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4 关系: 堺,堺區,堺市,大坂之役,大阪城,大藏卿局,大野治長,大野治房,太刀,奈良,安土桃山时代,平重衡,火刑,火攻,磔刑 (日本),豐臣秀賴,豐臣氏,薄田兼相,葉隱,脇差,野田福島之戰,板倉勝重,江户时代,慶長。
堺
堺是位於日本大阪府的地名。.
查看 大野治胤和堺
堺區
堺區()是堺市的7個行政區之一,位於堺市的西北部,為堺市發展最早的區域,現在也是主要的市區,堺市市政府也設於此區內。西側臨大阪灣,北側為大和川與大阪市相鄰通,沿海區域多為填海產生的新生地,屬於。.
查看 大野治胤和堺區
堺市
堺市()是位於日本大阪府中部的都市,現為政令指定都市,為大阪府轄下人口及面積都排在第二的行政區劃,次於大阪市。轄區位於近畿平原南部,大和川下游左岸區域,西臨大阪灣,北部為大阪市,也因為緊鄰大阪市,其白天人口低於居住人口,因此也被視為大阪市的衛星城市。 轄區西部為平原,沿著海岸線自古即有多條道路及鐵路通過,包括、熊野街道、南海本線等多條重要路線,也因此是較早形成市區的地方;沿海區域則為。中部及東部為丘陵地形,現主要為住宅區。.
查看 大野治胤和堺市
大坂之役
大坂之役是江戶時代早期(1614年-1615年,慶長19年-慶長20年)江戶幕府消滅豐臣家的戰爭,是戰國時期的最終戰役,戰爭主要範圍是大坂城附近(今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坂冬之陣以及1615年5月的大坂夏之陣(6月4日,即農曆五月八日結束),最常用的說法是大坂之陣,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著書稱為大坂之役。 大坂即今日的大阪,在代表武士時代結束的明治維新時,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諱,所以於明治三年(1870年)更名為「大阪」。在正體漢字地區,因為「坂」字未收錄於Big5編碼中,所以許多業者(例如光榮出品的戰國遊戲系列中文版)常以「阪」字代替,以致現時仍然有不少華人誤植為「大阪之陣」。.
查看 大野治胤和大坂之役
大阪城
大阪城,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古屬攝津國東成郡)的大阪城公園內,為大阪名勝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別名「金城」或「錦城」。 在天下統一的桃山時代是豐臣秀吉的居城、豐臣政權的中心。後來德川家康以兩次大坂之役(冬之陣、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此後大坂城成為江戶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 城郭含城下町等周長約7.8公里,與江戶城初期(內郭)相當(江戶後期含城下町外郭周長約15.8km)。在豐臣時代,大坂城曾經是全日本規模最大的城郭。.
查看 大野治胤和大阪城
大藏卿局
大藏卿局(),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女性。丹後國地侍大野定長的妻子。兒子有大野治長、治房、治胤、治純。.
查看 大野治胤和大藏卿局
大野治長
大野治長(1569年—1615年6月4日)是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前期的武將。豐臣氏家臣。父親是大野定長。母親是大藏卿局。.
查看 大野治胤和大野治長
大野治房
大野治房(?—1615年?)是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前期的武將。豐臣氏家臣。父親是大野定長。母親是大藏卿局。.
查看 大野治胤和大野治房
太刀
太刀為日本刀的一類。一般而言指的是刃長超過兩尺(60公分以上)、刀身彎度較高、一般以邊鋒朝下並吊在腰帶以下的方式配帶的日本刀。在刀刃向上切先向前的狀況下,太刀銘的位置通常是在與打刀相反的左面(不過也有例外的狀況)。.
查看 大野治胤和太刀
奈良
奈良可能是:.
查看 大野治胤和奈良
安土桃山时代
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是1568年至1603年之間,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起於織田信長上洛扶植最後一位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為其傀儡,終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桃山城(又稱「伏見城」)為名。 他們作為強大的強勢大名,擊敗了其他大名,統一了日本,成為統一日本的實際政權的領導人。三位主要人物相繼成為這個時期的主導者:織田信長(1568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1582年至1598年)、德川家康(1598年至1603年)。他們透過與京都朝廷的合作取得政治上的實權,並以天皇的名義征伐全國其他不服從的大名,即中國所說之「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時甚至也可以說,武家政權的首領才是當時代事實上日本的皇帝。.
查看 大野治胤和安土桃山时代
平重衡
平重衡()是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公卿和歌人。他是平清盛的第五子,為清盛的繼室二位尼(平時子)所生。位階原為從三位,後陞正三位,因此被稱為三位中將。根據《玉葉》記載,平重衡擅長和歌,文采出眾,武藝高強,勇力過人。而且相貌堂堂,因此被比作「牡丹」。同時,平重衡在源平合戰中也是平家的重要將領,曾多次擊敗源氏。 平重衡出生時正值伊勢平氏政治權力達到巔峰的時刻。6歲時(1162年)即被敘為從五位下的官階,次年被封尾張守。1179年又陞任左近衛權中將。此時,因平家的權勢日益增大而受到後白河法皇的猜忌。1179年3月,內大臣重盛因病辭職,法皇的寵臣藤原成親即發動鹿谷事件,欲除平家。但被平清盛發現,將成親逮捕流放。11月幽閉法皇,遷法皇於鳥羽北殿,廢止了院政。在此事件中,重衡作為平家的使者,向法皇通報了藤原成親謀反一事。 治承四年(1180年)5月,以仁王與源賴政聯合天下源氏,舉兵反對平家。重衡被平清盛派往鎮壓。治承四年12月(1181年1月),重衡率軍攻打支持以仁王的南都諸寺,與僧眾交戰,燒毀了園城寺、興福寺、般若寺。這次事件後來被稱作「南都燒討」,被當作平家最大的惡行之一,平重衡也因此被南都的僧眾刻骨仇視。 治承五年(1181年)3月,源行家趁平清盛逝世之際攻打平家。在墨俁川之戰中,平重衡率領平家武士大敗源氏,殺死卿公義圓,暫時阻擋了源氏的進攻。 壽永二年(1183年)5月,平家在俱利伽羅峠中大敗後,放棄了京都。平重衡追隨宗盛出城。平家在屋島站穩了腳跟,在此期間,重衡在戰場上非常活躍。同年10月,他在水島之戰中擊斃源氏的足利義清;11月又在室山之戰中打敗源行家,給了木曾義仲以沉重打擊。義仲不得不派兒子源義基為人質,與源賴朝聯盟。翌年正月,賴朝派蒲冠者源範賴、九郎判官源義經支援義仲。 此間,平家曾一度自攝津、福原出兵,欲奪回京都;但同年2月,平家在一之谷遭範賴、義經的重創。重衡在逃跑中跨下之馬中箭,為源氏所俘。隨後被押解進京,由土肥實平看守。後白河法皇遣藤原定長為使,希望以釋放重衡為條件,換取被平家據有的三神器,但被平宗盛斷然拒絕。同年3月,重衡被解往鐮倉。源賴朝對平重衡的才器甚為尊重,差妻子北條政子的侍女千手之前伺候重衡。 元曆二年(1185年)3月,平家在壇之浦為源氏所滅,重衡之妻藤原輔子被俘。同年6月,應南都僧眾的強烈要求,平重衡被引渡到南都,於木津川畔斬首。他的首級被號令於般若寺門前示眾,屍身則被藤原輔子帶往高野山安葬。重衡死後,其妻藤原輔子隨建禮門院隱居並出家為尼。而千手之前得知重衡的死訊後亦因思念而死。 今京都府木津川市木津宮之裏的安福寺建有平重衡的供養塔。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平安時代後期貴族 Shigehira Category:被處決的日本人.
查看 大野治胤和平重衡
火刑
火刑,是死刑的一種,意即將犯人綁在柱上用火活活燒死。.
查看 大野治胤和火刑
火攻
火攻是冷兵器军事时代一种战术,即人为造成对方营地火灾或将对方军队引入可能被点火的陷阱。《三国演义》中有大量关于作战时使用火攻的例子,比如赤壁之战。《孫子兵法》第12篇便是專介紹火攻。 今日的火攻則可以歸類成游擊戰的燃燒瓶或是靠火箭飛機投擲的燃燒彈,前者在缺乏正規武器的情況之下可以發揮製造騷亂或是影響敵方車輛運行的效果,後者則適於用來清掃戰場上的建築物可能存在的伏兵或是在開闊的野戰大規模對敵方陸上單位造成殺傷.
查看 大野治胤和火攻
磔刑 (日本)
#重定向 十字架#日本.
查看 大野治胤和磔刑 (日本)
豐臣秀賴
豐臣秀賴(),豐臣秀吉之子,側室--(--夫人)所生,幼名拾丸。娶德川秀忠之女千姬为妻,但和側室之間生有國松與天秀尼,官至從一位右大臣,豐臣政權的第三代家督。.
查看 大野治胤和豐臣秀賴
豐臣氏
豐臣氏是安土桃山時代時授與掌握政權的關白羽柴秀吉的姓氏。 當時公卿的姓有源平藤橘(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以及可以與之相匹敵的新姓菅原氏、賀茂氏、大江氏等,而朝廷則在1586年時下賜給秀吉豐臣朝臣的氏姓(本姓)。 對照明智光秀等人當初賜九州名族的苗字,豐臣此朝臣姓,也與九州島有關,大宰府所在地豐後國,在律令制前即為豐國,豐臣秀吉死後其主祀神社,亦為豐國神社。 有說法「豐臣」(とよとみ)姓是取自於聖德太子的本名「豐聰耳」(豊聡耳/とよとみみ)。 以一介平民出身而沒有一門眾家臣團的秀吉,賜給有力家臣與大名豐臣朝臣的氏姓和羽柴的苗字,使大名們要自稱為豐臣朝臣羽柴何某,達到類似自己一族的效果(江戶幕府時代,許多大名是德川氏與松平氏出身,豐臣政權可以與之做對照)。 後來德川氏穩定霸權的過程中,允許當初被賜豐臣朝臣、羽柴氏的大名們,可以捨棄這個姓。江戶時代還以豐臣朝臣為本姓的大名家,只有秀吉夫人北政所(寧寧)娘家木下氏。木下氏在明治維新後因為本姓與苗字合一的法令,必需只能使用其中一個姓,至此豐臣氏不復存在,現今豐臣姓的日本人基本上是崇拜秀吉才改的。.
查看 大野治胤和豐臣氏
薄田兼相
薄田兼相(生年不詳-1615年6月2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初名古繼。通稱隼人正。仕於小早川隆景、豐臣秀賴。被視為與友報仇和擊退狒狒傳説而廣為人知的岩見重太郎是同一人物。.
查看 大野治胤和薄田兼相
葉隱
《葉隱》是日本武士道的經典,亦作《葉隱聞書》,因其成書的方式而又被稱作《葉隱論語》。葉隱指的是「在君主看不到的地方也要盡忠」。此書由江戶時代佐賀藩的山本常朝、田代陣基根據其自身經歷以及當時聽人聞說所編纂,於1716年完成。成書的原因是山本常朝對當時武士道精神的萎靡不振有所不滿,進而透過故事與例子闡述武士的精神與其當時現象的反差。.
查看 大野治胤和葉隱
脇差
脇差,也稱脇指,長約40cm—60cm,單手用刀。日本武士平時與太刀或打刀一同配戴於左側腰間,並稱「大小刀」,脇差因此相對也稱為「小刀」。由於形制、用途都與小太刀相近,兩者時常混稱。適用於狹窄環境和近身纏鬥,也作為「大刀」的備用武器。.
查看 大野治胤和脇差
野田福島之戰
野田福島之戰是大坂冬之陣其中一場戰爭。德川軍進攻大坂城西北的五分一砦。最終德川軍成功攻下五分一砦,並控制制海權。.
查看 大野治胤和野田福島之戰
板倉勝重
板仓胜重(日语:日语:板倉 勝重/いたくら かつしげ)安土桃山时代到江户时代前期的旗本、大名。江户町奉行、京都所司代。板仓家宗家初代。流传至今的史料中大多称板仓伊贺守。胜重以善断的名奉行著称,运用优秀的能力和灵活的判断对许多事件和诉讼作出有理有据的裁定,甚至连败诉的人都心服口服。.
查看 大野治胤和板倉勝重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查看 大野治胤和江户时代
慶長
慶長是一個日本年號,接在文禄之後,元和之前。即公元1596年到1615年為止之間。這時代的天皇是後陽成天皇、後水尾天皇 。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康、德川秀忠。.
查看 大野治胤和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