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子太叔

指数 子太叔

游吉(),姬姓,游氏,名吉,字子太叔(一作子大叔),中国春秋时期郑国的为政。郑穆公的曾孙、公子偃的孙子、子蟜的儿子。历事郑简公、郑定公。 其兄游眅被废后为卿。善于辞令,多次出使楚国、晋国。辅佐子产执政。前522年,继任子产为政。尽杀雈苻之泽的群盗。他曾经阐述礼和仪的区别,认为礼是天地经纬、上下纲纪的准则。前506年,游吉去世,驷歂执政。.

18 关系: 姬姓子产子蟜子蟜 (郑国)子明 (郑国)左传为政公子偃 (郑国)驷歂鄭定公鄭國鄭穆公鄭簡公楚国游速春秋时期晋国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新!!: 子太叔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子产

子产(),'''姬'''姓,'''国'''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国语·晋语八》:郑简公使公孙成子来聘,平公有疾,韩宣子赞授客馆。客问君疾,对曰:“寡君之疾久矣,上下神祇无不遍谕,而无除。今梦黄熊入于寝门,不知人杀乎,抑厉鬼邪!”子产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何厉之有?侨闻之,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夫鬼神之所及,非其族类,则绍其同位,是故天子祀上帝,公侯祀百辟,自卿以下不过其族。今周室少卑,晋实继之,其或者未举夏郊邪?”宣子以告,祀夏郊,董伯为尸,五日,公见子产,赐之莒鼎。,又称公孙侨、公孙成子、東--子產、国子、国侨、郑乔,是春秋末期郑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 子产执政期间,改革内政,慎修外交,捍卫郑国利益,极受郑国百姓爱戴,后世对其评价甚高,将他视为中国历史宰相的典范,清朝的王源更推许他为春秋第一人。.

新!!: 子太叔和子产 · 查看更多 »

子蟜

子蟜可以指:.

新!!: 子太叔和子蟜 · 查看更多 »

子蟜 (郑国)

子蟜(),'''姬'''姓,名虿,字子蟜,谥桓,又称公孙虿,是公子偃的儿子 ,郑穆公的孙子,郑国司马。.

新!!: 子太叔和子蟜 (郑国) · 查看更多 »

子明 (郑国)

子明(),'''姬'''姓,'''游'''氏,名眅,字子明,谥昭,是公孙虿的儿子,郑国的卿。 前551年十二月,子明将前往晋国,还没出国境,遇到迎娶妻子的人,就夺走了他的妻子,并在该城中住下。没几天,那个女人的丈夫攻打子明并将他杀死,带着自己的妻子走了。郑国当国子展废掉了子明的儿子良而立了子明的弟弟子太叔为游氏宗主,子展说:“国卿,是君主的副手,百姓的主人,不能随便。请舍弃子明这类人。”子展又派人寻找那个杀死子明的人,让他回到他的乡里,并让游氏的族人不要怨恨他,子展说:“不要宣扬罪恶了”。.

新!!: 子太叔和子明 (郑国) · 查看更多 »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新!!: 子太叔和左传 · 查看更多 »

为政

为政,是中國古代官名,即执政之意。春秋時期列国都是正卿执政。而鄭國在罕氏当国之后,当国的正卿只是主持朝政大事,具体事务由为政处理。当国、为政與司馬、司空、司徒、少正並為六卿。前571年,子罕(公子喜)当国,子驷为政;前563年,子驷(公子騑)、子孔(公子嘉)当国;前554年,子展(公孙舍之)当国,子西(公孙夏)听政;前544年,子皮(罕虎)当国,之后先后是伯有(良霄)、子产(公孙侨)、子太叔(游吉)、子然(驷歂)为政。.

新!!: 子太叔和为政 · 查看更多 »

公子偃 (郑国)

公子偃(),'''姬'''姓,名偃,字子游,谥宣,是郑穆公的儿子,郑灵公、郑襄公的兄弟,七穆之一游氏的始祖,郑国的卿。.

新!!: 子太叔和公子偃 (郑国) · 查看更多 »

可以指:.

新!!: 子太叔和礼 · 查看更多 »

驷歂

驷歂,'''姬'''姓,'''驷'''氏,名歂,字子然,谥庄,是驷乞的儿子,郑国的卿。 前502年,驷歂继承子太叔做郑国为政。前501年,驷歂杀死邓析,用他的《竹刑》。《左传》评价子然:“于是不忠。苟有可以加于国家者,弃其邪可也。《静女》之三章,取彤管焉。《竿旄》‘何以告之’,取其忠也。故用其道,不弃其人。《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无以劝能矣。”批评驷歂采纳邓析的主张却杀死建议者的人。.

新!!: 子太叔和驷歂 · 查看更多 »

鄭定公

鄭定公(),即姬寧,為春秋諸侯國鄭國君主之一,是鄭國第十八任君主。他為鄭簡公子,在位16年。他统治期间,楚平王太子建因受到诬陷,逃到郑国,郑定公建议他求助晋国,他却和晋国执政大臣中行寅合谋想夺取郑国,事泄,郑定公将太子建杀死。.

新!!: 子太叔和鄭定公 · 查看更多 »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新!!: 子太叔和鄭國 · 查看更多 »

鄭穆公

鄭穆公(),史記稱作鄭繆公,姬姓,名蘭,又名子蘭。他是春秋时代鄭國第十一任君主。鄭文公之子,母为燕姞。于公元前627年-前606年在位,共计22年,之後由其子鄭灵公即位。 穆公的七个儿子的后代在后世成为七个势力强大的世族,他们掌握着郑国的政治,将国君的权力架空。史称“七穆”。.

新!!: 子太叔和鄭穆公 · 查看更多 »

鄭簡公

鄭簡公(),即鄭嘉,為春秋諸侯國鄭國君主之一,鄭-釐-公之子,是鄭國第十七任君主,在位36年。 宗室子駟因與鄭-釐-公結怨,暗殺--公,以簡公繼位。.

新!!: 子太叔和鄭簡公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新!!: 子太叔和楚国 · 查看更多 »

游速

游速,'''姬'''姓,名速,字子宽。鄭國卿大夫,子太叔之子,七穆之一游氏。 前504年,春正月癸亥,游速帅师灭许国,俘虏许男斯。 前500年冬,齐景公、卫灵公和郑国的游速在安甫会盟。.

新!!: 子太叔和游速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子太叔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子太叔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子大叔游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