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城市鐵路
#重定向 區域鐵路.
查看 好市圍站和城市鐵路
好市圍市
好市圍市(City of Hurstville)是澳大利亞南雪梨地區的一個地方政府,位於植物灣之西,與雪梨中央商業區距離17公--。好市圍是聖喬治地區的三個地方政府之一,其餘兩個是高嘉華自治市與石谷市。行政上,好市圍於1887年成為自治市;1988年升格為市。.
查看 好市圍站和好市圍市
公共汽車
--是一種以中型或大型汽車(大客車/巴士)作為運送手段,以運輸大量乘客的的大眾運輸服務。.
查看 好市圍站和公共汽車
筆林站
林站(Penshurst Station)是雪梨城市鐵路的東郊及伊拉瓦拉線的一個沿線車站,它服務悉尼的的一個住宅區—麼谷。它有一個島形月台,即使車站標示兩個月台都是用作兩個方向,但這都只是緊急用途。.
查看 好市圍站和筆林站
阿留下站
阿留下站(Allawah station)是一個城市鐵路東郊及伊拉瓦拉線的車站,位於悉尼南部的一個住宅區—阿留下。.
查看 好市圍站和阿留下站
薩瑟蘭站
薩瑟蘭站(Sutherland station)是一個城市鐵路東郊及伊拉瓦拉線的沿線車站,位於悉尼南面的薩瑟蘭。薩瑟蘭站亦都是南海岸線的停車點,伊拉瓦拉線和克羅努拉線的接合點。.
查看 好市圍站和薩瑟蘭站
東郊及伊拉瓦拉線
東郊及伊拉瓦拉線(Eastern Suburbs & Illawarra Line)是一條來往悉尼東區與伊拉瓦拉的區域鐵路,為悉尼城市鐵路所管理。它亦同時接駁一條通往臥龍崗(Wollongong)的南海岸線。該線於1880年代建造並進入當時是出產農業和採礦業的伊拉瓦拉,並1926年成為新南威爾斯州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今日,該線分成三部份:主線伊拉瓦拉線(Illawarra line)(但不包括今日的南海岸線)(South Coast Line)、新忽地至克羅努拉(Cronulla)的支線克羅努拉線(Cronulla Line)以及由悉尼都會城至邦迪聯運的地下鐵—東郊線(Eastern Suburbs Line)。該線目前以高班次運轉,因此被新南威爾斯政府稱為「全悉尼最可靠的鐵路路線」。 由開始到現在整條「伊拉瓦拉線」其實是指由伊拉瓦拉交匯處的萊德芬(Redfern)站至邦艾特利(Bomaderry)站。但在1989年由城際鐵路改組而成的悉尼城市鐵路成立時將伊拉瓦拉線的總站設定為瀑布車站和克羅努拉車站,瀑布車站以南的車站(瀑布車站至邦拜利車站/奇龍巴車站)則為南海岸線。在城市鐵路時間表及其它宣傳物件中,兩條線的主線是以天藍色表示。.
渦拉溪站
渦拉溪站(Wolli Creek station)是悉尼城市鐵路轄下的一個車站,位於渦拉溪區。在城市鐵路的網絡下,該車站可作三條線的換乘,包括東郊及伊拉瓦拉線、東山及機場線和作為城際線的南海岸線。三條線的月台分別成一個十字形,伊拉瓦拉線在上層(3及4號月台),東山及機場線在下層(1及2號月台)。該站亦是東山線和機場線的分水嶺,在谷治河的對面便是悉尼國際機場,雖然該站是機場線的一部份,但基於建造的資金來源不同,因此渦拉溪站是唯一由政府管理的機場線站,而其他車站則由機場(Airport Link)所管理。此站建造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市郊區民前往機場或都會區。此站建有傷殘人士設施。.
查看 好市圍站和渦拉溪站
悉尼
悉尼(Sydney),又稱--,位於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带,是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多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會區人口5,005,400人(2016年)。在英語裏,市民俗稱雪梨人為「Sydneysider」。 悉尼是歐洲首個澳洲殖民聚落以及充当罪犯的流放地,1788年由英國第一艦隊的船長阿瑟·菲利普於雪梨湾建立。悉尼環傑克遜港(包括悉尼港)而建,曾被稱為「海港城市」。它是澳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主要旅遊勝地,以海灘、歌劇院和港灣大橋等聞名。雪梨长期以来都是生活品質极高的世界都市,曾獲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GaWC)列為第一級世界都市+。悉尼举办过多項重要国际體育赛事,包括1938年英联邦运动会、2000年悉尼奧運會及2003年世界盃橄欖球賽。 主要机场为悉尼机场,主要港口为植物学湾。.
查看 好市圍站和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