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授时历

指数 授时历

《授时曆》是中国古代曾经使用过的一种曆法,为元代郭守敬、王恂、许衡等人创制,因古语“敬授人时”而得名,从元朝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年)开始实行。明朝所颁行的《大统曆》天文數據和推步方法,都依照授時曆,惟《大统曆》不計算斗分差(不考慮回歸年古長今短。);可說授時曆总共实行了402年。 《授时历》应用弧矢割圆术来处理黄经和赤经、赤纬之间的换算,并用招差术推算太阳、月球和行星的运行度数。《授时曆》采用统天曆的长度,365.2425日为一年,29.530593日为一月,与现在所使用的公曆的数值完全相同,但《授时历》比公历早推行301年。推算节气的方法是将一年的作为一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積年,而逕取至元十八年為为历元,所定的数据全凭实测,打破古代製曆的习惯,是中国历法上的大变革之一。.

19 关系: 历法中國公历公曆元 (曆法)元朝割圆术回歸年王恂节气许衡黃經郭守敬赤纬赤经至元 (忽必烈)招差术1281年

历法

历法是用年、月、日等時間單位计算时间的方法。 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阳历亦即太阳历,其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西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曆,或称太阴历,其曆月是一个朔望月,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曆年为一个回归年,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所以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 历法中包含的其他時間元素(單位)尚有:.

新!!: 授时历和历法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授时历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公历

#重定向 格里曆.

新!!: 授时历和公历 · 查看更多 »

公曆

#重定向 格里曆.

新!!: 授时历和公曆 · 查看更多 »

元可能是指:.

新!!: 授时历和元 · 查看更多 »

元 (曆法)

元是中國古代曆法的時間單位。指紀之歲數(回歸年數)與12個歲星紀年之最短循環週期。又稱曆法起算的理想基準點(曆元)為上元,上元至編曆時的年數為上元積年。推算上元積年的制曆方法始於《三統曆》。歷代為求精確而數值逾億,故統天曆虛設上元積年,一直到《授時曆》終廢上元積年。.

新!!: 授时历和元 (曆法)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授时历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割圆术

割圆术可以是其中之一;.

新!!: 授时历和割圆术 · 查看更多 »

回歸年

#重定向 回归年.

新!!: 授时历和回歸年 · 查看更多 »

王恂

王恂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授时历和王恂 · 查看更多 »

节气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之历法曆注。 東亞傳統夏曆(農曆)是一种「阴阳合曆」,同時根据日、月运行制定,「陰」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陽」是以地球自冬至繞太陽公轉一圈为基准确定歲實,每回歸年約365.2422日,二十四節氣據此而劃分,其中:.

新!!: 授时历和节气 · 查看更多 »

许衡

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 字仲平,又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代理学家、教育家。.

新!!: 授时历和许衡 · 查看更多 »

黃經

黃經(太陽經度或天球經度)是在黃道座標系統中用來確定天體在天球上位置的一個座標值(另一個值是黃緯),在這個系統中,天球被黃道平面分割為南北兩個半球。 黃道是太陽在一年中橫越過天球的路徑,在一年中會穿越天球赤道兩次,一次是在春分點,另一次是在秋分點。由於在黃道上沒有明顯的可以做為黃道經度0度的點,因此春分點被人为的指定為黃經0度的位置,天體的黃經度就是由天體沿自转方向至春分點的角距離。 黃道座標對太陽系的天體非常有用。例如,在曆書上所給的太陽經度就是以黃經量度的。.

新!!: 授时历和黃經 · 查看更多 »

郭守敬

郭守敬(),字若思,邢台人,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和水利學家。.

新!!: 授时历和郭守敬 · 查看更多 »

赤纬

赤纬(英文Declination;縮寫為Dec;符號為δ)是天文学中赤道座標系統中的两个坐标数据之一,另一个坐标数据是赤经。赤纬与地球上的纬度相似,是纬度在天球上的投影。赤纬的单位是度,更小的单位是“角分”和“角秒”,天赤道为0度,天北半球的赤纬度数为正数,天南半球的赤纬的度数为负数。天北极为+90°,天南极为-90°。值得注意的是正号也必须标明。 例如,织女星的确切赤纬(曆元2000.0)为+38°47'01"。 在观测者天顶的赤纬与該觀測地的纬度相同。.

新!!: 授时历和赤纬 · 查看更多 »

赤经

赤經(英文Right ascension;縮寫為RA;符號為α)是天文學使用在天球赤道座標系統內的座標值之一,通过天球两极并与天赤道垂直,另一個座標值是赤緯。.

新!!: 授时历和赤经 · 查看更多 »

至元 (忽必烈)

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末年:1294年)是元世祖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以前创制的年号,共连续使用了31年。.

新!!: 授时历和至元 (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招差术

招差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高次内插法。秦九韶称为“招法”,“招差”一词为元代数学家、历法家王恂首创。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多次使用招差术。卷中《如像招数》第五问给出世界上最早的四次内插公式孔国平 439-444。.

新!!: 授时历和招差术 · 查看更多 »

1281年

没有描述。

新!!: 授时历和1281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大統曆大统历大统曆授時曆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