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道爾頓極小期

指数 道爾頓極小期

道爾頓極小期 (Dalton Minimum) 是大約從1790年至1830年的太陽活動低潮,是依據英國氣象學家約翰·道爾頓的名字命名的。像蒙德極小期和史波勒極小期一樣,道爾頓極小期也與全球性的溫度低於平均溫度的時段相符合。例如,德國Oberlach氣象站的紀錄就有超過20年的溫度低於2.0℃。低的太陽活動似乎與全球寒冷化有強烈的關聯性。 在這段時期的溫度比平均溫度要低的確實原因還不清楚。最近的論文認為火山活動的增加要為溫度降低負主要的責任。 雖然無夏之年,1816年,發生在道爾敦極小期溫度最低的一年,但當年的低溫主要是因為印尼的坦博拉火山的激烈噴發,這是過去2000年坦博拉火山兩次最大的爆發之一。.

10 关系: 印度尼西亚史波勒極小期坦博拉火山太陽黑子全球寒化火山火山爆發指數约翰·道尔顿無夏之年蒙德極小期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道爾頓極小期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史波勒極小期

史波勒極小期是在1420年至1570年(亦有一說是1450年至1550年)的一個太陽活動低潮期。這段發生在開始觀測太陽黑子之前的現象,是經由分析與太陽活動有強烈關聯的樹木年輪中碳-14含量確定的,並以發現者德國天文學家古斯塔夫·史波勒命名之。 如同之後的蒙德極小期一樣,史波勒極小期也與氣候相符合,當時的溫度低於平均溫度。這種關連性引發了低太陽活動性導致全球性產生低溫致冷機制的假說,但是太陽活動與地球氣候變化的具體機制並未能建立起來。 Wilfried Schröder出版對北極極光的觀測報告顯示在史波勒極小期的太陽週期是活躍的(參見:Wilfried Schröder,地質年報,1994)。 太陽活動的詳情請參見:太陽活動.

新!!: 道爾頓極小期和史波勒極小期 · 查看更多 »

坦博拉火山

坦博拉火山(Gunung Tambora)是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一座活跃的層狀火山。坦博拉火山的海拔高度达到2850公尺,火山口直径为6–7 km,深度为600–700 m. 是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最高的山峰之一,在1815年4月火山活动达到顶峰。 1815年4月5日–12日,坦博拉火山发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等級為火山爆發指數7,釋放超過1000億立方公尺的物質 在远在2,000公里外的苏门答腊岛也听见了这次爆发。大量的火山灰落在了远达婆罗洲、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和摩鹿加群岛的区域。至少有71,000人死亡,其中有11,000–12,000人是直接死于火山爆发; 大部分作者估计有92,000人死亡,但也有人指出,这一数字是一个过高的估计。 爆发造成全球气候异常,遠至北美洲和欧洲的气候也深受影响,1816年成为“無夏之年”。北半球农作物欠收,家畜死亡,导致19世纪最严重的饥荒。 2004年,一支考古队在挖掘中发现了被1815年火山爆发所掩埋的文化遗蹟。 它们掩埋在厚达3公尺的火山灰沉积物之下。.

新!!: 道爾頓極小期和坦博拉火山 · 查看更多 »

太陽黑子

#重定向 太阳黑子.

新!!: 道爾頓極小期和太陽黑子 · 查看更多 »

全球寒化

全球寒冷化(global cooling)是指地球的溫度逐漸降低;更精確地說,是一種認為地球的表面溫度受到冰川擴大的影響而逐漸降低的理論。部份媒體以冰河時期的循環週期,以及在1940至1970年代早期間短暫的氣溫下降趨勢為主要觀點進行報導,因此即使這項理論從未有顯著的科學證據,但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關注。 目前大部分科學家的共識認為,地球的溫度並非越來越低,而是處於全球暖化的階段,這項改變被認為主要是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新!!: 道爾頓極小期和全球寒化 · 查看更多 »

火山

火山是地表下在岩浆库中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行星的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態的地质结构。 地球上的火山发生是因为地壳被分裂成17个主要的和刚性的地壳板块,它们漂浮在地幔的一个更热和更软的层。火山可以分为死火山和活火山。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現喷发事件的活火山叫做睡火山(休眠火山)。另外还有一种泥火山,它在科学上严格来说不属于火山,但是许多社会大众也把它看作是火山的一种类型。 火山爆发可能会造成许多危害,不仅在火山爆发附近。其中一个危险是火山灰可能对飞机构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喷气发动机,其中灰尘颗粒可以在高温下熔化; 熔化的颗粒随后粘附到涡轮机叶片并改变它们的形状,从而中断涡轮发动机的操作。火山爆发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常常伴有地震。大型爆发可能会影响温度,因为火山灰和硫酸液滴遮挡太阳并冷却地球的低层大气(或对流层); 然而,它们也吸收地球辐射的热量,从而使高层大气(或平流层)变暖。 历史上,火山冬天造成了灾难性的饥荒。 虽然火山喷发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同时它也带来一些好处。例如:可以促进宝石的形成;扩大陆地的面积(夏威夷群岛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作为观光旅游考察景点,推动旅游业,如日本的富士山。 专门研究火山活动的学科称为火山学。.

新!!: 道爾頓極小期和火山 · 查看更多 »

火山爆發指數

火山爆發指數(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簡稱VEI)是1982年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克里斯·紐豪爾教授(Chris Newhall)和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斯蒂芬·塞爾夫提出的量表,以噴出物體積、火山雲和定性觀測用來量度火山爆發的強烈程度。 火山爆發指數採用開放式尺度,歷史上最大型的火山爆發強度為8級,而非爆炸性噴發強度為0級,指數每增1級表示火山爆發威力大10倍。在奧陶紀與更新世之間發生火山爆發指數8級的火山爆發合共有47次,其中42次在過去3,600萬年內發生,最近一次是在26,500年前發生的陶波火山爆發。.

新!!: 道爾頓極小期和火山爆發指數 · 查看更多 »

约翰·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对色盲亦有研究。.

新!!: 道爾頓極小期和约翰·道尔顿 · 查看更多 »

無夏之年

無夏之年(英語:Year Without a Summer),指1816年。因為受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的影響,北半球天氣出現的嚴重反常。歐洲、北美洲及亞洲都出現災情,夏天出現罕見低溫;歐洲及美洲農業生產受影響尤甚;亞洲氣候亦受影響,中國雲南因而出現饥荒。.

新!!: 道爾頓極小期和無夏之年 · 查看更多 »

蒙德極小期

蒙德極小期(Maunder Minimum、prolonged sunspot minimum)大約是從1645年至1715年,當時的觀測者注意到太陽黑子非常罕見。太陽學家愛德華·沃爾特·蒙德(1851-1928)在研究那段時期的記錄資料時,發現這段期間的太陽黑子非常稀少,因此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一段時期。以蒙德極小期內一段30年時間為例,天文學家只觀察到約50個太陽黑子,而相對於在平常的相同時段,可以觀察到40,000-50,000顆太陽黑子。.

新!!: 道爾頓極小期和蒙德極小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多爾頓極小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