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主教奥三棉示总教区

指数 天主教奥三棉示总教区

天主教奧三棉示總教區(Archidioecesis Ozamisanus),是羅馬天主教會以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西北部城市奧三棉示為中心的一個總主教區,包括西米薩米斯省。下轄四個教區。 主教座堂為聖母無原罪座堂。教區總主教耶穌‧多薩多。200年有教友397,078名。由39名司鐸名管理16個堂區。 1951年1月27日設自治監督區,1971年2月17日升為教區。1983年1月24日升為總教區。.

5 关系: 天主教會宗座公報布基农省菲律宾西米薩米斯省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天主教奥三棉示总教区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宗座公報

《宗座公報》(Acta Apostolicae Sedis,缩写为 AAS)是天主教会圣座和梵蒂冈城国的憲報,由梵蒂岡出版社發行。一般每月一刊。 主要刊登教宗發出的公開文件(無論是直接或者經行政機關發出的)以及各項任命。前身是1865年出版的《聖座公報》,以目前名稱首發於1904年5月23日,當時庇護十世在位。.

新!!: 天主教奥三棉示总教区和宗座公報 · 查看更多 »

布基农省

布基农省(Bukidnon)是菲律賓的一個內陸省份,位於北民答那峨政區,首府為馬拉巴拉市(Malaybalay City)。布基农省從北順時針相鄰於東米撒米斯省(Misamis Oriental)、南阿古桑省(Agusan del Sur)、北達沃省(Davao del Norte)、哥打巴托省(Cotabato)、南拉瑙省(Lanao del Sur)及北拉瑙省(Lanao del Norte)。 B.

新!!: 天主教奥三棉示总教区和布基农省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天主教奥三棉示总教区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西米薩米斯省

西米萨米斯(英语:Misamis Occidental)是菲律宾北棉兰老大区的省份之一,省会是奥罗基耶塔,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被美国和菲律宾解放。全省有169公里长的海岸线,经济产业主要为渔业和椰子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蕉麻,咖啡,可可和橡胶。.

新!!: 天主教奥三棉示总教区和西米薩米斯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