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姑妹歌

指数 姑妹歌

姑妹歌是中国中山市大沙田区和水上人家的群众在劳作之余自娱自乐,寻找伴侣和办喜事时唱的一种民歌,它和中山市另外两种民歌咸水歌、高棠歌不同的地方是以咏叹调和叹情为主旋,哭着而歌,所以也用来在办丧时哭丧。 Category:广东民歌 Category:中山文化.

6 关系: 中山市中國咸水歌詠嘆調高棠歌民歌

中山市

中山市(官方音译:Zhongshan;传统外文:Chungsh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 中山旧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近代以来,涌现了中华民国国父兼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等名人。1925年,为纪念刚刚去世的孙中山,香山易名为中山。 中山市总面积为1,783.67平方公里,南部是以五桂山为主的低山丘陵区,北部是平原河网区。常住总人口314.23萬人(2010年人口普查),民族以汉族为主,通用语言为中山話、粤语和普通話,還有一小部分本地人講閩語或客家話。 中山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工业化城市。中山市凭着城市绿化率高、环境卫生状况良好等条件,近几年陆续荣获联合国和中国政府的一些城市荣誉,在城市绿化、环境卫生方面的建设位于中国城市的前列。.

新!!: 姑妹歌和中山市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姑妹歌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咸水歌

咸水歌又称白话鱼歌,在中山又稱鹹水嘆、嘆哥兄、嘆姑妹,是水上居民的一种歌谣,主要流行于中国珠江三角洲一带,這些地區因長期同大海的鹹水打交道,鹹水歌之得名即與此有關。一般是男女对唱,多属情歌。在抗日战争前的中秋夜,通常在白云山上举行咸水歌大会,但战后便停止了。 咸水歌一般由上下两句组成单乐段,或由四个乐句组成复乐段。有独唱、对唱等形式,而以后者为主。对唱采用男女互答形式,问答双方的曲式结构是一样的。男唱前两句,女唱后两句。男的结束句通常为“姑妹嘿”,女的结束句则为“兄哥”。 2006年5月20日,“中山咸水歌”登录进中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新!!: 姑妹歌和咸水歌 · 查看更多 »

詠嘆調

詠嘆調(Aria,又譯抒情調)義大利文原意為“空氣”,原指任何抒情的音樂旋律,多為獨唱曲,但也有例外。現時詠嘆調被狹義為幾乎專指管弦樂隊伴奏的獨唱曲。無論如何,歌劇中的詠嘆調數目是最多的,但清唱劇和大合唱中也都有為數不少的詠嘆調。自古典音樂晚期,部分作曲家如莫扎特和貝多芬開始創作「音樂會詠嘆調」(Concert Aria),這些詠嘆調都具有獨立主題,且不屬於任何大劇目,因此多有獨立的作品編號。 Aria一字最早出現在14世紀,原指歌唱藝人或鍍金工匠的作風與風格。後來漸漸被專用於音樂方面。而最早Aria還可以指歐洲古代十四行诗的配樂和一些管弦純音樂。最初,詠嘆調的模式是沒有重複的,而自17世紀開始,開始出現了以ABA模式重複的三段式詠嘆調,成為「返始詠嘆調」(da capo aria)。此後,詠嘆調漸漸開始在歌劇中占有愈來愈多的份量,並出現更多精細的分類。19世紀中期以後的歌劇,很多都是多个詠嘆調的集合,宣敘調的空間愈來愈少。在另一部分歌劇,如理查德·瓦格纳的「乐剧」,分曲幾乎完全消失,而宣叙调与詠嘆調之间並没有明显的区分。.

新!!: 姑妹歌和詠嘆調 · 查看更多 »

高棠歌

棠歌是流行于中国中山市坦洲镇附近的大沙田区的民歌,是谈婚论嫁拜高堂时所唱的民歌。 在办理喜事时,男方请亲友到家中摆酒“唱高堂”,所用的曲调就是高棠歌。.

新!!: 姑妹歌和高棠歌 · 查看更多 »

民歌

民歌或民谣可以指:.

新!!: 姑妹歌和民歌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