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御叔 (陈国)

指数 御叔 (陈国)

御叔,妫姓,中国春秋时期陈国的公孙,陈宣公的孙子,少西之子。 其父字子夏,子孙为夏氏,御叔娶郑穆公的女儿為妻,因御叔稱為夏姬。御叔早死,留下夏姬與兒子夏徵舒。陈灵公与夏姬私通,被夏徵舒杀死。巫臣曾說夏姬「夭子蠻,殺御叔」。.

11 关系: 夏姬夏征舒夏氏女兒妫姓巫臣鄭穆公陳宣公陳靈公陈国春秋时期

夏姬

夏姬(前7世紀-前6世紀,春秋中期),春秋時代鄭穆公之女,鄭靈公之妹,母親為少妃姚子,夏徵舒、巫臣之女生母。夏姬姿色美豔,曾與多位諸侯、大夫私通,因而在若干歷史事件中被視為關鍵性人物,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初嫁子蛮,子蛮夭亡。后因嫁与陈国大夫夏御叔为妻,本人为姬姓,故称夏姬。夏姬曾先後嫁給陳國大夫夏御叔、楚國連尹襄佬,以及先後与陈灵公、陳國大夫孔宁、仪行父、襄佬子黑要私通,被視為兒子夏徵舒杀灵公,孔、仪二人奔楚、楚师伐陈等事件的主要原因。后来经过申公巫臣的谋划,她托词归郑,申公巫臣送行,二人借机私奔晋国成婚。《清華簡》中記載其名為「少(上孔下皿)」,其丈夫为陈公子征舒。.

新!!: 御叔 (陈国)和夏姬 · 查看更多 »

夏征舒

夏徵舒,媯姓、夏氏,名徵舒。因為母親夏姬與陈灵公等數人通姦,征舒受灵公辱,憤殺之,自立為陳君,後遭楚庄王討死。.

新!!: 御叔 (陈国)和夏征舒 · 查看更多 »

夏氏

夏氏,是春秋时期陈国的一支公族。陈宣公之子少西字子夏,所以其后裔以夏氏。.

新!!: 御叔 (陈国)和夏氏 · 查看更多 »

女兒

女兒,是家庭中的成員,由父母所生的子女中的女性孩子,當然女兒也可能是繼女,即是配偶與前妻、前夫或其他人所所生的女兒。 一些父權社會中,女兒(尤其是已婚的)沒有繼承權,在出嫁後會被視為另一家庭的成員。在東亞傳統一夫多妻家庭中,正妻所生之女兒為嫡女,妾所生的女兒為庶女。 「千金」一詞也有被用作對他人之女兒的客氣稱呼。.

新!!: 御叔 (陈国)和女兒 · 查看更多 »

妫姓

妫(漢語拼音:guī,注音符號:ㄍㄨㄟ)姓,是漢族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是舜帝。.

新!!: 御叔 (陈国)和妫姓 · 查看更多 »

巫臣

申公巫臣,'''芈'''姓,'''屈'''氏,字子灵,又称屈巫,原是楚国的大夫。楚庄王破陈国,他见到夏徵舒的母亲夏姬十分美丽。楚庄王、子反(楚公子侧,庄王的弟弟)都想娶夏姬,都被巫臣婉转的劝说了。可是,楚庄王把夏姬嫁给了连尹襄老,但後來自己和夏姬結婚,婚後夏姬生下一個女兒。 邲之战中,连尹襄老被晉國大夫荀首射死(野史謂巫臣暗箭射死连尹襄老),尸体被带回晉國。巫臣以取回连尹襄老的尸体为名,送夏姬到了郑国(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两人由郑国逃到了晋国,被晋景公任命为邢大夫。 子反大怒,诛灭巫臣全家。巫臣建议晋国联合吴国,夹击楚国。巫臣善武,于公元前584年亲自到吴国,教吴国人驾驶战车。这成为楚国衰落、吴国崛起的序幕。.

新!!: 御叔 (陈国)和巫臣 · 查看更多 »

鄭穆公

鄭穆公(),史記稱作鄭繆公,姬姓,名蘭,又名子蘭。他是春秋时代鄭國第十一任君主。鄭文公之子,母为燕姞。于公元前627年-前606年在位,共计22年,之後由其子鄭灵公即位。 穆公的七个儿子的后代在后世成为七个势力强大的世族,他们掌握着郑国的政治,将国君的权力架空。史称“七穆”。.

新!!: 御叔 (陈国)和鄭穆公 · 查看更多 »

陳宣公

陳宣公,媯姓,名杵臼,為春秋諸侯國陳國君主之一,他為陳莊公胞弟,承襲陳莊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692年—前648年,共在位45年。.

新!!: 御叔 (陈国)和陳宣公 · 查看更多 »

陳靈公

陳靈公(?-前599年),媯姓,名平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陳國的第十九任國君,在位期間是前613年-前599年。 他在位期間,陳國與楚國有幾次戰爭,後來和睦。但是他最有名的,卻莫過於與夏姬之間的醜聞。靈公與其臣子孔寧、儀行父都與大夫夏徵舒的母親夏姬私通,三人甚至在上朝時都拿出夏姬的內衣互相嬉戲。另一個臣子泄冶看不過去,便進言靈公,希望他能做好人民的榜樣。靈公將此事告訴孔寧與儀行父,兩人要求殺死泄冶,靈公便把泄冶殺了。他們的醜聞傳遍全國,陳國百姓甚至作詩諷刺他們的醜行。有一天君臣三人又去夏姬家中,靈公向兩位臣子說:「徵舒長得很像你們啊。」兩位臣子也回稱:「也很像國君您啊。」聽聞此話的夏徵舒,極為憤怒,便在靈公喝完酒離開夏家時,在門外將靈公射殺。 靈公死後,孔寧與儀行父逃往楚國,而陳國太子陈午逃往晉國,夏徵舒自立為陳侯。第二年,楚莊王討伐夏徵舒並殺之,迎回媯午,立為陳成公。直到陳國平亂後的成公二年,才正式將靈公下葬。.

新!!: 御叔 (陈国)和陳靈公 · 查看更多 »

陈国

陳,出 土金文資料作敶,是中國歷史上西周至春秋時代的一個媯(汉语拼音 guī 注音:ㄍㄨㄟ 廣東話:gwai1 读如“归”)姓諸侯國,是帝舜後裔,為三恪和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建國君主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職(也就是掌管製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稱閼父)之子胡公满。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赐命为陈氏,遂名陈滿,《說文解字》陳 段玉裁注在位60年,薨于公元前986年,谥號胡公,史稱陳胡公,為陳氏与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大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舜帝《禮記·樂記》所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後於陳。”。 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时达十四座城邑,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二十五世,延續五百六十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公子陳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新!!: 御叔 (陈国)和陈国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御叔 (陈国)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夏御叔公孙御叔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