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夜航船

指数 夜航船

《夜航船》,明朝張岱著。 夜航船本是指旧时江南载送客货商人於夜间航行的船隻。龚明之的《中吴纪闻·夜航船》稱:“夜航船惟浙西有之,然其名旧矣,古乐府有《夜航船》之曲。” 《夜航船》是中國早期百科全書式的讀本,意思是在一艘夜行的船上有許多知識份子談天說地,談話的內容包羅萬象,夜航船一書即記載其言論。分成天文、地理、人物、考古、伦类、选举、政事、文学、礼乐、兵刑、日用、宝玩、容貌、九流、外国、植物、四灵、荒唐、物理、方术等二十大類,共四千多条目。張岱說:“天下學問,惟夜航船最難對付。蓋村夫俗子,其學問皆預先備辦,如瀛洲十八學士、雲台二十八將之類,稍差其姓名,輒掩口笑之。” 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夜航船》,由刘耀林据宁波天一阁藏抄本整理。.

7 关系: 十八學士天一阁張岱 (明朝)百科全书龚明之陶宗儀樂府

十八學士

十八學士是指北周、唐朝时的十八位知識份子。.

新!!: 夜航船和十八學士 · 查看更多 »

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月湖西侧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于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它不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典籍,并且对后世其他藏书楼的兴修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天一阁一度藏书7万余卷,但到了近代,由于吏治腐败、盗窃和自然损毁,书籍仅存1.3万余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查访和募捐,书籍达到30万卷。1982年,天一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目前,天一阁所在地成立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由于其历史和知名度,天一阁也成为宁波城市形象的象征。.

新!!: 夜航船和天一阁 · 查看更多 »

張岱 (明朝)

張岱(),字宗子、石公,號陶庵、蝶庵,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作家和史學家。張岱出身書香世家,三代進士,家境富裕,前半生生活奢華,養尊處優,精通各種玩樂之道,屢試不第。張岱48歲時明朝覆亡,他一度在南明魯王朱以海的小朝廷中供職,後來逃避戰亂遁入深山,寄居佛寺,潛心著作,生活困頓,其後返回紹興定居,一度到杭州協助谷應泰編纂史書。文學方面,張岱是小品文名家,著有《陶庵夢憶》及《西湖夢尋》等書,追憶昔日繁華生活,細述明末社會風情,文章平易近人,典雅精練,趣味盎然,膾炙人口,清初風行一時。史學方面,張岱撰有《石匱書》與《石匱書後集》,記述有明一代史事,剖析明亡原因,注重秉筆直書,推崇忠貞節義,以求垂鑑後世;但其書襲抄痕跡過於明顯,難以稱得上一家之言。.

新!!: 夜航船和張岱 (明朝) · 查看更多 »

百科全书

科全书(encyclopedia)是概要介绍人类全部知识或某一特定领域或学科的工具书或。 百科全书按照字典顺序或专题类别划分条目。百科全书条目比大多数詞典中的词条更长、更详细。一般来说,不同于专注于词汇的语言学信息(如其意思、发音、用法和语法形式)的词典词条,百科全书条目侧重于条目标题中命名的主题的事實信息Béjoint, Henri (2000).

新!!: 夜航船和百科全书 · 查看更多 »

龚明之

明之(約1091年—1182年),字希仲(一作熙仲),號五休居士,中國南宋蘇州崑山(今屬江蘇)人。 約生於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出身蘇州士族,以孝行聞名,受宣教郎。宣和二年(1120年)入國子監。绍兴二十年乡贡,紹興三十年(1160年)進士,授高州文學,时已八十二岁。官至宣教郎。“生平不摘人短,不作貌言,每自谓平日受用,唯一“诚”字”。淳熙五年(1178年)致仕,晚年在太倉南郊黃姑村築“黃姑別墅”,啜饮歌吟于其间。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卒。著有《中吳紀聞》。有子龚昱。.

新!!: 夜航船和龚明之 · 查看更多 »

陶宗儀

陶宗儀(),字九成,號南村。黃岩清陽人(今屬浙江台州路橋)人。元末明初文史學家。 父陶煜官至上虞縣尹,叔陶復初是書畫家。元惠宗至正八年(1348年)三月,科举失利,舉進士不第,八月避兵出遊浙東、浙西。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后,定居雲間(今上海松江),開館授課。終身不仕。人稱“南村先生”。工書法,尤能小篆,勤於筆記,隨身攜帶筆墨,遇事即記。著有《書史會要》、《南村輟耕錄》、《說郛》、《南村詩集》等。 T T T Z.

新!!: 夜航船和陶宗儀 · 查看更多 »

樂府

樂府為舊體詩詩體的一種,與古詩、近體詩構成古典詩歌中的三大類,原指合音樂以唱的歌詩。 由於樂府是合樂的聲詩,以後凡是可傳唱的詩,广义上都可稱為樂府。因此樂府不僅是齊言的詩,連長短句的詞、曲也被士人俗稱為樂府,如蘇軾的词集《東坡樂府》、張可久的散曲集《小山樂府》等便是。.

新!!: 夜航船和樂府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