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河道

指数 大河道

大河道(Tai Ho Road)是香港新界荃灣區長1500米的主要道路,北至西樓角路港鐵荃灣站(不包括大河道北天橋);南抵港鐵荃灣西站旁的一個迴旋處,其中海壩街至西樓角路的一段有大河道北天橋在上,橋底則設有一個掉頭路。此路被沙咀道從中分成兩截。 大河道是荃灣市中心主要的南北走廊,荃灣行人天橋網絡由路政署新建的部份大致與大河道平行。.

27 关系: 德士古道全·城滙道路荃灣荃灣區荃灣大會堂荃灣站荃灣運輸大樓荃灣行人天橋網絡荃灣街市街荃灣西站荃灣西約荃錦交匯處荃新天地青山公路西鐵綫西樓角路香港蕙荃路楊屋道沙咀道沙田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港鐵海之戀新界新界西選區

德士古道

德士古道(Texaco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新界荃灣東南(近荃灣公園),連接荃錦交匯處(象鼻山路、荃錦公路、大河道北、大河道)及荃青交匯處(荃灣路、青荃路)。德士古道馬頭壩道至荃青交匯处段因位於填海前的德士古灣(名稱取自海濱花園的前身德士古油庫)之東南而得名。青山公路葵涌段及荃灣段以北的一段德士古道屬後期興建,被稱為德士古道北(Texaco Road North)。 德士古道有兩線單程行車天橋避開荃灣市中心交通,一端連接荃灣路及青荃橋,另一端是通往荃錦交匯處。該天橋交通流量甚高,更是交通黑點,因德士古道連接象鼻山路、荃灣路與青荃橋,四通八達。由新界西北、機場、青衣出發車輛,取道德士古道往錦田或經城門隧道往沙田是最快捷的路線。然而自象鼻山路(柴灣角至石圍角段)通車後,屯門公路的車輛可經此段直通城門隧道,縮減行車時間,令德士古道的交通流量略為減少。而以上各道路亦是'''新界的士'''可指定的途經路線。 德士古道被認為是荃灣與葵涌大窩口的分界線。在青山公路以南的德士古道為荃灣區及葵青區的行政分界。.

新!!: 大河道和德士古道 · 查看更多 »

全·城滙

全·城滙(Parc City)為荃灣西站(五區)城畔發展項目(Tsuen Wan West(TW5)Cityside Development),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大河道98號。按港鐵於2011年已獲批的規劃,可建共7座物業,包括1至8座(不設第4座),圍繞圓形內園而建,提供約953伙單位包括1房戶至3房戶,當中主打兩房戶。由華懋及港鐵發展,建築師為王歐陽建築師事務所,承建商為金門建築。項目於2017年8月推出,預計於2019年3月落成。.

新!!: 大河道和全·城滙 · 查看更多 »

道路

道路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 从某种程度上说,连结两地的最理想方式是直线。但在实际情况中不得不考虑到道路的路径、道路网等级、以及实际地势地貌,城市原有布局的影响。此外,道路的设计主要要考虑到道路的宽度、场地、路线、最大交通量和行驶速度以及适当的转弯半径。道路还要把交通引导到隧道和桥梁(在交通工程设计时,隧道和桥梁等构造物的位置优于道路局部路线位置,所以要使道路路线迁就桥涵隧道位置)。在宽度和深度(此处指道路基础的高度或者深度)同样要符合预计的交通流量和交通工具的重量的要求。.

新!!: 大河道和道路 · 查看更多 »

荃灣

荃灣(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新!!: 大河道和荃灣 · 查看更多 »

荃灣區

荃灣區(Tsuen Wa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西,與九龍半島相距約5公里,面積約6,070公頃。根據2016年中的統計,荃灣區人口約318,916人。 途經青嶼幹線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必須經過此區及葵青區。.

新!!: 大河道和荃灣區 · 查看更多 »

荃灣大會堂

荃灣大會堂位於香港荃灣大河道,是荃灣新市鎮/荃灣區的文娛康樂中心,設施包括演奏廳、文娛廳、展覽館、演講室及會議室。.

新!!: 大河道和荃灣大會堂 · 查看更多 »

荃灣站

荃灣站(Tsuen Wan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的北面終點站,位於新界荃灣區北部一帶,於1982年5月10日啟用。在兩鐵合併前荃灣站是前地鐵系統中最北端車站。.

新!!: 大河道和荃灣站 · 查看更多 »

荃灣運輸大樓

#重定向 荃灣運輸綜合大樓.

新!!: 大河道和荃灣運輸大樓 · 查看更多 »

荃灣行人天橋網絡

荃灣行人天橋網絡(The Tsuen Wan Town Footbridge Network)是香港一套行人天橋大型網絡系統,位於新界荃灣市中心。 整套網絡以兩個港鐵站——荃灣站和荃灣西站為核心;由東至西為1400多米,差不多等於青馬大橋的跨度,與中區行人天橋系統中上環部份相若;由南至北約1000米。興建後,市民無須在荃灣站進出後在大河道路面步行至市中心其他連接的地方,只須經天橋。 此行人天橋系統設有電梯,樓梯及扶手電梯,可協助不同障礙的人士使用行人天橋。.

新!!: 大河道和荃灣行人天橋網絡 · 查看更多 »

荃灣街市街

荃灣街市街,是一條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的街道,此街附近一帶是荃灣的市中心。.

新!!: 大河道和荃灣街市街 · 查看更多 »

荃灣西站

荃灣西站(Tsuen Wan West Station)是港鐵在兩鐵合併前,港鐵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分別稱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西鐵綫在兩鐵合併前,西鐵綫稱為西鐵或九廣西鐵,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車站,位於荃灣西約海旁,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在九龍南綫通車前,本站是西鐵綫唯一一個地底車站,也是九廣鐵路公司首個地底車站。.

新!!: 大河道和荃灣西站 · 查看更多 »

荃灣西約

荃灣西約(Tsuen Wan West)是香港新界荃灣西部的地方名稱,介乎油柑頭至柴灣角的青山公路一帶。 荃灣西約的「約」是「區域」的意思。「約」原是明清時期的一種鄉級地方管理制度(即「鄉約」制度),清朝初年荃灣一帶已有「荃灣約」之名。英國接管新界後沿用「約」作爲新界地方分區單位,荃灣被先後歸入「九龍約」和「南約」一部分,不過此「約」與中國傳統鄉紳社會秩序中的「鄉約」相距甚遠,新界的「約」更多只是殖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單位。 1956年,荃灣從「南約」分拆出來獨立成「荃灣約」,內部再根據方位分成「中約」、「東約」和「西約」三部分,其中「中約」約爲眾安街、沙咀道等現荃灣市中心一帶,「東約」則大概爲大窩口、葵涌村一帶,然而不論是「荃灣約」還是「東約」和「中約」之名稱和區劃都隨着都市發展而被放棄,「西約」卻基於未知的原因一直被保留下來,不過目前的「荃灣西約」僅是作爲荃灣區內部諸多分區的其中一個而存在,其區劃跟原來荃灣三約時期的範圍基本一致,但現時已沒有相對應的「中約」或「東約」存在,荃灣西約也成爲香港目前僅存的仍然保留「約」字作爲分區名稱的地方。 現時荃灣西約以私人住宅屋苑為主,而接近柴灣角處有少量工廠大廈。住宅屋苑包括麗城花園、灣景花園、翠濤閣、蔚景花園、韻濤居,當中以麗城花園規模最大,所以這處常統稱為「麗城」。以前,該處還有「荃灣西約」巴士總站,位於現灣景花園以西青山公路拐彎處旁邊,但隨著灣景花園入伙,巴士總站便遷至灣景花園。目前該處仍有一幢建築物以「荃灣西約」命名,即位於海安路68號的荃灣西約體育館。.

新!!: 大河道和荃灣西約 · 查看更多 »

荃錦交匯處

荃錦交匯處,亦作荃錦迴旋處,是在香港新界荃灣區的一個交匯處。共有6個出口,通往沙田、葵涌、青衣、荃灣、屯門及石崗等不同方向。.

新!!: 大河道和荃錦交匯處 · 查看更多 »

荃新天地

荃新天地(Citywalk)是香港新界荃灣區內中型的娛樂消閒商場。第1期面積300,000平方呎,設有40,000平方呎的露天園林廣場,以及1個面積達8,000呎、全港最大的巨型「直立花園」。商場引入創新的「自然×購物」概念,樓底高達4.85至6米,採用單一走廊設計。第1期擁有180間商舖,其上蓋物業為萬景峰(Vision City),由信和置業管理。荃新天地於2007年底榮獲香港環保建築協會頒發白金級別證書。荃新天地第2期則佔地200,000平方呎,其上蓋物業為御凱(The Dynasty),同由信和置業管理。第2期已於2009年9月試業,並在翌年10月舉行開幕儀式,標誌荃新天地全面運作。.

新!!: 大河道和荃新天地 · 查看更多 »

青山公路

青山公路(Castle Peak Road),1911年動工、1920年全線建成,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二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52公里,分為22段,至今仍然是全香港最長的行車道路。青山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西各區(葵涌、荃灣、屯門、元朗),北至新界東的粉嶺為止。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西線,曾與東線大埔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新!!: 大河道和青山公路 · 查看更多 »

西鐵綫

西鐵綫(West Rail Line,前稱九廣西鐵,KCR We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西及九龍西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並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 現時西鐵綫,從與東鐵綫交匯的紅磡站起,途經油尖旺區、深水埗區、新界西葵青區(美孚站至荃灣西站所途經的青荃隧道及下葵涌隧道)、荃灣區及大欖隧道前往同為新界西的元朗區及屯門區,全長35.7公里,共有12個車站,當中有8個轉車站,連同九龍南綫,總造價為547億元。除荃灣西站、柯士甸站和尖東站完全建於地底之外,所有車站均建於地面或高架橋之上。 西鐵綫的開通縮短新界西來往市區的乘車時間。乘坐西鐵綫由屯門站至紅磡站,全程只需37分鐘。政策上,西鐵綫把三個新市鎮(元朗、天水圍及屯門)串連起來並連接到市區,縮短往來時間之餘,也可加速該些地區的發展。連同1990年代以後發展的馬鞍山鐵路(今馬鞍山綫)、地鐵(2007年與九鐵公司合併為港鐵)東涌綫及將軍澳綫,所有新市鎮都擁有可連接市區的鐵路系統,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 西鐵綫原本在九鐵路線圖以粉紅色表示。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桃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新!!: 大河道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西樓角路

西樓角路是香港一條道路,為荃灣北部的主要幹道。它西至青山公路;東至城門道。西樓角路以荃灣昔日一個村落西樓角村來命名。另此路亦是'''新界的士'''指定途經路線進出荃灣站.

新!!: 大河道和西樓角路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大河道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蕙荃路

蕙荃路(Wai Tsuen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新界荃灣新市鎮的荃灣區荃灣東北的城門谷西樓角(鄰近石圍角邨及城門谷游泳池),連接荃錦交匯處及西樓角路。蕙荃路因位於西樓角的蕙荃體育館而得名。.

新!!: 大河道和蕙荃路 · 查看更多 »

楊屋道

楊屋道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新界荃灣,以荃灣區內原居民村,以區內楊屋村命名,為區內一條重要道路。全長900米,土地由填海得來。直至1970年代末,楊屋道一直是荃灣的海岸線。 楊屋道由大河道近萬景峰及海盛路交匯之路口開始,路旁設多個建築物,包括如心廣場、楊屋道街市(體育館)、荃新天地、御凱(楊屋道球場原址)、荃灣公園、爵悅庭、立坊(H Cube)、樂悠居,於德士古道及葵福路交界終結,是荃灣東面工業區的主要道路。 由2008年10月起,大河道與馬頭壩道之間的一段楊屋道進行擴闊工程、重整楊屋道與德士古道之間的一段馬頭壩道之走線、相關的渠務工程、環境保護及美化工程,2011年9月完成。.

新!!: 大河道和楊屋道 · 查看更多 »

沙咀道

沙咀道(Sha Tsui Road)是香港一條道路,為橫跨新界荃灣東西的主要幹道;西至青山公路(不包括沙咀道天橋)、東至德士古道,以荃灣昔日海角沙咀來命名,亦曾为荃湾的海岸線。.

新!!: 大河道和沙咀道 · 查看更多 »

沙田 (香港)

沙田(Sha Tin,非正式亦作Shatin)是香港沙田區的主要部分,位於新界的東部,涵蓋火炭以南、大圍以北的城門河兩岸土地,原稱瀝源(Lek Yuen)。沙田在1970年代曾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原來的沙田海南部如今僅剩一條人工排洪河道城門河,而沙田新市鎮的主體部分則在填海地上發展。現時,城門河以西前沙田墟一帶已建成「沙田市中心」。 2011年,時任香港特區政府地政總署副署長的黃仲衡向傳媒表示,地政總署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確定「沙田」的英文名稱正確拼寫方式爲“Sha Tin”,而非“Shatin”或“Sha-tin”。然而在沙田新市鎮數十年發展過程中,已經有大量以「沙田」爲名的建築物、屋苑和組織,如沙田第一城、沙田廣場、沙田體育會等都選擇使用“Shatin”作爲對應中文名稱中「沙田」二字的英文名詞。不過絕大多數香港市民使用英文說出「沙田」之名時都不會區分“Sha Tin”和“Shatin”之發音差異。.

新!!: 大河道和沙田 (香港) · 查看更多 »

消費者委員會

消費者委員會可以指:.

新!!: 大河道和消費者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大河道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海之戀

海之戀(Ocean Pride)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大河道100號,為荃灣西站(五區)灣畔發展項目(Tsuen Wan West(TW5)Bayside Development)。按港鐵於2011年已獲批的規劃,可建9幢樓高50至51層住宅樓宇。由長江實業地產及港鐵發展,建築師為興業建築師樓有限公司。項目早於2016年11月申請預售樓花同意書,到2017年5月開售,預計於2018年9月落成。 海之戀的電視廣告的背景音樂是C AllStar主唱的《一刻戀上》。.

新!!: 大河道和海之戀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大河道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新界西選區

新界西選區(英文 New Territories West Constituency)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五個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西半部地域,包括荃灣區、葵青區、屯門區、元朗區及離島區。 新界西選區總面積480.43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2,023,206人,人口密度4,211人每平方公里,是人口最多的選區。.

新!!: 大河道和新界西選區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大河道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