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 关系: 吉蒂與死人頭,尖沙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信義宗,國際明愛,公民教育委員會,社會福利署,聖公宗,聖雅各福群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事務委員會,青年會,香港小童群益會,香港青年協會,香港文化中心,駒歌,賴恩慈,東華三院,楊秉基,民政事務局。
吉蒂與死人頭
《吉蒂與死人頭》(Kitty Hunter)是香港劇團好戲量的一套以年青人為主題的輕鬆愛情舞台劇。該劇曾於2000戲劇匯演中獲得多項提名,好戲量藝術總監楊秉基更憑此劇獲得優異編劇獎;另外,該劇亦曾與楊秉基之另一得獎劇目《Hello Kitty》結合,成為《吉蒂系列傳》,曾於2002年公演。.
查看 好戲量和吉蒂與死人頭
尖沙咀
尖沙咀(Tsim Sha Tsui),古称尖沙头,旧名香埗头,亦作尖沙嘴,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部份,位於九龍半島最南端,隔維多利亞港與香港島對望,是進行商業、娛樂、文藝、旅遊及購物活動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的商業中心之一,終日人流熙來攘往。這裏設有多座不同主題的展覽館,當中包括太空館、歷史博物館、科學館和文化中心等。此外,這裏有不少高級酒店,其中包括著名的半島酒店,同時亦有著名景點、古蹟和特色建築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鐘樓、1881(前水警總部)和柏麗購物大道。.
查看 好戲量和尖沙咀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簡稱康文署,英文: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LCS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統籌香港的康樂體育、古物古蹟及文化藝術有關的活動和服務,現時約有10,000名職員。現任署長為李美嫦。.
查看 好戲量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信義宗
信義宗,或稱路德宗(Evangelisch-lutherische Kirchen,Lutheranism,也称:信義会、路德会、路德教派),為新教宗派之一,源自16世紀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為革新天主教會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其神學思想成為改革運動的象徵。運動推行期間路德支持者雖與羅馬教宗及當時德國境內親教廷勢力發生各類衝突,但信義宗接受大公教會公認的三大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亞他拿修信經》。1580年,包括三大信經、《奧斯堡信條》、《奧斯堡信條辯護論》、《施馬加登信條》、《論教皇權與首位》、《馬丁路德博士大問答》、《馬丁路德博士小問答》和《協和信條》等認信文獻在內的《》(Concordia)為信義宗教義奠下理論基礎。 信義宗教會強調“因信稱義”,認為罪人單單藉上帝所賜的信心(Sola Fide)信靠耶穌基督而得救,是完全出於上帝恩典,而不是出於人的善功、行為,這有別於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認為人要蒙恩得救除信心外亦必須加上足夠的善功(“補贖”)之教義 。另外,信義宗認為聖經是信徒信仰生活唯一權威,否定天主教等關於聖經與教會傳統具同等地位的教導。與很多新教改革宗教會不同,信義宗保留許多大公教會禮儀和習俗 ,更強調教會聖餐和洗禮的重要性,認為這兩個聖禮與聖經中的福音信息一樣,都是上帝祝福人、向人施恩典的工具。 現時全球約有8000萬至1億信義宗信徒,當中最大的國際性教會組織世界信義宗聯會(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於1947年成立。1993年,另外兩個國際性組織,國際路德會(International Lutheran Council)與世界路德宗認信聯會(Confessional Evangelical Lutheran Conference)亦相繼成立。.
查看 好戲量和信義宗
國際明愛
國際明愛(英文:Caritas Internationalis),是一個由165個天主教公益團體組成的國際性慈善、發展和社會服務組織,第一個成員團體在1897年11月9日於德國弗萊堡成立,隨後開始在各國獲得響應,最後終於在1950年由十三個國家的明愛團體組成了國際明愛會。 2011年時獲教廷認證為教會法人團體。現任國際明愛主席為菲律賓籍的類思·安多尼·塔格萊樞機。.
查看 好戲量和國際明愛
公民教育委員會
公民教育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Promotion of Civic Education,CPCE)是香港特區政府專責處理公民教育的公營機構,於1986年5月成立。.
查看 好戲量和公民教育委員會
社會福利署
會福利署(簡稱社署;英文:Social Welfare Department,縮寫:SW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管理社會福利等事務。現任社會福利署署長為葉文娟。.
查看 好戲量和社會福利署
聖公宗
聖公宗(Anglicanism,音譯安立甘宗),是源自英國(英格蘭)的英格蘭國教會和愛爾蘭教會及其於世界各地衍伸出來的教會之總稱。目前世界上的聖公宗教徒約有7300萬人(2008年)。 聖公宗,英文原名「Anglican」,意譯是英式教會,形容制度、教會、禮儀傳統和神學思想,是從英格蘭的國教——英格蘭教會所衍生而来的教会,成為普世聖公宗。這個詞語亦可形容其他採用聖公宗的其他教會,他們因為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而成為普世聖公宗的一員。由於「Anglican」一詞與盎格鲁人一詞詞型較為相近,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民族名稱而非宗派名稱,因此在美國及蘇格蘭等的強調聖公會非英格蘭人特性的地區,改以「The Episcopal Church」自稱,用「Episcopalian」稱呼其成員。「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普世華人、台灣、韓國及日本基督徒都使用「聖公會」為公用名稱。 普世聖公宗團契是神聖、大公及使徒所傳的教會的一部分,是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的成員教會構成的一个教會,是既大公又經過改革的教會。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霍克和奧卡姆的威廉等是聖公宗的代表人物,一如其他教派的馬丁·路德、克爾文、諾克斯、慈運理和約翰衛斯理等神學家。.
查看 好戲量和聖公宗
聖雅各福群會
聖雅各福群會(St.
查看 好戲量和聖雅各福群會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Fonds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Enfance;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舊称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救援基金會,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简称UNICEF)是聯合國一個專門機構,於1946年12月11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成立,总部設於美國纽约,对发展中国家的母亲和孩子进行长期的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作为一个志愿性的基金机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依靠政府和私人的捐助。他的项目着重于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以提高儿童的健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而本會亦於1985至87年間成立香港跑馬地分會。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Carol Bellamy到期以后,2005年5月由美国前农业部部长担任执行主任,将加速新千年的发展目标提上了议事日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促进建立一个实现儿童权利世界的主要推动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全球决策者及基层各类合作伙伴的影响力可将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变为现实。这个特性使其有别于其他世界组织和从事儿童工作的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相信抚养和关爱儿童是人类发展的基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创立的—与其他机构协力克服贫困、暴力、疾病和歧视给儿童成长之路带来的障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我们能够携手推进这一人道主义事业。 作为联合国主管儿童问题的机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56个发展中和转型中国家开展工作,保障儿童的生存和发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为贫穷国家提供疫苗的机构,为确保儿童的健康和达到营养标准,它通过为所有男女孩童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安全净水和卫生设施以及努力保护儿童免遭暴力、剥削和艾滋病的影响来推进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注意名稱相似的世界兒童基金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或聯合國並無關係。.
查看 好戲量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青年事務委員會
青年事務委員會(Commission on Youth)是香港一個諮詢機構,於1990年2月成立,成員由民政事務局局長委任,包括社會各階層人士及政府部門代表。.
查看 好戲量和青年事務委員會
青年會
青年會是一種青年社交場所,為年青人提供聚會及參與各種體育運動或休憩運動的場所,包括足球、籃球、乒乓球、電子遊戲及宗教運動等。部份著名的青年會包括YMCA和YWCA等。.
查看 好戲量和青年會
香港小童群益會
香港小童群益會(The Boys' and Girls' Club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成立於1936年,二次大戰後重組,1951年7月27日正式登記為註冊團體。目前是香港最具規模的非牟利青年工作機構之一。 香港小童群益會主要的宗旨是關注兒童青少年身心均衡發展,培育兒童青少年成為良好的公民、促進家長對兒童青少年的關注加強家庭的功能及與服務對象社會人士爭取應有的權利和福利。香港小童群益會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津貼、香港賽馬會捐助、信託基金、會員繳費及個人捐助等。總部位於香港灣仔駱克道3號。.
查看 好戲量和香港小童群益會
香港青年協會
香港青年協會(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簡稱青協,HKFYG)於1960年成立,是香港的非牟利青年服務機構。組織宗旨是為青少年提供專業而多元化的服務及活動,使青少年在德、智、體、群、美等各方面獲得均衡發展;其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津貼、公益金撥款、賽馬會捐助、信託基金、活動收費、企業及個人捐助等。 青協特別設有會員制度與各項專業服務,為全港青年及家庭提供支援及有益身心的活動。轄下超過60個服務單位,每年提供超過20,000項活動,參與人次達500多萬。青協服務以青年為本,致力拓展下列12項「核心服務」,以回應青少年不斷轉變的需要;同時亦透過全新的「青協 會員易」()平台及手機應用程式,全面聯繫超過40萬名登記會員。 青協總部位於香港北角百福道21號香港青年協會大廈21樓。.
查看 好戲量和香港青年協會
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文化中心(英語: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是香港主要的藝術表演場地之一,位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毗鄰香港太空館和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中心設有音樂廳、大劇院及劇場三個主要表演場地,提供各式音樂會、歌劇、戲曲、舞蹈及電影等,中心亦設有展覽館、排練室和會議室等。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香港文化中心與相隔維多利亞港,位于香港島灣仔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相對。.
查看 好戲量和香港文化中心
駒歌
300px 《駒歌》(英文:Beyond the Horizon)是香港劇團好戲量的音樂劇場作品,由其藝術總監楊秉基所創作,為香港首部向黃家駒致敬之舞台劇,並以香港搖滾樂隊Beyond的歌曲穿插故事當中。劇團為《駒歌》定下每五年重演一次的計劃,因而在2003年首演後,2008年曾經重演;在2005年Beyond宣佈解散,好戲量亦在同年重演《駒歌》一劇,並演出二十二場。.
查看 好戲量和駒歌
賴恩慈
賴恩慈(Lai Yan Chi, Mo),香港劇場及電影編劇、導演、演員及劇場教育工作者,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香港精神大使,香港藝術發局藝術新秀獎(電影)得主 。 香港獨立劇團好戲量之首席女演員,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視電影系,並取得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學位及英國列斯大學戲劇碩士學位。專業範疇為劇場及電影編劇、導演、演員、戲劇及錄像工作坊導師、藝術節目統籌、藝術行政、舞台監督、錄像製作、攝影、翻譯。.
查看 好戲量和賴恩慈
東華三院
東華三院(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T.W.G.Hs. / TWGHs)起源於1870年,是香港歷史最久遠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機構。從一個在廟宇內的小小的中醫診療亭開始,東華三院一直致力為大眾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醫療服務、教育服務及社區服務。至2017年,東華三院在全香港設有超過300個服務單位,僱員人數逾一萬名,為全港市民提供服務。.
查看 好戲量和東華三院
楊秉基
楊秉基(Yeung Ping Kei, Banky,2015年十大傑出青年,香港劇場工作者,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編劇系,為獨立劇團好戲量創團藝術總監,現為教育署學校戲劇節資深評判之一。楊氏把一人一故事劇場及論壇劇場合併,創出《展望劇場PlayForward Theatre》,擔當香港《一人一故事劇場之大家庭聚會》統籌一職,並是中文一人一故事劇場書籍《流動塑像》的編者之一。先後策劃兩個大型獨立藝術節《香港逆流藝術節》及《藝術反擊戰》。 楊氏的劇作打破傳統界限,結合民眾劇場形式,發展出獨特的表演藝術語言,成績獲得肯定,並於2011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肯定其成績而讓好戲量進昇為一年資助專業藝團,成為最年輕獲資助的藝團。除劇場演出外,推出《西九龍文娛藝術街》計劃,把劇場帶到社區及街頭,讓更多人可以近距離接觸戲劇;以及將劇團於大角咀的排練室「戲劇工廠」發展為新的小小劇場,定時上演一人一故事劇場及展望劇場,又租借予表演團體排練或演出。.
查看 好戲量和楊秉基
民政事務局
民政事務局(簡稱民政局;Home Affairs Bureau,縮寫:HA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門負責康樂、文化、博彩、公民教育、青年政策以及地區行政等事務。該部門於1997年7月1日繼承主權移交前的布政司署政務科(政務司為該科的首長),現任民政事務局局長為劉江華,副局長為陳積志。.
查看 好戲量和民政事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