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低胡

指数 低胡

低胡是低音二胡的简称,1930年代開始研發,材料与結構跟二胡相同,体积較中胡大,在引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之前,用以填补国乐團中低音聲部的過渡樂器。因其音響效果不完善,而且拉奏不便,20世纪末開始式微,在民族樂團中被大提琴(或革胡)和低音提琴(低音革胡)所取代,現在仍被用潮州音樂等。 低胡有以下三种:.

14 关系: 大提琴中胡中樂團二胡弓弦乐器低音革胡低音提琴革胡高胡胡琴提琴椰胡潮州音樂潮州话

大提琴

大提琴(;)是一種弓弦樂器,為維奧爾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樂器之一,除可擔當獨奏外,在室內樂、弦樂團和管弦樂團中也負責低音弦樂的部份。 大提琴演奏者最初是坐著且兩腳夾琴演奏,後來改良增加尾針支撐琴體。但仍有少部分國家的演奏家是夾琴呈幾乎水平的姿態演奏。其最常見的演奏方式是持弓擦過琴上的弦(拉弦),但有時也會撥弦或敲弦。 大提琴每條弦之間的音程相差完全五度。4根琴弦由高音至低音稱為1弦至4弦,音高分別為A3、D3、G2和C2。大提琴譜通常使用低音譜號記譜;而演奏較高音域時會使用次中音譜號或高音譜號。 大提琴有時候會在國樂團作為低音樂器以取代低胡,後有人發明琶琴、拉阮、革胡等低音乐器,但效果未如大提琴。.

新!!: 低胡和大提琴 · 查看更多 »

中胡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是中国的弓弦乐器的一种。1940年代中樂交響化的產物,由二胡的形制為基礎所發明,形體較二胡大。主要負責民族管弦乐队的中音声部。近年来,经改良過的中胡,音质得到很大的改善,许多胡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方为中胡创作独奏曲和协奏曲。.

新!!: 低胡和中胡 · 查看更多 »

中樂團

中樂團,又稱為民族管弦樂團或國樂團,是中國近代以中國民族樂器為基礎的大型合奏形式,編制模仿交響樂團而成。.

新!!: 低胡和中樂團 · 查看更多 »

二胡

二胡是一种拉弦樂器。有兩根弦,現代二胡以純五度定弦,在胡琴之中屬於中高音域樂器。现在各地方根據需要的條件,獨立發展出不同形状的弓弦樂器,如高胡、京胡、板胡、二弦、喇叭弦等。為滿足中樂交響化的需要,根據二胡的制式,也另外發明中胡等。 製琴師通常以木材製作二胡,如紅木、小葉紫檀、烏木、雞翅木、血檀、大葉紫檀、非洲紅花梨、非洲紫檀等,也有製琴師以象牙、玉石、塑膠等材料製作二胡,因為他們有聲學以外的考量。琴筒一端蒙以蛇皮,這是二胡獨特音色的來源,一些高級的二胡则采用蟒蛇皮。不論是來自野生或被圈養的蛇,收集蛇皮的成本日益增高。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限制其參與團體對蠎蛇皮的進出口,近年有人便開發蛇皮的替代材料,以期模仿蛇皮的音色。通常使用鋼弦、尼龍弦、絲弦,羊腸弦已極少人使用。总结来说,这导致了用原材料制作的二胡也随着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替代材料。 中国為二胡的主要生產地,其中上海、北京及蘇州最为频繁。不同的地方生产的二胡音色各有不同及差异:傳統上,上海生產的二胡,音色較柔美;北京出產的胡,音色較高亢;蘇州出產的二胡,音色则揉合上海與北京的特色。.

新!!: 低胡和二胡 · 查看更多 »

弓弦乐器

弓弦乐器,又稱擦弦樂器,在西洋乐器中主要就是管弦樂團中的提琴类,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四种。弓弦乐器一般以涂有松香的马尾琴弓来摩擦琴弦以产生音响,另外也可以用拨奏的方法来演奏。 各种弓弦乐器都可以运用分弓、连弓、跳弓、断弓、飞跃断弓、撞弓和击弓等特殊弓法来表现作曲家特殊的要求。也都可以使用弱音器来改变本来的音色。 弓弦乐器可以表现极强到极弱范围很大的力度变化,可以制造各种浓稠和稀薄的音响效果。无论是合奏还是独奏,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弓弦乐器在古今的作曲家与演奏家的创作和演出中,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都日趋完美。 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又稱拉弦樂器,以各种形制的胡琴为主,如二胡、京胡、板胡等。.

新!!: 低胡和弓弦乐器 · 查看更多 »

低音革胡

低音革胡又稱倍革胡,於1950年代由楊雨森為取代交響化後的民族樂團中的低音提琴而發明,在結構、發聲原理、定弦、演奏方法皆模仿低音提琴。 張4弦,設指板,定弦與低音提琴相同:由低音至高音E1-A1-D2-G2,弓架於弦上坐奏,使用低音提琴的弓和弦。為加添蛇皮的音色而不減少音量,橋碼壓於琴筒上,以琴筒內的槓桿將震動傳導至琴筒一面的蛇皮上,此舉令其低音革胡的音質遠差於低音提琴,琴身重心偏低,故亦較拉奏低音提琴吃力。由於音響效果不如理想,加上價格高昂,僅有香港與臺灣少數樂團依然使用。.

新!!: 低胡和低音革胡 · 查看更多 »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是西洋弦乐器中的一种,也是现代交响乐队中弦乐组中发音最低的乐器。在台灣或港澳地區別稱低音大提琴。.

新!!: 低胡和低音提琴 · 查看更多 »

革胡

革胡於1950年代由楊雨森為取代交響化後的民族樂團中的大提琴而發明,在結構、發聲原理、定弦、演奏方法皆模仿大提琴。 張4弦,設指板,定弦與大提琴相同:由低音至高音C─G─D─A,弓架於弦上坐奏,使用大提琴的弓和弦。為加添蛇皮的音色而不減少音量,橋碼壓於琴筒上,以琴筒內的槓桿將震動傳導至琴筒一面的蛇皮上,此舉令其革胡的音質遠差於大提琴,琴身重心偏低,故亦較拉奏大提琴吃力。由於音響效果不如理想,加上價格高昂,僅有香港與臺灣少數樂團依然使用。.

新!!: 低胡和革胡 · 查看更多 »

高胡

胡,高音二胡的簡稱,又叫粵胡,是一種弓弦樂器,於1920年代由司徒夢巖及其學生呂文成創制,取代了二弦的位置,成為廣東音樂和粵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高胡的琴筒比二胡小,皮膜和音窗通常是圓形,定弦是G4到D5,比二胡高四度。高胡是坐著演奏,大腿夾住皮膜和音窗以控制音色、音量,並能減少狼音。演奏時皮膜向右,弓毛置於兩弦之間,弓桿置於外側。高胡的音色比二胡清澈明麗,因此常用於演奏歡快明媚的曲。 高胡原用於廣東音樂,為滿足模仿管弦樂團的民樂團對高音域弓弦樂器的需求,與二胡、中胡、板胡、大提琴(或革胡)和低音提琴(或低音革胡)組成弓弦樂器組。.

新!!: 低胡和高胡 · 查看更多 »

胡琴

胡琴一詞有二義: 一、唐宋時期,對於由北方及西北少數民族所傳來樂器的泛稱,不像後來僅限指拉弦樂器,如琵琶等亦包括在內,后期胡琴不但出现在北方,在南方的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的戏剧中也有出现。 二、現今泛指中國民族樂器中,以弓弦磨擦琴絃,使之振動以發出聲音的拉弦樂器。包括傳統的二胡(又稱南胡)、板胡、京胡、粵胡、四胡、墜胡、椰胡等,以及近現代配合民族樂團的出現所改良發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 *.

新!!: 低胡和胡琴 · 查看更多 »

提琴

提琴本泛指有琴杆,需一手持杆另一手持琴弓的弓弦樂器,現代漢語主要指近代歐洲傳入的小提琴族樂器。傳入東亞的中國的變化較大,而演變成外觀脫離了原本形狀的胡琴。.

新!!: 低胡和提琴 · 查看更多 »

椰胡

椰胡是廣東、福建、台灣等地流行的弓弦樂器,粵語、客語、潮語、台語等語種的口語和書面語稱為「冇弦」,「冇」潮語、台語讀pah(帶鼻音);粵語、客語讀mou。 椰胡以椰子殼為琴筒,面板為桐木,琴馬為貝殼製。音色低沉、渾厚。廣東音樂、粵謳、粵劇、地水南音等重要的伴奏樂器。在潮乐中作为主音樂器,亦用於潮州箏曲的伴奏;而在粵劇、粵曲、潮樂裡是胡琴的第2把手。 客家音樂,尤其是客家山歌和客家八音以及延伸發展出來的客家戲曲,椰胡是非常重要的特性伴奏樂器,搭配客語稱為「二弦」的殼子弦演奏。 北管、歌仔音樂和戲曲,有時以冇弦代替大管弦,做胡琴的第2把手。 在传统的潮乐独奏、潮州弦詩或潮州箏曲伴奏中,只可以一弓奏一音,連音是被禁止的。 Category:胡琴 Category:南音.

新!!: 低胡和椰胡 · 查看更多 »

潮州音樂

潮州音樂是潮州人的傳統民間器樂,盛行於中國廣東省潮州、汕頭、揭陽,分布到周圍的閩南、惠州、梅州和香港、澳門、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等潮人聚居地。它的樂器大約可分絃類:有白字頭絃、外江頭絃、二絃、二胡、三絃、琵琶、月琴、秦琴、箏、洋琴等;管類:吹、橫笛。鼓板:鼓、板、梆子。銅器:蘇鑼、斗鑼、月鑼、鈸。.

新!!: 低胡和潮州音樂 · 查看更多 »

潮州话

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汕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台片闽南语。 潮州话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潮州话即潮汕話,指整个闽南语的潮汕片(),通行于潮汕地區,即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阳市以及梅州市管辖的豐順縣。狭义的潮州话指潮州市通行的潮汕话方言,也是潮汕片传统上的代表方言。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 或者,分别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粤语中的音譯。在历史上,整个潮汕地区都属于潮州府辖境之内,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将整个潮汕片方言统称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現今潮汕一帶多以“潮汕話”來稱呼潮汕片方言。.

新!!: 低胡和潮州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低胡低音二胡大低胡大冇弦大胡小低胡次中胡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