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奥斯曼一世

指数 奥斯曼一世

奥--斯曼一世(奥斯曼土耳其语:عثمان باک,,現代土耳其語:Osman Gazy,),奥斯曼帝国的创立者和第一位埃米尔。他开始时是从父亲埃尔图鲁尔加齐处继承了贝伊加齊的称号,但后来他的统一和征服活动使他成为一个大帝国的奠基人。.

17 关系: 加齊埃尔图鲁尔加齐埃米爾君士坦丁堡奥尔汗一世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奥斯曼土耳其语奧斯曼皇室安那托利亞布尔萨以弗所土耳其语玛尔可敦瑟于特贝伊拜占庭帝国

加齊

加齊(阿拉伯語:, ,英語:Ghazi)在阿拉伯語中的原意爲“軍事入侵或擴張”,伊斯蘭教興起後,又帶有聖戰含義。如今它是伊斯蘭世界中一個頭銜,可以解作信仰武士與發動聖戰的人。“”(,英語:Ghazwa)及其複數形式“”(,英語:Ghazw)則以爲“戰役”或“遠征”,又常特指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所帶領的遠征。 他們最初是志願軍,為了戰利品出征。後來奧斯曼土耳其人接受這個概念並用在他們领袖身上。 這個頭銜也是奥斯曼蘇丹其中一個官方頭銜。.

新!!: 奥斯曼一世和加齊 · 查看更多 »

埃尔图鲁尔加齐

埃尔图鲁尔加齐(奥斯曼土耳其文:ارطغرل غازى,现代土耳其文:Ertuğrul Gazi,约1191/1198年-1280/1281/1288年)是奥斯曼帝国的缔造者奥斯曼一世的父亲。.

新!!: 奥斯曼一世和埃尔图鲁尔加齐 · 查看更多 »

埃米爾

埃米尔又譯艾米爾或阿米爾(阿拉伯語:,拉丁化:Amīr)是阿拉伯國家的貴族头衔,此封號用於中東地區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突厥在歷史上亦曾使用過這個封號。 一般從音譯為埃米爾(又譯艾米爾或阿米爾),亦有從其意思統帥意譯為總督,或從者功能意譯為國王、酋長、首長、頭人、頭目、首領、信眾的長官等等,亦見有人以其作為貴族最高爵位之功能意譯為親王、大公等等,旧译作异密。 其名稱源自阿拉伯文的「amir」,意思是指「統率他人的人」或「國王」。其最初本意有軍事統帥的意思,最早用於哈里發派駐在外的軍事統帥及各地總督,亦有作為最高級貴族稱號。 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內亂,各地總督與哈里發之關係越發疏離,最後不少地方的埃米爾與哈里發均成為一種象徵式之從屬關係,埃米爾遂在此權力交替中取得一地之軍政大權,並成為當地之君王,隨著阿拉伯世界政權分裂之延續,埃米爾廣泛地成為由北非到中東的君主稱號。.

新!!: 奥斯曼一世和埃米爾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新!!: 奥斯曼一世和君士坦丁堡 · 查看更多 »

奥尔汗一世

奥尔汗或译乌尔汗(Orhan,又名Orhan Gazi或Orkahn,1285年出生,1359年3月逝世)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二位首领(苏丹这个称号直到1383年才开始使用),他的执政时期是从1326年到1359年。他占领了安那托利亚西部的大多数地区,他本人与拜占庭皇帝约翰六世的女儿结婚,但又帮助约翰六世推翻了约翰五世成为拜占庭皇帝,以此他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衰败。1354年他的长子苏莱曼·帕夏占据了加里波利,为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大陆上开辟了一个。.

新!!: 奥斯曼一世和奥尔汗一世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奥斯曼一世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这是一个-zh-hans:奥斯曼帝国;zh-hk:鄂圖曼帝國;zh-tw:鄂圖曼帝國;-历代苏丹的列表,其中从塞利姆一世开始的苏丹还拥有伊斯兰教哈里发的称号。 奥斯曼王朝的诸位苏丹在1299年至1922年的六百多年时间里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苏丹统治着北自匈牙利、南至索马里、西起阿尔及利亚、东到伊拉克的广袤土地。帝国首都最初在安纳托利亚的布尔萨,1366年迁都巴尔干的埃迪尔内,1453年占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更名伊斯坦布尔,一直到帝国灭亡。尽管由于难以区分史实和传说,使得帝国的早期历史众说纷纭,但现代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如下观点:奥斯曼帝国在约1299年时建立,它的第一位统治者是乌古思突厥人卡耶部落的首领(汗)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一世建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朝和帝国延续了六个多世纪,共有36位苏丹执掌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结果战败,帝国随即土崩瓦解。战胜的协约国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和随即爆发的土耳其独立战争导致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

新!!: 奥斯曼一世和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土耳其语

奥斯曼土耳其语(لسان عثمانى),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奥斯曼帝国的官方语言。奥斯曼土耳其语中存在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流行於奥斯曼帝国的贵族及上层社会中。奥斯曼土耳其语的书写系统为是经修改过的阿拉伯字母,称奥斯曼土耳其语字母。 奥斯曼土耳其语有时也会使用亚美尼亚字母书写。 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1928年,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进行了土耳其语言及文字改革。含有大量外语借词的奥斯曼土耳其语被强行废除。拉丁字母书写的民间白话被使用一直至今,演变成为如今土耳其人使用的现代土耳其语。.

新!!: 奥斯曼一世和奥斯曼土耳其语 · 查看更多 »

奧斯曼皇室

奧斯曼皇室(土耳其語:Hanedan)是奧斯曼王朝的行政架構名稱,屬於奧斯曼帝國國家機關的一部分名女性組成、皇宮學校,負責培育帝國未來的政治人才。 en:House of Osman Category:鄂圖曼帝國政治.

新!!: 奥斯曼一世和奧斯曼皇室 · 查看更多 »

安那托利亞

安那托利亞(Anadolu;希腊语:ανατολή;阿拉米语:ܐܢܛܘܠܝܐ;亚美尼亚语:Անատոլիա),又名小亞細亞(Küçük Asya;Asia Minor),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 現時安那托利亞的全境屬於土耳其的控制下,也是土耳其大部分的領土疆域。但爭取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宣稱擁有該半島的部份主權。.

新!!: 奥斯曼一世和安那托利亞 · 查看更多 »

布尔萨

布尔萨(土耳其语:Bursa)位于土耳其西北部,是该国第四大城市,也是布尔萨省的首府,人口超過200万。布尔萨以滑雪胜地、奥斯曼帝国苏丹陵墓和肥沃的平原而闻名,因其公园及花园之多而享有Yeşil Bursa(即“绿色布尔萨”)的美称,同时也是许多著名的土耳其食品的发源地。.

新!!: 奥斯曼一世和布尔萨 · 查看更多 »

以弗所

以弗所又译愛菲索斯或艾菲索斯(Ἔφεσος;Ephesus;Efes)是古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一个大城市,位于加斯他河注入爱琴海的河口(今天属于土耳其)。最初由雅典殖民者建立。傳說圣母玛利亚终老于此。以弗所废墟是土耳其一个著名的旅游点,特别为到土耳其旅游的人开辟从库萨达斯港的游船航线。.

新!!: 奥斯曼一世和以弗所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语

土耳其语(Türkçe;)是一种现有使用的語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語族,主要在土耳其本土使用,並通行於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尼亞、烏孜別克和土库曼斯坦,以及在西歐居住的數百萬土耳其裔移民(主要集中在德國)。土耳其語是突厥語族諸語中使用人数最多語言。 土耳其語起源於中亞,其最早期的文字紀錄可上遡至1200年前。隨着鄂圖曼帝國擴張,今日土耳其語的先驅鄂圖曼土耳其語的影響力亦一同往西擴張。早期的土耳其語文字採用阿拉伯字母紀錄,但在1928年,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建立共和国後著手改革國家的語言,用以標誌新國家與舊有鄂圖曼帝國的分別,於是改用拉丁字母,直至現今。伴隨這個改革的,還包括在新國語中去除舊有從波斯語及阿拉伯語借用的詞彙,改為從土耳其語原有的字根去重新組合出有關--詞所代表的意思。 土耳其語一個顯著的特色,是其元音和諧及大量膠著語的詞綴變化,句法採用主宾动詞序。土耳其语有着很强的尊称和敬语体系,但是词汇没有名词类别和语法性别。.

新!!: 奥斯曼一世和土耳其语 · 查看更多 »

玛尔可敦

玛尔可敦(Malhun Hatun;),是奥斯曼帝国的创立者第一位埃米尔奥斯曼一世的妻子,苏丹皇太后,謝赫·艾德巴利的女兒。他的儿子奥尔汗一世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二位首领。 Category:苏丹皇太后.

新!!: 奥斯曼一世和玛尔可敦 · 查看更多 »

瑟于特

瑟于特(土耳其语:Söğüt)是土耳其比莱吉克省的一个镇。 S.

新!!: 奥斯曼一世和瑟于特 · 查看更多 »

贝伊

贝伊(Bey),又作“贝格”(Beg),在哈萨克语中称作“比”(Би),是突厥语中“首领”或“酋长”之意,后来成为奥斯曼帝国属地以及中亚、南亚地区伊斯兰教人士的一种头衔,有“总督”、“老爷”等意思。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 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该词先是对贵族或旁系王子的尊称,次于汗或帕夏,一般置于名前;后来泛指各省区的执政者,曾广泛使用于伊斯兰国家。陈瑞云,大学历史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奥斯曼帝国的前几位君主的头衔就是“贝伊”,1383年穆拉德一世被哈里发授予苏丹称号后方停用。此后,贝伊成为次于帕夏的一种称呼。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贝伊成为低于帕夏的一个贵族级别。 在突尼斯,1705年突尼斯王朝统治者称“贝伊”,贝伊成为君主及其家族的头衔。从1705年至1957年,“贝伊”代替“台伊”作为对突尼斯统治者的称号。 1934年,土耳其共和国政府明令将“贝伊”改为“巴依”(Bay),置于名后作为对成年男性的一般尊称,相当于“先生”,已经失去首领的意思。 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称“伯克”(Beg或Bek,同“贝伊”),泛指官吏或统治者;对一些地主或宗教上层人士有时也称“巴依”(Bay)或“巴依老爷”。郭晔旻,左宗棠收复新疆始末,历史解密2011年第3期 贝伊一词的语源还存有争议。有说法认为源自古代突厥官号“匐”。乌孙的靡也与其有关。 著名的贝伊有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与浩罕的阿古柏。.

新!!: 奥斯曼一世和贝伊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新!!: 奥斯曼一世和拜占庭帝国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