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奥罗奇人

指数 奥罗奇人

奧罗奇人(奥罗奇或奥罗奇萨、鄂羅奇人)其意思是从事养鹿业的人,是俄罗斯一个说奧罗奇语的通古斯族羣。2002年人口有686人。他们传统上分布在俄国濱海省与黑龙江下游,19世纪一些人到库页島生活。1930年又回到本土。为两个独立的族群,第一支族群人数较多,聚居在鞑靼海峡沿岸,第二支族群分布在黑龙江及其支流沿岸地区。他们与那乃人有关。他們名字有濱海人的意思,以海上捕魚為主也捕海豹。 奧羅奇語沒有文字。宗教主要信仰佛教、東正教、萨滿教。 有人认为他们是鄂伦春族。.

26 关系: 奥罗奇语尼夫赫人乌德盖人伊捷尔缅族佛教俄罗斯俄罗斯正教会俄语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科里亚克族烏爾奇人韃靼海峽萨哈林州萨满教马加丹州黑龙江阿伊努人赫哲族鄂伦春族鄂罗克人鄂温克族鄂溫人通古斯正教會滨海边疆区濱海省

奥罗奇语

奧罗奇语(Oroch language),是西伯利亚奧罗奇人的语言。他们语言是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语族北支(滿语-錫伯语支)。与烏德蓋语及那乃语关系最密切。此语言流通于伯力一带。 2002年有257人说此语言。但真正操此语言的只有160人,也以西里尔字母为書寫文字。奥罗奇语有三个方言:图穆尼方言、哈迪方言及洪格方言。洪格方言受乌德盖语影响非常大,那乃语戈林方言对图穆尼方言的影响也很深,只有哈迪方言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一直以来,奥罗奇语被学者们视为乌德盖语的一个方言,所以没有文字。十月革命以前的学者,如施连科、施密特等人曾经从事过乌德盖语的研究,因为奥罗奇语和乌德盖语非常相近,所以他们将奥罗奇语视为乌德盖语的一个方言。.

新!!: 奥罗奇人和奥罗奇语 · 查看更多 »

尼夫赫人

尼夫赫人(Нивхи、吉里迷)舊稱吉利亚克人,是西伯利亞東南地區原住民族,分布於黑龍江下游至入海口以及庫頁島北部,即今俄羅斯聯邦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萨哈林州。這一地區多為稀疏針葉林帶,夏季溫和,冬季寒冷多雪,尼夫赫人長期以捕魚、狩獵、養犬為生,夏季居於沿海,冬季則遷至內陸。Gall, pp.2-4 學者認為,尼夫赫人可能源于更新世后期從外貝加爾山脈地區遷徙至此的新石器居民。千百年來,他們歷經其他民族的影響,從通古斯人的移民,到中國滿清的統治,至19世紀中葉,沙俄哥薩克兼并了尼夫赫人的土地并在此殖民,使他們成為常被忽略的少數民族。Bassett, p.1Jesup Exhibition: -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 New York, New York尼夫赫人信仰薩滿教,在冬季“熊祭”期間尤其重要;也有一些人皈依了俄羅斯東正教。現在,尼夫赫人居住在俄式風格的房屋中,飲食也俄化。Chaussonnet, pp.

新!!: 奥罗奇人和尼夫赫人 · 查看更多 »

乌德盖人

乌德盖人(Удэгейцы)是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民族,俄羅斯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他們自稱恰哈拉(意為“蜂巢的隔壁”)。朝鮮人稱他們為“嫌真兀狄哈”(혐진올적합)。.

新!!: 奥罗奇人和乌德盖人 · 查看更多 »

伊捷尔缅族

伊捷尔缅族(俄語:Ительме́ны ,伊捷尔缅語:Ительмень, итэмэн)有时叫堪察达尔人。是分布于堪察加半岛的古代亚洲人。他们与科里亚克族及楚科奇人说同一语系。现在多数说俄语。 在18世纪哥萨克来到前,伊捷尔缅族人口有5000人。现在多数人是混血种,大概有3180人能说本民族语言,以捕鱼为生(只有男子捕魚),多数生活在堪察加河一地。 伊捷尔缅族沿堪察加半島的各種河流定居,在夏季和冬季住在不同的房子。从11月開始居住冬季的房子中,在土地上挖出3-5英尺深的一個矩形形狀,牆壁上再鋪上用木棍和稻草,以防止水分污染室內。在夏季,伊捷尔缅人生活在被称作pehm或pehmy的架空的房屋中 。由於在夏季地面解凍,冬季房屋的地面開始进水。在夏季,每個家庭在村里住在自己的房子,而不是像在冬天共享一個大房子。 category:俄罗斯民族 Category:北極民族.

新!!: 奥罗奇人和伊捷尔缅族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奥罗奇人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奥罗奇人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正教会

俄罗斯正教会(Русская Православная Церковь),又称“莫斯科宗主教区”(Московский Патриархат/Moscow Patriarchate)。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教會自主教會。在東正教各自治教會的排名中僅次於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安條克及耶路撒冷四大古教會。列第五。 公元988年的羅斯受洗普遍被視為羅斯正教會的開端。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其後管轄了羅斯教會六個世紀。基輔及全羅斯都主教的職位處於普世牧首的管轄下直到1686年。 與俄正教會頗有淵源的美國正教會不是俄正教會的一部分,雖然其教會的建立源自18世紀俄正教會傳教團在阿拉斯加的傳教。但美國正教會已经於1970年成為東正教自治教會(儘管并沒有受到完全承認)。 在外俄羅斯正教會是俄羅斯正教會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總部位於紐約,於1920年由當時在蘇聯控制以外的俄羅斯正教信徒組成。其拒絕了俄羅斯正教會谢尔盖一世領導。直到2007年5月17日,雙方正式和解。目前該教會為俄羅斯正教會下的半自治教會。俄羅斯正教會下還有白俄羅斯正教會、乌克兰正教会 (莫斯科宗主教圣统)、中國正教會、日本正教會等。.

新!!: 奥罗奇人和俄罗斯正教会 · 查看更多 »

俄语

俄语(russkij jazyk,发音)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俄語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使用,且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员国裡曾經被学校广泛列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蘇联時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非常强调俄语的重要性。虽然这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现在很多开始强调使用当地语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共通语言。俄语屬於印欧语系,是东斯拉夫语支中三個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第十世紀的內容。 俄语是歐亞大陸中分布區域最廣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语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语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

新!!: 奥罗奇人和俄语 · 查看更多 »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Khabarovsky kray《世界地图册·地形版》,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 978-7-5031-7309-7/K.4224; pp.73)是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个边疆区,为俄罗斯第四大行政区。在2015年有人口1,338,305人,地广人稀。其行政中心为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建立于1938年10月20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执行的法令,由远东边疆区拆分出来。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地区主要是黑龙江下游流域,隔鞑靼海峡与库页岛相望,北部濒临并沿鄂霍次克海延伸,与萨哈共和国(西)和马加丹州接壤。苏霍伊战斗机系列最重要的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位於此,另外也是中俄貿易熱點地區。.

新!!: 奥罗奇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 查看更多 »

科里亚克族

俄罗斯远东地区科里亞克人主要分佈區域 科里亚克族(нымыланы, чавчувены, алюторцы、Коряки)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住在科里亚克自治区(一度橫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個更大的區域 。他們的邊界擴展到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尼夫赫人地區)。总人口约8,743人。他们以西是埃文基人。 他们的语言是科里亚克语。他们也说俄语。他們與楚科奇人,伊捷尔缅族一樣同屬古亞細亞人,操古亞細亞語系,以鹿為圖騰。字根kor解驯鹿。尼夫赫语有一定相似性。 他们生活方式分为内陆养鹿与沿海捕捞两种。 他们与俄罗斯人在十八世纪接触,在1770年被打败,之后天花令他们人口大减。.

新!!: 奥罗奇人和科里亚克族 · 查看更多 »

烏爾奇人

烏爾奇人(Ульчи或Ольчи),又譯乙支人或烏里奇人,自稱“那尼”(нани),是西伯利亞東南部先住居民的一支,90%以上分布於俄羅斯聯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烏利奇斯基區。根據俄聯邦2002年的統計,人口為2913。是所謂的不薙髮黑斤,赫哲族的一支。在金代他們叫萌骨。 烏爾奇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的通古斯語族。俄羅斯人說他們是黑龍江最下游的那乃人。人类学家有时將他们与尼夫赫人列蒙古人种黑龙江库页型。.

新!!: 奥罗奇人和烏爾奇人 · 查看更多 »

韃靼海峽

鞑靼海峡(Татарский пролив),日本称为间宫海峡(間宮海峡),俄語亦名涅维尔斯科依海峡,中國古代文獻則稱之為賽哥小海、鯨海,是位于太平洋西北海峡,将其东的庫頁島同其西的亚洲大陆分开,也将其北的鄂霍次克海同其南的日本海连接起来。该海峡约900公里长,水深4-20米,最窄处7.3公里,黑龙江在此入海,沿岸主要城市是尼古拉耶夫斯克,亦有不少適合建港的海灣,如奇哈切夫灣、瓦尼諾灣。 该海峡因鞑靼人而得名,標誌着鞑靼利亞的東端。鞑靼是俄罗斯人对中亚和北亚许多亚洲游牧民族的统称。 根据1689年中国清朝和俄罗斯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该海峡是中国内海。1709年清帝国康熙帝為了繪製皇輿全覽圖,派出耶穌會士組成的測量隊前往黑龍江下游地區,翌年第二支由滿人組成的測量隊橫渡鯨海到達庫頁島。日本探险家间宫林藏于1808年对该海峡进行了探查,日本人遂将其命名为间宫海峡。1848年,俄国探險家根納季·伊萬諾維奇·涅韋爾斯科伊对该海峡进行了考察,所以部分俄国人称该海峡为涅维尔斯科依海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于1860年逼迫中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占据该海峡两岸。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庫頁島50度線以南割让给日本,该海峡南部成为两国边界。二战结束后,苏联收回南庫頁島,该海峡又重新变成俄国内海。.

新!!: 奥罗奇人和韃靼海峽 · 查看更多 »

萨哈林州

萨哈林州(Sakhalinskaya oblast)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隶属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包括萨哈林岛(库页岛)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从日本获得的千岛群岛。总面积87,100平方公里,2010年统计人口497,973人,首府是南萨哈林斯克。萨哈林州的主体萨哈林岛本名库页岛,曾为大清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根据1858年所签订的《瑷珲条约》及1860年所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而割让与俄罗斯帝国。 1904年日俄战争之后,萨哈林岛南部被割让给日本,二戰期間,日本,1945年8月被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进攻日军,占领了萨哈林岛南部和南千岛群岛。目前日本对南千岛群岛,包括伊圖魯普島、庫納希爾島、希科坦島、哈博邁群島)的主权归属持有争议。.

新!!: 奥罗奇人和萨哈林州 · 查看更多 »

萨满教

萨满教是分佈于北美洲和北亞、中亞一類巫覡宗敎,包括滿族萨满敎、蒙古族萨满敎、中亞萨满敎、西伯利亞萨满敎、北美洲薩滿教(北美洲原住民巫毒)。萨满(珊蛮)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萨满教目前最盛行于美國,美音美洲的原住民(尤其是北美洲)非常相信,即使是被基督教的美國征服以後。在亞洲的传统始于史前时代并且遍布世界。最崇拜薩滿教的地方是伏爾加河流域、芬蘭人種居住的地區、東西伯利亞與西西伯利亞。满洲人的祖先女真人,也曾信奉萨满教,直到公元11世纪。清代以前一直在中国东北甚至蒙古地区大范围流传,清朝皇帝把萨满教和满族的传统结合起来,运用萨满教把东北的人民纳入帝国的轨道,同时萨满教在清朝的宫廷生活中也找到了位置。目前,滿族、鄂溫克族等民族有很多信奉薩滿教的人群,並且有薩滿。.

新!!: 奥罗奇人和萨满教 · 查看更多 »

马加丹州

加丹州(Magadanskaya oblast)是俄羅斯遠東联邦区的一個州。面積461,400 km²,人口182,726 (2002年)。首府马加丹,距離俄羅斯首都莫斯科5911公里。是俄罗斯面积第13大的一级行政区,也是人口最少的联邦主体之一。为马加丹时区(东12时区) 馬加丹州建於1953年12月3日,領土面積為46.14萬平方公里,占俄羅斯聯邦總面積的2.7%。 州內行政單位數量有8個行政區、1個州附屬市、1個區附屬城市、34個城鎮、33個行政農莊。州中心是馬加丹,建市時間為1939年,是俄最偏遠、最年輕的州首府之一。主要城市有馬加丹、蘇蘇曼。 馬加丹州主要的出口產品是魚類和其他海產品其次是黑金屬和有色金屬。從地域分佈上講,出口面向的國家主要是日本、韓國、美國、英國。 由於馬加丹州地處偏遠,且自然氣候條件惡劣,州境內沒有鐵路。科里姆公路將馬加丹州和俄羅斯其他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公路總長度2500公里,其中硬化路面長達2200公里。公路運輸在州內的運輸方式中佔有主導地位。其次是依靠空運和水運。由汽車、海船及飛機進行貨物和旅客運送。 馬加丹州最大的電力製造單位是科雷馬河上的科雷馬水電站。目前正在建設第二個水電站,中坎河河口電站,其投產裝置已於2012年建成。整個水電樞紐預計於2017年完工。電站的發電功率為570兆瓦,平均年發電量25.5億千瓦時。州內還有阿爾卡戈林斯克發電站和科雷馬克國營發電站。 在2002年人口普查中,俄罗斯族有146,511人,占80.2%为第一大民族。其它人口由104个民族组成。第二大民族是乌克兰族18,068人 (9.89%), 第三大民族埃文基族2,527人(1.38%), 第四大民族白俄罗斯族2,169人 (1.19%),第五大民族鞑靼族2,006人 (1.1%).

新!!: 奥罗奇人和马加丹州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

黑龙江(a;“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水”;Амар мөрөн,“哈拉穆连”),俄罗斯称之为阿穆爾河(Reka Amur,;此詞來自通古斯語族,意為「大河」或「大水」),是亚洲东北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在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遠東聯邦管區南界,之後以東北向穿越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最終流入韃靼海峽。其主流长2824千米,若以海拉尔河为源头计算,则总长度约4444公里,若以克魯倫河為源頭計算,則總長度5498公里。 黑龙江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從清朝立國至19世纪中期以前,黑龙江完全為中國內河,至19世纪中后期沙俄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才成为中俄界河。後來蒙古國獨立,遂流經三個國家。2004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基本界限划清。.

新!!: 奥罗奇人和黑龙江 · 查看更多 »

阿伊努人

#重定向 阿伊努族.

新!!: 奥罗奇人和阿伊努人 · 查看更多 »

赫哲族

赫哲族 是中国与俄罗斯共和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俄罗斯称为那乃人(нанайцы),分布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至鄂霍次克海。赫哲族在中国境内的人数较少,现有535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1060人)、饶河县(529人)、抚远县(468人)和佳木斯市市辖区(936人),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三个民族乡。.

新!!: 奥罗奇人和赫哲族 · 查看更多 »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a)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使用鄂伦春语,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小兴安岭中。人口约8700人(2010年)。“鄂伦春”是民族自称,意为“山岭上的人”,或“有驯鹿的人”。鄂伦春族人过去普遍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盛行对祖先的崇拜。.

新!!: 奥罗奇人和鄂伦春族 · 查看更多 »

鄂罗克人

鄂罗克人 (Ороки,自稱:ульта,ulta,ulcha)是居住在庫頁島东边的一個小族群,今屬俄羅斯聯邦萨哈林州管轄,語言屬于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無文字。根據2002年的統計,人口為346。俄羅斯人之為庫頁島那乃人。北海道鄂霍次克综合振兴局也有少量分佈(日本称他們樺太土人)。 按照彼得洛娃的观点,“奥罗克”、“奥伦”与“家鹿”一词有关。但奥洛克族更喜欢称自己为“乌尔塔”,1990年8月他们曾经向俄罗斯联邦会议提出申请, 希望将“乌尔塔”作为自己的族称。俄罗斯境内的大部分奥罗克族居住在萨哈林州的波罗奈斯克区和诺金斯克区。据官方统计,奥罗克族现有人口约179人,但田野调查的结果证明,奥罗克族现有人口约400人。两个数据产生差距的原因在于官方在萨哈林州进行人口普查时,把212 名奥罗克族误登记为奥罗奇族。1990—1991年学者们在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在萨哈林州并没有奥罗奇族。现有的鄂罗克族中有124人认可自己的母语是鄂罗克语,约20人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鄂罗克语单语人只有8人,还有9人能够听懂鄂罗克语,剩下的都是双语人。 他们出现在日本是因曾拨入樺太廳,战后被苏联赶至北海道。.

新!!: 奥罗奇人和鄂罗克人 · 查看更多 »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俄语:Эвенки,旧称通古斯或索伦)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中国鄂温克人主要信仰萨满教,俄罗斯鄂温克人除少数信仰萨满教外,主要为东正教信徒。鄂温克人讲鄂温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无文字。历史上曾使用满文。.

新!!: 奥罗奇人和鄂温克族 · 查看更多 »

鄂溫人

鄂温人(一部分自稱Even或Oven,另一部分自稱Orochel),過去稱爲拉穆特人(鄂溫語,意为海洋的人),被俄國人轉音爲“埃文人”,是生活在東西伯利亞的民族,在俄羅斯聯邦马加丹州、堪察加邊疆區以及萨哈共和国北部勒拿河以東的地區都有分布。根據2002年人口統計,人口為19071。他们有104人生活在烏克兰。 鄂温人的語言鄂溫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的通古斯語族。從起源和文化看來,他們和鄂溫克人比較接近,也有人說他們是鄂溫克人的分支(他们本来生活在外贝加尔一带)。19世紀沙俄控制西伯利亞以后,鄂温人多在形式上皈依東正教,但仍保留許多原來的薩滿教信仰。他们狩猎,捕捞,养驯鹿为生。他们在农业集体化后,改为定居养鹿与務农。.

新!!: 奥罗奇人和鄂溫人 · 查看更多 »

通古斯

通古斯一词可以有以下几个意思.

新!!: 奥罗奇人和通古斯 · 查看更多 »

正教會

正教會(Ορθόδοξη Εκκλησία,;pravoslavnaja tserkovʹ),也稱為東正教會,簡稱東正教,與天主教會及新教並列為基督教三大教派,信徒总人數少於天主教,但比新教最大的普世圣公宗要多出两倍,主要分佈在巴爾幹半島、東歐和西亞。.

新!!: 奥罗奇人和正教會 · 查看更多 »

滨海边疆区

滨海边疆区(Primorsky krai)是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一个边疆区,面积164,673平方公里,2010年統計人口1,956,497人。首府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该区与中国黑龙江省及朝鲜接壤。 清代中国于1689年与俄罗斯帝国订立《尼布楚条约》,是中国首次与西方国家签订具现代国际法標准的条约,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具有主权性质边界,条约确定包括滨海边疆区等外東北地區劃入中国主权范围。1860年11月14日俄罗斯逼迫中国清朝政府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同管理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从此中国失去了這片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新!!: 奥罗奇人和滨海边疆区 · 查看更多 »

濱海省

滨海省可以指:.

新!!: 奥罗奇人和濱海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