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

指数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Кири́лл Трофи́мович Ма́зуров,Кірыл Трафімавіч Мазураў,)是白俄罗斯人,是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目录

  1. 19 关系: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彼得·米罗诺维奇·马谢罗夫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波利扬斯基俄罗斯帝国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共产党 (1918年)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族白俄羅斯政府莫吉廖夫省莫斯科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苏联苏联人民苏联共产党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苏联部长会议戈梅利州

  2.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
  3. 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
  4.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5. 第七届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
  6. 第三届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
  7. 第九届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
  8. 第五届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
  9. 第八届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
  10. 第六届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
  11. 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Тихонов;Nikolai Aleksandrovich Tikhonov;)是冷戰時期烏克蘭裔蘇聯政治人物。 尼古拉·吉洪诺夫于1976年至1980年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80年至1985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作为苏联的政府首脑,吉洪诺夫是在苏联停滞时期后期负责文化和经济。他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于1985年被尼古拉·雷日科夫所取代。同年,他失去了他在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席位,但他在中央委员会中的席位一直保留,直到1989年。.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

彼得·米罗诺维奇·马谢罗夫

彼得·米罗诺维奇·马谢罗夫 (Пётр Міро́навіч Машэ́раў; Пётр Миро́нович Маше́ров,1918年2月26日 - 1980年10月4日)曾是苏联共产党白俄罗斯委员会第一书记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导。.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彼得·米罗诺维奇·马谢罗夫

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

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Дми́трий Фёдорович Усти́нов,拉丁化:Dmitriy Feodorovich Ustinov;)苏联政治人物、军事家、苏联元帅,自1976年起担任苏联国防部长直至离世。.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

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波利扬斯基

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波利扬斯基(Дми́трий Степа́нович Поля́нский),1917年10月25日 – 2001年10月8日,苏联时期俄罗斯政治人物。 他曾在1965年至1973年担任苏联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在此之前的1958年至1962年间,他曾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Category:1917年出身 Category:2001年逝世 Category: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Category: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Category: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Category:俄罗斯共产主义者 Category: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波利扬斯基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俄罗斯帝国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共和国(translit;;bʲɪlɐˈrusʲ ),通称白俄罗斯,或稱白羅斯,是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首都為明斯克,於1991年8月25日從苏联独立,於同年12月19日改稱“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东及北部与俄罗斯联邦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同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毗邻,国土面积達207,600平方公里,人口達968.98万人(2008年) ,大部分居住在明斯克或者其他大城市附近,將近80%人口為土生土長的白俄羅斯人,主要少數民族依次是俄羅斯人、波蘭人和烏克蘭人。1995年後,白俄羅斯語和俄羅斯語被設為官方語言。白俄羅斯憲法並無明確規定國教,大多數人信仰俄羅斯東正教,其次則為羅馬天主教,而基督宗教的不少節日(如復活節等)也被設為國定假日。.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共产党 (1918年)

白俄罗斯共产党(白俄罗斯语:Камуністычная партыя Беларусі;俄语: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Белоруссии)是苏联共产党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分支。该党成立于1918年12月30日,当时取名为白俄罗斯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19年3月–1920年9月,该党一度与立陶宛共产党合并为立陶宛和白俄罗斯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52年,该党改名为白俄罗斯共产党。八一九政变失败后的1991年8月25日,该党被白俄罗斯当局禁止活动。 Category:白俄罗斯政党 Category:苏联共产党 Category:欧洲共产党.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白俄罗斯共产党 (1918年)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Беларуская Савецкая Сацыялістычная Рэспубліка,Белорус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白俄罗斯在整个苏联中是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首都為明斯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白俄罗斯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战败前,白俄罗斯大部分为德国占领。1918年3月25日,成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但在德軍撤離後在1919年1月五日被蘇俄紅軍推翻。1919年1月1日,在斯摩棱斯克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战后波兰复国,发生苏波战争,苏俄割让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给波兰。1922年12月3日东白俄罗斯作为创始国加入苏联。1939年,波兰被纳粹德国和苏联分割占领,西白俄罗斯并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白俄罗斯被德军占领,1944年6月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 1945年10月24日,白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一个成员国及非獨立國身份和苏联一同加入成為联合国創始成員國。 1990年7月27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主权宣言》,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之后又将国名改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是独联体成员国。.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白俄罗斯族

#重定向 白俄罗斯人.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白俄罗斯族

白俄羅斯政府

白俄羅斯共和國政府()在白俄羅斯是國家權力的行政機關,它由白俄羅斯總統任命。政府首腦是白俄羅斯總理。.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白俄羅斯政府

莫吉廖夫省

莫吉廖夫省(Могилёвская губерния)是俄羅斯帝國的一個省,範圍大致包括白俄羅斯東部,即莫吉廖夫州東部和戈梅利州東部。面積48 682平方公里,1897年人口1,686,764人。首府莫吉廖夫。 1772年建省。1919年被撤銷。.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莫吉廖夫省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莫斯科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осыгин,Alexei Nikolayevich Kosygin,),苏联政治人物,1964年10月15日至1980年10月23日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任期长达14年,是苏联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理,也是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任内最重要的副手之一。 柯西金1919年加入苏联红军,参加了苏联国内战争。战后,柯西金被送往列宁格勒接受培训,其后赴西伯利亚工作,1927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0年代,柯西金进入学习,毕业后成为当地一家纺织厂厂长。1938年,柯西金出任列宁格勒人民委员会主席(相当于市长)。 1939年,柯西金进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并担任苏联中央政府纺织人民委员(相当于部长)。1940年,柯西金被任命为人民委员会(即苏联部长会议的前身)副主席,主管消费品生产工作。1943年起,他还兼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1946年,柯西金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8年成为政治局正式委员。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继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而柯西金接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总理)一职,直到1980年去世前夕方才卸任。.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苏联

苏联人民

蘇聯人、苏联人民、苏维埃人民(советский народ)或稱蘇聯公民(Граждане СССР)是對居住於蘇聯者之住民總稱,最初僅非特定指涉居住在蘇聯的人民,經過政治使用,被宣示為社會主義下團結的人民群眾,是一個“新的歷史性、社會性和其有國際團結的人民群眾”。 然而自1930年代后期開始,相關的語言、文化及行政政策转向俄罗斯化,俄罗斯化政策使得各地的非俄罗斯语言和文化受到打壓。俄罗斯化政策使部份非俄羅斯民族對“蘇維埃”為“俄羅斯化”的懷疑,也促成了後來蘇聯解體。.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苏联人民

苏联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缩写为КПСС;拉丁化:)是原苏联的唯一合法执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政党之一。 该党的前身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形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但此时两派都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组织。1912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机构,但并未正式决裂。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正式独立建党,取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改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改称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苏联共产党的历任实际最高领导人分别为:列宁、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时任俄羅斯總統叶利钦下令停止该党活动,并没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全部党产;在这以前,它一直是苏联的执政党。苏联解体之后,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及独立後的加盟共和國共产党所继承。.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苏联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Politbyuro TsK KPSS),1952至1966年间称为“苏共中央主席团”,为苏联共产党的中央决策和领导机构。政治局成员主要为苏共中央委员会内的高层委员。.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苏联部长会议

苏联部长会议(Совет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是1946至1990年苏联国家权力的最高行政机关,即苏联政府的一部分。其前身是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年3月第二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改称为部长会议,而各人民委员也随之改称为部长。 委员会依据适当的法律发布声明和命令,对全联盟境内的共和国均有司法权力。然而,最为重要的法令会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联合声明,因后者在事实上更有权力。在1991年部长会议解散,代之以新成立的苏联内阁会议,在几个月后随着苏联解体而消失。 部长会议先后共拥有过七个主席,即苏联总理。自赫鲁晓夫下台后,党中央禁止任何人同时担任苏联的两大要职,苏共总书记和苏联总理。部长会议的主席团为苏联政府的集体决策者。主席团成员包括:部长会议主席一名、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若干人、各部部长、各个国家委员会主席、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以及经部长会议主席提名、由苏联最高苏维埃批准的苏联其他机关和组织的领导人。.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苏联部长会议

戈梅利州

戈梅利州(白俄羅斯語:Гомельская вобласьць;Гомельская область)是白俄羅斯東南部的一個州。面積40,400平方公里,據2004年時的統計,人口有1,505,400人。该州与乌克兰、俄罗斯相连 由於風向的關係,與莫吉廖夫州同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重災區。.

查看 基里尔·特罗菲莫维奇·马祖罗夫和戈梅利州

另见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

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第七届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

第三届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

第九届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

第五届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

第八届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

第六届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代表

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代表