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钦茂

指数 大钦茂

渤海文王(),諱大欽茂,是渤海国的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間737年至793年。 737年(唐開元二十五年;渤海国仁安18年),唐玄宗撰《吊渤海郡王大欽茂書》、《冊渤海郡王大欽茂文》等兩文,冊封大武藝的嫡子大欽茂為渤海郡王。 738年(唐開元二十六年;渤海国大興元年),大欽茂改渤海国年號為大興。 大欽茂在位期間,努力改善與唐朝的外交關係,並將渤海國的國力擴張至今日中國吉林省的琿春,致力发展文化。並因協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獲得晉封為渤海國王。二女貞惠公主、四女貞孝公主的墓志铭称大钦茂为大兴宝历孝感金轮圣法大王。 關於對日本方面,渤海國則逐漸淡化了與日本間的軍事往來,改為以文化交流和商業活動為主。此外,由於渤海國對於唐朝與日本兩國的往來都是採取朝貢貿易的形式,而日本方面對於來自渤海國的貢品,往往給予數倍的回賜,因此渤海國從日本獲取較大的利益,這使得當時的日本財政受到了影響,故接待使節及回賜的費用達到較大規模後,日本制定了十二年一次使節來朝等限制。二者往來一直持續到渤海滅亡為止。.

28 关系: 吉林省大宏臨大嵩璘大元義大勗進大義信大貞斡大都利行大興 (渤海)大钦茂大蕃大英俊大武藝安史之亂寶曆 (渤海)中國年号仁安 (渤海)唐玄宗唐朝珲春市谥号貞孝公主貞惠公主渤海国渤海遣日使朝貢貿易日本

吉林省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一个省份,东南邻滨海边疆区、朝鲜,北、西、南与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接壤,位在東經121°38'至131°17',北緯40°52'至46°18'。古为濊貊、扶余族、肃慎地,唐朝屬渤海地,遼代屬兩道,金朝分兩路,元代屬遼陽行中書省,明朝置建州爲女真地,以境内吉林城而得名。清於1673年在吉林市建城,名“吉林烏拉”(满语意爲“沿著松花江”);後置吉林省,為吉林將軍駐地。光緒年間將駐地建為吉林省,簡稱吉。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729.82万人(2007年,以下数据为2001年),有汉(2435万,占91%)、朝鲜族(115万,全国最多)、满(99万)、蒙古(17万)、回(13万)、锡伯(3168人)等民族。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省会长春市。.

新!!: 大钦茂和吉林省 · 查看更多 »

大宏臨

大宏临,渤海国第三代国王大钦茂的世子,出生后立为王储。由于大钦茂在位56年,大宏临在大钦茂驾薨之前就已经去世了。 793年,大钦茂驾薨时,大宏临的弟弟大貞斡在唐朝宿卫,所以大钦茂的族弟大元义继位,但大元義為政殘暴好殺,沒有多久 就被其國人殺了。794年,大宏临的儿子大华玙就被推戴為渤海國國王,重返渤海國上京龍泉府,並改元中興。.

新!!: 大钦茂和大宏臨 · 查看更多 »

大嵩璘

渤海康王(),諱大嵩璘,是渤海国第六代君主,在位期間794年至809年,大欽茂的幼子,改元為正曆。唐朝遣使殷志瞻册封大嵩璘为渤海国王、銀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大嵩璘结束了大钦茂死后的动乱,渤海国又开始正常发展,809年去世,谥號康王。.

新!!: 大钦茂和大嵩璘 · 查看更多 »

大元義

渤海廢王 大元义()是渤海国第四代君主,大钦茂族弟,在位期間793年,大钦茂世子大宏臨早亡,大钦茂死后大元义即位。大元义残暴好杀,793年,大钦茂的孙子大华玙与国人杀害了大元义。.

新!!: 大钦茂和大元義 · 查看更多 »

大勗進

大勗進,渤海国宗室大臣。大氏。第二世渤海武王大武艺之子,文王大钦茂之弟。 大武艺在位时,因为大门艺事件,唐朝和渤海关系紧张。大武艺死后,大钦茂即位,和解与唐朝的关系。大興二年(739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大勗進奉哥哥大钦茂之命朝贡唐朝,被唐朝朝廷厚待,唐玄宗在内殿赐他宴饮、授官、赐袍带,留作宿卫。.

新!!: 大钦茂和大勗進 · 查看更多 »

大義信

大義信,大氏,渤海国宗室大臣。第二世渤海武王大武艺之子,大祚荣之孙。 开元七年(719年),他的祖父渤海开国国君高王大祚荣死後,大武艺即位。仁安七年(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大義信在大哥大都利行留侍宿卫之后,再奉父大武艺命朝贡唐朝,贡献方物。随后,因为大门艺事件,渤海和唐朝的关系恶化。.

新!!: 大钦茂和大義信 · 查看更多 »

大貞斡

大貞斡,渤海国宗室大臣。大氏。第三世渤海文王大钦茂之子。 “大貞斡”,又作“大貞翰”或“大貞辅”。大興五十四年(791年,唐德宗贞元七年),大钦茂派遣大貞斡朝贡唐朝,请求备宿卫。大興五十六年(793年,唐德宗贞元九年),大钦茂驾薨,大貞斡在唐朝宿卫,大钦茂的族弟大元义继位。大興五十七年(794年,唐德宗贞元十年),大貞斡长兄大宏临的儿子大华玙杀大元义,是为渤海成王。.

新!!: 大钦茂和大貞斡 · 查看更多 »

大都利行

大都利行,渤海国宗室大臣。大氏。第二世渤海武王大武艺之长子,文王大钦茂之兄。 开元七年(719年),他的祖父渤海开国国君高王大祚荣死後,大武艺即位。次年,唐玄宗遣使册封大都利行为桂娄郡王。仁安七年(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大都利行奉父大武艺命朝唐,留侍宿卫,唐授以武官爵衔,为左武卫员外大将军。仁安九年(728年,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大都利行病卒于唐都长安。唐玄宗下诏赠特进兼鸿胪卿,命有司吊祭,派官员造灵柩发灵车送回渤海。.

新!!: 大钦茂和大都利行 · 查看更多 »

大興 (渤海)

大兴(738年-794年,但有爭議)是渤海国文王大欽茂的年号,共计57年。 据阎万章考证,大欽茂于大兴三十七年(774年)改元宝历,而非唐敬宗的寶曆年号。晚年(具体何年不详)仍用大兴年号。.

新!!: 大钦茂和大興 (渤海) · 查看更多 »

大钦茂

渤海文王(),諱大欽茂,是渤海国的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間737年至793年。 737年(唐開元二十五年;渤海国仁安18年),唐玄宗撰《吊渤海郡王大欽茂書》、《冊渤海郡王大欽茂文》等兩文,冊封大武藝的嫡子大欽茂為渤海郡王。 738年(唐開元二十六年;渤海国大興元年),大欽茂改渤海国年號為大興。 大欽茂在位期間,努力改善與唐朝的外交關係,並將渤海國的國力擴張至今日中國吉林省的琿春,致力发展文化。並因協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獲得晉封為渤海國王。二女貞惠公主、四女貞孝公主的墓志铭称大钦茂为大兴宝历孝感金轮圣法大王。 關於對日本方面,渤海國則逐漸淡化了與日本間的軍事往來,改為以文化交流和商業活動為主。此外,由於渤海國對於唐朝與日本兩國的往來都是採取朝貢貿易的形式,而日本方面對於來自渤海國的貢品,往往給予數倍的回賜,因此渤海國從日本獲取較大的利益,這使得當時的日本財政受到了影響,故接待使節及回賜的費用達到較大規模後,日本制定了十二年一次使節來朝等限制。二者往來一直持續到渤海滅亡為止。.

新!!: 大钦茂和大钦茂 · 查看更多 »

大蕃

#重定向 吐蕃.

新!!: 大钦茂和大蕃 · 查看更多 »

大英俊

大英俊,渤海国大氏,渤海国宗室、大臣。第三代渤海國文王大钦茂之子。 大钦茂即位後,与唐朝的关系逐步和好。安史之乱後,大钦茂派大英俊到唐朝擔任宿衛的工作,作為渤海國在李唐的质子。 774年(唐大曆九年二月辛卯;渤海國大興三十七年),大英俊在唐朝的延英殿向唐代宗請辭,以返還回渤海國。.

新!!: 大钦茂和大英俊 · 查看更多 »

大武藝

渤海武王()諱大武藝,是渤海国第二代君主,在位期間719年至737年。.

新!!: 大钦茂和大武藝 · 查看更多 »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皇室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反唐戰爭的發起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稱天寶之亂。.

新!!: 大钦茂和安史之亂 · 查看更多 »

寶曆 (渤海)

寶曆(774年-785年)是渤海國文王大欽茂的年號,共計12年。 據閻萬章考証,大欽茂於大興三十七年(774年)改元寶曆,而非唐敬宗的寶曆年號。晚年(具體何年不詳)仍用大興年號。魏國忠等《渤海國史》及梁玉多《渤海國編年史》均認為大興38年(774年)改元寶曆,至寶曆12年(785年)恢復為大興49年。.

新!!: 大钦茂和寶曆 (渤海)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大钦茂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新!!: 大钦茂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仁安 (渤海)

仁安(720年-737年,但有爭議)是渤海国武王大武艺的年号,共计18年。.

新!!: 大钦茂和仁安 (渤海) · 查看更多 »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新!!: 大钦茂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大钦茂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珲春市

春市(;a;),是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部的县级市。地处于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地带。面积5,145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其中,汉族占47.6%,朝鲜族占42.8%。邮政编码133300,地方区号0433。截至2013年,珲春市辖4个街道、4个镇、3个乡、2个民族乡、1个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1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含出口加工区、中俄互市贸易区)。2011年末,珲春市户籍总人口为226530人.

新!!: 大钦茂和珲春市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大钦茂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貞孝公主

貞孝公主,渤海国公主,大氏。第三世渤海文王(大兴宝历孝感金輪聖法大王)大钦茂第四女,貞惠公主的妹妹。名不详,貞孝为谥号。 貞孝公主早年受女师之教,“敦诗悦礼”。渤海大兴五十六年(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夏六月十九日,貞孝公主去世,享年三十六岁。同年冬十一月廿八日,安葬于貞孝公主,陪葬于染谷之西原,北距中京显德府(今和龙西古城)十二里。.

新!!: 大钦茂和貞孝公主 · 查看更多 »

貞惠公主

貞惠公主,渤海国公主,大氏。第三世渤海文王(大兴宝历孝感金輪聖法大王)大钦茂次女。名不详,貞惠公主为谥号。 貞惠公主早年受女师之教,“敦诗悦礼”。渤海宝历四年(大兴四十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夏四月十四日乙未貞惠公主去世,享年四十岁。公主死后三年,宝历七年(780年)冬十一月廿四日甲申,安葬于珍陵之西原,同年立碑。.

新!!: 大钦茂和貞惠公主 · 查看更多 »

渤海国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于公元698年到926年,以靺鞨族人的粟末部人为主体民族,沿袭“古肃慎国”的民族基础而建立的君主制、多民族政权,建国者大祚荣。渤海国的前身为各时期的“肃慎”、“挹娄”、“勿吉”等地方民族政权。 渤海国建国后受唐册封,唐王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州,设忽汗都护府,亦称“渤海都护府”,册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史称“渤海王国”;中国史籍《新唐書》称之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所统治的领土在极盛期时,曾包括今嫩江至松花江河道一线以南的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吉林省大部、辽宁省、滨海边疆区的南半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

新!!: 大钦茂和渤海国 · 查看更多 »

渤海遣日使

渤海遣日使,日本稱渤海使,指渤海國派往日本的使節。據記載728年至922年之間共派遣三十六次(辽朝派遣一次)使節。.

新!!: 大钦茂和渤海遣日使 · 查看更多 »

朝貢貿易

#重定向 朝貢.

新!!: 大钦茂和朝貢貿易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大钦茂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大欽茂渤海文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