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委巷文学

指数 委巷文学

委巷文学是朝鲜王朝后半期出现的由两班士大夫之外的广大平民阶层人士组成的汉文诗歌派别,领军人物是赵秀三。“委巷”一词出自《礼记·檀弓》“小功不为位者也,是委巷之礼也”。这里的“委巷之礼”指的是民间俗礼。《晋书*王恭传》也有“(司马)道子尝集朝士,置酒于东府,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委巷之歌”意为民歌巷谣之类。朝鲜王朝的身份等级分为宗亲、国舅、驸马、两班、中人、庶孽、胥吏、常民、贱民九个等级。委巷人指的是中人、庶孽、胥吏等阶层。委巷人大部分居住在汉阳北部的贫民区,特别是白莲峰西到弼云台居住着大量的平民百姓。白莲峰、弼云台、玉流洞和六角岘等名胜地经常有委巷人在茶余饭后聚集着召开“诗友会”。《汉京识略*名胜条》云:“弼云台,在城内仁王山下。… …京城人春日看花,必先数此地。而委巷人携酒赋诗,日日坌集,俗称其诗曰:‘弼云台风月’” 委巷人称自己的汉诗为“风谣”,以区别于士大夫的汉诗。委巷人提倡“风”、“雅”兼备,认为文学创作的“善鸣”不在贵贱,并提出与“载道论”相对应的“天机论”。《昭代风谣》、《风谣续选》和《风谣三选》是委巷诗人最主要的三部作品集,此外还有《刘家杂咏》、《海东遗珠子》等。.

8 关系: 士大夫小说崔致远盘索里赵秀三朝鲜王朝朝鲜文学時調 (朝鮮)

士大夫

士大夫是古代中國、朝鮮、越南、琉球對於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官员选拔制度(科舉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與者,同时又是社會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至於「士人」,一般是指沒有官銜、介乎官民之間的讀書人。.

新!!: 委巷文学和士大夫 · 查看更多 »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新!!: 委巷文学和小说 · 查看更多 »

崔致远

崔致遠(),字海夫,号孤云,又号海云,谥文昌侯,统一新罗时期的文学家,被誉为“东方儒学之宗”、“东周儒宗”、“四海第一人物”,与李奎报和李齐贤被称为朝鲜文学史上的三大诗人(汉诗)(朴仁老、郑澈和尹善道被称为朝鲜“三大国语诗人”)。.

新!!: 委巷文学和崔致远 · 查看更多 »

盘索里

索里(판소리,Pansori)是一种朝鲜传统曲艺形式,发源于朝鲜王朝时期的全羅道,流行于韩国、朝鲜及中国东北朝鲜族地区。“盘索里”一词由“盘”和“索里”合并而成。“盘”意为场所、舞台、空间,“索里”指“唱”或“歌”。韩国的国剧唱剧是以盘索里为基础结合西洋舞台剧而形成的。 盘索里是一种综合性的曲艺形式,表演时一人坐以击鼓,一人立以说唱。盘索里以唱为主,说为辅,说唱结合。歌者演唱时一人多角,甚至要模仿天地间的各种声音。盘索里分为东便制、西便制和中高制三个流派,现今仍在流传使用的调式有羽调、平调、界面调三种。盘索里原有十二部曲目,但只有《春香歌》、《》、《》、《》、《》五部,流传至今。 1964年,盘索里被指定为韩国重要无形文化遗产,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11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将盘索里申报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金正日认为“盘索里的表演不分男女声部,声音嘶哑,不适合我们时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口味”(《金正日选集》第2券,第59页),盘索里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没有进行保护与研究方面的工作。.

新!!: 委巷文学和盘索里 · 查看更多 »

赵秀三

赵秀三(),字芝园,子翼,号秋斋、经畹等,朝鲜王朝委巷文学领军人物。 赵秀三出生于今韩国全罗道全州市沙川津的一个庶吏阶层家庭。他自幼聪明“四岁始学书,五岁能属文,六岁诵史传,七岁窥典文。八岁九岁作词赋,蜚光的烁磨青学。十二三四出战艺,旧臂一呼摩秒千军。”(《今日新年》)由于出身寒微,他只做过武官中的末职。他在1844年83岁高龄的时候才考取乡试。对此他自嘲说:“腹里诗书几百担,今年方得一襕衫。旁人莫问年多少,六十年前二十三。”(《司马唱榜日口呼七步诗》)他曾三次来过中国北京,与当时中国的朱文翰、江莲等文人交往甚密。 除了善诗能文外,赵秀三还精通医学、书法、棋艺,健谈善辩,当时的人们用“十福”(“风度”、“诗文”、“功令”、“医学”、“弈棋”、“字墨”、“强记”、“谈论”、“福泽”、“寿考”)来概括他的多才多艺。.

新!!: 委巷文学和赵秀三 · 查看更多 »

朝鲜王朝

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又称朝鮮国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今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東北:朝鮮國(即高麗。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故待之)”明神宗《平倭诏》:“朕念朝鲜,世称恭顺”()、李氏朝鮮,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君主制王朝,歷经27代君主共五百馀年,国土大体上涵蓋整個朝鮮半島。 1388年,受高丽禑王之命进攻辽东的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并废黜王禑而立其子王昌为王,控制高麗王朝军政大权。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讓王,在松京(后改名开京,今开城)寿昌宫自立为王,并由明太祖定國號為「朝鲜」《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23闰十二月乙酉条:“高麗權知國事李成桂,欲更其國號,遣使來請命。上曰:‘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最羙。且其來遠矣,宜更其國號曰朝鮮’”()。1395年迁都于汉阳,將國都更名為漢城。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漢城。 朝鲜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朝鲜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谚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条件。朝鲜为明朝的不征國之一。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朝鲜由于遭到后金和日本的攻击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开始,朝鲜的内部纷争使国家日益衰落。甲午战争后,高宗于1897年称帝登基,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结束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1910年,大日本帝国侵吞朝鲜半岛,实行日韓合併,大韩帝国灭亡,李家王朝告終。.

新!!: 委巷文学和朝鲜王朝 · 查看更多 »

朝鲜文学

朝鲜文学是朝鲜文化的一部分,是朝鲜历史、社会、语言、艺术,以及民族性、风俗民情等的体现。最广义的朝鲜文学指“朝鲜民族在各个时代的历史生活空间所创作的文学之总合”。朝鲜民族以朝鲜半岛为主要居住地,从古至今经历了古朝鲜、三国、统一新罗、高丽、朝鲜王朝、近代,直至发展到如今的韩国和朝鲜。虽然韩国和朝鲜这两个国家在民族和血缘上同根同源,但由于各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两国现代文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不过两国共享古典文学(史前至19世纪末)和近代文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朝鲜文学可以分为口头文学、国语文学和汉文文学三大领域。从朝鲜文学的形成到19世纪印刷业的发达,以民众作为创作和接受主体的口头文学一直是朝鲜文学的根源与基础,是国语文学和汉文文学的发展土壤和根基。朝鲜民谣、国语诗歌、盘索里等都是用来唱的,而不是用来读的。公元前后,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后,古朝鲜人创造出利用汉字的音和义来标记本民族语言的乡札标记法,促进了国语文学的发展。15世纪中叶,《训民正音》的发明使朝鲜国语文学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朝鲜古代文学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汉字的传入为中国文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开拓出朝鲜汉文文学这一新的领域。朝鲜汉文文学形成于公元5世纪之前,直到19世纪末仍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就像中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创作的拉丁文作品属于其本国文学一样,古代朝鲜人利用汉字创作的汉文文学是朝鲜古代社会产物和意识形态,属于朝鲜文学,是朝鲜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新!!: 委巷文学和朝鲜文学 · 查看更多 »

時調 (朝鮮)

时调,又称短歌、诗余、长短歌、三章,是续乡歌、长歌、景几体歌之后朝鲜半岛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具有民族代表性的诗歌形式,是朝鲜半岛文学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国语诗歌形式,并已发展成为至高丽末期以来国语诗歌的正统体裁。时调在朝鲜文学史的地位相当于中国诗歌中的近体诗地位。至今,仍有人进行时调的创作。 时调与歌辞并称为朝鲜半岛国语诗歌“双璧”。.

新!!: 委巷文学和時調 (朝鮮)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