺卡岛(Menorca)、伊維薩島(Ibiza)與福门特拉岛(Formentera)四座主要島嶼與周圍其他小島組成。另外,較小的卡夫雷拉島(Cabrera)是國家公園的所在地。 地理上,伊維薩島和福门特拉岛屬於(Pitiüses)。它們約在馬略卡島西南100公里,西班牙大陸東面80公里。.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巴利阿里群島 · 查看更多 »

丹东级战列舰

丹东级战列舰(Danton-class)是法國海軍所建造的6艘前無畏艦,6艘同級艦分別為丹東號、孔多塞號、伏爾泰號、狄德羅號、米拉波號、韋尼奧號,所有艦艇建於1907年至1911年間。儘管世界第一艘無畏艦无畏号在1906年便下水,但法國軍方仍堅持要將丹东级完工,這使得本級艦在開工時即性能明顯落後於其他海權強國的主力艦,法國海軍在其之後才開始研發法國首艘無畏艦-孤拔級戰艦。6艘丹東級戰艦在1911年陸續服役於法國海軍,其中5艘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參與,接下來隨艦隊封鎖奧特朗托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防止同盟國艦艇突破地中海防線。在這當中,首艦丹東號於1917年3月19日遭德國擊沉。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倖存的5艘丹東級戰艦因性能落後於其他海權強國的主力艦而逐漸退居二線。米拉波號與韋尼奧號隨後被派遣至黑海支援俄國內戰中的白軍陣營,然而米拉波號卻因一場暴風雪而在克里米亞沿岸;韋尼奧號上則因船員發動叛變,迫使該艦返回法國本土。2艘艦在返回法國本土後,僅過數年即拆解。孔多塞號、狄德羅號、伏爾泰號皆在1920年代中期進行現代化改裝,並轉為,狄德羅號與伏爾泰號甚至在1930年代後期拆解。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6艘同型艦中僅剩孔多塞號仍倖存,然而該艦於1931年即被當作,並在法國海軍魚雷學校充當。1942年,孔多塞號在法國艦隊土倫自沉事件中被德軍繳獲,並於1944年龍騎兵行動中被德軍鑿沉。.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丹东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希臘王國

希臘王國(Βασίλειον της Ελλάδος),是希臘脫離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後,在俄、英、法三國主導下,於1832年召開的倫敦會議中所建立,目的是取代原先的希臘第一共和國。並於隨後簽訂的《君士坦丁堡條約》中獲得承認。1924年,君主制一度被廢,改為第二共和;隨後又於1935年恢復。1941年,轴心国占领了希腊并扶植了傀儡政权希腊国。1944年,希腊王国复辟。1967年,希腊军方发动政变建立右翼政权。广义上,直至1974年軍政府垮台、希臘第三共和國成立,希臘王國才正式結束。.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希臘王國 · 查看更多 »

亚得里亚海

亚得里亚海地圖 亚得里亚海(Mar Adriatico,Jadransko morje,Jadransko more,Deti Adriatik),是地中海的一部份水域,分隔了義大利半島 (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幹半島,也分隔了亞平寧山脈與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及其臨近地區。亚得里亚海西岸屬於意大利,東岸則分別屬於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蒙特內哥羅和阿尔巴尼亚。亚得里亚海透过位於其南部的奥特朗托海峡与愛奥尼亚海相连。波河、阿迪傑河、奧凡托河等河流流入亚得里亚海;海中有近1200個島嶼,其中只有69個有人居住。.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亚得里亚海 · 查看更多 »

伊奧尼亞群島

伊奧尼亚群岛,又譯爱奧尼亚群岛(Ionia nisia;古代希臘文:Ἰόνιοι Νῆσοι,拉丁化:Ionioi Nēsoi),傳統上被稱為「七島」(Επτάνησα/Επτάνησος,拉丁化:Heptanēsa / Heptanēsos),希臘西部愛奧尼亞海的群島。面积2307平方公里,人口214274;多火山、地震;地中海气候。 主要有7大島;由北至南排列如下:.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伊奧尼亞群島 · 查看更多 »

伏尔泰号战列舰

伏尔泰号战列舰(Voltaire)是6艘丹东级战列舰中第3艘建造的軍艦。本艦於1907年7月20日在濱海拉塞訥放置龍骨,並在1911年8月1日於法國海軍服役,艦名來自於法國啟蒙運動時期著名人士伏爾泰。艦上的主要武器為4門,這些主砲配置於2座雙聯裝砲塔內。其推進系統由4組蒸汽渦輪發動機與26台貝爾維爾(Belleville)式鍋爐組成,航速可達左右。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8月爆發時,伏爾泰號曾於西西里海峽嘗試搜尋德艦與布雷斯勞號,但最後無功而返。幾個月後,伏爾泰號隨英法聯軍艦隊航往亞得里亞海,並在中,協助聯軍擊沉奧匈帝國海軍的。隨後,伏爾泰號在奧特朗托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執行巡航任務,防止同盟國艦隊突破地中海防線。1918年10月,伏爾泰號在途經米洛斯島一帶海域時,遭德國的2枚魚雷擊中。儘管受到重創,但伏爾泰號仍有能力航行到米洛斯島進行臨時維修。一次大戰後,伏爾泰號曾於1923年至1925年期間作現代化改裝,但其後很快轉為使用。因艦體性能不足以應付當代作戰需要,法國海軍於1935年將伏爾泰號除籍,並將其拖至鑿沉,當永久靶艦用;艦體殘骸於直至1950年3月時才拆解。.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伏尔泰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啟蒙時代

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Aufklärung),又稱啟蒙時代(Siècle des Lumières;Age of Enlightenment)與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指在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地區發生的一場哲學及文化運動,該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的基本問題。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媒體上的“启蒙”,開啟现代化和现代性的發展歴程。德意志哲學家康德以「Sapere aude」(拉丁語,意為Dare to know,敢於求知)的启蒙精神來闡述人类的理性担当。他認為啟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 啟蒙時代不同於過往以基督教神學權威為主作為知識權威與傳統教條,而是相信理性並,認為科學和藝術的知識的理性發展可以改進人類生活。承接17世紀的科學宇宙觀及以理性尋找知識的方法,啟蒙運動相信普世原則及普世價值可以在理性的基礎上建立,對傳統存有的社會習俗和政治體制以理性方法檢驗並改進,產生出啟蒙時代包含自由與平等概念的世界觀。 啟蒙時代後期,約18世紀末前後,浪漫主義接續並取代啟蒙運動思維成為19世紀的主流。不同於啟蒙運動相信知識及理性進步觀,有鑑於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的部份負面後果,浪漫主義思維主張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過了頭:藝術及科學等知識的發展並未帶給人類福祉,人類有了知識改變了自然反而使人類變得更墮落、社會不公並且忽略了心之真誠。.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啟蒙時代 · 查看更多 »

克基拉島

克基拉島(Κέρκυρα,拉丁化:Kérkyra;古希臘語:Κέρκυρα/Κόρκυρα),英語稱科孚島(Corfu),伊奥尼亚海岛屿,属希腊克基拉州。科孚岛面积580平方公里,是愛奥尼亚群島中第2大的島嶼,隔科孚海峡与阿爾巴尼亞相望。此島是愛奧尼亞大學的所在地。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此島出生。 克基拉島曾先後被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熱那亞人和威尼斯人所管治。其中威尼斯共和國曾統治島嶼由1401年至1797年,克基拉島時稱「威尼斯的門戶」,鄂圖曼土耳其曾多次侵略該島,如1537、1571、1573和1716年土耳其海軍和陸軍就曾圍困島嶼,但均以失敗而終。當時克基拉島可被視為西方文明抵抗鄂圖曼的堡壘。 1864年英、法、俄三國和希臘簽訂倫敦條約,正式將克基拉島在內的愛奧尼亞群島主權歸還希臘。 現今克基拉島是一個熱門的旅遊勝地。在2007年,島上克基拉市的老城區因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的推薦而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克基拉島 · 查看更多 »

砲塔

塔(Gun turret),是一固定於船艦、戰車、航空器或地面建築上的彈丸射擊武器裝置,主要由裝甲炮塔殼、炮塔環(內含旋轉制動機構)、火炮和火炮俯仰機構等組成。炮塔上通常會包覆上裝甲,用以保護操作人員。.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砲塔 · 查看更多 »

穆兹罗斯

兹罗斯(希腊语:Μούδρος)是希腊北爱琴大区莱斯沃斯州的一座城市,位于利姆诺斯岛上,面积185.13平方公里,人口4,842人(2001年)。.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穆兹罗斯 · 查看更多 »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تونسية),通称突尼斯,位於北非、隶属于马格里布地区,东北部緊鄰地中海。突尼斯有兩個鄰國,分別為西方的阿爾及利亞(公共国界线長965公里)與東南方的利比亞(公共国界线長459公里)。突尼斯因其坐落于国家北方的首都--而得名。.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突尼西亞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狄德罗号战列舰

德罗号战列舰(Diderot)是6艘丹东级战列舰中第4艘建造的軍艦。本艦於1907年10月20日在放置龍骨,並在1911年8月1日於法國海軍服役,艦名來自於法國啟蒙運動時期哲學家德尼·狄德羅。艦上的主要武器為4門,這些主砲配置於2座雙聯裝砲塔內。其推進系統由4組蒸汽渦輪發動機與26台式鍋爐組成,航速可達左右。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8月爆發時,狄德罗号曾於西西里海峽嘗試搜尋德艦與布雷斯勞號,但最後無功而返。幾個月後,狄德罗号隨英法聯軍艦隊航往亞得里亞海,並在中,協助聯軍擊沉奧匈帝國海軍的。隨後,狄德罗号在奧特朗托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執行巡航任務,防止同盟國艦隊突破地中海防線。在鄂圖曼帝國於1918年10月30日與協約國簽署穆德洛斯停戰協定後,狄德罗號短暫地參與佔領君士坦丁堡行動。1923年至1925年期間,本艦進行現代化改裝作業,但之後很快地轉為使用。因艦體性能以不足以應付當代作戰需要,法國海軍於1936年將狄德罗号除籍,並在次年拆解。.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狄德罗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韦尼奥号战列舰

韦尼奥号战列舰(Vergniaud)是6艘丹东级战列舰中第6艘建造的軍艦。本艦於1908年7月在放置龍骨,並在1911年12月18日於法國海軍服役,艦名來自於法國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的演說家皮埃爾·韋鳩尼昂·韋尼奧。艦上的主要武器為4門,這些主砲配置於2座雙聯裝砲塔內。其推進系統由4組蒸汽渦輪發動機與26台式鍋爐組成,航速可達左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韋尼奧號曾試圖阻止德國海軍與布雷斯勞號小巡洋艦從西側突破地中海防線,以及護衛往返於法國本土與北非之間的運輸艦隊。幾個月後,韋尼奧號隨英法聯軍艦隊航往亞得里亞海,並在中,協助聯軍擊沉奧匈帝國海軍的。隨後,韋尼奧號在奧特朗托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執行巡航任務,防止同盟國艦隊突破地中海防線。 在鄂圖曼帝國於1918年10月30日與協約國簽署穆德洛斯停戰協定後,韋尼奧號曾短暫地參與佔領君士坦丁堡行動。法國海軍接下來指派韋尼奧號與米拉波號前往黑海,協助在塞瓦斯托波爾的俄國白軍。然而在這期間,艦上的船員因厭戰情緒而爆發叛亂,並且在示威中有一名船員因血腥鎮壓而遭到射殺,導致本艦不得不返回法國本土。返國後的韋尼奧號,被法國海軍轉調至東地中海。後來因性能越來越不符需求,法國海軍遂於1921年將本艦轉為廢船,並在1926年前用作,最終在1928年拆解。.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韦尼奥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達喀爾戰役

達喀爾戰役,較常為人知的名稱是威嚇行動(Operation Menace),於1940年9月盟軍發動的一場不成功行動,其目的是為了要奪取維琪法國控制的法屬西非(今日的塞內加爾)達喀爾的控制權,由夏爾·戴高樂率領自由法國軍隊發動進攻。最後的結果是以盟軍的撤退結束。.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達喀爾戰役 · 查看更多 »

達達尼爾海峽

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 Strait),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Çanakkale Boğazı),Δαρδανελλια,古称赫勒斯滂(Hellespont),是连接马尔马拉海和愛琴海的海峡,属土耳其内海,也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常与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称土耳其海峡,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達達尼爾海峽 · 查看更多 »

馬奎斯·德·孔多塞

#重定向 孔多塞侯爵.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馬奎斯·德·孔多塞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戰役

其頓戰役(Macedonian Front)也稱薩洛尼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馬其頓地區的戰役。1915年秋季, 德意志第二帝国,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展開了對塞爾維亞的進攻,馬其頓戰役爆發。之後同盟國軍隊一度在這裡展開穩定的佔領。但在1918年9月,協約國軍隊開始反攻。保加利亞被迫投降,同時塞爾維亞得到解放。馬其頓戰役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馬其頓戰役 · 查看更多 »

魚雷艇

魚雷艇是一種相對於其他種類艦艇小、快速,並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海軍艦艇。.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魚雷艇 · 查看更多 »

黑山王国

黑山王国(Краљевина Црнa Горa,有中国大陆文献将之译为门的内哥罗),是位于南欧的一个已不存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大约位于今天的黑山,首都采蒂涅。黑山王国成立于1910年8月28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黑山王国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以協助盟友塞爾維亞王国。在1916年1月15日到1918年10月期间,黑山王国被奥匈帝国占领。國王尼古拉一世逃亡至義大利、法國。1918年,塞爾維亞等協約國的軍隊解放蒙特內哥羅。一戰結束後,在塞爾維亞的主導之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聯合組成了第一個由南斯拉夫族群聯合的國家。同時,塞爾維亞控制下的蒙特內哥羅也召開會議,廢除尼古拉一世的王位、禁止尼古拉回國。1918年11月28日,黑山王国加入塞爾維亞王国。三天后加入新成立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尼古拉一世終身拒絕承認,自認國王。死於法國。.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黑山王国 · 查看更多 »

龙骨

龙骨在船、汽艇或是小舟的是最重要的承重结构。它位于船的底部。在龙骨的上面有横过的船肋加固。船首和船尾,龙骨绕过艏柱。龙骨通常是船壳第一个被建造的部分。龙骨的铺设是造船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 除了承重外,龙骨还有流体动力学上的作用。它扩大了船的侧面面积,提高了船在水中的并联阻抗,防止了侧风转向。这对逆风航行尤为重要。在帆船,龙骨会受到中部或是骨架边的斜撑的支持。 龙骨还对船的重量稳定有重要作用,减少了船的倾斜或是反向转动。.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龙骨 · 查看更多 »

蒸汽渦輪發動機

蒸汽渦輪發動機(Steam turbine)是一種擷取(將水加熱後形成的)蒸汽之動能轉換為渦輪轉動之動能的機械。相較於原由詹姆斯·瓦特發明的單級往復式蒸汽機,渦輪蒸汽機大幅提高了熱效率,更接近熱力學中理想的可逆過程,並能提供更大的功率,至今它幾乎取代了往復式蒸汽機。使用渦輪蒸汽機发电的电厂叫做热电厂,其特別適用於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世界上大約80%的電能是渦輪蒸汽機所產生。船舶领域主要用于大型舰船。 SteamTurbine.jpg|一具現代蒸汽渦輪發動機總成 TMW 773 -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set.jpg|1910年製250kw小型蒸汽渦輪發動機.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蒸汽渦輪發動機 · 查看更多 »

里耶卡

里耶卡(又名阜姆,克罗地亚语:Rijeka,意大利語:Fiume)位于亚得里亚海克瓦内尔湾畔,是克罗地亚第三大城市和主要的海港城市,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144,043(2006年)。 该城的两个名字,Rijeka和Fiume在各自的语言里都是“河流”的意思,可以比较俄语:река和拉丁语:flumen。 因里耶卡港為深水良港,且戰略位置重要,成為義大利、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等各勢力爭奪的目標,擁有者和居民人口組成也因此在歷史上多次改變,在二戰後,意大利被迫把阜姆割讓給南斯拉夫(今克羅地亞)。 現今里耶卡的經濟主力為造船業與海運業。.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里耶卡 · 查看更多 »

雷蒙·普恩加萊

雷蒙·普恩加莱(Raymond Poincaré,),法國政治家。1912年-1913年擔任法國總理和外交部長;1913年-1920年擔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總統;1922年-1924年與1926年-1929年再次出任總理。.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雷蒙·普恩加萊 · 查看更多 »

雅典

雅典(Αθήνα,,;Άθῆναι|Athēnai)是希腊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雅典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西南距爱琴海法利龙湾8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过。市内多小山。 雅典是世界上最老的城市之一,有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现在雅典是欧洲第八大城市。雅典是希腊经济、财政、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市区人口330万,加上郊区人口共有380万人口。城市的面积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区为412平方公里。 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搖籃,是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场所的所在地。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在雅典诞生或居住过南方网, - 于2007年7月2日查阅,雅典也因此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雅典是現代奥运会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CNN,,发表日期1997年9月5日,于2007年7月3日查阅.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雅典 · 查看更多 »

雅克-伊夫·库斯托

雅揆士-伊夫·庫斯托 AC(Jacques-Yves Cousteau;),法國海軍軍官、探险家、生态学家、电影制片人、摄影家、作家、海洋及海洋生物研究者,法兰西学院院士。 1943年,库斯托与埃米尔·加尼昂共同发明了水肺。 1956年,库斯托与路易·馬盧合作制作了纪录片《寂静的世界》(The Silent World),在戛纳电影节上映,并获得金棕榈奖。.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雅克-伊夫·库斯托 · 查看更多 »

排水量

排水量(displacement)是指船舶在一定状态下的总重量,通常以吨为单位。船舶满载时的总重量称为满载排水量,或重排水量,船舶不装载货物时船体和机舱等部分的总重量称为空船排水量,或轻排水量,如未指明时,船舶的排水量多指满载排水量。排水量是表示船舶吨位的众多指标之一,缩写作DT(Displacement Tonnage),与净吨位(NT)、总吨位(GT)或载重吨位(DWT)等是不同的概念。 排水量也可以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即排开水的重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水的重量,而浮在水中船舶在竖直方向上自身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相平衡,大小相等,即其重量等于排开水的重量。 不同水域水的密度是有差异的,海水的密度约为1025 kg/m³,而淡水的密度则约为1000 kg/m³。当船舶从海域驶入内河或由内河出海时,船舶的吃水会有所变化,而船舶的总重量不变,其排开水的重量同样保持不变,即船舶的排水量不因所处水域水密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排水量 · 查看更多 »

比斯開灣

比斯開灣(Golfo de Vizcaya;Golfe de Gascogne;巴斯克語:Bizkaiko Golkoa)是北大西洋的一個海灣,海岸線由法國西岸的布列塔尼至西班牙北岸的加利西亞。這個海灣的名字是來自西班牙的比斯開省,屬於巴斯克自治區的一部份。 海灣的南端在西班牙稱為坎塔布里亞海,這是在公元前1世紀時古羅馬人根據附近的坎塔布里亞地區來命名,拉丁名字Sinus Kantabrorum。 比斯開灣出名風高浪急,是由於灣內的大陸架延伸至頗遠的外海,導致比斯開灣較為淺水。 英國人愛倫·麥克阿瑟第一次駕駛帆船環繞世界的旅程就是在比斯開灣完結。.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比斯開灣 · 查看更多 »

水肺

水肺是一種輔助潛水者在水中呼吸的器具。水肺是在1943年,由雅克-伊夫·庫斯托和埃米爾·加尼昂共同發明的。現代的水肺系統最少由四個部分組成,包括:、呼吸調節器、氣瓶和。調節器以活栓操控,將壓縮氣體由高壓狀態,轉化成可供人體正常呼吸的壓力。密閉式循環水肺是氧氣和稀有氣體中的氦混合充入氣瓶中的高氧水肺潛水方式,可供大深度潛水呼吸。 潛水員所使用的氣瓶不稱為氧氣筒。氧氣筒(100%氧氣)是屬於醫療級的氣體。水肺使用的稱之為氣瓶(79%氮氣+21%氧氣),氣瓶裡裝的是壓縮後的空氣,並非純氧氣。.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水肺 · 查看更多 »

法國艦隊土倫自沉事件

法國艦隊土倫自沉事件是指發生於1942年11月27日,法國海軍艦隊在的集體自沉行動。 當同盟國侵略法屬北非後,维希法國主要人物弗朗索瓦·達爾朗叛逃至聯軍,使納粹德國方面開始懷疑维希政權的中立性。為了消除法國艦隊的威脅,德國元首希特勒下令策畫,旨在和意大利迅速占領維琪法國,以及強化納粹德國在非洲的主控權。德國軍方也在1942年11月19日執行里拉行動,旨在迅速擄獲在土倫的大型艦隊,並在行動後將艦艇轉交給義大利海軍,以免這些艦隊倒向聲望逐漸提高的自由法國政權。 然而,德軍的行動最後以失敗告終。維琪海軍將領成功地將77艘艦體鑿沉,而大型艦體則是全部鑿沉,德軍只擄獲39艘小型船隻,其中大多數已遭破壞或解除武裝,僅少數潛艦與1艘水面艦隻順利逃往北非並倒向盟軍。此次行動標誌著维希法國失去最後一個權力的象徵,以及其與德國間的信譽。.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法國艦隊土倫自沉事件 · 查看更多 »

法國海軍

法國海軍(Marine nationale)為法國軍事中的海軍力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軍之一,也是現今為數不多的藍水海军。現在的法國海軍擁有多種現代化軍艦、艦載飛彈和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在聯合國的海上維和行動裡有一定的影響力,並在海外基地駐有兵力。海軍總司令部設於巴黎,大西洋艦隊基地設於布雷斯特,地中海艦隊基地設於土伦。到2007年,現役兵約有42,866人、其他文職人員約10,300人。.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法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语: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國的政权,是首个穩固建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制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后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时,因为纳粹德国入侵法国而滅亡。第三共和虽然从未被认为能长期执政,但它正是法国经历八十多年的政权更替及动乱后,第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共和政权,并赢得法国人对共和政体的支持。.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总统

法蘭西共和國總統(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簡稱法國總統,是法国的國家元首。總统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司令。 現時的法國是第五共和,根據1958年的《法國憲法》,法國總统與總理領導的內閣執掌行政權,由全體法國合資格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2002年前任期為7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另根据安道爾公國憲法,法國總统也是安道尔國家元首安道爾大公兩位大公之一(另一位是天主教烏赫爾教區主教)。.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法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潜水

潛水泛指所有的水面下活動。包含使用壓縮機由水面供氣的潛水;由潛水員自行攜帶呼吸系統的水肺潛水;以及不攜帶呼吸系統,僅使用輕裝備的自由潛水。.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潜水 · 查看更多 »

海上閱兵

海上閱兵(Fleet review)又称阅舰式或观舰式(源自日文中的“観艦式”),是海軍的閱兵儀式。此項儀式由英國開始,近年來,成為國際上軍事演習或慶祝建國、建軍周年等慶典時展示軍力的儀式。 海上阅兵通常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举行阅兵式时,受检阅的舰船都有固定的泊位,整齐地排列。检阅舰则搭载本国元首、政府首脑和海军将领,以及受邀的别国宾客依次检阅列队战舰。分列式又称为码头校阅式,举行分列式时,受阅舰艇编队以一定顺序从码头的检阅台前通过。.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海上閱兵 · 查看更多 »

无畏号战列舰

无畏号(HMS Dreadnought),英国皇家海军的一種划时代设计的战列舰。它遠優於同時期的同類軍艦。.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无畏号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旱塢

--(或称乾塢)指在岸边以人工建设的船坞,作为建造、改装和修理船舶的地方。可以分为干旱船坞(岸上)或--等不同类别。 乾船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的北宋。据沈括记载:「国初,两浙献龙船,长二十余丈,上为官室层楼,设御榻以备游幸。岁久腹败,欲修治,而水中不可施工。熙宁中,宦官黄怀信献计,于金明池北凿大澳,可容龙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其上。乃决水入澳,引船当梁上,即车出澳中水,船乃笐于空中。完补讫,复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为藏船之室,永无暴露之患。」 Category:船塢 fa:حوضچه خشک nds:Dock.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旱塢 · 查看更多 »

打撈

打撈(英文:Marine salvage)是一種於水域進行尋回屍體或者物件的技術。.

新!!: 孔多塞号战列舰和打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孔多塞号战舰孔多塞號戰列艦孔多塞號戰艦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