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奥波隆-特列姆基線

指数 奥波隆-特列姆基線

奥波隆-特列姆基線(Obolonsko-Teremkivska liniia),2018年前稱「库列尼夫卡-红军线(Kurenivsko-Chervonoarmiyska liniia,Куренёвско-Красноармейская линия)」,地圖上以藍線為標識,基輔地鐵第2條於1976年啟用的路線,路線最初從市中心獨立廣場站以北的路線右邊沿著第聶伯河向上擴展,1984年路線偏離第聶伯河延伸向西南方的雷别季站。現有建於70至80年代的車站都保留了若干晚期蘇聯的建筑特色。全線直到至2012年10月為止共有17個車站,總長度19.4公里。 車廠設於奥波隆區第聶伯英雄總站的北方,其中32列列車被分派於2號線行駛。.

8 关系: 基輔地鐵十月革命獨立廣場 (基輔)第聂伯河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蘇聯苏联红军

基輔地鐵

基輔地鐵(烏克蘭語:Ки́ївський метрополіте́н;拉丁字母轉寫:Kýivskyi metropolitén;俄語:Ки́евский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是烏克蘭的第一個地铁系統,它亦是继莫斯科地鐵及列宁格勒地铁後前蘇聯所建造的第三個地下鐵路系統。載客量為每天170萬人次,佔基輔市公共運輸服務人次的34%。2005年基輔地鐵的年度統計服務人次累積有6億人次,2003年為5.978億人次,有支付車費的乘客約有3.886億人次。.

新!!: 奥波隆-特列姆基線和基輔地鐵 · 查看更多 »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p),苏联文献中正式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r),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列寧革命或布尔什维克政變,是1917年俄國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个阶段,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政府。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 这场革命跟随并且利用了发生于同年的二月革命,那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并建立了以贵族和前贵族为主体组建的临时政府。此时城市工人开始组建委员会(俄语称「苏维埃」),其中革命者批评临时政府及其行动。发生于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并给当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占据多数(俄语称「布尔什维克」)的派别控制的苏维埃赋予了权力。紧接着开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宣扬社会主义的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随着这场革命未能得到彼得格勒以外地区的广泛承认,俄国内战(1917–1922)爆发并于1922年建立苏联。 这场革命由布尔什维克利用他们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的影响力组建武装力量来领导。布尔什维克赤卫队武装在指挥下开始于儒略历1917年10月24日接管政府建筑。翌日,冬宫(当时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所在地)被夺取。 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組織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推翻了以资产阶级的俄国临时政府,為1918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礎。而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派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资产阶级政府”;“冬宫之夜”也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

新!!: 奥波隆-特列姆基線和十月革命 · 查看更多 »

獨立廣場 (基輔)

立廣場(Майда́н Незале́жності;拉丁字母转写:Maidan Nezalezhnosti)是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市中心的露天廣場地帶。廣場中央由赫雷夏蒂克街貫通。基輔地鐵的1号线及2号线亦在此處設站交匯。旁邊是及其音樂廳、烏克蘭酒店。 廣場自從基輔羅斯時代被確立後,其名稱經歷了多次更改。現在的名字是為了紀念1991年烏克蘭宣佈脫離蘇聯独立而修改的,烏克蘭語的廣場──Майдан起源於波斯語,儘管是獨立後大部分基輔的廣場名字除了獨立廣場外,都是沿用俄語的廣場──「Пло́ща」來命名,而並未受到烏克蘭化運動影響而改變。於2001年在基輔市長命令下重新修建了整個廣場,為其樹立了具有地標性的獨立紀念柱,立於柱上的是斯拉夫母神──貝利黑那亞,其地下部分是大型高級購物商場──Globe。 2004年12月由於烏克蘭總統選舉爭議引發的「橙色革命」,估计約有50万尤先科陣營的支持者發起在獨立廣場及河臘沙機大街上紮營露宿數週進行和平示威,令此地一時間成為全世界媒體佈導的焦點。此地自2013年11月以来又成为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的中心。.

新!!: 奥波隆-特列姆基線和獨立廣場 (基輔) · 查看更多 »

第聂伯河

聶伯河(Днепр、Дняпро、Дніпро,又譯德涅伯河、聶伯河)全長2290公里,為歐洲第四長的河流(僅次於伏爾加河、多瑙河與烏拉爾河)。它發源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西的瓦爾代南部沼澤,流經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出海口為黑海。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已經有記載這條河流。.

新!!: 奥波隆-特列姆基線和第聂伯河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Кали́нин,),蘇聯政治家、革命家、早期的國家領導人。自从十月革命后到去世为止,一直担任苏俄和苏联的国家元首。.

新!!: 奥波隆-特列姆基線和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 查看更多 »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俄羅斯文:Фе́ликс Эдму́ндович Дзержи́нский,Feliks Dzierżyński,;),波蘭裔白俄羅斯貴族,苏联克格勃的前身──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的创始人。该组织因在俄国内战和红色恐怖时期拷打及处决大量人而廣為人知。.

新!!: 奥波隆-特列姆基線和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奥波隆-特列姆基線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苏联红军

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РККА;简称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КА),通称苏联红军,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之后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武装力量,其下包括陆军和空军。红军直接起源于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创立军队反击他们敌人的军事同盟(尤其是以白军之名组成的团体)。1946年2月起红军与苏联海军组成苏联武装力量(Вооруженные Силы СССР(ВС СССР)/Vooruzhennye Sily SSSR),它的官方名称改為蘇維埃陸軍(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直到1991年12月解体。 红军陆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同盟国获胜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德蘇战争的军事行动中,击败了战争中75%-80%的納粹德国(德意志國防軍及武装党卫队)部隊。.

新!!: 奥波隆-特列姆基線和苏联红军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