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甲中軍守備

指数 大甲中軍守備

大甲中軍守備,又稱大甲守備,清代臺灣營制。雍正十一年,議台灣鎮總兵駐臺灣府。標下中、左、右三營,遊擊各一員,中軍守備各一員,千總五員,把總九員,分防南、北、中三路。 大甲當時屬協鎮臺灣北路營,該營主官乃是副將,駐彰化縣城。其下分有中營與右營:中營守今雲林、南投一帶;大甲屬右營,右營主官為右營遊擊,駐淡水廳城(今新竹市)。 嘉慶十一年,設竹塹營守備;道光十年,因大甲城業已竣工,條件足夠,乃移駐大甲,改稱大甲中軍守備。陳福龍為首任守備,設大甲汛,駐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外委一員,兵二百名。.

29 关系: 劉紹春千總南投縣台灣鎮總兵大甲城岑廷高張朝森彰化縣 (清朝)何必捷嘉庆副將倪捷陞道光詹國泰龔朝俊關桂鄒若陞雍正雲林縣陳福龍陳連春楊建中洪金元淡水廳湯得陞戴捷春新竹市曾廷亮曾捷步

劉紹春

劉紹春,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843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本籍閩縣,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1848年劉紹春擔任竹塹北路右營游擊,1853年任噶瑪蘭營都司,但因噶瑪蘭地方民亂,導致臺灣府撫民理番通判董正官被殺,遂被革職。 Category:淡水廳大甲守備 L.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劉紹春 · 查看更多 »

千總

千總明代嘉靖京軍三大營職官,其上有總兵、大將、副將、參將、游擊、佐擊、坐營、號頭官、中軍官等官職。於清朝武官名而言,可以是從五品的守禦所千總、正六品的門千總或營千總、也有可能是從六品的衛千總。 清朝綠營,軍階由高至低分別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及把總。.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千總 · 查看更多 »

南投縣

南投縣(閩南語:Lâm-tâu Kuān,國姓鄉四縣客語:Namˇ Teuˇ I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份,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臺灣唯一的內陸縣。縣治南投市內的中興新村是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縣境內原住民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臺灣最高峰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而鄰近彰化與台中一帶因人口聚集,形成中部衛星都市的分佈型態。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南投縣 · 查看更多 »

台灣鎮總兵

#重定向 臺灣鎮總兵.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台灣鎮總兵 · 查看更多 »

大甲城

大甲城是清朝時由民間仕紳於今天臺灣臺中市大甲區所興建的城池,城內市街的中心點即是大甲鎮瀾宮。該城建於清道光年間,於臺灣日治時期的明治、大正年間逐步被拆除。.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大甲城 · 查看更多 »

岑廷高

岑廷高,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834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本籍閩縣,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岑廷高 · 查看更多 »

張朝森

張朝森,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832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本籍福州,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張朝森 · 查看更多 »

彰化縣 (清朝)

彰化縣為臺灣清治時期自1723年(雍正元年)至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之間存在的一個行政區劃,1893年時人口約262,000人。臺灣日治時期原計畫設置「臺灣縣彰化支廳」接管此行政區,但後來一度改為「臺灣民政支部鹿港出張所」,後改「臺中縣鹿港支廳」。.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彰化縣 (清朝) · 查看更多 »

何必捷

何必捷,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841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本籍閩縣,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何必捷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副將

副将為元朝、明朝和清朝的一个军衔级别,又称为协镇;次于总兵,高于參將,相当于以前的副总兵。在清朝为从二品武官,一般是绿营军官,可以担任督标(总督直辖的绿营兵)的中军,下辖的兵力称为“一协”,(约几千人),又漕运总督下亦设副将,掌理催护粮艘等事。 清朝綠營,軍階由高至低分別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及把總。.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副將 · 查看更多 »

倪捷陞

倪捷陞,是中國清朝官員,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本籍泉州晉江,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Category:淡水廳大甲守備 N.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倪捷陞 · 查看更多 »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道光 · 查看更多 »

詹國泰

詹國泰,是中國清朝官員,於咸豐四年(1854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本籍福建漳州海澄,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Z.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詹國泰 · 查看更多 »

龔朝俊

朝俊,是中國清朝官員,於同治三年(1866年)任職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福建邵武人,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龔於同治五年和同治七年,兩次回任大甲中軍守備。.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龔朝俊 · 查看更多 »

關桂

桂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福建。行伍出身的關桂於1839年(道光19年)奉旨接替葉長春,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北路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中的這階段,台南以北之台灣中南部及北部的駐地最高武官將領。.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關桂 · 查看更多 »

鄒若陞

鄒若陞,是中國清朝官員,於道光26年(1846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本籍閩縣,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鄒若陞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雲林縣 · 查看更多 »

陳福龍

陳福龍,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830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本籍福州,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苗栗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陳福龍 · 查看更多 »

陳連春

陳連春,是中國清朝官員,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本籍泉州晉江,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陳連春之後又回任兩次,分別在咸豐二年與咸豐九年再署,與龔朝俊同為歷次大甲中軍守備任職次數守備最多者。 Category:淡水廳大甲守備 C.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陳連春 · 查看更多 »

楊建中

楊建中,是中國清朝官員,於咸豐六年(1856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臺灣本地人,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Y.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楊建中 · 查看更多 »

洪金元

洪金元,是中國清朝官員,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本籍福州閩縣,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洪金元日後於咸豐十一年又再度回任斯職。 Category:淡水廳大甲守備 H.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洪金元 · 查看更多 »

淡水廳

淡水廳,初設於1723年(雍正元年),為台灣清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北台灣政經中心,將原諸羅縣轄區虎尾溪以北設彰化縣,同時設置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負責稽查北路,兼督捕務。1731年(雍正9年),始正式分割大甲溪以北至雞籠劃為轄區,專歸淡水同知管理,改官職為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淡水廳隸屬於台灣府,廳治初期暫設於彰化縣的彰化縣城,1731年遷至同縣的沙轆(今沙鹿區),1733年(另說1756年)始遷入廳治竹塹城(今 新竹市),自此之後,竹塹城成為北台灣政經文化教育的中心。廳城初期並無城牆,僅在四週遍植莿竹。1806年,因民亂之故築起土圍。1829年建成磚石城垣,名為淡水廳城,又名竹塹城。 淡水廳首長為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不得攜眷,任滿昇轉。職責明定為上承欽部憲件,下理錢糧,清丈土地,治刑補盜。1876年1月16日(清光緒元年12月20日)以台北艋舺地方增設台北府,管轄大甲溪以北直達後山,而原淡水廳以頭重溪為界,以北至遠望坑新設淡水縣為台北府首縣,以南至大甲溪為界。竹塹城地方,改設新竹縣,淡水廳終止,歷時144年。.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淡水廳 · 查看更多 »

湯得陞

湯得陞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福建。行伍出身的湯得陞於1863年(同治2年),以參將身分奉旨接替林得成,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北路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中的這階段,台南以北之台灣中南部及北部的駐地最高武官將領。 1864年戴潮春民變中,湯得陞面對戴軍死守嘉義,直至台灣水師提督吳鴻源增援,才開門前後夾擊戴軍。該戰鬥被視為清朝平息民變的關鍵。.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湯得陞 · 查看更多 »

戴捷春

戴捷春,是中國清朝官員,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福建長汀縣人,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D.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戴捷春 · 查看更多 »

新竹市

新竹市(Sin-tik-tshī)是位於臺灣北部的都市,中華民國臺灣省的三個市之一,地處新竹平原上,為新竹都會區的中心城市。全市劃分為3個區,總面積104.1526平方公里,其西面臺灣海峽,南鄰苗栗縣,北邊、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連。全境除南半部屬竹東丘陵外,其餘為地勢低平的平原。古名竹塹,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又名「風城」,因九降風特別強盛而得名。 新竹市是臺灣高科技代工產業的重鎮,1936年代成立的台灣總督府第一個科研所。1970年代成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及1980年代初期成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吸引大批國內與國際廠商的投資及許多高科技人力移居,因此有「臺灣矽谷」之稱。.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新竹市 · 查看更多 »

曾廷亮

曾廷亮,是中國清朝官員,於1845年上任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本籍閩縣,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鴉片戰爭時,曾廷亮曾參與大安之役,因英船一艘被擊沉,為僅有之戰果,曾廷亮與各軍官均交部從優議敘。 Category:淡水廳大甲守備 Z.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曾廷亮 · 查看更多 »

曾捷步

曾捷步,是中國清朝官員,於同治元年(1862年)代理淡水廳大甲中軍守備,漳州平和人,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大甲地區武職事務,品等不高,只為正七品以下。.

新!!: 大甲中軍守備和曾捷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大甲守備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