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外壬

指数 外壬

外壬,在甲骨文中被稱作卜壬,姓子名发,太戊之子,是中國商朝君主,前任君主中丁之弟。.

13 关系: 太戊子姓中丁商朝商朝君主列表皇極經世竹書紀年甲骨文資治通鑑外紀資治通鑑前編通志河亶甲文献通考

太戊

太戊或大戊,子姓,名密,生卒年不详,中國商朝君王,前任君王小甲弟,雍己之兄,,然而據甲骨文周祭卜辭,雍己卻排在大戊之後,因此學者認為雍己應為大戊之弟。《書·無逸》及《太平御覽》引《史記》皆謂太戊在位七十五年(前1535年─前1460年)。太戊在位時,擧賢人伊陟為丞相,天下大治,諸侯歸附。《史記》稱太戊廟號為中宗。諸子可証者有仲丁、止壬、河亶甲。.

新!!: 外壬和太戊 · 查看更多 »

子姓

子姓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古姓,后繁衍出多个氏。也作好姓,如妇好。.

新!!: 外壬和子姓 · 查看更多 »

中丁

中丁(《竹書紀年》作仲丁),姓子,名庄,生卒年不詳,中國商朝君主,為前任君主雍己之姪子,太戊之子。中丁有配偶兩人,癸和名己。《竹書紀年》稱中丁于即位元年将都城从亳迁到囂(亦作囂),这是商朝的第1次迁都。 中丁以後,王室經常發生王位的糾紛,「兄終弟及」的制度遭到破壞。.

新!!: 外壬和中丁 · 查看更多 »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新!!: 外壬和商朝 · 查看更多 »

商朝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外壬和商朝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皇極經世

《皇極經世》,北宋邵雍撰,是一部河洛數術之書。《皇极经世书》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会运世》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十二篇,末《观物外篇》二篇。.

新!!: 外壬和皇極經世 · 查看更多 »

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是中國西晋武帝时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戰國竹簡“汲冢书”的一部分,原無書名,因其編年體體例而命名為《紀年》,亦稱《汲冢紀年》。《竹書紀年》是一部於西晉太康二年(281年)被盜墓者不準(不作为姓氏音Fōu或Biāo、「ㄈㄡˉ」或「ㄅㄧㄠˉ」)所發現的古代史書,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編年體。它當時被埋藏於魏安-釐-王(一說應為魏襄王)的墓裡,記錄了從傳說時代的五帝到魏襄王(一說應為魏哀王)之間的重要歷史事件。竹书纪年於宋朝散佚。20世纪前后,经朱右曾与王国维等人考察先宋文献,重新輯錄了古本的主要内容。.

新!!: 外壬和竹書紀年 · 查看更多 »

甲骨文

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但大部分还没有被释读出来。 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代成熟的今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書體。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續到春秋。 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并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及東亞最早文字。.

新!!: 外壬和甲骨文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鑑外紀

《資治通鑒外紀》,原名「資治通鑑前紀」,共十卷,起西周共和庚申(前841年),至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前404年)。是北宋劉恕作品。 劉恕在編輯《資治通鑑》期間,不滿意司馬光《通鑑》文不起上古,只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後的大事。治平三年(1066年)劉恕曾請教司馬光:“‘公之書不始於上古或堯、舜,何也?’公曰:‘周平王以來,事包《春秋》,孔子之經,不可損益。’曰:‘曷不始於獲麟之歲?’曰:‘经不可续也。’恕乃知賢人著書,尊避聖人也。”劉恕在病亡前六百天,患中風症,手腳癱瘓,只好經口述方式,由長子劉羲仲撰稿,完成《資治通鑒外紀》十卷、《疑年譜》一卷。書成不久,即行逝世。 刘恕在《資治通鉴外纪》序曰:“本朝去古益远,书益繁杂,学者牵于属文,专尚《西汉书》,博览者乃及《史记》、《东汉书》,而近代士颇知《唐书》。自三国至隋,下逮五代,懵然莫识。承平日久,人愈怠惰。庄子文简而易明,玄言虚诞而近理,功省易习,陋儒莫不尚之。史学浸微矣。”他在给司馬光的信中说:“他日书成,公为前后纪,则可删削《外纪》之烦冗而为《前纪》,以备古今一家之言;恕虽不及见,亦平生之志也。”這部書常捨《左傳》而取《國語》,又多取先秦諸子書的史料,失之於濫,且未加考證,是其缺點。.

新!!: 外壬和資治通鑑外紀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鑑前編

《资治通鉴前编》,宋末元初金履祥编著,共十八卷,另有《举要》三卷,上起唐尧,下接《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前404年),前403年三家分晋)。因为金履祥不满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认为它常舍《左传》而取《国语》,又多取先秦诸子书的史料,失之于滥,且未加考证,所以作资治通鉴前编。后人以《举要》为纲,改成纲目体形式,与《资治通鉴》形成一体。.

新!!: 外壬和資治通鑑前編 · 查看更多 »

通志

《通志》,宋朝鄭樵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成書,體例仿照《史記》,記錄上古至隋唐的各朝典章制度的政書,列為「十通」之一。與《通典》、《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新!!: 外壬和通志 · 查看更多 »

河亶甲

河亶甲,在甲骨文中作戔甲,姓子名整,外壬之弟,中國商朝前任君主中丁之弟。河亶甲在位時商朝再度衰落。《竹書紀年》稱他把國都由囂遷往相,在位期間曾討伐藍夷、班方等外族。《太平御覽》卷83引《史記》、今本《竹書紀年》、《冊府元龜》、《資治通鑑前編》、《資治通鑑外紀》、《通志》、《皇極經世》均稱河亶甲在位九年。.

新!!: 外壬和河亶甲 · 查看更多 »

文献通考

《文獻通考》,元朝馬端臨撰,以杜佑《通典》為藍本,將《通典》上之八門增擴為二十四門,記載上古至宋寧宗嘉定末年歷代典章制度的政書。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書。後與《通典》、鄭樵《通志》,合稱「三通」。.

新!!: 外壬和文献通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卜壬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