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2 关系: 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列表,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銅鑼灣,香港,香港大球場,香港康體發展局,香港體育,霍震霆,雅克·罗格,掃桿埔,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
- 掃桿埔
- 香港體育
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列表
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辦,至今有22個城市成功舉辦30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7個城市成功主辦2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當中,1916年、1940年及1944年的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1940年及1944年連續兩屆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由於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取消。除此之外,雅典在1906年主辦的屆間運動會並沒有得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 目前東京已被國際奧委會選為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城市,巴黎選為20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洛杉磯選為202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而平昌和北京則被被選為2018年及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城市。同时,2020年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18年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分别在洛桑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國際奧委會將於2018年10月決定2022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城市。.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Sports Federation & Olympic Committee of Hong Kong, China),簡稱港協暨奧委會,是代表香港的體育組織,屬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員,會址在奧運大樓。現時會長是霍震霆。港協暨奧委會是國際奧委會、亞奧理事會及東亞運動會總會會員,並負責籌組香港代表團參加世界性大型運動會,包括奧運會、亞運會、東亞運動會及中國全國運動會。港協暨奧委會合共有74個本地體育總會會員。港協暨奧委會設有1名會長,8名副會長,1名義務秘書長,兩名義務副秘書長和1名義務司庫,總部設於香港大球場側的奧運大樓。.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法语:Comité International Olympique,CIO;英语: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是一个非政府、非營利的国际体育组织,总部位于瑞士洛桑。由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于1894年6月23日建立,首任主席是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目前有100个委员和32个荣誉委员。 国际奥委会组织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它组织的首届夏季奥运会于1896年于希腊雅典举行,首届冬奥会于1924年在法国霞慕尼举行,首屆青奧會於2010年在新加坡舉行。 国际奥委会依照《奥林匹克宪章》领导奥林匹克运动,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五环会徽的专管机构,和领导奥林匹克运动和决定有关奥林匹克运动问题的最高权力机关;对每4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拥有一切权力;它与其成员国或地区,以及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相互承认。其第一负责人即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由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选出,另设副主席4人,委员6名;工作語言为法语和英语,另外还使用德语、西班牙语、俄语和阿拉伯语。.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查看 奧運大樓和銅鑼灣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奧運大樓和香港
香港大球場
香港大球場(Hong Kong Stadium;香港人俗稱為「埔頭」或者簡稱為「大球場」)前身為政府大球場(Government Stadium),是香港最高質素的球場,位於香港香港島掃桿埔東院道55號,於1955年啟用,行政上屬灣仔區,於1994年3月重建完成及啟用,可以容納40,000名觀眾,是香港現時最大的戶外多用途康體場地。1956年亞洲盃足球賽、1995年皇朝盃、賀歲盃、2009年東亞運動會足球比賽決賽及巴克萊英超亞洲盃等大型足球賽事都在此處舉行,2009年東亞運動會七人欖球比賽及每年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亦在此處舉行,現為港超聯球隊香港飛馬主場。而香港代表隊而會於此球場作賽。.
查看 奧運大樓和香港大球場
香港康體發展局
香港康體發展局,為香港法定機構,於2004年10月1日解散,由於同日成立的香港體育學院有限公司代替其使命,繼續香港精英體育培訓和發展。.
查看 奧運大樓和香港康體發展局
香港體育
香港體育乃是香港市民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基於歷史原因,香港是較早引進西方現代競技的亞洲地區,當中以足球、籃球、游泳、羽毛球、乒乓球、單車和跑步等最為受到市民參與的運動項目。這些年來,香港體育持續發展,於2009年順利舉辦第五屆東亞運動會這項大型國際綜合運動會,並且成績美滿。除此之外,香港經常舉辦或協辦重要的國際運動賽事,例如: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項目、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渣打香港國際馬拉松比賽、亞洲杯足球賽、東亞足球錦標賽、香港網球精英賽、巴克莱英超亚洲杯及賀歲盃足球賽等等。 香港運動員的成績逾見提升,截至2010年中,有32名參與7個體育項目的香港運動員進佔世界前20名,29名參與6個體育項目的香港運動員位居亞洲前10名。此外,香港殘疾運動員的表現同樣出色,於2009年先後贏得4項世界冠軍和2項亞洲冠軍。 武術運動 承存及保留了南北各派傳統功夫。相對於國家的段位制及體育化發展,香港武術界仍沿用傳統模式推廣。.
查看 奧運大樓和香港體育
霍震霆
霍震霆(Timothy Fok Tsun-ting,), 生于英属香港, 籍贯广东省番禺市, 已故香港著名爱国商人、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东長子。現任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及多項體育界的公職,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查看 奧運大樓和霍震霆
雅克·罗格
雅克·罗格伯爵(Jacques Rogge,),前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亦為比利时体育官员。.
查看 奧運大樓和雅克·罗格
掃桿埔
掃桿埔(So Kon Po),又名掃管莆,舊稱箒管莆,是香港一個小山谷,名稱源自該處從前盛產作帚(即掃桿)用的樹木。掃桿埔位於香港島灣仔區,鄰近大坑,渣甸山,北望加路連山,西接跑馬地。當地主要設施有香港大球場、奧運大樓、掃桿埔遊樂場、印度遊樂會、東華東院、萬靈塔、馬場先友公墓(馬棚先難友紀念碑)、正民村、衛斯理村及咖啡園墳場等。 1918年,跑馬地馬場發生大火,死難者安葬於掃桿埔一帶。至二戰結束後,港英政府將掃桿埔的白骨墳冢遷往雞籠灣並進行清理工作後,在原址興建政府大球場,於1955年啟用,至於咖啡園墳場則獲得保留。.
查看 奧運大樓和掃桿埔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於2008年8月9日至8月21日於香港新界沙田香港體育學院、彭福公園和雙魚河畔舉行。.
另见
掃桿埔
香港體育
亦称为 香港奥运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